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定场所消毒技术方案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45618515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定场所消毒技术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特定场所消毒技术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特定场所消毒技术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特定场所消毒技术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特定场所消毒技术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特定场所消毒技术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定场所消毒技术方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特定场所消毒技术方案(第一版)一、消毒原则(一)围和对象确定。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确定现场消毒的围、对象和时限。 病例(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感染者(轻症病例、无症状感 染者)居住过的场所,如家庭、医疗机构隔离病房、转运工具 等应进行随时消毒,在病例出院或死亡后,轻症病例或无症状 感染者核酸检测阴转后均应进行终末消毒。(二)方法选择。医疗机构应尽量选择一次性诊疗用品,非一次性诊疗用品 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物品可选择化学消毒剂或低温灭 菌设备进行消毒或灭菌。环境物体表面可选择含氯消毒剂、二氧化氯等消毒剂擦拭、 喷洒或浸泡消毒。手、皮肤建议选择有效的消毒剂如碘伏、含氯消毒剂和过

2、氧化氢消毒剂等手皮肤消毒剂或速干手消毒剂擦拭消毒。室空气消毒可选择过氧乙酸、二氧化氯、过氧化氢等消 毒剂喷雾消毒。所用消毒产品应符合国家卫生健康部门管理要求。(一)随时消毒。随时消毒是指对病例(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感染者(轻 症病例、无症状感染者)污染的物品和场所及时进行的消毒处 理。患者居住过的场所如家庭、医疗机构隔离病房、医学观察 场所以及转运工具等,患者排出的污染物及其污染的物品,应 做好随时消毒,消毒方法参见终末消毒。有人条件下,不建议 喷洒消毒。患者隔离的场所可釆取排风(包括自然通风和机械 排风)措施,保持室空气流通。每日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0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将患者安置

3、到负压隔离病房,疑似病 例应进行单间隔离,确诊病例可多人安置于同一房间。非负压 隔离病房应通风良好,可釆取排风(包括自然通风和机械排风), 也可釆用循环风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无人条件下还可用 紫外线对空气进行消毒,用紫外线消毒时,可适当延长照射时 间到1小时以上。医护人员和陪护人员在诊疗、护理工作结束后应洗手并消毒。(二)终末消毒。终末消毒是指传染源离开有关场所后进行的彻底的消毒处 理,应确保终末消毒后的场所及其中的各种物品不再有病原体 的存在。终末消毒对象包括病例(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感染者(轻症病例、无症状感染者)排出的污染物(血液、分泌 物、呕吐物、排泄物等)及其可能污染的物品和场

4、所,不必对室外环境(包括空气)开展大面积消毒。病例和感染者短暂活动过的无明显污染物的场所,无需进行终末消毒。1. 病家。在病例住院或死亡后,轻症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核酸检测 阴转后均应进行终末消毒,包括:住室地面、墙壁,桌、椅等 家具台面,门把手,患者餐(饮)具、衣服、被褥等生活用品, 玩具,卫生间包括厕所等。2. 交通运输工具。病例(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感染者(轻症病例、无症 状感染者)离开后应对交通运输工具进行终末消毒,包括:舱 室壁、座椅、卧铺、桌面等物体表面,食饮具,所用寝(卧) 具等纺织品,排泄物、呕吐物及其污染的物品和场所,火车和 飞机的卫生间等。3. 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发热门诊、

5、感染科门诊等每日工作结束后,以及 病区隔离病房,在病例住院或死亡后,轻症病例或无症状感染 者核酸检测阴转后,均应做好终末消毒,包括:地面、墙壁, 桌、椅、床头柜、床架等物体表面,患者衣服、被褥等生活用 品及相关诊疗用品,以及室空气等。4.终末消毒程序。终末消毒程序按照疫源地消毒总则(GB19193-2015)附 录A执行。现场消毒人员在配制和使用化学消毒剂时应做好个人防护。三、常见污染对象的消毒方法(一)室空气。居住过的场所如家庭、医疗机构隔离病房等室空气的终 末消毒可参照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WS/T 368-2012),在 无人条件下可选择过氧乙酸、二氧化氯、过氧化氢等消毒剂, 釆用超低容量

6、喷雾法进行消毒。(二)污染物(患者血液、分泌物、呕吐物和排泄物)。少量污染物可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纱布、抹布等)沾取 5000mg/L10000wg/L的含氯消毒液(或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湿巾/干巾)小心移除。大量污染物应使用含吸水成分的消毒粉或漂白粉完全覆 盖,或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完全覆盖后用足量的5000mg/L- 10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浇在吸水材料上,作用30分钟以上(或 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干巾),小心清除干净。清除过程中 避免接触污染物,清理的污染物按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患者的 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等应有专门容器收集,用含20000 mg/L 含氯消毒剂,按粪、药比例1:2

7、浸泡消毒2h。清除污染物后,应对污染的环境物体表面进行消毒。盛放 污染物的容器可用含有效氯5000mg/L的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30分钟,然后清洗干净。(三)地面、墙壁。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先完全清除污染物再消毒。无肉 眼可见污染物时,可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500mg/L的二 氧化氯消毒剂擦拭或喷洒消毒。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喷洒一次, 喷药量100mL/m2300mL/m2,待室消毒完毕后,再由向外 重复喷洒一次。消毒作用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四)物体表面。诊疗设施设备表面以及床围栏、床头柜、家具、门把手、 家居用品等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先完全清除污染物再消毒。 无肉眼可见污染物时

8、,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500mg/L的二氧化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擦拭或浸泡消毒,作用30分钟后清水擦拭干净。(五)衣服、被褥等纺织品。在收集时应避免产生气溶胶,建议均按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处理。无肉眼可见污染物时,若需重复使用,可用流通蒸汽或 煮沸消毒30分钟;或先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 然后按常规清洗;或釆用水溶性包装袋盛装后直接投入洗衣机中,同时进行洗涤消毒30分钟,并保持500mg/L的有效氯含量; 贵重衣物可选用环氧乙烷方法进行消毒处理。(六)手卫生。参与现场工作的所有人员均应加强手卫生措施,可选用有效的含醇速干手消毒剂,特殊条件下,也可使用含氯或过氧化 氢手

9、消毒剂;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使用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然后消毒。1. 皮肤、粘膜。皮肤被污染物污染时,应立即清除污染物,再用一次性吸 水材料沾取0. 5%碘优或过氧化氢消毒剂擦拭消毒3分钟以上, 使用清水清洗干净;粘膜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或0. 05%碘伏冲 洗消毒。(八)餐(饮)具。餐(饮)具清除食物残渣后,煮沸消毒30分钟,也可用有效氯为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九)交通运输和转运工具。应先进行污染情况评估,火车、汽车和轮船有可见污染物 时应先使用一次性吸水材料沾取5000mg/L10000mg/L的含氯 消毒液(或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湿巾/干巾)完全清除污

10、染 物,再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500mg/L的二氧化氯消毒剂 进行喷洒或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清水擦拭干净。对飞机机舱消毒时,消毒剂种类和剂量按中国民航的有关规定进行。织 物、坐垫、枕头和床单等建议按医疗废物收集集中处理。(十)患者生活垃圾。患者生活垃圾按医疗废物处理。2. 医疗废物。医疗废物的处置应遵循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 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要求,规使用双层黄色医疗废 物收集袋封装后按照常规处置流程进行处置。3. 尸体处理。患者死亡后,要尽量减少尸体移动和搬运,应由经培训的 工作人员在严密防护下及时进行处理。用3000mg/L5000mg/L 的含氯消毒剂或0.5%过

11、氧乙酸棉球或纱布填塞病人口、鼻、耳、 肛门、气管切开处等所有开放通道或创口;用浸有消毒液的双层布单包裹尸体,装入双层尸体袋中,由民政部门派专用车辆 直接送至指定地点尽快火化。(十三)注意事项。现场消毒工作应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由有 关单位及时进行消毒,或由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对其进 行消毒处理。医疗机构的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由医疗机构安排 专人进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技术指导。非专业人员开展 消毒工作前应接受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培训,釆取正确 的消毒方法并做好个人防护。四、消毒效果评价必要时应及时对物体表面、空气和手等消毒效果进行评价, 由具备检验检测资质的实验室相关人员进

12、行。(一)物体表面。按GB15982-201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附录A进行消毒前后物体表面的采样,消毒后釆样液为相应中和剂。消毒效果评价一般以自然菌为指标,必要时,也可根据实 际情况,用指示菌评价消毒效果,该指示菌抵抗力应等于或大 于现有病原体的抵抗力。以自然菌为指标时,消毒后消毒对象 上自然菌的杀灭率390%,可判为消毒合格;以指示菌为指标时, 消毒后指示菌杀灭率399.9%,可判为消毒合格。(二)室空气。按GB15982-201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附录A进行消毒前后 空气釆样,消毒后釆样平板中含相应中和剂。消毒后空气中自 然菌的消亡率河0%,可判为消毒合格。(三)工作人员手。按GB15982-201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附录A进行消毒前后 手的釆样,消毒后釆样液为相应中和剂。消毒前后手上自然菌 的杀灭率N90%,可判为消毒合格。(四)医院污水消毒效果。按GB18466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相关规定进行评价.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