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五首之《野望》(王绩)ppt课件【部编本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上传人:大宝 文档编号:145638489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1.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诗五首之《野望》(王绩)ppt课件【部编本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唐诗五首之《野望》(王绩)ppt课件【部编本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唐诗五首之《野望》(王绩)ppt课件【部编本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唐诗五首之《野望》(王绩)ppt课件【部编本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唐诗五首之《野望》(王绩)ppt课件【部编本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唐诗五首之《野望》(王绩)ppt课件【部编本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诗五首之《野望》(王绩)ppt课件【部编本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今日积累,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野 望 王 绩,野 望 王 绩,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朗读,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初诗人。王绩是隋末大儒王通的弟弟。除一度作过六合县丞、太乐丞等卑职外,一生大部分时间隐居乡里。生平不拘礼教,豪放纵酒,自比嵇康、阮籍、刘伶和陶渊明。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有避世的思想和抑郁的感慨,与唐初流行的浮靡诗风显然有别。,知作者:王绩,秋天傍晚时分

2、,诗人遥望山野,看到一派秋色颇浓的山野景色,看到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不禁怀念起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诗大意,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黄昏伫立在东皋怅望,徘徊着不知归依何处。皋是水边地。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 “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表现了诗人徘徊无依的孤独心境。,诗歌赏析,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诗歌赏析,层层树林已染上萧瑟的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峦唯见落日的余晖。描写了一派秋意颇浓的山野景色。,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

3、个画面活跃了起来。与“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一起构成 一幅山间晚秋图, 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诗歌赏析,3、说说“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句中哪几个词用得好? 这一句着力刻画视野所见山野放归的生动场景,为整个静谧的画面注入一股活力。句中的几个动词“驱”、“返”、“带”、“归”,用得自然而准确,这种动态式的描写愈发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宁静,诗人于一静一动的描写之中,把山山树树、牛犊猎马交织成一幅绝妙的艺术画卷。远景和近景的搭配,自然和谐,令人不能不产生某种遐思,甚至忘情在安逸闲适的田野之中。,“长歌怀采薇”一句引用了怎样的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薇,是一种植

4、物,相传周武王灭商以后,伯夷和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抒发了作者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述说自己在现实中的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诗歌赏析,全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描绘了诗人薄暮时分于东皋所见的田园风光。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放牧的人赶着牛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禽鸟归来。,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全诗写的是秋色中的山野,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透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诗歌主旨,1、“徙倚”是 的意思。“欲何依”,表现了 的心情。 2.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徘徊,孤独抑郁,层层树林已染上萧瑟的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峦唯见落日的余晖。,问题探究,1.野望中写出自然景色的句子是: 2. 野望中抒发作者孤独抑郁之情的诗句 是: 3. 王绩在野望一诗中写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诗句是:,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理解性默写,4.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 5.野望中,描写秋意正浓的山野景色的诗句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理解性默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