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阅读与史料教学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639928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PPT 页数:223 大小:11.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史学阅读与史料教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23页
史学阅读与史料教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23页
史学阅读与史料教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23页
史学阅读与史料教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23页
史学阅读与史料教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史学阅读与史料教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史学阅读与史料教学课件(2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史学阅读与史料教学,何成刚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一.核心素养与史料教学,二.史学阅读与史料教学的深度融合,三.史料资源的收集整理,四.史料教学的方法策略,五.史料可靠性的鉴别,一、核心素养与史料教学,教育部正在修订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强调高中历史教学重点任务是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历史理解与解释、历史价值观。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将成为历史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监测学生学业质量的核心指标。,一、核心素养与史料教学,时空观念 时间空间概念及正确使用。 空间:事件、现象发生依托条件、环境及客观因素。 历史分析时,考虑时空因素。注重长时段的视角分析事件、现象

2、。注重在更开阔的空间分析事件和现象。,一、核心素养与史料教学,史料实证:知道史料是历史叙述的主要依据;知道搜集整理史料的基本方法;能够对史料的信度和效度作出分析判断;能够运用不同类型的史料对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作出解释和阐述。,一、核心素养与史料教学,一、核心素养与史料教学,杭州日报2012年8月25日 光绪皇帝在北大开学仪式上说了什么?,一、核心素养与史料教学,历史理解与解释: 理论前提:唯物史观。 理解与解释:以史料和史实为依据,从时序与地域、原因与结果、动机与效果、继承与发展、联系与综合、量变与质变、必然与偶然、个案与全局等角度进行理解。或者:近代化(现代化)视角、全球化视角、文明发展

3、视角、革命视角、社会视角、生态视角 如何解释:论从史出、论之有据、史论结合。,例如:分析下列材料并作出解释 一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由此可见: 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 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国之夷蚕食鲸吞,日甚一日。,鲁迅:民元时他颇感光明,那时“觉得中国将来很有希望”;但到民国二年之后,事情“即渐渐坏下去”。“无论是专制、是共和、是什么什么,招牌虽换,货色照旧”。 孙毓筠:民国二年以后,政治大倡复古,军人官僚的势力,日见膨胀,民气一天销沉一天。全国舆论,都成了睡眠的状态。较之前清末年,反大退化。我常常的想道,

4、这样的政治就是“共和” 吗?从前革命时代,牺牲了无数志士的生命,我也坐过两年的监狱,受了许多的苦。难道就仅仅的换得“中华民国”四个字的空招牌吗?,张慰慈:自民国元年至十六年政治上腐败的情形,国内扰乱的状况,人民所受到的种种痛苦,总算达到极点。在前清时代,国内只有一个专制皇帝;在民国的十六年时期内,各省的大军阀小军阀、腐化恶化的官僚政客们,都变为专制皇帝了。他们虽没有皇帝的名位,没有皇帝的形式,但他们的权力确是无限制的,是与从前皇帝相等,处处可以压迫人民,处处可以剥夺人民的权利。,记者深入农村,“与农夫田父谈于树林之下,语以代议制度之善,及国会选举之不宜草率投票,则皆瞠目而不解, 叩其故,则曰:

5、吾人困土匪军队之不暇,何暇及其他”。 戴季陶集记载:民国初年戴季陶在某次旅途中遇到一老农,在交谈中戴发现老农“ 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氏告诉老农你就是中华民国人也,老农“茫然惶然,连声曰: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戴季陶不禁大为感慨:“中华民国成立已三年矣,而人民智识尚有若是者,则袁世凯之举动,真无足怪矣。”,民国后,江苏兴化一带农民为藏住辫子,纷纷购买尖顶帽,“一时皆大欢喜,中少年人纷纷购置,贫穷的人情愿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也须购买一顶”。 许多人包括市民对国会选举颇为冷漠,“大部分居民很不感兴趣,参加投票的人数是很少的,因为人们大都对新制度抱着十分冷淡的态度”。还有些人竟“

6、不知选举为何事,选举为何用,唯觉选举榜上有其大名,恰如旧日之金榜题名而已”。,一、核心素养与史料教学,历史价值观:能从历史发展进程中汲取有益的精神财富和宝贵经验,形成积极、正确、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 具体表现:增强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具有爱国主义的思想和情感,坚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家和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一、核心素养与史料教学,史料实证(高中,对初中有借鉴价值。) 水平1: 知道历史叙述是有一定根据的

7、,认识到要了解历史离不开史料。 女娲补天=历史叙述? 大禹治水=历史叙述? 孟姜女哭长城=历史叙述?,一、核心素养与史料教学,水平2: 知道历史材料分为文字材料、图像材料、实物材料、实地材料等多种类型。 尝试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材料。如网站、图书馆等。 能够基本读懂教学中提供的文献史料。,一、核心素养与史料教学,水平3: 学会获取历史材料的基本方法,理解证据在进行历史论证时的重要性,能够根据有关材料对历史进行思考。,一、核心素养与史料教学,水平4: 自主地搜集有关历史材料,并对历史材料进行辨析与整理;能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将材料与所学的历史叙述进行比较。,一、核心素养与史料教学,水平5: 能

8、够对不同来源、不同观点的材料进行分析,判断材料所述是否可以作为历史论证的证据;能够在自己对历史的论述中恰当地运用有价值的史料。 历史教学中,往往体现为若干水平的混合。,一、核心素养与史料教学,弱兵政策与北宋灭亡。方豪在其所著宋史中写道: (1)宋太祖赵匡胤是由将领拥立,而当上皇帝的。所以即位之初,宋太祖就想着要怎样来对付这些骄横的将领。他后来给他们丰厚的赏赐,更换了这些禁军中的资深将领,然后用资浅将领取代。 (2)宋太祖又挑选精壮的士兵,进入属于中央政府的禁军。,一、核心素养与史料教学,(3)禁军之外是厢军,驻守在各地方州县,负责修缮及防卫地方的工作,素质比禁军差。当国家有外患时,士兵不够,就

9、用囚犯、饥民、市井无赖来补充。 (4)宋代弱兵政策,对于宋太祖,对于中央政府是有利的,但是弱将弱兵造成的结果,终于使宋朝亡于金与蒙古。这都要归咎于宋太祖。,一、核心素养与史料教学,汪盛铎两京梦华: (1)宋太祖当上皇帝之前,是中央禁军的最高将领,所以他对禁军的兵权特别留意。他把原来统率禁军,经常立下功勋的大将陆续调离,换上一些资历浅、容易控制的人担任其首领。 (2)宋太祖又鉴于唐代出现将领割据地方的教训,一步步削减这些将领的权力。把这些将领原有的行政和收税的权力去除,只剩军事方面的权力。而且使这些将领空有头衔,却没有掌握军队的实权。,一、核心素养与史料教学,(3)宋太祖透过严格控制军权来加强国

10、家的统一和稳定,在当时是很有必要的,避免了唐末五代时那种短时期内,就被别的朝代取代的命运,避免了出现割据的情况。 但自宋太祖、宋太宗以后,宋朝各代皇帝仍旧不断加强对军权控制。君主拟订作战阵图,在千里之外的皇宫遥控指挥打仗,不许将帅与士兵之间彼此熟悉,过分地分散兵权。宋朝军队打仗胜少而败多,和军权措施失当有直接关系。,一、核心素养与史料教学,后人评论此事,追根寻源,往往责怪宋太祖,其实是不公平的。 宋太祖依照当时情势立下制度,即使有些过头的地方,主要部分却是好的。错误在于他的继承者们,不知因时立制的道理,只知墨守所谓“祖宗家法”,沿着错误道路愈走愈远。这才是应当受到责备的。,一、核心素养与史料教

11、学,两位学者在研究赵匡胤的弱兵政策时,占有史料并没有大的区别,但得出的结论几近相反。 材料一:赵匡胤的“弱兵政策”导致了宋亡;材料二则认为,后代皇帝错误坚守赵匡胤弱兵政策,不知因时而变,导致灭亡。 面对相同的史料、史实,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就有可能得出不同认识。,一、核心素养与史料教学,元朝儒士的社会地位 南宋遗民郑思肖在铁函心史中写道:“鞑法: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农民)、九儒、十丐。”,一、核心素养与史料教学,我国台湾学者、元史专家萧启庆在龙腾版高中历史(上册)元代的儒户:儒士地位演进之一章中写道:“元朝视儒士与僧侣一样,为了救济在战乱中流离失所,甚至沦为奴隶的

12、儒士,元朝特别设立了儒户,让部分的读书人取得优免赋役的地位;另一方面,也有储备人才的用意。比较而言,成为儒户的读书人,其地位应在贵族、官吏之下,与僧侣相同,但较一般人民为高。”,一、核心素养与史料教学,两人关于元朝儒士社会地位的认识有如天壤:郑思肖认为,元朝儒士处于社会底层,地位仅高于乞丐;萧启庆认为,元朝儒士比一般民众地位要高得多,仅次于贵族与官吏。 作为严谨学者,萧启庆在研究元朝的社会状况时,肯定会竭尽全力搜集史料,倾其所有审慎分析。而且,这一材料又出自中学教科书,尽管不能说它就是历史的真相,但完全可以认定,它非常接近历史的真相。 可为什么他的研究结论与当时人郑思肖的观点差距如此之大呢?,

13、一、核心素养与史料教学,郑思肖虽是当时人,历史见证者,但他是南宋遗民,亲历过亡国痛,对蒙古贵族充满仇恨。况且,他处于当时第四等级南人,社会地位低于蒙古人、色目人和汉人,而且,在政治、法律或科举考试方面,备受歧视。作为南人中的儒士,社会地位很低,所以他认为元朝所有儒士社会地位都低。有时候亲历者的认识未必全面、客观。,一、核心素养与史料教学,李鸿章关于修建铁路的立场 认识一:(19世纪60年代)此两事大有利于彼,有大害于我,而铁路比铜线尤甚。臣与总理衙门尝论及之。各省官民皆以为不便,洋人贪利无厌,志在必行。数年以来,总未得逞,固由内外通商衙门合力坚拒,彼亦明知民情不愿,势难强逼也。换约时若再议及,

14、只有仍执前说,凿我山川,害我田庐,碍我风水,占我商民生计,百姓必群起抗争拆毁,官不能治其罪,亦不能责令赔偿,致激民变。,一、核心素养与史料教学,认识二:(19世纪80年代)或又谓铁路一开,则中国之车夫贩竖将无以谋衣食,恐小民失其生计,必滋事端。不知英国初造铁路时,亦有虑夺民生计者,未几而傍路之要镇以马车营生者且倍于曩日。盖铁路只临大道,而州县乡镇之稍僻者,其送客运货仍赖马车、民夫,铁路之市易既繁,夫车亦因之增众。,一、核心素养与史料教学,至若火车盛行,则有驾驶之人,有修路之工,有巡瞭之丁,有上下货物、伺候旅客之杂役,月赋工糈,皆足以仰事俯畜,其稍饶于财者,则可以增设旅店,广买股份,坐权字母,故

15、有铁路一二千里,而民之依以谋生者当不下数十万人。况煤铁等矿由此大开,贫民之自食其力者更不可胜计,此皆扩民生计之明证了。或又谓于民间田庐、坟墓有碍必多阻挠。不知官道宽广,铁路所经不过丈余之地,于田庐坟墓尚不相妨。即遇官道稍窄之处,亦必买地优给价值;其坟墓当道者,不难稍纡折以避之。,一、核心素养与史料教学,从字义看,李鸿章在修建铁路问题上的认识变化很大,体现了从反对到支持的变化。但如果从不同时期的历史背景看,李鸿章的立场其实没有发生本质变化。19世纪60年代,李鸿章反对修建铁路,目的在于排拒列强对中国铁路建设工程的染指,防止列强借修建铁路扩展在华利益。80年代,李鸿章支持修建铁路,目的是希望清政府

16、自建铁路。显然,看似自相矛盾的两种认识,其实并不矛盾。,一、核心素养与史料教学,陈独秀不同时期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 评价一 材料一 (1918年)为何要设立这块碑向德国赔罪呢?因为义和团无故杀了德国公使克林德氏,各国联军打破了北京城,须要中国在克林德就害的地方设立一块石碑,方肯罢休;你说中国何等可耻!义和团何等可恶!,一、核心素养与史料教学,造成义和拳的原因有五:道教,佛教,孔教,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中国戏,仇视新学妄自尊大之守旧党。现在中国制造义和拳的原因,并未丝毫减少,将来的结果,可想而知。现在世上是有两条道路:一条是向共和的科学的无神的光明道路;一条是向专制的迷信的神权的黑暗道路。我国民若是希望义和拳不再发生,讨厌克林德碑这样可耻纪念物不再竖立,到底是向哪条道路而行才好呢?,一、核心素养与史料教学,评价二 (1924年)义和团,在中国现代史上是一重要事件,其重要不减于,然而一般人不但忽视了他的重要,并且对他怀着两个错误的观点:第一个错误的观念:憎恶义和团是野蛮的排外。他们只看见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