锁骨骨折闭合穿针术(最新编写)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45650618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锁骨骨折闭合穿针术(最新编写)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锁骨骨折闭合穿针术(最新编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锁骨骨折闭合穿针术(最新编写)(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锁骨骨折闭合复位穿针内固定技术,锁骨骨折概述,锁骨骨折是常见的上肢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3.55.1,占肩部骨折的53.1。 锁骨骨折多为间接暴力所致,直接暴力较少见。多为跌倒时手掌或肩外侧着地,暴力经上肢、肩锁关节传导所致。 临床表现上骨折局部肿胀、畸形,近折端上翘,上臂连同肩部下坠。,分型分类多采用Craig分型,分为中、远、近1/3骨折,骨折移位特点,锁骨中1/3骨折后,由于胸锁乳突肌的牵拉,近骨折端向上、向后移位,远骨折端则由于上肢的重力作用及胸大肌上份肌束的牵拉向前、向下移位,并有重叠移位。,外观畸形,锁骨位于皮下,骨折后出现肿胀、瘀斑,头部向患侧偏斜,锁骨上窝消失。,治疗现状,锁骨骨

2、折在治疗上大致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治疗方法。 非手术治疗:对无移位或青枝骨折不需手法整复,给予适当外固定限制活动。对于有重叠移位或成角畸形患者,多行手法复位8字绷带或T形夹板固定法。但常遗留明显外观畸形,产生骨折不愈合的病例并不少见。 手术治疗:多数学者认为明显移位的锁骨骨折应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可直视下准确复位及牢固固定骨折端,但存在创伤大及切口影响美观等弊端。 手法复位闭合穿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具有创伤小、复位好、恢复快及不影响美观等优点。,器械准备,锁骨端提钳介绍,形似常用巾钳,长20cm,钳环内径2.3cm,钳夹间距0.4cm,钳尖直径0.1cm,根部直径0.250.3cm,

3、成锥形。,麻醉与体位,麻醉方法: 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肌间沟入路),或全麻。 手术体位: 患者取端坐位坐于高度适宜的登子上或仰卧于手术床上,采用肩部手术常规消毒方法进行消毒及铺无菌巾,充分暴露患侧肩部前后侧皮肤。,钳夹远骨折端,术者站于左侧,通过手指的触摸确定骨折断端的位置,通常可清楚触及近骨折端及远折段外侧部分。,用锁骨端提钳于远骨折段前后缘距近骨折端约1cm左右由上向下刺入皮肤,进而通过各层软组织,两钳齿探及远骨折段上缘骨皮质,此时,令两钳齿在骨质表面滑动张开,逐步沿远骨折端前后缘向深部滑动,直至齿尖深度达远折段上下径1/2-2/3时,扣紧钳齿,使两钳齿夹持住远折段,试行向上提拉端提钳以

4、确定夹持可靠。,回旋远骨折端,术者右手持端提钳带动锁骨外折段先向外后轻轻牵拉,紧接着向上提拉,同时左手拇食指捏住近骨骨折端向下前方按压,以解除近骨骨折端对远骨折端的阻挡,使远骨折端绕过近骨折端的阻挡达到近骨折端的前上方,手法可清楚触摸到位于皮下的远骨折端断面。,回旋提起远骨折端时,如手下感到有明显弹性阻挡感时,则证明断端被软组织阻挡,应在回旋的同时向外牵拉远骨折端,通过矫正重叠移位解脱软组织对断端的阻挡。,逆行穿针,维持骨折端位置,手法触摸结合X线片确定远骨折端断面形态,取直径2.5mm克氏针自远骨折断端内侧约1cm刺入皮肤,探及骨折断面。,通过针尖在骨端滑动触探的方法确定断面的形态及范围,进

5、而确定髓腔的位置,将克氏针刺入髓腔内,用骨锤击打针尾,当克氏针进入1.5-2cm且阻力明显增大时,改用骨钻带动克氏针进入。,边进针边调整方向,使克氏针保持弯向后侧的弧形,以利于针尖沿髓腔外折段髓腔方向前进。,钢针最终从锁骨外侧向后的弯曲处突破并从肩锁关节内后侧穿出皮肤。,检查针尖处可见少量骨屑,将钢针尾部斜行剪断,使其成为锐角,用骨钻自后侧夹持并带动克氏针向后退至针尾进入皮肤并与远骨折端断面平齐。,骨折端复位与固定,术者左手拇食指捏住近骨折端维持其正常的解剖位置不动,右手持端提钳带动外折段向上提拉的同时向外牵拉,利用远骨折端对近骨折端,同时矫正侧向移位与重叠移位。,当手下有明显的骨折复位感,且手下触摸锁骨骨嵴连续,证明复位准确,两手分别维持远近骨折端位置,助手用骨锤自外向内击打克氏针使其顺行进入近折段髓腔,如克氏针顺利进入近骨折端髓腔。,复位与固定成功后,X线透视检查骨折对位及固定情况,克氏针进入近折段应达35cm以上,或从其前方突破骨皮质。,手法检查锁骨骨折端的稳定性好,将针尾折弯剪短、埋于肩胛骨上缘皮下。消毒,无菌包扎。检查尺桡动脉搏动,颈腕带悬吊前臂,结束手术。,X线拍片示:骨折复位好,钢针深度及位置满意,外观仅数个细小针孔,不需缝合。,典型病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