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宁二中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测试试卷粤教版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5619008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6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普宁二中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测试试卷粤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广东省普宁二中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测试试卷粤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广东省普宁二中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测试试卷粤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广东省普宁二中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测试试卷粤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广东省普宁二中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测试试卷粤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普宁二中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测试试卷粤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普宁二中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测试试卷粤教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末测试(语文)本试卷共六道大题,24小题,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号分别填写在答卷的相应位置上。2 答案必须写在答卷的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必须使用黑色笔作答,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3 考生必须保持答卷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和作文纸交回。 第卷一、语言基础知识(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A金钏(chun) 谂知(chn) 缧绁(li) 倜傥(t)B卮酒(zh) 鲰生(zhu) 瞋目(chn) 彘肩(z)C福祚(zu)

2、逋慢(b) 籼稻(xin) 晡食(b)D窈然(yo) 庐冢(zhng) 躄脚(b) 汗涔涔(cng)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3分)A新粤派语文作为一种新的语文流派的出现是语文新课改的重要成就,我们要为它的进一步发展推波助澜。B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多灾多难的一年,我们希望2011年冬温夏清,风调雨顺。C小李的爷爷今年九十岁了,他给爷爷的贺信中写道:“祝爷爷寿比南山,长命富贵。”D两岸直接“三通”后,如果台湾对大陆陶瓷产品有需求,那么福建泉州的陶瓷企业就将“近水楼台先得月”了。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福娃”的色彩与设计灵感来源于奥林匹克五环、中国辽阔的

3、山川大地江河湖海和人们喜爱的动物形象,是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B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出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党的十七大作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大部署。C期间,有政协委员就某些城市以邻为壑的做法提出了严厉批评,坚决禁止反对将垃圾倾倒到农村。D推行有偿使用塑料袋,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这无疑会对减少白色污染、净化环境产生积极作用。4、下面一组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3分)因此,在哈佛,我们正在复杂的情况下竭尽全力保持我们称之为“开放教育”的传统。但我们也希望他们进行跨学科专业学习。

4、然而对于一种最好的教育来说,还存在着无法用美元或人民币衡量的更重要的方面。大学的研究固然应该为经济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大学教育也应该帮助学生从事有益并令人满意的工作。它不仅应有助我们在专业领域内更具创造性,还应该使我们变得更善于深思熟虑,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成为更完美、更成功的人。哈佛本科生在校的四年中一定要在一个主要的领域学习。A、 B 、 C 、 D、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8题。百丈山记 宋朱熹登百丈山三里许,左俯绝壑,右控垂崖,叠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山之胜盖自此始。循磴而东,即得小涧。石梁跨于其上,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水皆清澈,自高淙下

5、,其声溅溅然。度石梁,循两崖曲折而上。得山门,小屋三间,不能容十许人。然前瞰涧水,后临石池,风来两峡间,终日不绝。门内跨池,又为石梁。度而北,蹑石梯数级入庵。庵才老屋数间,卑庳迫隘,无足观,独其西阁为胜。水自西谷中循石罅奔射出阁下,南与东谷水并注池中。自池而出,乃为前所谓小涧者。阁据其上流,当水石峻激相搏处,最为可玩。乃壁其后无所睹。独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久而益悲,为可爱耳。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台当山西南缺,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皆

6、历历在眼。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叠,不可殚数。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来往,或涌或没,顷刻万变。台东径断,乡人凿石容磴以度,而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余与刘充父、平父、吕叔敬、表弟徐周宾游之,既皆赋诗以记其胜,余又叙次其详如此。而最可观者,石磴、小涧、山门、石台、西阁、瀑布也。因各别为小诗以识其处,呈同游诸君,又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 注百丈山:在今福建建阳市东北七十里,与武夷山市交界处,海拔690米。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垒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 磴:石阶B循磴而东,即得小涧 循

7、:顺着C阁据其上流 据:拥有D因各别为小诗以识其处 识:通“志”,记住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十余级乃得渡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B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C乡人凿石容磴以渡 皆好辞而以赋见称D又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 青,取之于兰,而青于兰7下面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都体现百丈山“最可观”的一组是()(3分)左俯绝壑,右控垂崖 前瞰涧水,后临石池 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 下临峭岸,深昧险绝 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叠,不可殚数 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A B C D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是一篇

8、以刻画山水景物见长的游记。作者没有把笔墨花在记述出游的时间、行程上面,而是着力于描写百丈山的优美风景,抒发对百丈山的喜爱。B朱子此文,在结构的安排上显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作者特别指出其不足观者有山庵、壁其后和石台之东等处,反复告诫游人不要前往。C文章通篇状物写景,准确形象,细致生动,表现出作者精细的观察能力和运用语言的功夫。对景物的选择安排,又蕴含了作者的审美理念。D作者以自己的审美判断,对“最可观”与“未可睹”的景物进行描绘。对“可观者”“各别为小诗以识其处”,目的之一是为了“告夫欲往而未能者”。 第II卷(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9题。9断句、翻译。(9分)(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

9、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明史宋濂传)注宋濂,字景濂,明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2)请把上面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3

10、分)译文: 微景濂,几误罪言者。(3分)译文: 10.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东坡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荦确:山多大石。(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2分) (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4分) 11.默写。(8分)(1)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 。(2)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 。 (3)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 。(4)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 。三、论述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15

11、小题 从审美的角度来看,龙无疑是古人的一种艺术创造。它是从鱼、鳄、蛇和云、电、虹等一个个具体物象而来,经过由众多人参与的模糊集合,形成一个建立在各个具体物象之上,又涵蕴着各个具体物象的新的形象。它的形成过程,是“美”的因素集纳的过程,用一句人们常说的话,就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其间渗透着、灌注着古人的神话猜想、宗教体味、审美快感和艺术情趣。 图腾(Totem),原为美洲印第安鄂吉布瓦人的方言词汇,意思是“他的亲族”。图腾崇拜的核心是认为某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和自己的氏族有血缘关系,是本氏族的始祖和亲人,从而将其尊奉为本氏族的标志、象征和保护神。世界各国不少学者,都对图腾崇拜这一既古老又奇特

12、的文化现象做过考察和研究,普遍认为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曾经有过图腾崇拜,其残余在近现代一些民族中还可以看到。 最早提出龙图腾说的是闻氏一多。闻先生在他的一篇专门谈论龙凤的文章中这样说道:“就最早的意义说,龙与凤代表着我们古代民族中最基本的两个单元夏民族和殷民族,因为在鲧死化为黄龙,是用出禹和天命玄鸟(即凤),降而生商两个神话中,人们依稀看出,龙是原始夏人的图腾,凤是原始殷人的图腾(我说原始夏人和原始殷人,因为历史上夏殷两个朝代,已经离开图腾文化时期很远,而所谓图腾者,乃是远在夏代和殷代以前的夏人和殷人的一种制度兼信仰),因之把龙凤当作我们民族发祥和文化肇端的象征,可说是再恰当没有了。” 那么,龙图

13、腾是如何形成的呢?闻先生在他的名篇伏羲考说: 龙这种图腾,“是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种虚拟的生物,因为它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是“蛇图腾兼并与同化了许多弱小单位的结果”。 龙图腾说由20世纪40年代起步,至今流衍不衰,一度还成为占统治地位的观点。到了20世纪80年代,一些学者开始质疑龙图腾说,并出现一些否定性观点。如:“无论如何,图腾物总是自然界中实有的物体。因为说到底,图腾制体现的也正是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因此,如果依据通行的理论和被学界接受的材料,龙作为一种图腾同时又不存在于自然界中是难以令人接受的。”(阎云翔)“迄今为止,考古学、历史学均无可信资料证明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过一个强大的以蛇为图腾的氏族部落,至于兼并与融合其他以马、狗、鱼、鸟、鹿为图腾的氏族部落的说法更是完全出于臆想。” 学者们还指出,将中国古文物上出现的动物造型或纹饰视作图腾的表现形式,也是非常错误的。因为考古学中的某一类型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