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人事考察报告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618392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人事考察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精编】人事考察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精编】人事考察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精编】人事考察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精编】人事考察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人事考察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人事考察报告(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事考察报告篇一:人事干部赴江苏学习考察报告 人事干部赴江苏学习考察报告 人事干部赴江苏学习考察报告 我参加了5月9日在南京市举办的呼伦贝尔市人事干部赴江苏培训班,这次培训班由市人事局长何奇、副局长吴海冬带队,一行34人,学员为各旗市区人事局长及人事工作的同志。为期六天的培训班学习内容有:国家公务员管理、参观中国江苏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并座谈、江苏经济与社会发展形势分析、新形势下的人才资源开发、人才流动与人才市场管理、事业单位改革及人事争议仲裁工作、专家管理、参观江宁开发区及人才市场并听取江宁区人事局张克勤局长人事人才工作经验介绍、人力资源管理与人才中介组织、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走进新世纪的

2、职称工作等11课。这期培训班时间虽短,规格非常高,讲课的老师有江苏省组织部副部长、人事厅厅长赵永贤和副厅长陈允丰,以及各处、中心的一把手新自授课;因为授课老师起点高,内容非常丰富、新颖,尤其是两位人事厅长,曾多次参与国家有关政策的制订、研讨等,讲课内容非常具有前瞻性。通过几天的学习和实地参观,大开眼界,对沿海先进地区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及人事人才工作各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一、江苏的发展(江苏省人事厅副厅长陈允丰) (一)江苏概况 江苏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的长江三角洲,全省面积10.2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06%。其中平原面积7.06万平方公里,水面面积1.

3、73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954公里,耕地面积500.84万公顷。全省人口为7438万,人口密度居全国各省第一位。2002年全省GDP突破了1200亿美元,也就是说,在这片仅占全国1的土地上居住着全国6的人口,创造了约占全国10的GDP总量。 1、江苏的教育 江苏教育科技发达,全省拥有90多所高等院校,高等学校数量居全国首位,全省现有高等院校在校学生20多万人。 2、旅游资源江苏风光秀丽,名胜古迹众多,自古以来就是旅游胜地。南京、苏州、扬州、镇江、常熟、徐州、淮安均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省内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就有13座,包括六朝古都南京,人间天堂苏州。 3、工业 江苏的工业发达,轻、重工业门类齐

4、全,技术先进。主要工业有机械、电子、电力、石化、纺织、食品、建材、造纸等。南京、无锡、苏州、常州、南通为主要工业中心,其中纺织和丝绸工业居全国首位。机械、电子、石化、汽车正在成为江苏省新的支柱产业。江苏拥有一批全国驰名的品牌,如熊猫、小天鹅、红豆、森达等。 4、农业 江苏是我国农业发达的省区之一,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全省共有耕地面积4448千公顷。水田约占60,旱地约占40。主要作物有水稻、蚕桑、茶叶、水果等。 (二)江苏的经济发展概况(江苏省委党校 储东涛) 江苏是祖国东南沿海经济社会比较发达的省份之一。江苏在建设小康道路上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江苏经济建设的成就令全国瞩目: 2020年,江苏地

5、区生产总值达15512.4亿元,占全国总量的11.4%;人均GDP达到20852元,折2521美元,等于全国的2倍;财政总收入达到2540亿元,占全国总量的9.6%;进出口总额达到1708.1亿美元,占全国14.8%;实际外商直接投资达到121.4亿美元,占全国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6827.6亿元, 占全国9.7%;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159.7亿元,占全国7.7%。 江苏在全国一些指数的排位:2020年,江苏私营个体经济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一;高等院校及在校大学生数量居全国第一;外商直接投资总额居全国第 一。 GDP总量全国第二;工业增加值全国第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全国

6、第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国第三;海关出口总额全国第二;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全国第三。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刚突破10000元,达到10482元,居全国第七位;农民人均纯收入4754元,居全国第五位。 二、寻找压力、谋求再发展(江苏省委党校 储东涛) (一)江苏提出“两个率先”篇二:如何写考察报告 教你如何写考察报告 考察报告是指机关企事业单位派出的有关人员对有关的人和事进行实际考察之后写成的 书面报告。对人的考察报告主要有选拔任用干部考察报告,干部人事考察报告,模范人物考 察报告等。对事的考察报告主要有外出参观考察报告,重点项目考察报告,市场状况考察报 告等。关于干部人事类考察报告的写作,各级

7、组织人事部门有专门的规定和要求,本文不再 赘述。这里仅就外出考察报告的写作谈几点意见。 一、考察报告的文体特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名级各地公派人员的外出考察活动日渐增多。每次考察活动结束 之后,考察人员往往要将考察的情况、学到的经验及受到的启示等,写成文字材料报告本单 位或上级有关领导,以便借鉴外地有益的做法和经验,推动和改进本单位的工作。正因为如 此,这些年外出考察报告的写作频率明显提高,而且越来越为各级领导所重视。 考察报告是机关企事业单位常用的事务公文,是一种类似于调查报告的独立的应用文体。 它既不属于记叙文,也不属于论述文,有三个明显的文体特点:一是记叙和论述兼而有之。考察报告的写作以

8、考察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为基础,以客 观事实为依据,通常要用一定的篇幅对考察的情况和事实加以叙述和说明,有时还需要少量 的描写或抒情,需要引用一些当地的谚语、惯用语或群众议论等。在叙述情况的同时,考察 报告中还要明确地表示出作者对考察对象及有关情况的看法、意见和态度;有时还要将外地 的经验与本单位的情况进行简要的分析比较,提出一些评价性、结论性或启示性的意见。而 这些又需要用议论的方式来表达。可见,考察报告中的记叙和论述缺一不可。二是观点支配和统帅材料。考察报告的写作同其他应用文写作一样,写作者必须先对考 察中所获取的大量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形成综合性、结论性的观点或意见,然后才能进入实 际的写

9、作状态。离开丰富的考察材料,就难以提炼报告的主题和观点;离开正确的结论和观 点,同样无法准确地归纳考察的情况、事实和典型事例。在考察报告中,议论成分明显地占 居着主导地位,而叙述成分只是对结论和观点起着配合作用。 三是语言和材料客观准确。考察报告选词平实准确,用语质朴自然,基调庄重严肃,措 辞讲究分寸。它既不同于以说明为主的解说词和简介材料;也不同于描绘性情感性较浓的事 件通讯或游记散文。在材料的选用上必须客观、真实、准确。报告中所引用的数据应是经过 当地核实和确认的数据;报告中所列举的事例应是真实的、新鲜的、具有典型指导意义的事 例,不允许使用道听途说的有水分的材料。 二、考察报告的基本结构

10、在外观结构上,考察报告有标题、正文和落款。标题通常由事由和文种组成。如关于 赴海南经济开发区参观考察的情况报告。也有的标题略去事由,直书参观考察报告、出 国考察报告等。落款一般写“考察团(队、组)”,也有的在落款中标明考察人员的姓名。 落款之下写年、月、日,一般不加盖公章、私章。在正文内容的结构布局上通常分为三部分: (一)考察概况部分 这部分是考察报告的前言或序言。通常包含以下一些内容:有的重在介绍起因,简述本 次考察的动因及背景,指明为什么要对某地区某项目进行考察等;有的主要简述过程,叙写 本次考察的时间、地点、涉及范围及考察方法等;还有的侧重说明情况,介绍考察对象的基 本情况、突出成绩、

11、显著特点、典型经验及对其考察的意义作用等。这部分内容的写作要开 门见山,简明扼要,篇幅不宜太长。 (二)考察内容部分 这部分是考察报告的主体。要写出考察对象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做法、基本经验、突 出成果等。内容布局上可视情况采用纵式、横式、合式的结构安排方式。采用纵式结构的考察报告,通常有两种写法:一种是按照考察的先后顺序,自然地逐“点” 叙写。即以作者的考察活动为线索,把参观的若干个单位、走访的若干个人、考查的若干个 “点”串在一起去写。既要交代各“点”情况,又应突出考察重点。有时还可以对每个点侧 重讲一个特色或一条经验,防止报告内容重复。另一种是按照考察对象本身发展变化的过程 或时间顺序来

12、写。这种结构方式适用于反映考察对象的情况,可将其发展过程大致划分为若 干个阶段去写,然后归纳综合其做法和经验。 采用横式结构的考察报告,主要是按照考察对象的几种做法、几条经验、几点体会或认 识来分别组织材料,逐项加以叙述或论述。采用这种写法要在材料的筛选分类和各个小观点 的提炼上下功夫。为使叙述眉目清楚,对于各个相互并列的内容往往要分段叙写或者用小标 题分隔。各段的小标题或头一句话就是小观点,它们与考察报告的主题或总观点形成“众星 捧月”的格局。采用合式结构的考察报告,通常按总分式或对比式安排材料。总分式安排, 就是对考察对象的情况先从总体上展现概貌,然后分述各部分内容;或者先分述各部分内容,

13、 然后从总体上加以概括和深化。对比式安排,就是将两个不同的考察对象或者将某一考察对 象内部两个不同的方面进行对比;也可以将考察对象的情况与本单位的情况加以对比。通过 对比区分优劣,突出考察成果,获得某种启示或借鉴。 (三)收获与启示部分 这是考察人员谈收获、讲认识的部分,以议论为主。在这部分内容中,有的是对考察对 象提出总的印象和看法,总结本次考察所受到的教育和启发;也有的是对考察内容从理论高 度加以概括和升华,指出其具有规律性的可借鉴的东西;还有的是根据考察的情况和结论, 联系本地实际,针对性地提出学习与改进工作的意见或建议。这部分内容具有结论性、启示 性和参谋性,是对报告主题的深化和升华,

14、虽不宜详写,但不可不写。 三、考察报告的写作要点考察报告是用来反映考察情况、传达外地经验、为本单位领导的决策和工作提供参考的。 因而对其材料的真实性、经验的先进性、观点的新颖性和内容的适用性有着较高的要求。写 作中应着重抓好以下三个环节。首先是考察要细。细致地、系统地观察,充分地详尽地占有材料,是考察报告写作的前 提和基础。如果只是走马观花式的参观、浮光掠影式的考察或者满足于掌握考察对象准备的 某些情况简介材料,那就不可能写出像样的考察报告。一般来说,考察报告的写作应具备三 个条件:一是 要有明确的考察目的。单位派出人员考察通常有两种动因:有的是为了打破本单位封闭 保守的现状,让干部职工通过外

15、出参观考察开扩视野,解放思想;有的是为了针对性地解决 本单位改革发展中的某些关键性问题,吸取和借鉴外地的宝贵经验。对于领导者既定的考察 目的,撰写人员应心领神会,并从考察目的出发,牢牢把握考察的范围与重点,有意识地收 集和积累相关材料,做到考有所向,察有所获,胸中有数。二是要有相关的业务知识。确定 考察目标后,考察人员应加紧做好与考察课题相关的知识准备工作。要主动熟悉和钻研与考 察课题有关的理论或业务知识;学习和重温有关的方针政策与报刊资料;尽可能提前收集掌 握一些与考察对象相关的史地材料或背景资料。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考察工作的主动权。三 是要有科学的考察方法。考察中除认真看资料、听讲解和实地察看外,还应采取个别走访、 小型座谈、参与当地某些活动等方法,尽可能多地了解和记录第一手材料。占有材料越充分, 考察报告的内容就越厚实。其次是开掘要深。考察报告的写作中有一种通病,就是过程细,内容杂,篇幅长,像是 一篇考察活动的“流水账”,让人看后不得要领,甚至引起领导厌烦。这类报告的失误就在材 料的梳理和开掘上。一般来说,考察过程中所获得的认识仅仅是感性认识,其材料往往比较 分散、零碎,往往只是些表面的事态,还缺乏较强的系统性和深刻性。只有对这些感性材料进行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才能飞跃到理性认识 阶段,形成明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