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中考考点集锦(最新编写-修订版)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45646298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76.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朝花夕拾》中考考点集锦(最新编写-修订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朝花夕拾》中考考点集锦(最新编写-修订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朝花夕拾》中考考点集锦(最新编写-修订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朝花夕拾考点集锦朝花夕拾考点集锦 1、 朝花夕拾 是鲁迅先生 1926 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 共 10 篇。 目前, 我们学过其中的 从 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 。 2、 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 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 , “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 3、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天演论 。 4、 五猖会中,父亲让我背鉴略 ,让我感到痛苦。 5、鲁迅小时侯最喜欢在百草园玩耍。 6、 二十四孝图中,子路负米、敦巨埋儿、老菜娱亲等都是孝道故事的名称。 7、鲁迅在仙台学医时发生了三件重大的事。 8、 “赛神会”中“我”

2、和许多人喜欢看活无常。 9、迅在琐记中记叙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又选择了无须学费的南京江南水师学堂 10、 “好。那么,走罢!”而去“寻别一类人们去”一语出自鲁迅的琐记篇。 11、鲁迅在琐记一文中,用了“乌烟瘴气”一词来讥讽洋务派的办学。 12、鲁迅在琐记中写自己一有空闲,就照例地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论,表现 出鲁迅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13、 范爱农一文中,作者追述了在日本留学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14、 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分别 的几个片段,并说明了在仙台医专时弃医从文的一生中重要的经历。 15、鲁迅在二十四孝图里,

3、针对“卧冰求鲤” 、 “老莱娱亲” 、 “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做 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16、 五猖会 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 天性的压制。 17、鲁迅在藤野先生深切表达了对日本没有民族偏见的正直热诚的先生的怀念。 18、作者回忆少年读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后,觉得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故事” , 如 “子路负米” , “黄香扇枕” , “陆绩怀橘” 之类。 而 “哭竹生笋” 的故事则有些可疑, 还有 “卧 冰求鲤”的故事,如模仿则有性命之忧了。 19、作者在文中用“甚于洪水猛兽,非常广大,也非常长久,能使全中国化成一个麻胡,凡

4、 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 ” ,表达了鲁迅先生对“妨害白话者”的愤怒之情。 2 20、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 ,接触“物竞天择” , “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矿路学堂, 这段经历在, 琐记中提及。 21、 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说起儿时生活常常出现对迎神赛会、 看戏等情节的回忆, 如 无常 , 五猖会 。 22、在琐记一文中鲁迅先生曾描述了新学堂与旧学堂的区别。 23、鲁迅在无常一文中,通过对无常的描述,指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以讽刺当时 社会上的“正人君子”之流。 24、鲁迅寓居的东墙上,一直挂着他的老师藤野先生的照片。 25、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一位朋友,当时彼此都没有什么好感,但回国

5、偶遇之后,交往 甚密,这位朋友是范爱农。 26、在五猖会中,父亲强迫我背诵鉴略一书后,才可去玩。编辑推荐: 1 朝花夕拾 是鲁迅先生回忆童年、少年、青年不同经历和体验的一部散文集。其中很 多故事令我们回味无穷, 难以忘记。 如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中 雪天捕鸟 的故事,阿 长与山海经 中长妈妈给我买山海经的故事, 藤野先生中 藤野先生给“我”修 改讲义 的故事。 2 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刻画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给读者 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如藤野先生中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藤野先生;阿长与中善良淳朴、不拘小节的长妈妈(或:虽然有些粗俗好事,但心地善良的长妈 妈) 。

6、3 朝花夕拾 是鲁迅所写的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 。作品 藤野先生 中的 人物 藤野先生 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 。 。 4 朝花夕拾最初发表时总题目为“旧事重提” ,收录了鲁迅先生的十篇回忆性散文。集 子记述了先生少年时代以至到日本的若干生活片段,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冬天里的 捕鸟活动; 阿长与山海经 中, 阿长在新年到来之时教作者说吉祥祝福的 话 ;父亲的病中作者为给父亲治病四处索求药引的情景;琐记 中 作者在矿路学 堂求学开始接触新书 这一篇篇文章,展现了当时的世态人情、地方民俗,流露出作者 对社会生活的深刻观察和对家人师友的真挚感情, 堪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高水平的回忆性 散文。

7、 3 5在朝花夕拾10 篇文章中,你最喜欢哪一篇?理由是什么?(2 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理由:记述了作者童年上学前后的一段生活经历, 语言优美流 畅,生动幽默,妙趣横生。 6.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和藤野先生都是选自鲁迅的散文集 朝花夕拾 。在这 两篇散文里,鲁迅回忆了他的两位老师。其中,藤野先生以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 的民族偏见 等高尚品质赢得了鲁迅的尊敬与怀念。 7读朝花夕拾 ,我认识了严谨治学的老师 藤野先生 ; 读朝花夕拾 ,我走进了鲁迅 先生童年生活过的百草园和 三味书屋 ;读朝花夕拾 ,我从阿长身上感受到了 善良 的 好品质。 8 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许多篇章

8、都写出了儿童天然的兴趣和爱好,体现 出作者关心儿童的真挚情怀。作者儿时,读长妈妈(阿长) 给“我”买山海经 ,看闰土 父亲雪地捕鸟,坐船看目连戏这些内容,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时代美好生活的留恋 ; 对百 草园拔何首乌、摘覆盆子与三味书屋 折梅花(寻蝉蜕) 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热爱自然、 向 往自由的儿童天性的肯定 ; 而在二十四孝图中,对 郭巨埋儿 故事极度为反感的态度, 表 达了作者对束缚儿童健康成长的封建思想文化的批判。 16上文选自哪一部古典文学名著?作者是谁?(2 分) 朝花夕拾 鲁迅朝花夕拾 鲁迅 1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段所写的内容。 (2 分) 儿时热切盼望去看五猖会的我,被父亲强令

9、背一字也不懂的书。儿时热切盼望去看五猖会的我,被父亲强令背一字也不懂的书。 18文中“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 ; 也听到 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表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 心情?这篇文章揭示了什么样的主题?(4 分) 表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 兴而痛苦的感受。揭露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表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 兴而痛苦的感受。揭露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19分析本文段的写作特色,并找出一处

10、来说说它的作用。 (4 分) (1)开头写家人为看五猖会做准备的忙碌场景和结尾部分“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形成 鲜明的对比,烘托父亲让我背书给我带来的痛苦感受,突出文章的主题思想。 1)开头写家人为看五猖会做准备的忙碌场景和结尾部分“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形成 鲜明的对比,烘托父亲让我背书给我带来的痛苦感受,突出文章的主题思想。 (2) “我”开始“跳来跳去”很兴奋与后来背完书的落寂之情作对比(“我”被父亲强令(2) “我”开始“跳来跳去”很兴奋与后来背完书的落寂之情作对比(“我”被父亲强令 4 背书前后心情的强烈反差)表现以父亲为代表的封建家长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借以 批判封建教育对儿童

11、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写出一点即可) 背书前后心情的强烈反差)表现以父亲为代表的封建家长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借以 批判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写出一点即可) (3)在文章最后,家人们兴奋的心情与我心情的对比,分析同第 1 点。(3)在文章最后,家人们兴奋的心情与我心情的对比,分析同第 1 点。 (二)范爱农之死、报馆案风波范爱农之死、报馆案风波 18 朝花夕拾 鲁迅朝花夕拾 鲁迅 19 范爱农一文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选文共选 了两个片段,其中一个片段写“范爱农之死” ,请概述另一个片段的内容(文字不超过 10 个 字,否则扣 2 分) (2 分

12、) 报馆案风波。报馆案风波。 20第二天爱农就上城来,戴着农夫常用的毡帽,那笑容是从来没有见过的。 “老迅,我们今天不喝酒了。我要去看看光复的绍兴。我们同去。 ” 这两句分别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对刻画范爱农这一人物形象有何作用?(4 分) 外貌描写(或神态描写) 、语言描写;表现了革命后的范爱农心情愉快的一面,刻画了范爱 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的特点。 外貌描写(或神态描写) 、语言描写;表现了革命后的范爱农心情愉快的一面,刻画了范爱 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的特点。 (三)文段内容:A 百草园的景物描写 B 出发前对赛会的介绍 21、这两段文字选自哪部文学名著?A 段和 B

13、段又分别选自哪篇文章?(3 分) 朝花夕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五猖会朝花夕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五猖会 22、请分析 A 段“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的表达效果。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油蛉、蟋蟀叫声的悦耳动听,表达了百草园给 儿时的“我”无限的乐趣。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油蛉、蟋蟀叫声的悦耳动听,表达了百草园给 儿时的“我”无限的乐趣。 23、B 段中的“我”为什么希望得一场重病?父亲让我去看庙会给我提了个什么条件? 因为我那时希望在赛会上“扮犯人” ,这在当时的我看来是一件很光荣、很幸运、很出风 头的事,我生一场重病,好使母亲到庙里给我许个“

14、扮犯人”的心愿。 因为我那时希望在赛会上“扮犯人” ,这在当时的我看来是一件很光荣、很幸运、很出风 头的事,我生一场重病,好使母亲到庙里给我许个“扮犯人”的心愿。 父亲以让我背完鉴略为条件。父亲以让我背完鉴略为条件。 24、 结尾最后一句 “我至今已想起, 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有何作用? 画龙点睛,含蓄地批判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画龙点睛,含蓄地批判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四)(四)出发前父亲强迫我背鉴略 1、 请概括五猖会的主要思想内容。 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

15、被父亲强迫背诵 5 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的伤害,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 的不合理。 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的伤害,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 的不合理。 2、 选文开头写家人为看五猖会作准备的忙碌场景和结尾部分“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 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烘托父亲让“我”背书给“我”带来的痛苦感受,突出文章的主题思想。烘托父亲让“我”背书给“我”带来的痛苦感受,突出文章的主题思想。 3、 从选文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父亲是一个专制、不了解儿童心理的封建家长。父亲是一个专制、不了解儿童心理的封建家长。 4、 阅读选文后,你有怎样

16、的感受? 家长应了解孩子的心理,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强制学习是收不到预期的效果的。家长应了解孩子的心理,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强制学习是收不到预期的效果的。 (五)记叙了作者认识范爱农的事记叙了作者认识范爱农的事 1、 请归纳选文-段的主要情节,并分析其作用。 记叙了作者曾经在茶馆认识范爱农的事。作用:先抑后扬。先抒发自己对他的憎恶,为后 文写他的亲切友善作铺垫。 记叙了作者曾经在茶馆认识范爱农的事。作用:先抑后扬。先抒发自己对他的憎恶,为后 文写他的亲切友善作铺垫。 2、 第段中划线句子“在衙门里的人物,穿布衣来的,不上十天也大概换上皮袍子了,天 气还并不冷。 ”这句话有何含义,对刻画范爱农有何作用? 这里写光复后的绍兴现实,换汤不换药,没有什么变化,对写范爱农的悲剧埋下了伏笔。这里写光复后的绍兴现实,换汤不换药,没有什么变化,对写范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