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 讲评课有效教学的尝试解析 粤教版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5617275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物理 讲评课有效教学的尝试解析 粤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三物理 讲评课有效教学的尝试解析 粤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三物理 讲评课有效教学的尝试解析 粤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三物理 讲评课有效教学的尝试解析 粤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三物理 讲评课有效教学的尝试解析 粤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物理 讲评课有效教学的尝试解析 粤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物理 讲评课有效教学的尝试解析 粤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物理 讲评课有效教学的尝试解析 粤教版高三物理讲评课有效教学的尝试摘要:本文认为,进行物理讲评课有效教学的关键是促使学生“三维目标”得到协调发展,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讲评过程中来;教师的指导要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及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在反思以往物理讲评教学的基础上,本人在物理讲评课教学实践中进行了研究和总结,认为通过四个方面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讲评课教学的效率。关键字:有效教学 讲评课 发展性正文:一、物理讲评课的困惑每次物理考试结束,经常有老师抱怨:这类题已经讲了三、四遍了,你们怎么还出错!而学生的回答往往是:老师讲的时候听得明白,自己做题时却不知如何分析。 这种现象正暴露出我们的讲评课没

2、有上出应有的效果。讲评课是常规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课型, 我们以往采用的讲评课的方法主要是:或者以教师为主,整节课由教师包下来,逐题讲解;或者是以学生为主,将正确答案发下去,让学生自行对照订正,不明白的再问老师。前一种方法,固然会收到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不够,“三维目标”得不到发展,各种思维仍然停留在原来的水准,即使考过、讲评过,再考类似的题,还会有相当部分的学生不会,这种讲评方法其实际仍旧是一言堂、满堂灌,是一种低效的教学。 第二种方法,是想从满堂灌中解脱出来,结果发现只有中上部分学生会提出问题问老师,中下学生大多数提不出问题,有的只是抄一下答案就算了事。这种讲评法似乎把主动权给

3、学生,但由于课堂组织没有跟上,加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差异,因此学生为主体的发挥受到制约,其效果也显然受到影响。二、物理讲评课有效教学的尝试课堂有效教学的中心目标就是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物理讲评课的任务,就是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试卷讲评,使知识与技能更完备、思维方式更灵活、学习物理的热情与态度更成熟。怎样做才使讲评课更具有效性呢?1、有效的课前准备讲评之前的准备工作要做实: (1)认真阅卷,发现问题。只有通过认真阅卷才能够准确发现学生在答卷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才能深刻了解到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4、有助于提高教师讲评试卷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2)准确统计,掌握情况。一是统计各题的得失分情况,以及及格率、平均分等;二是统计学生在答题过程出现的各种典型错误以及比较好的、具有创新性质的思维方式、解题技巧等。 (3)归类分析,找准要害。做好试卷的归类可以有效地提高讲评课的课堂效率,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归类方法应根据试题的具体情况进行,如按考查的知识点进行归类,按解题的方法进行归类,也可以根据学生的错误进行归类。 (4)制定目标,着眼发展。在备题目解答的同时,必须考虑通过讲评,掌握哪些基本知识,学习哪些科学方法,培养哪些方面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哪些方面的思想教育,并确定具体的目标。(5)学生自查,确保

5、针对。为了使讲评内容更为贴近学生,更为贴近教学目标,我在讲评前设计如下问题要求每位学生如实自查、统计: 物理考试自查与统计:本次成绩 (卷 卷 ); 上次成绩 。 失分原因分析:(有就回答)1因审题不清而失分的题有: ,涉及知识点: ;2因粗心大意失分的题有: ,涉及知识点: ;3因知识点遗忘失分的题有: ,涉及知识点: ;4知识点存在盲点而失分的有: ,涉及知识点: ;5不能将多个知识灵活综合的有: ,涉及知识点: ;6完全未弄懂题意而失分的有: ,涉及知识点: ;7其它原因失分: 。 (日期: ) 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讲评前对自己的答题情况做充分的反思,做到心中有数,自然听课效果也相应有所

6、提高。还要求学生保留好分析表,对于多次出问题的知识点进行重点补差。2、有效的课堂讲评课堂作为教学的主阵地,其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知识、能力的提升。可见寻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物理教师教学活动中的根本目标,而有效教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1)抓住典型,击中要害。 “讲什么”,“怎样评”是讲评课的两个中心问题。讲评课应根据全班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抓住普遍的和典型的错误和问题,突出重点,深刻分析,击中要害。在物理考试中,学生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其原因主要有:不能正确理解或混淆物理概念的含义而搞不清题意,不能正确掌握实验探究的目的、原理和方法而找不到解答的突破口,不能找出题目中的隐含

7、条件而茫然失措,不能将各个物理知识点进行有机的联系与综合教师要根据学生解题的实际情况制定讲评策略,制定讲评目标和方法。案例: (2008年广州市高三物理统一测试题)Oab图十四16题:如图十四所示,在匀强电场中取一点O作为圆心,以R = 10cm为半径在竖直面内作一个圆,圆面与匀强电场的电场线平行(电场线未画出).在O点固定一个电量为Q = 510-4 C的带负电的点电荷.现将一个质量m = 3g、电量q = 210-10 C的带正电小球,放置在圆周上与圆心在同一水平线上的a点时,恰好能静止.若用另一个外力将小球从a点缓慢地移到圆周的最高点b,求这个外力所做的功(g = 10m/s2,静电力恒

8、量k = 9109Nm2/C2)分析:这是一道力-电综合题,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库仑定律、力的平衡、点电荷的电场特点与等势面的性质、电场力做功特点,动能定理。考查的能力是: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本题得分率比考前预期的要低得多,经过统计分析,我发现失分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对力的平衡掌握不牢,二是对真空中点电荷的电场线与等势面的特征以及“在同一等势面移动电荷电场力不做功”模糊不清,三是不能读懂题中的隐含条件(小球而不是微观粒子)而忽略重力,四是对动能定理的运用不过关,综合审题能力差。因此我把讲评的目标锁定在:点电荷电场与等势面的特点、力的平衡、动能定理及综合审题能力。为此我设计如下问题

9、让学生思考并由学生一一解答:(1)点电荷电场线与等势面有何特点?(2)如何分析多力平衡问题?(3)匀强电场中电场力做功的特点如何?在同一等势面移动电荷,电场力做功吗?(4)什么时候要考虑带电粒子的重力?(5)“动能定理”的内容是什么?解题的思路如何?再让学生对照此题,学生恍然大悟,可见巧妙设计有效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更具有针对性,牢牢地抓住了学生的弱点,能帮助学生重新认清自己知识点的漏洞.(2)条理清晰,系统归类。讲评试卷时,大可不必按题号顺序进行,可以采取分类化归、集中讲评的方法。还可将形异质同的题集中讲评。“形异质同”的核心是“质”,相同的思路和方法,是学生解题的切入点。抓住了问题的“质”就是

10、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通过这类题的评讲可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另外,还可以将形似质异的题集中讲评,指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防止思维定势产生负迁移,提醒学生细心审题,以防上当。否则学生只能得一题一题的收获,而不是一类一类的收获。案例:(2008学年上学期高三物理期末考试题)第12题:图10中,甲图为一段粗细均匀的新型导电材料棒,现测量该材料的电阻率.L3020100100300甲图10乙(1)首先用多用电表的欧姆档(倍率为10)粗测其电阻,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其读数R= .(2)从以下器材中选择合适的器材用伏安法尽可能精确地测量其电阻:A. 电流表: 量程为0.6A,内阻约为0.1B. 电

11、流表: 量程为3A,内阻约为0.05C. 电压表: 量程为3V,内阻约为3kD. 电压表: 量程为15V,内阻约为10kE. 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20,额定电流1AF. 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1K,额定电流0.1AG. 低压直流电源:电压6V,内阻忽略H. 电键K,导线若干需要的器材是: ;在方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3)如果实验中电流表示数为I,电压表示数为U,并测出该棒的长度为L、直径为d,则该材料的电阻率= (用测出的物理量的符号表示).分析:这是一道典型的电学实验综合考查题。涉及到电学实验的各个方面:仪表读数、伏安法测电阻、电路设计、器材选取、误差分析与控制,数据处理与计算等等。相当一

12、部分学生对这种电学实验题感到很头痛,我在讲评这道题前,把电学实验的考查要点进行了系统的归类:一、 电学仪表(电流表、电压表、欧姆表等)读数二、 测电阻(含仪表内阻)的方法:(伏安法、A-A法、V-V法、半偏法、替代法、比例法等等)三、 伏安法测电阻的两种测量电路及其误差分析:(安培表内接、外接法)四、 控制电路及其选择:(变阻器的限流式与分压式连接)再让学生回头思考这道题,几乎每个学生的思路都很清晰,做出来的答案几乎与标准答案一致。那为什么考试时错误较多呢?我指出其原因是:对电学实验的目的与原理一知半解、没有系统地进行归类,导致解题思路混乱,综合运用能力差,相当部分学生都是抱着“碰运气”、“懵

13、一分算一分”的心态。授之于鱼,一饭之需,授之以渔,终生受益。只有掌握了“渔”的技巧,才能在千变万化的“题海”中游刃有余。这种知识的归纳和梳理在高中物理讲评课中成了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3)培养思维,着眼发展。教学的有效性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从时间上来说,学生的发展有当下发展和终身发展。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当下发展,同时对学生长远发展也会有影响。为什么有的题时间久了学生就不会做,为什么有的题目无论如何变化学生都能很快做出来,这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很大关系。从学生长远发展而言,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认识能力的关键,讲评课中要注意避免学生只会对教师所教内容与方法的呆板模仿

14、,生搬硬套,从而成为教师思维的简单重复。这就需要教师不能仅满足于审题、析题的讲解及解题方法与解题技巧的传授,还应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有效训练。还以实验设计思路为例,可从学生错误原因出发归纳一般设计思路应用解题策略学生自己开放性地设计各种方案评价各种方案的利弊,最后得出一般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这比直接给学生各种方案,然后加以评点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案例:上面电学实验题讲评以后,我又设计了一道这样的思维发散题:“要测量一个已知量程的电流表A1的内阻R1你能写出几种实验方案?”,并将他们讨论得出的方案在全班呈现出来,然后让他们对同学们提出的方案进行互相评价:学生设计了以下的实验方案:(一):将已知量程的被测电流表A1当成一个未知电阻RX,再用一个电流表和一个电压表,用伏安法测出通过电流表A1的电流I及它两端的电压U,R1=U/I(二):将已知量程的被测电流表A1与一个电压表并联,读出电流表的电流值I1和电压表的电压表的电压值U,则R1=U/I1;(三);将已知量程的被测电流表A1与一个已知内阻为R2的电流表A2串联,分别读出两表示数I1、I2,由I1R1=I2R2得到R1= I2R2/I1 ;(四):利用“电流表半偏法”;(五):另用一个电流表A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