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试卷期末考试 冀教版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5621130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2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试卷期末考试 冀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试卷期末考试 冀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试卷期末考试 冀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试卷期末考试 冀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试卷期末考试 冀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试卷期末考试 冀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试卷期末考试 冀教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藁城市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八 年 级 语 文 试 卷说明:1本试卷共8页,28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试卷答案必须作答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答在试卷上无效。第卷(20分)一、本大题6小题,共12分,每小题2分。1、选择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A、狼藉 (ji) 叱骂 (ch) 隘口 (i) 悚然 (sng) B、嗫嚅 (ni) 唾手 (chu) 彷徨 (png) 蹂躏 (ln)C、厮守 (s) 俨然 (yn) 伛偻 (y) 褴褛 (ln) D、踌躇 (ch) 讪笑 (xin) 窒息 (zh) 颓唐 (tu)2、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匿名 阔绰

2、 希冀 锐不可挡 B、粗犷 涟漪 震奋 戛然而止 C、翌日 怂恿 猝然 挺而走险 D、混沌 麻痹 汲取 稍纵即逝3、根据句意,下列加点的词语可以用括号中的词语替换的一项是( )A、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吸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B、我珍惜阳光,因为她给我温暖;我珍惜绿叶,因为她给我生机;我珍惜星空,因为她给我遐想(幻想)。C、经过重新装修,教学楼里里外外焕然一新(改头换面),给了刚返校的师生们一个惊喜。D、故宫博物院的珍宝馆里,陈列着各种奇珍异宝、古玩文物,真是赏心悦目(沁人心脾)。4、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我似乎被小提琴的那种魅力迷倒了,整天吵着要去上学,可妈妈

3、总是笑着说:“你还小?”B、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悲哀,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哭?C、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赇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D、自勘正人们就如此,当别人强大时,用谄媚取悦对方,当自己强大时,用作践别人来取悦自己。5、加点的俗语(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上,大家认为无关现实痛痒的议案应该少提,把难能可贵的时间让给老百姓最关注的议题。B、课外阅读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作用是无可言喻的。C、世博工程临近竣工时,建设者们表示,行百里者半九十,要尽最大努力,圆满完成任务。D、通常,地方剧的欣赏和传播局限于某一地域,骇人听闻的是,二人转却在大半个中国红火起来。6、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学生写作文,要细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切忌胡编乱造。B、今年五一,北京有上万名民警放弃休假,始终坚持在各自的岗位上。C、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D、目前,我国各方面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二、本大题4小题,共8分,每小题2分。7、指出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 )A、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C、陶后鲜有闻鲜为人知D、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余闻之也久阅读桃花源记完成810题。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

5、,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8、下面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B、悉如外人(熟悉) C、便要还家(邀请) D、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9、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

6、的一项是(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B、阡陌交通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10、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是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 B、本文既然名为“记”,当然就是一篇记叙性的文章。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特点,因为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D、本文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同时含蓄地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第卷(70分)三、本大题4小题,共12分。11、根据要求,仿写句子。(3分)其实天不暗,阴云终要散; , ; , ;其实路不远,一切会如愿。艰难困苦的日子里我为你祈祷,请你保重每一天

7、。12图徽设计贵在富有创意,用简单的图形寄寓深刻的含义,右图是读者杂志的徽标,画面是一只绿色的小蜜蜂。请从杂志社和读者两个角度对其含义加以简洁的说明。(3分) 13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5月13日,故宫博物院向公安局赠送了“撼祖国强盛,卫京都泰安”的锦旗,对公安局迅速破获故宫博物院珍贵展品被盗案表示感谢。(1)上面的锦旗,有一个错别字是 ,应改为了 。(1分)(2)如果要你为锦旗重新写对仗工整的感谢语,你如何写?(2分)答: 14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填空。(3分)(1)人类啊!相爱吧,我们都是长行的旅客,向着同一的归宿。(2)弱小的草啊,骄傲些吧,只有你普遍地装点了世界。(3)成功的花,人们只

8、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水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上面句子包含丰富的感情,充满人生折哲理,选自的作品是 、 ,作品的主题是 。四、本大题2小题,共12分。15、古诗文默写。(8分,每个空格1分)(1)舂谷持作饭, 。 (2) ,坐断东南战未休。(3) ,带月荷锄归。(4)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意在借此干涉别国内政,真是(七个字的成语):“ 。”醉翁亭记(5)诗中运用对偶修辞方法,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壮阔浩大气势、雄伟壮观景象的名句是: , 。(6)被誉为“诗佛”的唐代诗人、画家王维不仅“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还饱含深刻的人生哲理,如终南别业中“ , ”这两句诗就表达了

9、“当你处于某种绝境,只要换一个角度来看,就会看到希望或转机”的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和哲理。1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五、本大题8小题,共26分。(一)拯救世界上最美的语言(12分)在过去的一百年中,汉语和汉语写作饱经磨难。没有一种语言像中文那样,在这一百多年来经历了如此重大的变革。从晚清效仿日本明治维新的“言文一致”运动开始,汉语经历了“五四”白话文运动、推行世界语、汉字的拉丁化、语言大众化和解放后的繁体字简化方案、80年代的电脑化挑战等。以致作家白先勇总结现代汉语的命运时说:“百年中文,内忧外患。”汉语的危机来自英语、

10、拉丁文的冲击。现代汉语严重欧化,当代中国作家几乎都走在一个介乎“欧化”的中文与被中文化的带翻译腔的“西文”之间的“中间道路”上。创作界如此,而批评和理论界也难以超拔。一百多年来,我们学术话语“西化”色彩浓重,从概念、范畴到理论命题,都很少使用传统古典文论的东西,出现了“失语”的症状。我们自身的放纵和苟且,使汉语祸起萧墙。很多作家对汉语不够尊重,作品中充斥着一些污秽、暴力的语言,传播着没有道德的内容,损害了汉语写作的尊严。这种妥协甚至投降,使得汉语文化的被颠覆来得更直接、更容易。汉语危机还来自“全民学英语”热潮的冲击。一位学者曾经作过一项统计,在“社会文化”网点下的120多个讨论本国文化的小组中

11、,中国是最大的放弃本国文字而使用英文的国家。一个以对外汉语教学及汉语研究为主要内容的互联网讨论组,本来应该使用汉语,然而多年来也一直是以英语为工作语言。网络语言向现实生活的渗透也是汉语出现危机的原因之一。一位语言学家曾对网络语言发难,称网络语言对汉语是一种污染。一位高级教师曾说,有些同学在作文里时常使用网络词语,他感叹:“对此若不加以引导,学生极有可能养成不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坏习惯。”发人深思的是,当汉语在故乡受到冷落时,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万,学习汉语的人数增长最快。纵然“汉语热”热遍全球,但在汉语的故乡,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身边,倘若“汉语危机”的呼声一直不断,我们又怎能尽展欢颜?在历史与现实、“内忧”与“外患”的多重夹击中,汉语如何延续其传统的血脉,创造新的辉煌,这是摆在当代中国人面前的一个急迫的问题。我们能否意识到汉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能否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那曾经被庄子、屈原、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鲁迅使用过的、延续着几千年中华文化命脉的、最令我们骄傲的母语呢?17、选文的中心论点是: (2分) 18、综观全文,作者认为汉语危机出现的具体原因有哪些?请分点概括。(3分) 19、选文第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