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讲义-第八版讲课用ppt课件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45629859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PPT 页数:84 大小:1.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肾病综合征讲义-第八版讲课用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肾病综合征讲义-第八版讲课用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肾病综合征讲义-第八版讲课用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肾病综合征讲义-第八版讲课用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肾病综合征讲义-第八版讲课用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肾病综合征讲义-第八版讲课用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肾病综合征讲义-第八版讲课用ppt课件(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obesity,Cushings,edema,.,水肿,下行性 凹陷性 严重者可有体腔积液,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肾病综合征,概述 病因 病理生理及临床表现 病理类型及其临床特征 并发症 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 预后,.,肾病综合征概述,定义: 多种肾小球疾病引起的一组症状与体征 临床特点及诊断标准: 大量蛋白尿(3.5g/24h) 低蛋白血症(血浆ALB30g/L) 水肿 高脂血症,.,肾病综合征概述,肾病特征-大量蛋白尿 诊断标准以大量蛋白尿为主 (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水肿都是其后果),.,成人2/3和大部分儿童NS为原发 成人1/

2、3,儿童10由继发性因素引起,肾病综合征病因学,.,病理诊断: 微小病变型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膜性肾病 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膜增生性肾炎)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肾病综合征病因学,.,继发性NS原因: SLE DM 过敏性紫癜 乙肝 淀粉样变 肿瘤(骨髓瘤、淋巴瘤、肺、胃、结肠、乳腺实体瘤和等) 感染 药物(汞、有机物、青霉胺和海洛因) 毒素及过敏,肾病综合征病因学,.,.,NS 病理生理,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致病因素,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脂代谢紊乱,高脂血症,血浆胶体渗透压,血容量,蛋白质分解代谢,水分转入间质,水肿,钠水潴留,ADH 醛固酮 利钠素 近曲小管吸收钠,.,临床与

3、病理,微小病变型(minimal change glomerulonephritis ) 临床 儿童多见(75%) 男:女=2:1 多有上感史 一般无血尿 选择性蛋白尿 肾功能正常 血压正常 补体正常,.,微小病变型,光镜 基本正常 免疫荧光 无免疫复合物沉积 电镜 上皮细胞足突融合,空泡变性,.,.,局灶节段硬化型(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临床 发病率 515% 青少年 血尿(65%) 非选择性蛋白尿 高血压(50%) 肾功能不全(30%) 10年进入肾衰,.,病理,光镜 硬化病变呈局灶、节段分布 肾小球毛细血管透明变性或玻璃样变 免

4、疫荧光 IgM、C3沉积 电镜 足突融合 电子致密物沉积,.,.,.,.,.,系膜增生型(mesangio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临床 发病率 1015% 青少年多见 有上感史 肾病综合征 肾炎综合征 高血压 肾功能不全,.,病理,光镜 系膜细胞增殖 系膜基质增生 轻度:系膜宽度相邻的毛细血管直径 重度:系膜增生呈团块状聚集,导致该部位的毛细血管受压消失或破坏,后期阶段性硬化。 免疫荧光 IgAN 以IgA或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于 系膜区及毛细血管壁(颗粒状) 非IgAN IgM或IgG、C3沉积 电镜 同光镜,系膜区有电子致密物,足突节段性消

5、失,.,.,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临床 中老年多见,男女 起病隐匿,高血压不常见 镜下血尿(30%),无症状性蛋白尿(20%) 肾病综合征(80%),病变进展缓慢 510年出现肾衰(50%),1/4自行缓解 极易发生血栓栓塞,肾静脉血栓发生率可高达40%50%,.,病理,光镜 弥漫性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基底膜钉突 免疫荧光 上皮下IgG、C3沉积 电镜 上皮下电子致密物沉淀,足突消失,.,.,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膜增生性)(mesangiocapillary glomerulonephritis),临床 青壮年 有感染病史 持续性低补体血症 高血压较突出 血

6、尿多见 尿检异常 持续性肾病综合征 (50%) 肉眼血尿 急性肾炎综合征 肾衰(25%),.,病理,系膜增生伴基底膜增厚,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重度扩张,沿毛细血管基底膜和内皮细胞间插入毛细血管壁,使毛细血管袢呈“双轨征”。 免疫荧光:系膜区及毛细血管壁有 IgG、C3沉积 电镜:系膜区及内皮下见电子致密物,.,.,.,( 一)感染: 原因: 1. 大量Ig丢失 主是IgG 2. B因子(补体替代途径成分)缺乏 对细菌免疫调理作用缺陷 3. 营养不良 非特异性免疫应答能力减弱 4. 转铁蛋白和锌大量丢失 (转铁蛋白为维持正常淋巴cell功能所必需) (锌浓度与胸腺素合成有关) 5.局部因素: 水肿

7、 局部体液因子稀释、防御功能减弱 6.激素的应用:,NS并发症,.,NS并发症,感染:(临床征象不明显) 严重感染主发生儿童和老人 感染: 复发 和 疗效不佳主因之一 常见: 呼吸道 泌尿道 消化道 皮肤蜂窝织炎 原发性腹膜炎,.,NS并发症,(二)血栓、栓塞:原因: (机体凝血、抗凝、纤溶系统失衡) Plt粘附和凝集力增强,( Plt功能亢进) 抗凝血酶和抗纤溶酶活力降低 抗生素、激素和利尿剂应用加重血栓形成 高脂血症 、血液浓缩导致血粘度增加,.,血栓、栓塞并发症,直接影响疗效和预后的重要因素 主发生于静脉: 肾V血栓最常见: ( 膜性肾病达50 ) 肺栓塞: 7,有12无临床症状 外周深

8、V血栓 : 6,常见小腿深V (下腔V、冠状血管、脑血管)累及罕见,.,肾静脉血栓形成,白蛋白 20g/L 危险性增加 明确诊断肾V造影 超声、CT、MR,.,NS并发症,(三)急性肾衰竭:原因: 1.有效滤过面积明显减少 (上皮足突广泛融合,裂隙孔消失) 2.血流动力学改变: BP下降致肾灌注骤然减少,GFR降低 (低蛋白血症及血管病变,老年人,体液丢失或用降压药) 3.肾间质水肿:压迫肾小管,包曼囊静水压增高,GFR下降 4.浓缩的蛋白管型堵塞远端小管 5.血管收缩:肾素浓度增高-肾小A收缩-GFR下降,.,急性肾衰竭,最严重并发症 常见 50岁 (微小病变型居多) 表现: 少尿甚或无尿,

9、扩容利尿无效 肾活检:,.,(四)蛋白质及脂质代谢紊乱 低蛋白:营养不良、小儿生长发育迟缓; 免疫球蛋白减少:免疫力低下、易感染; 金属结合蛋白丢失:微量元素(铁、铜、锌等)缺乏; 内分泌素结合蛋白不足:内分泌紊乱 药物结合蛋白减少:影响某些药物的药代动力学 高脂血症:血栓、栓塞,心血管系统并发症,促进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病变的发生。,NS并发症,.,包括四个方面: 是否为NS: 是否为原发性NS: (继发性和遗传性) 病理诊断: (肾活检) 判定有无并发症,诊断与鉴别诊断,.,原发性与继发性NS鉴别 : 一、过敏性紫癜肾炎 二、SLE 三、乙肝相关性肾炎 四、糖尿病肾病 五、肾淀粉样变性

10、 六、骨髓瘤性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过敏性紫癜肾炎:,(1) 青少年,儿童 (2) 典型皮疹(紫癜) (3) 可伴关节痛、腹痛及黑便 (4) 皮疹出现后 14周 出现肾损害 (5) 表现:血尿和/或蛋白尿 (6) 仅部分病例出现NS,.,二、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青、中年女性 发热 皮疹(蝶形红斑及光过敏) 口腔粘膜溃疡、脱发 关节痛、多发性浆膜炎 多器官系统(心、肾、神经及血液等)受累 血清IgG增高,补体C3减低,多种自身抗体,.,三、乙肝相关性肾炎,儿童及青少年 蛋白尿或NS为临床表现 病理:膜性肾病,系膜Cap性肾小球肾炎等 依据:血清HBV抗原阳性 肾小球肾炎表现(除外其他继发

11、性肾炎) 肾组织中有HBV抗原,.,四、糖尿病肾病,中老年 病程 10年 早期微量白蛋白排出,后大量蛋白尿,NS NS出现后即较快进展至CRF DM病史及特征性眼底改变有助于鉴别,.,五、肾淀粉样变性,中老年 肾淀粉样变性是全身多器官受累的一部分 原发性淀粉样变病因不清,主累及心、肾、 消化道(包括舌)、皮肤和神经 继发性淀粉样变性常继发于慢性化脓性感染、 结核、恶性肿瘤等疾病,主累及肾、肝和脾等。 肾受累时体积增大 肾活检确诊,.,六、骨髓瘤性肾病,中老年,男性多见 特征性临床表现: (1) 骨痛 (2) 血清单株球蛋白增高、蛋白电泳M带 (3) 尿本-周蛋白阳性 (4) 骨髓象显示浆cel

12、l异常增生 (大量骨髓瘤cell,占有核cell15以上) 并伴有质的改变,.,六、骨髓瘤性肾病,部分骨髓瘤性肾病可出现NS 多发性骨髓瘤特征性临床表现有利于鉴别,.,一般治疗:休息、饮食 对症治疗:(1) 利尿消肿 (2) 减少尿蛋白 (3) 控制低蛋白血症 (4) 高脂血症 主要治疗:抑制免疫与炎症反应 中医药治疗 防治并发症,治疗,.,休息 饮食:(低盐优质蛋白) 低盐 - 3g/d 优质蛋白 - (富含必需氨基酸的动物蛋白) - 不主张高蛋白饮食(正常量1.0g/kg.d) 热量 - 126147kJ(3035kcal)/kg.d 少进富含饱和脂肪酸 (动物油脂) 多吃富含多聚不饱和脂

13、肪酸(植物油、鱼油) 富含可溶性纤维(如燕麦、米糠及豆类)饮食,.,对症治疗(1)利尿消肿,1.限盐: 35g/d 2.利尿剂应用: 激素敏感者,用药710天即可出现利尿 3.提高胶渗压: 4.其它措施: 血液透析、放腹水,.,治疗前,治疗后,.,利尿剂应用,(按作用部位)分类 袢利尿剂(排钾利尿剂) 主抑制髓袢升支对氯和钠重吸收 呋塞米(速尿)和 布美他尼(丁脲胺) 剂量: 速尿 20120mg/d,丁脲胺15mg/d 配合渗透性利尿剂效果好 注意:低钠,低氯,低钾、低氯血症性碱中毒,.,噻嗪类: (排钾利尿剂) 双克 75100mg/d tid 防低钾、低钠血症,.,排钠潴钾: (保钾利尿

14、剂) 1.适用:有低钾血症者 2.单独使用利尿不显著 3.可与噻嗪类合用加强疗效,防高钾血症 4.对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5.氨苯喋啶 50mg tid 6.(醛固酮拮抗剂 ) 螺内酯 20mg tid,., 渗透性利尿剂:(扩容利尿) 1.提高胶渗压扩容增加肾脏灌注 2.经肾小球自由滤过而不被肾小管重吸 (增肾小管渗透浓度,阻止近端和远端小管对水钠重吸收) 低右: 10ml/kg 250500mlqd/qod 注意: 1.尿量 400ml 2.合用利尿剂 3.过敏试验 4.心功能不全慎用 5.肾功能损害者慎用,.,: 1.不宜过快过猛(防血容量不足、加重高粘,诱发血栓、栓塞) 2.首选: 速尿(

15、但剂量个体差异大) 3.联合交替使用(保钾排钾):(严重水肿) 速尿+安体舒通(保钾,加强利尿,防低钾血症) 4.静脉效果好: 速尿 100mg+100mlGs 5.加量或间隙用药(停药3天后再用): 速尿(710天)作用减弱,.,提高血浆胶渗压,(血浆或白蛋白 + 速尿20120mg )缓ivdrip 不可输注过多过频 (输入蛋白 2448h 排出) 轻者影响激素疗效,延迟疾病缓解 重者加重肾脏损害 伴心脏病或老年人慎用-(诱发心衰),.,ACEI、ARB、长效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 通过控制高血压不同程度减少尿蛋白,对症治疗(2)减少尿蛋白,.,(一)饮食疗法: 正常量蛋白 (优质蛋白) 蛋白摄入量 1g/kg/d + 丢失/d 摄入1g蛋白质,须摄入非蛋白热卡33kcal 黄芪 (3060g/d煎服)(3060ml ivdrip) (1)促肝合成白蛋白 (2)减轻高脂血症 (3)扶正,对症治疗(3)低白蛋白血症,.,(二) 静输白蛋白 严格掌握适应症: 1.严重全身水肿,静点速尿不能达到利尿效果 (白蛋白 + 速尿) 2.用速尿利尿后,出现血容量不足的临表 3.因肾间质水肿引起ARF者,.,随病情控制可逐渐恢复 目前主张用降脂药物 降脂药物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