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7章 第1节《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京改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5642483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7章 第1节《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京改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7章 第1节《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京改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7章 第1节《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京改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7章 第1节《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京改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7章 第1节《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京改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7章 第1节《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京改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7章 第1节《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京改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质量守恒定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质量测定,认识质量守恒定律。2、能用微粒的观点说明质量守恒的本质,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关系。3、通过阅读教材,能够查找关键字词,提炼重要信息,培养阅读能力。过程与方法1、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提出问题,设计部分实验方案。2、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及质量守恒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定量研究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主动性。2、通过阅读教材提炼关键字词理解概念,产生学习的成功体验。前端分析教学内容本课题开始了从生成何种物质向生成多少物

2、质方面的过渡,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书写和计算的教学做好理论准备。以往一些学生不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或进行有关计算,就是因为没有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所以本课题内容是第五单元的基础,也将对全部初中化学乃至今后的化学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对象本课题中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定量化学实验。在前面的化学学习中,学生学习了一些化学变化,特别是第四单元中较系统的学习了水的知识,通过电解水实验、水分解的图示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了水的分解反应,认识了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来的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成了新的分子,从而了解水的组成和结构;加之第三单元物质结构

3、知识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微观想像能力和分析能力。教学重点1、通过实验探究和指导阅读理解质量守恒定律。2、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教学难点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教学器材多媒体,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稀盐酸,镁条,烧杯,锥形瓶,小试管,镊子,小气球,托盘天平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引入复习提问1、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你能完成水电解的微观过程吗?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什么?以电解水为例,移动磁铁模型,说明化学反应实质。2、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由此可以推测出蜡烛肯定含有哪些化学元素?依据是什么?思考并回答问题1、观察学生上黑板移动磁铁(按照反应前、中、后)来理解

4、反应实质 分成 重新组合分子 原子 新分子其他学生拼接球棍模型肯定含碳元素和氢元素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回顾旧知识,强化化学反应实质的理解及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为后面的思考做知识铺垫。新课教学提问刚才我们复习的是从种类方面讨论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那么要是从质量上来讨论呢?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总质量会不会发生改变呢?学生实验按照ppt上的实验步骤,自己动手做实验(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取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放于烧杯中在天平上称量,然后将两种溶液混合,观察反应现象,再称量)要观察天平指针是否平衡,反应后质量有无改变?反应原理:氢氧化钠+硫酸铜 氢氧化铜+硫酸钠分析在PPT

5、上展示反应前后称量的所有物质,并分析哪些物质没参加反应,即对反应前后质量没有影响,将其从PPT上删掉。分析真正使天平保持平衡的原因是反应前NaOH质量加上CuSO4质量等于反应后Na2SO4质量加上Cu(OH)2质量。对应着反应原理得出结论: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思考并进行猜想操作参照书19页液体药品的取用观察并描述现象生成蓝色絮状沉淀反应后天平指针保持平衡,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没有改变。观察、指导教师移动和删除PPT上的物质来理解反应前后是哪些物质发生了改变,但质量总和没变。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入新课。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引出反应前后物质改变但质量不变。体验PPT模

6、型的形象生动。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教学引深那么这个结论是否适用于其他的化学反应呢?咱们再来做一个实验,看看是不是符合这个结论?能不能用这个结论来解释?演示实验 在托盘和锥形瓶中分别取一截镁条和稀盐酸,在天平上称量,然后将盐酸与镁条接触,观察反应现象,再称量,观察天平指针是否平衡,反应后质量怎样变化?提问为什么称出的质量会减小?为什么与刚才的结论不同?提示大家:反应产生了大量气泡反应原理:Mg + 2HCl MgCl2+ H2讨论 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移动镁条与稀盐酸反应的磁铁模型给大家解释反应的实质以及质量变轻的原因。生成物中有气体,在敞口锥形瓶中反应气体跑掉了,所以反应后没有称

7、量气体的质量,只称了氯化镁的质量,因此反应后称量的质量比反应前要轻。探究那么我们怎样改进实验装置,才能留住氢气,称量氢气的质量呢?讨论盖上瓶塞的缺点及套气球的优点:瓶塞:瓶内压强增大瓶塞可能会被冲开气球:产生气体时气球被吹大,既留住了气体,且现象明显。改进实验锥形瓶中取稀盐酸,瓶口套小气球,气球内装镁条,称重,将两者混合观察现象,再称量,观察天平指针是否平衡,反应后质量有无改变?思考并进行猜想观察并描述现象,领会教师实验操作。产生大量气泡,镁条逐渐消失,放热。反应后天平指针向右倾斜,称量出的质量变小。思考用磁铁模型展示镁条与稀盐酸反应的实质,并将气体拿掉说明所称质量变轻。思考,设计实验思考,讨

8、论反应后天平保持平衡,说明反应后质量没改变。引出矛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的实验操作做好示范作用。规范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培养严谨的思考,及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操作磁铁,分析原因,体验成功。通过定量的思维,设计实验装置,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主动性。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教学分析说明反应后质量没变,符合之前总结的反应物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如果发现某个反应前后质量不等,要考虑反应中是否有气体在作怪。当化学反应中有气体参加或生成时,要在密闭的环境下反应前后质量才会相等。讲述我们通过实验得出并验证的这个结论其实科学家

9、们已经做过大量实验证实了,并且总结成了质量守恒定律。指导打开书94页在学案上补充质量守恒定律定义,并仔细阅读定义,找出你认为关键的字词,用笔画出重点。“化学反应”、“质量”、“总和”、“相等”是关键词,带着关键词来练习。练习6克碳在16克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无剩余),会生成多少克二氧化碳?依据是什么?想一想为什么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会相等?提示以课前复习的电解水为例移动磁铁模型说明化学反应实质,从化学反应实质方面来考虑。讨论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有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没有改变,所以重新组合成的新分子质量也不变。认真阅读教材

10、95页最后一段文字,提炼关键信息。写在学案上理解反应物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并建立考虑气体的思想。仔细阅读定义,找认为关键的字词,用笔画出重点6克+16克=22克依据质量守恒定律思考,考虑化学反应的实质从化学反应实质的微观角度考虑。理解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深入理解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发展学生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仔细阅读教材培养细心阅读的习惯,在阅读过程中锻炼查找关键词,提炼重要信息的能力。引出矛盾,引发学生深度思考。突出重点,突破思维束缚。深入准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回应导入新课时提出的问题,充分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及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的微观解释。突破难点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堂小结1、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2、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课堂练习学生学案分层作业必做练习册53页填空题选作板书设计第一节 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 都不改变原子的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