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树德怀远中学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第一学月测试题 新人教版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5633997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0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树德怀远中学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第一学月测试题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四川省成都树德怀远中学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第一学月测试题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四川省成都树德怀远中学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第一学月测试题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四川省成都树德怀远中学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第一学月测试题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四川省成都树德怀远中学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第一学月测试题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树德怀远中学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第一学月测试题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树德怀远中学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第一学月测试题 新人教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都树德怀远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第一学月九年级语文测试题A卷(共100分)第卷 (选择题 共18分)一、基础知识(9分,每小题3分)1下面语句总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有时流到很逼狭(xi)的境界,两岸丛山叠岭,绝壁断崖,回环曲折(zh),极其险峻。B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生之灵火却悄(qio)然潜(qin)行在地下,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C使人想起:晦(hu)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pn),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D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

2、qi)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jing)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2.下面语句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A. 每逢有人问起我的藉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B.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C.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消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D. 一百年前的今天,一颗巨星郧落了。但他是永生的。他走的时候有长寿的岁月,有等身的著作,还挑起过最荣耀、最艰巨的责任,即培育良知、教化人类。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

3、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B我感到一种不可名状的恐怖,一种同亲人隔绝、同大地分离的孤独感油然而生。C林昭曾说:“我们的血是再鲜艳不过,而且是再灿烂不过的墨水,人世间其他一切墨水在这样的墨水面前统统不免黯然失色。”D他们对这位文坛泰斗的形象五体投地,敬重有加,内心的期望扩大到诚惶诚恐的地步。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6 题。 (共9分,每小题3分)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

4、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

5、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4对下列选文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布衣:平民 B秦王怫然怒 怫然:盛怒的样子C.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谢:感谢 D故不错意也 错:“措”置办5下列加点词语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A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B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以中有足乐者 C长跪而谢之曰 国险而民富D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舜发于畎亩之中 6.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

6、的一项是( )(3分)A. 文末说秦王“色挠”,“长跪而谢”,并且请唐雎“坐”,这是秦王的权宜之计,表现出他的奸诈狡猾。他请唐雎“坐”,是坐下来谈,不是放弃吞并。文中所说,也只是恭维唐雎的话,从当时秦在军事的占压倒优势及秦王的性格来看,秦王是不会就此善罢甘休的。B.唐雎从容镇定、不畏强暴、有胆有识、有凛然正气、不怕牺牲、外强中干。秦王骄横狂妄、贪得无厌、奸诈狡猾。C. 唐雎列举专诸刺王僚等事例的用意是一对自己提出的“士之怒”的厉害程度加以渲染说明,二是警告秦王吸取教训,不要轻举妄动,自寻死路。D.本文最后一段描写秦王的神态的变化是从侧面烘托唐雎有智有勇、英气逼人的大无畏精神。第卷(共82分)三

7、、翻译、默写(10分)7.翻译下列语句。 (4分)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8.用诗词原句填空。(6分)(1)补写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2分) ,叶底黄鹂一两声。(晏殊破阵子) ,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因思杜陵梦, 。(温庭筠商山早行 )老骥伏枥, 。(曹操龟虽寿)(2)在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和刘方平的月夜中任选一首默写。(4分)4、 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完成9-12题。(12分)教育是民生之基4月上旬,国家发改委通报显示,教育收费居去年全国价格举报之首。而在过去6年中,关于教育

8、收费的举报有5年是居于首位的。群众反映的教育乱收费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不执行“三限”政策违规收取择校费、赞助费;“一费制”外自立项目乱收费;以改制为名举办“校中校”、“校中班”乱收费。教育乱收费屡禁不止,也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人们对教育的关注,可见教育于民于国之重要,是民生之基。教育不仅关乎国家发展大计,更关乎百姓的切身利益,教育政策措施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千家万户。对于教育,我们既应着眼于国计,也应着眼于民生,多从民众的角度去考量。“人不可以无学”。今天,鲜有人相信“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能够改变人们的命运,成就其未来的,正是教育。因而,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无论是东部还是西部,无论家

9、庭是贫还是富,自一个新的生命呱呱坠地开始,莫不把相当的精力与钱财投在孩子的教育上。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大眼睛,那一个个贫困学子的身影,激起的总是人们最朴素的情怀:求学的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受教育的权利,是现代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之一。教育,是孩子成长的起点,它为懵懂孩童慢慢开启着一个新奇的世界,又导引着他们去探索、去实践、去思考,最终才成长为有益于社会、把握自己未来的人。从孩子到成人这个时期,则是接受教育的黄金阶段。也正因为如此,国家才不遗余力地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学,都能上好学”。就业是民生之本,决定着每一个家庭的生计。而拥有社会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则是实现就业的前提。目前群众

10、关心的一些大学生就业困难、每年新增劳动力就业问题,说到底,是教育结构与发展模式存在偏差。只有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使教育真正成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我们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难题,实现每一个家庭的就业权益。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无论是教育的机会公平,还是教育资源的配置公平,对每一个家庭、个人来说,往往都产生着重大的影响。群众反映强烈的“择校费”、“赞助费”等乱收费问题,归根到底就是教育存在不公平。如果公共教育资源配置搞“锦上添花”,强校愈强,弱校愈弱,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不均等,必然导致教育发展不均衡,禁止教育乱收费就会“按下葫芦起了瓢”。古人云:“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

11、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今天,比这个“人才”概念包容更广的人力资源,已成为第一资源,比这个“教化”涵义更丰的教育,已是民心所系,民生之基。我们应该为此做出努力也应该有所作为。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10.文中第段中加点词“锦上添花”是什么意思?(2分)11.文中第段划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3分)1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有力论证了“教育于民于国之重要,是民生之基”?(4分)五、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任选一题)(60分)题一:有一天,毛毛虫问蝴蝶:“我要怎样才能变成一只蝴蝶?”“要成为蝴蝶,首先要有飞行的渴望,其次要有勇气冲出束缚你的安全、温暖的茧。”“那不就是死亡吗?”“表面看是死亡,实际上是新生。在现实生活中,这就是差别,有的成为蝴蝶,有的因逃避而死亡。”某些时候,不是因为难我们才不敢去做,而是因为我们不敢去做,事情才变得困难。关键是要有勇气冲出去!冲出去,才有希望!请以“勇气”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二:林清玄说:“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他这段话让你联想到哪些经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以“一颗 的心”为题写一篇文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按要求作文。要求:要有真情实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不得抄袭、套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