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的特征导学案(学生版)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45617144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建筑的特征导学案(学生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国建筑的特征导学案(学生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国建筑的特征导学案(学生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国建筑的特征导学案(学生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建筑的特征导学案(学生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建筑的特征导学案(学生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建筑的特征导学案编写:济宁一中 李艳【学习目标】1、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章结构。2、归纳内容要点,品味语言特色。3、陶冶科学美感,提高审美情趣。课前预习【预习提示】1.通读文章,扫清字词,完成预习案习题。2.再读文章,理清文章结构,总结归纳中国建筑的九个特征。3.三读文章,体会文章的语言特征,品析比喻手法的运用。一、基础知识积累1.识读字音殷代( ) 抱厦( ) 墁地( ) 帷幕( ) 斗拱( )接榫( ) 柁墩( ) 穹窿( ) 枋( ) 檩( ) 门槛( ) 直栏横槛( ) 栏杆( ) 屋脊( ) 戗兽( )2.辨析词语妨碍:妨害:独特:独到:题材:体裁:发掘:发现:3翻译:如鸟斯革,

2、如翚( )斯飞二、文体知识说明文是以说明作为主要的表达方式,介绍事物的性质、特点(特征)或阐述事理的一种文体。按说明的对象来分,说明文分为实体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种。说明文三要素:内容的科学性、说明的条理性和语言的准确性。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作诠释、分类别、举例子、摹状貌、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赏析说明文语言一般从二个角度谈:A、准确;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课堂探究一、导入二、作者梁思成是维新变法倡导人梁启超之子。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流亡日本,梁思成便出生在日本东京。1912年梁思成回国求学,毕业于清华大学,后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

3、学研究世界建筑史。毕业回国后创办东北大学和清华大学建筑系并任主任。他是我国建筑教育的开拓者。梁思成还担任中央研究院院士、联合国大厦设计委员会成员。民国时期,他就在全国各地调查考察,对我国古文物保护做了大量工作。二次大战期间,盟军轰炸日本,时任国民政府战区文物保护委员会副主任的梁思成,特地为国民政府及盟军编制了敌战区需要保护的文物建筑名单并标明位置。在学术研究方面,梁思成教授自20世纪30年代起,对我国古代建筑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他生前写的许多有关中国古代建筑的专著和论文。同时他还以巨大的政治热情,对北京市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提出很多重要的建议,并参加了北京市城市规划工作,参加了国徽的设计和人

4、民英雄纪念碑、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等建筑的设计工作,对建筑设计的民族形式进行了探索。梁思成教授,是我国最早用科学方法调查研究古代建筑和整理建筑文献的学者之一,他的著述是我国建筑界的一份宝贵遗产。他在日本生活了多年,熟知京都、奈良有大量的古建筑,对鉴真为日本天皇授过戒的东大寺、主持建造的唐招提寺更是了如指掌。这些古建筑是人类的共同文化财富,必须保护。由于他的积极建议,盟军在战争中保护了京都、奈良的大量古建筑,唐招提寺也幸免遭灾。梁思成此举深受国际人士普遍称赞,日本人民更是将梁思成称为“日本古都的恩人”。如果没有梁思成的积极建议,唐招提寺和金堂等古建筑也许早已荡然无存。这里特别要说的是大明寺鉴真纪念

5、堂设计参照的唐招提寺金堂,是世界上存世最早的唐代佛殿建筑,它比中国仅存的五台山两座唐代佛殿分别要早30多年和80多年。日本京畿大地震几乎使奈良的古建筑毁坏殆尽,而金堂却巍然不动,足见其建筑质量高超,日本人民奉其为“国宝”。如果唐招提寺金堂毁于战争,后来设计的大明寺的鉴真纪念堂又将是另一番模样了。三、整体把握(跳读法)1、在这篇课文中,作者向我们介绍了中国建筑的哪九点基本特征?请根据它们的内容对这九个特征作出大致分类。2、这九点基本特征,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能否调换位置?3、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文法”?4、文中的“词汇”“文章”又是指什么?请完成下面表格。语言和文学建筑学举例文法词汇文

6、章大文章小品5、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6、梳理文章思路四、语言鉴赏(精读法)1、说说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1)这些地区的建筑和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或是同属于一个体系,或是大同小异,如弟兄之同同属于一家的关系。(2)两柱之间也常用墙壁,但墙壁并不负重,只是像“帷幕”一样用以隔断内外,或分划内部空间而已。(3)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也如同做文章一样,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许多体裁,有多样性的创作,如文章之有诗、词、歌、赋、论著、散文、小说,等等。建筑的“ 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 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宫殿

7、、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4)在一副梁架上,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在柱头上加上一层层逐渐挑出的称做“拱”的弓形短木,两层栱之间用称“斗”的斗形方木块垫着。这种用栱和斗综合构成的单位叫做“斗栱”。(5)中国建筑怎样砍割并组织木材成为梁架,成为斗拱,成为一“间”,成为个别建筑物的框架,怎样用举架的公式求得屋顶的曲面和曲线轮廓;怎样结束瓦顶;怎样求得台基、台阶、栏杆的比例;怎样切削生硬的结构部分,使同时成为柔和的、曲面的、图案型的装饰物;怎样布置并联系各种不同的个别建筑,组成庭院;这都是我们建筑上两三千年沿用并发展下来的惯例法式。(6)运用这“文法”的规则,为了不同的需要,可以用

8、极不相同的“词汇”构成极不相同的体形,表达极不相同的情感,解决极不相同的问题,创造极不相同的类型。2、概括本文的语言特点。五、拓展探究1953年,梁思成为了北京城古建筑的拆除问题和吴晗争论,被气得失声痛哭。2008年江苏省东台市西溪大量古建筑被以“旅游开发”的名义非法拆毁。2009年2月镇江在旧城改造时已经拆毁五十多处文物古建筑。大多代之以钢筋水泥的现代建筑!城市现代化建设势在必行,它与传统建筑真的是水火不容、截然对立的吗?谈谈你的看法。课后检测一、基础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A接榫(shn)点缀(zhu)辍学(chu)砖石墁地(mn)B穹窿(qin)门槛(kn)哺育(b)洗洗涮

9、涮(shun)C埋怨(mn)屋脊(j)帷幕(wi)凤毛麟角(jio)D翘起(qio)翘首(qio)抱厦(xi)言简意赅(i)2下列各组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A遵循婉惜浮雕琉璃B遗址粱架葱岭辉煌C防碍负重轮廓纯粹D提炼回廊隐藏厢房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没有什么比这幅写意墨竹更能体现竹的_了,在这里,竹摒弃了一切外在的形式和颜色,给观赏者留下的唯有人间风骨。(2)放,放弃、放怀、放达“放”蕴涵着千般哲理,运用得好,就会使复杂的生活回归简单,纷乱的思绪回归_,浮躁的心态回归淡然。(3)红的、黄的、粉的,各色玫瑰,相继绽放,惹得人眼里一亮,美丽的花朵_了生活,普通的日

10、子平添了些色彩、滋味和乐趣。A情调明晰装饰B情韵明确装饰C情韵明晰装点D情调明确装点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中国建筑中的塔梁思成现在说到砖石建筑物,这里面最主要的是塔。也许同志们就要这样想了:“你谈了半天,总是谈些封建和迷信的东西。”但是,事实上,在一个阶级社会里,一切艺术和技术主要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过去的社会既然是封建和迷信的社会,当时的建筑物当然是为封建和迷信的社会服务的;因此,中国的建筑遗产中,最豪华的、最庄严美丽的、最智慧的创造,总是宫殿和庙宇。欧洲建筑遗产的精华也全是些宫殿和教堂。在一个城市中,宫殿的美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而庙宇寺院的美,人民大众都可以欣赏和享受。在寺院建筑中

11、,佛塔是给人民群众以深刻的印象的。它是多层的高耸云霄的建筑物。全城的人在遥远的地方就可以看见它。它是最能引起人们对家乡和祖国的情感的。佛教进入中国以后,这种新的建筑形式在中国固有的建筑形式的基础上产生而且发展。在佛教未到中国之前,我们的国土上已经有过一种高耸的多层建筑物,就是汉代的“重楼”。秦汉的封建主常常有追求长生不老和会见神仙的思想;幻想仙人总在云雾缥缈的高处,有“仙人好楼居”的说法,因此,建造高楼,企图引诱仙人下降。佛教初来的时候,带来了印度“窣堵坡”的概念和形象一个座上覆放着半圆形的塔身,上立一根“刹”竿,穿着几层“金盘”。后来这个名称首先失去了“窣”字,“堵坡”变成“塔婆”,最后省去

12、“婆”字而简称为“塔”。中国后来的塔,就是在重楼的顶上安上一个“窣堵坡”而形成的。4下列对“塔”的解说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佛塔应该是寺院建筑的一种,是为封建和迷信服务的。B塔往往是多层建筑,人们在遥远的地方就能看见。C塔是中国固有的建筑形式,只是在佛教传入中国后有一些发展罢了。D中国后来的塔,就是在重楼的顶上安上一个“窣堵坡”而形成的。5下列不属于“塔”的成因的一项是()A秦汉的封建主常常幻想成仙、遇仙和长生不老。B佛教带来了“窣堵坡”这一概念和具体形象。C由于口语传承中概念和语音的变化,使“窣堵坡”变成了“塔”。D佛教的信仰和追求,使人们想有一种高耸入云、引人注目、令人产生丰富想象和联想的建筑。6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阶级社会里,关于佛教的文学作品和绘画作品也应该有很多精品。B在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人文积淀的城市里往往保存着较完美的宗教艺术品。C凡有佛教传入的国家,都一定会有塔这种建筑。D由“塔”这个概念的产生可以知道,通过对佛教中一些音译术语的研究,能够发现汉语语音的一些发展演变规律。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