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二轮复习实验专题强化练——定性探究式实验大题【基础过关】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45619030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62.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实验专题强化练——定性探究式实验大题【基础过关】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实验专题强化练——定性探究式实验大题【基础过关】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实验专题强化练——定性探究式实验大题【基础过关】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实验专题强化练——定性探究式实验大题【基础过关】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实验专题强化练——定性探究式实验大题【基础过关】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实验专题强化练——定性探究式实验大题【基础过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化学二轮复习实验专题强化练——定性探究式实验大题【基础过关】(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实验专题强化练定性探究式实验大题【基础过关】1.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Cl2、Br2、Fe3+的氧化性强弱,设计了如下实验:(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整套实验装置存在一处明显的不足,请指出_(2)用改正后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如下: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打开活塞a,向圆底烧瓶中滴入适量浓盐酸;然后关闭活塞a,点燃酒精灯D装置中:溶液变红E装置中:水层溶液变黄,振荡后,下层CCl4层无明显变化Cl2、Br2、Fe3+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 (3)因忙于观察和记录,没有及时停止反应,D、E中均发生了新的变化D装置中:红色慢慢褪去E装置中:CCl4层先由无色变为橙

2、色,后颜色逐渐加深,直至变成红色为探究上述实验现象的本质,小组同学查得资料如下:.Fe3+3SCNFe(SCN)3是一个可逆反应.(SCN)2性质与卤素单质类似氧化性:Cl2(SCN)2.Cl2和Br2反应生成BrCl,BrCl呈红色(略带黄色),沸点约5,它与水能发生水解反应,且该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AgClO、AgBrO均可溶于水请用平衡移动原理(结合上述资料)解释Cl2过量时D中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_,现设计简单实验证明上述解释:取少量褪色后的溶液,滴加_溶液,若溶液颜色_,则上述解释是合理的欲探究E中颜色变化的原因,设计实验如下:用分液漏斗分离出E的下层溶液,蒸馏、收集红色物质,取少量

3、,加入AgNO3溶液,结果观察到仅有白色沉淀产生请结合上述资料用两步方程式(离子或化学方程式不限定)解释仅产生白色沉淀原因_、_2. 氨氧化法是工业生产中制取硝酸的主要途径,某同学用该原理在实验室探究硝酸的制备和性质,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 (1)若分液漏斗中氨水的浓度为9.0molL1,配制该浓度的氨水100mL,用到的玻璃仪器有100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 _ (2)甲装置不需要加热即能同时产生氨气和氧气,烧瓶内固体X的名称为 _ (3)乙装置的作用是 _ ;写出受热时丙装置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4)当戊中观察到 _ 现象,则说明已制得硝酸某同学按上图组装仪器并检验气密性后进行

4、实验,没有观察到此现象,请分析实验失败的可能原因 _ .如何改进装置 _ (5)改进后待反应结束,将丁装置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会观察到的现象是 _ 3. 某学习小组设计如图1装置,验证黄铜矿(主要成分CuFeS2)在空气中的氧化产物并测定CuFeS2的纯度(杂质不参与反应)。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_,碱石灰的作用_。(2)为检验灼烧黄铜矿产生的气体,B中可选_。a.HNO3溶液 b.品红溶液 c.BaCl2溶液 d.溴水 e.KMnO4溶液(3)C中NaOH的作用_。(4)样品经煅烧后的固体中铜元素以泡铜(Cu、Cu2O)形式存在,其中Cu2O能与稀H2SO4反应生成Cu和CuSO4

5、。请设计实验验证泡铜中含有Cu2O_。用泡铜与CO反应来制取粗铜装置如图2,实验时依次进行的操作:组装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加装药品_尾气处理;CO还原Cu2O的化学方程式_(5)为测定CuFeS2的纯度,称取ag黄铜矿样品充分灼烧,从灼烧产物中分离出泡铜,完全溶于稀硝酸,并配成200mL的溶液,取20.00mL该溶液用cmolL1的标准液EDTA(用H2Y2表示)滴定至终点(标准液不与杂质反应),消耗EDTAVmL,则CuFeS2的纯度为_。(滴定时的反应为:Cu2+H2Y2=CuY2+2H+)4. 浓硫酸是一种强氧化性酸,在一定条件下能将多种金属、非金属单质氧化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浓硫酸

6、与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试用如图1中所列各装置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上述反应所产生的各种产物,这种装置的连接顺序是(填编号)_(3)实验时可观察到装置中A瓶的溶液褪色,C瓶的溶液不褪色,B瓶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 C瓶溶液的作用是_(4)装置中所加固体药品是_,(5)装置中所盛溶液是_(6)铁在冷的浓硫酸中能发生钝化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将铁与一定量的浓硫酸加热时,观察到铁完全溶解得到溶液A,并产生大量气体B【提出猜想】.所得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可能含有Fe2+和Fe3+中的一种或两种.所得气体B点可能组成是_【实验探究】实验室提供下列试剂和如图2的装置:0.01mol/L酸性K

7、MnO4溶液、0.1mol/LKSCN溶液、3%H2O2溶液、淀粉溶液、蒸馏水在配置0.01mol/L酸性KMnO4溶液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烧杯、玻璃棒、100mL容量瓶和_(填仪器名称).请你完成以下探究实验实验操作预期现象结论验证猜想含有Fe2+和Fe3+验证猜想将所得气体通入如图2所示装置含有两种气体5. 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和其他必要的仪器用品,完成下列实验已知2NH3+3CuON2+3Cu+3H2O,该实验证明氨气具有还原性(1)碱石灰的作用是_,倒扣漏斗的作用是_(2)浓氨水与固体NaOH接触,会逸出大量氨气原因是_(3)硬质玻璃管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4)常温下,若氨水

8、与稀硫酸恰好完全中和,则所得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_6. 为研究铁盐与亚硫酸盐之间的反应,某研究小组利用孔穴板进行了实验探究:小组记录的实验现象如下表所示:开始时5min后3天后实验溶液立即变为红褐色,比II、III中略浅与开始混合时一致溶液呈黄色,底部出现红褐色沉淀实验溶液立即变为红褐色红褐色明显变浅溶液呈黄绿色实验溶液立即变为红褐色红褐色变浅,比II中深溶液呈黄色(1)测得实验所用0.4mol/LFeCl3溶液及Fe(NO3)3溶液pH均约为1.0.两溶液均呈酸性的原因是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2)开始混合时,实验I中红褐色比、中略浅的原因是_。(3)为了探究5min后实验、中溶液

9、红褐色变浅的原因,小组同学设计了实验:分别取少量5min后实验、中溶液,加入2滴铁氰化钾溶液,发现实验、中出现蓝色沉淀,实验I中无明显变化。根据实验的现象,结合化学用语解释红褐色变浅的原因是_。(4)针对5min后实验中溶液颜色比实验中深,小组同学认为可能存在三种因素:Cl可以加快Fe3+与SO32的氧化还原反应;_;NO3在酸性环境下代替Fe3+氧化了SO32,同时消耗H+,使Fe3+水解出的Fe(OH)3较多。通过实验V和实验VI进行因素探究:实验操作(已知Na+对实验无影响)5min后的现象实验V在2mLpH=1.0的0.4mol/LFe(NO3)3溶液中溶解约_ 固体,再加入2滴0.4

10、mol/LNa2SO3溶液溶液的红褐色介于、之间实验VI在2mLpH=1.0的稀硝酸中溶解约0.19gNaNO3固体,再加入2滴0.4mol/LNa2SO3溶液。向其中滴入少量BaCl2溶液_ 实验结论:因素和因素均成立,因素不明显。请将上述方案填写完整。(5)通过上述实验,以下结果或推论合理的是_(填字母)。a.Fe3+与SO32同时发生水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且水解反应的速率快,等待足够长时间后,将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主b.浓度为1.2mol/L的稀硝酸在5min内不能将Fe2+氧化c.向pH大于1的稀硝酸中加入少量Ba(NO3)2,使其完全溶解,可用来检验实验I的上层清液中是否存在SO427

11、. 乙醇性质探究 实验一:左下图为乙醇与金属Na反应并检验其气体产物的简易装置图: (1)在b中点燃气体之前,应该先进行的操作为 _ (2)Na与乙醇反应,理论上只有H2一种气体生成,但燃烧后将小烧杯倒转过来,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现石灰水变浑浊,则产生CO2原因是 _ 实验二:乙醇和乙酸的酯化,用如图所示装置完成乙醇的酯化实验: (3)若生成用12.0g乙醇与足量的乙酸反应,生成9.0gCH3CO18OCH2CH3,则乙醇的转化率为 实验三:由乙醇制备溴乙烷的反应原理如下:NaBr+H2SO4(浓)NaHSO4+HBr; (4)若反应的温度控制不当,会产生红棕色气体,并使制得的溴乙烷往往略

12、带黄色,则该红棕色气体中除Br2(g)和H2O(g)外还应有 _ (填化学式)气体8.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浓、稀硝酸与金属铝反应的异同,实验装置如图1,请回答下列问题:(1)A装置的名称为_,实验开始前先将A、B、C、D连接在一起,打开弹簧夹,通一段时间的氮气,其目的为_.然后再关闭弹簧夹,连接E、F装置(2)甲同学先向装置A中滴加20mL稀硝酸,观察到C中气体为无色,D中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试写出此时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接下来他把稀硝酸换成浓硝酸,重复上述操作,观察到C中气体仍然为无色,D中导气管口也有气泡冒出于是得出结论:无论浓硝酸还是稀硝酸与金属铝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相同你认为甲同

13、学的结论是否正确_(填“是”或“否”),加浓硝酸时“D中导气管口也有气泡冒出”是因为_(3)乙同学用电化学方法来测定使铝钝化时硝酸的最低浓度,如图2,向两支具支试管中分别加入浓硝酸5.0mL(质量分数为65%,密度为1.4g/mL),将金属丝插入溶液中,开始实验时,观察到灵敏电流计指针指向_,此时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_,但指针又迅速反转用盛蒸馏水的注射器缓慢向具支试管内加水并振荡,当出现_现象时,抽出金属丝停止实验重复三次实验得平均加水量为2.5mL,据此计算,使铝钝化的硝酸溶液的最低质量分数为_9.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下列反应原理制备SO2并进行性质探究反应原理为:Na2SO3(固)+H2SO4(浓)=Na2SO4+SO2+H2O(1)根据上述原理制备并收集干燥SO2的实验装置连接顺序为_(2)D中盛装的试剂为_(3)甲同学用注射器吸取纯净的SO2并结合装置G进行SO2的性质实验,若X是Na2S溶液,其目的是检验SO2的_,可观察到的现象_(4)实验1:乙同学将溶液X换为浓度均为0.1mol/LFe(NO3)3和BaCl2的混合溶液(已经除去溶解氧),通入少量SO2后观察到烧杯产生白色沉淀,乙同学认为白色沉淀为BaSO4,为探究白色沉淀的成因,他继续进行如下实验验证:(已知:0.1mol/LFe(NO3)3的pH=2)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和解释2将SO2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