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149篇-精编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5618107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30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149篇-精编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149篇-精编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149篇-精编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149篇-精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149篇-精编(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149篇 (一)细柳营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芝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

2、而犯邪!“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3分)A.将以下骑送迎 齐使田忌将而往B.天子且至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C.已而之细柳军 之虚所卖之D.其将固可袭而俘也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2.用“/”为下文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3分)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_4.简述汉文帝称亚夫为“真将军”的原因。(3分)答案: _(二)孟母戒子(韩诗外传)选文孟子少时,诵(1),其母方织。孟子辍然(2)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讠宣 (3)也 ,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4)之。自是

3、之后,孟子不复讠宣 矣。注释(1)诵背诵。(2)辍然突然停止的样子。(3)讠宣 xun,遗忘。(4)戒警告。练习1、解释各组中加点的词的含义。 孟子辍然中止( ) 呼而问之:“何为中止?”( )处士笑而然之( ) 何有于我哉?( )2、在文中找出同义词填在下面的横线上。失:( ) 此:( )3、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A、呼而问之 B、以此戒之 C、多作自能见之 D、自是之后阅读提示孟轲的母亲用刀割断她自己织的布,以此警告孟子背诵不得遗忘,使孟子从此养成了严谨治学的态度,长大后终于成为战国时期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和散文家。(三)欧阳修论作文(苏轼东坡志林)选文顷岁(

4、1)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2)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3);世人患(4)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5),多作自能见之。”注释(1)顷岁近年来。(2)乘间乘机,乘着间隙。(3)工精,妙。(4)患毛病、弊端(在于)。(5)指摘挑剔,批评。练习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尝( ) 术( ) 过( ) 疵( )2、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1)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2)唯勤读书而多为之( )(3)多作自能见之( )3、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什么?答:阅读提示宋代文学家欧阳修论述了作文的诀窍:一是勤奋读书,二是

5、多动笔。今天读来,不无启迪。(四)墨池之上甲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乙人有从学者,董遇(人名)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又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于无日。”董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董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农时)之余也。”1.用自己的话概括,甲文中王君推祟王羲之的目的是 ;乙文中董遇告诉从学者 . (3分

6、)2.解释下面两组加点的词。 (4分)(1)a 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被: b 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2)a 或问“三余”之意 意: b 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加点词必须准确译出)。 (4分)(1)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2)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4.谈谈你读乙文后获得的启示。(五)铁杵磨针(方舆胜览)选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注释(1)媪o,年老的妇女。(2)卒完成。练习1、解释文中加

7、点词的意思。成( ) 去( ) 方( ) 欲(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1)问之,曰:“欲作针。”( ) (2)学而时习之( )(3)一日曝书画,牧童见之( ) (4)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 )3、翻译文中横线的句子。阅读提示后人所说的“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即指此事(六)扁鹊见蔡桓公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

8、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1.通假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还”通“旋”)B.汤熨之所及也(“汤”通“烫”)C.火齐之所及也(“齐”通“剂”) D.臣是以无请也(“无”通“亡”)2.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君有疾在腠理(君王) B.扁鹊复见(又,再)C.桓侯故使人问之(原因) D.司命之所属(类)3.下面加点的“之”字与其他三项意思不同的是( )。A.医之好治不病

9、以为功 B.君之病在肌肤C.司命之所属 D.君子之学必好问4.省略成分补充正确的一项是( )。A.医之好治不病以(之)为功 B.桓侯故使人问之(原因)C.(疾)无奈何也 D.(使者)已逃秦矣5.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B.是非君子之道C.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七)不食嗟来之食齐(齐国)大饥(饥荒)。黔敖(齐国的一位富商)为食(准备了食物)于路,以待饿者食之(给他们吃)。有饿者蒙袂(mi)辑屦(j)(袖子遮着脸,拖拉着鞋),贸贸然(两眼昏昏无神的样子)来。黔敖左奉(捧)食,右执饮,曰:“嗟(喂)来食!”(饿者)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

10、来之食,以至于斯也!”终不食而死。 (选自礼记。檀弓 (1)上文与鱼我所欲也选段中的哪些语句相对应?把它摘录在下面横线上。(2分) (2)“嗟来之食”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成为人们熟知的成语;模仿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成语“拔苗助长”的释义,试解释它的意义。(4分) 拔苗助长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地往上拔起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苗长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见于孟子。公孙丑)。后来用来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嗟来之食(提示:答题不超出100字。故事情节须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不能全文翻译。)参考答案:古时候齐国发生了大饥荒。有个叫黔敖的富

11、商在路上施舍饮食,对一个饥饿的人大声吆喝:“喂!来吃。”饥饿的人说,我就是不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个地步的。终于不食而死(见于礼记。檀弓)。今泛指带有污辱性的施舍。(4分。故事叙述大致完整得2分,点明出处得1分,成语意基本解释清楚得1分。)(八)锡饧不辨阅读提示滥竽充数的故事是大家所熟知的,故事中的南郭先生已成了不学无术、不懂装懂的代表人物。其实历史上这种人已不足为奇,由于他们的浅薄无知,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明 1 名医戴原礼尝 2 至京,闻一医家术 3 甚高,治病辄效,亲往观之。见其迎 4 求 5 溢 6 户,酬应不暇。偶一求药者既 7 去,追而告之曰:“临 8 煎加锡一块。”原礼心异之,叩

12、 9 其故。曰:“此古方尔 10 .”殊不知古方乃 11 饧 12 字,饧即糯米所煎糖也。嗟乎 13 !今之庸 14 医妄谓 15 熟谙 16 古方,大抵 17 不辨锡饧类耳!注释: 1 明:明朝。 2 尝:曾。 3 术:技术。 4 迎:迎接他出诊的人。 5 求:上门求诊的人。 6 溢:满。 7 既:已。 8 临:等到。 9 叩:问。 10 尔:同“耳”。 11 乃:是。 12 饧:tng 同糖。 13 嗟ji乎:唉,叹词。 14 庸:平庸,此指无技术。 15 妄谓:胡说。 16 熟谙n:熟悉。 17 大抵:大都。训练一、 指出下列句子词类活用的现象。1.见其迎求溢户2.原礼心异之二、 区别下

13、列各组加点词的不同含义。偶一求药者既去(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叩其故( )叩石垦壤( )殊不知古方乃饧字( )殊不沾污( )临煎加锡一块(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三、 找出文中议论的句子,并说说它的作用。(九)邹与鲁哄阅读提示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正像孟子所说的那样:“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反之,推行暴政,造成贫富悬殊,阶级对立,其统治地位一定不会牢固。这就是选文中的百姓“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的原因。邹与鲁哄 1 ,穆公 2 问曰:“吾有司 3 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 4 也。诛之,则不可用诛;不诛,则疾视 5 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 6 则可也?”孟子对

14、 7 曰:“凶 8 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 9 乎沟壑,壮者散而之 10 四方者,几 11 千人矣;而君之仓廪 12 实 13 ,府库充,有司莫以告 14 ,是上慢 15 而残下 16 也。曾子 17 曰:”戒之戒之!出乎尔 18 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 19 也。君无万焉 20 .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 21 矣。“注释: 1 哄:斗,交战。 2 穆公:邹国国君。 3 有司:官吏。 4 莫之死:即莫死之。 5 疾视:恶狠狠地看着。 6 如之何;怎么办。 7 对:回答。 8 凶:荒。 9 转:抛弃。 10 之:往。 11 几:几乎。 12 仓廪l:粮仓。 13 实:充实。 14 莫以告:不把真实的情况报告。 15 上慢:在上位的人怠慢。 16 下:下面的百姓。 17 曾子:即曾参,孔子的学生。 18 尔:你。 19 反之:报复在上位的人的机会。 20 不尤焉:不要怪罪百姓。 21 死其长:为他们的长官而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