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634562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精编】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精编】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精编】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精编】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一2020年,是新中国成立 70周年。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迎难而上,开拓 进取,奋力前行,从封闭落后迈向开放进步,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从积贫积弱迈向繁荣富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正阔步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一、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历史性跨越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我国

2、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国力与日俱增,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幅提升,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增强。(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新中国诞生时,我国经济基础极为薄弱。195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仅为 679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 119元。经过长期努力,1978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到 3679亿元,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为1.8 ,居全球第11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1986年经济总量突破 1万亿元,2000年突破 10万亿元大关,超过意大利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2020年达到 412119亿元,超过日本并连年稳居世界第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持续提升。近三年,我国

3、经济总量连续跨越 70万、80万和 90万亿元大关,2020年达到900309亿元,占世界经济的比重接近16 。按不变价计算, 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1952年增长175倍,年均增长8.1 ; 其中,19792020年年均增长9.4 ,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 左右的年均增速,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18 左右,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2020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达到 9732美元,高于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二)财政实力由弱变强,外汇储备大幅增加。建国初期,我国财政十分困难。1950年全国财政收入仅为 62亿元, 1978年增加到 1132亿元。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财政收入大

4、幅增长,1999年全国财政收入首次突破10000亿元。进入新世纪后,财政收入实现连续跨越,2020年达到117254亿元。党的十八大以来,财政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20年达到 183352亿元。19512020年全国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2.5 ,其中19792020年年均增长13.6 ,为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上世纪5070年代,我国外汇储备相当紧张,1952年末外汇储备只有 1.08亿美元,1978年末也仅为 1.67亿美元,居世界第38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汇储备稳步增加,2020年末突破 1万亿美元,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一位。2020年末,外汇储备余额为 307

5、27亿美元,连续 13年稳居世界第一。(三)国际地位显著提升,影响力日益彰显。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受外来封锁等影响,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 的经济交往较少。上世纪 50年代,与前苏联东欧国家一度开展交流;70年代,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交往明显扩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融 入国际社会,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愈加重要的作用。1980年 4月和 5月,我国先后恢复了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合法席位;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2020年以来,我国与亚洲、大洋洲、拉美、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先后建设自贸区,目前已与 25个国家和地区达成了 17

6、个自贸协定,促进了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互利共赢。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 路”,得到 16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 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参与以 WTO改革为代表的国际经贸规则制定,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贡献了中国智慧, 展现了大国担当。二、从结构单一到百业兴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新中国成立 70年来,我国农业基础作用不断加强,工业主导地位迅速提升,服务业对经济社会的支撑效应日益突出,三次产业发展趋于均衡,经济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 可持续性不断增强。(一)农业生产条件持续改善,综合生产能力快速提升。 建国初期,我国农业生产基础单薄,“靠天吃饭”现象明显,粮食

7、产量较低。上世纪 6070年代,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推进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粮食总产量由 1978年的 30477万吨增加到 2020年的 61223万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 1978 年的 1397 亿元上升到 2020年的 86342亿元。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机械化程度持续提高,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其中谷物、肉类、花生、茶 叶、水果等产量持续位居世界第一。回首 70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由 1949年的 11318万吨提高到 2020年的 65789万吨,农业机械总动力由 1952年的 18万千瓦提高至 2020年

8、的 10亿千瓦,全国耕地灌溉面积由 1952年的 1996万公顷扩大到2020 年的 6810 万公顷,有力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二)工业体系逐步完善,多项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 建国之初我国工业部门十分单一,只有采矿业、纺织业和简单加工业,大量工业产品依赖进口。新中国成立后,拉开了我国工业化的大幕,上世纪 5070年代我国初步建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为之后的工业发展打下了宝贵基 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发展进入腾飞期,2020年工业增加值比 1978年实际增长 38.2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工业生产能力日益增强,并逐步向中高端迈进。20202020 年,我国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

9、加值年均分别增长 11.7 和9.5 。目前,我国已成为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0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制造业增加值自 2020年起稳居世界首位。2020年,我国原煤产量为 36.8亿吨,比 1949年增长 114倍;钢材产量 11.1亿吨,增长 8503倍;水泥产量 22.1亿吨,增长 3344倍。电子信息产业应运而生,实现快速发展。2020年,移动通信手持机和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分别达到 18.0亿台和 3.1亿台。(三)服务业蓬勃发展,满足生产生活需求能力不断提高。建国初期直至上世纪 70年代,生产资料行业优先发展,服务业发展相对缓慢。1952 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

10、仅为 195亿元,到 1978年也只有 905亿元。改革开放以来,服务业随市场繁荣而日益兴旺,进入发展快车道。202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 469575亿元,比 1978年实际增长 51.0倍,年均增长10.4 。其中,交通运输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和金融业增加值分别年均增长9.0 、10.1 、10.3 和12.0 。党的十八大以来,服务业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生产业和生活业并行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成为保障就业、稳定经济的重要力量。(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从以依赖单一产业为主转向 依靠三次产业共同带动。建国初期,我国农业占比较高,工业和服务业相对薄弱。1952年,第

11、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50.5 、20.8 和28.7 。上世纪5070年代,随着工业化建设推进,第二产业比重不断提升。1978年,第一、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为27.7 、47.7 和24.6 。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农业基础巩固加强,工业和服务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2020年,第三产业比重达到45.5 ,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工业、服务业协同发展。2020年,第一、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为7.2 、40.7 和52.2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2 、36.1 和59.7 。三、从瓶颈制约到优势支撑,基础产业和

12、基础设施实现重大飞跃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我国交通邮电快速发展,基础产业地位不断巩固,能源供给能力稳步提升,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一)交通运输发展成就斐然,综合运输网络四通八达。 建国初期,我国交通十分落后。建国 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运输体系建设逐步加快,交通网络日益完善, 运输能力和效率明显提升。交通线路长度随现代化建设成倍增长,2020 年末,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和公路里程分别比 1978年末增长 0.9倍和 3.8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综合运输大通道基本贯通,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服 务保障能力大幅提升。2020年末,我国铁路营业

13、里程达到13.1万公里,比 1949年末增长 5倍,其中高速铁路达到 2.9 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量60 以上,以“四纵四横”为主骨架的高铁网基本形成;公路里程 485万公里,增长 59倍, 其中高速公路从无到有,2020年末达到 14.3万公里;内河航道里程12.7万公里,增长72.7 ;定期航班航线里程838万公里,比 1950 年末增长 734 倍。(二)邮电通信水平全面提升,现代信息通信体系加快构建。建国初期,我国邮政通信发展水平很低,邮路总长度仅为 70.6万公里,长途明线仅为 14.6万对公里。建国 70 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邮电通信业规模不断扩大,电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信息

14、化网络化后来居上。2020年末, 全国邮政营业网点 27.5万处,比 1949年末增长 9.4倍;邮路总长度985万公里,比1978年末增长103 ;光缆线路总长度达 4358万公里。党的十八大以来,邮电通信全面发展,“宽带中国”建设加快实施,2020年移动宽带用户达 13.1 亿户,已基本建成全球最大的移动宽带网,大数据、云计算、 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方兴未艾,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三)能源供给能力大幅提升,基础保障作用日益增强。 建国初期,我国能源供给严重短缺。1949年,我国能源生产总量只有 0.24亿吨标准煤,远远满足不了国内需求。经过70年特别是改革

15、开放以来的不断努力,我国能源供给能力明显增强,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能源供给体系。2020年我国能源生产达到 37.7亿吨标准煤,比 1949年增长 158倍。2020年末,全国发电装机容量 19亿千瓦,比 1978年末增长 32.3 倍。党的十八大以来,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清洁能源利用大幅增加,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持续扩大, 天然气、一次电力及其他能源等清洁能源生产比重从 2020年的15.3 上升为2020年的23.5 ,我国成为全球非化石能源的积极引领者。四、从城乡分割到统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呈现新格局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稳步实施,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逐步形成,不同地区比较优势有效发挥,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旧貌换新颜。(一)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城市建设多姿多彩。建国 初期,我国城镇化水平很低,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仅为10.6 。1978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也仅为17.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