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某知名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4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5616075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某知名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4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宁夏某知名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4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宁夏某知名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4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宁夏某知名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4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宁夏某知名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4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宁夏某知名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某知名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4(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1.下列选项中字形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妨碍 无尚光荣 国粹 并行不背B. 摩登 发扬国光 观摩 明察秋毫C. 辩白 急风劲草 辨识 磕头贺喜D. 追溯 勃然大怒 腥红 概莫能外【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形的能力,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题中A项,“尚”应为“上”,“背”应为“悖”;C项,“急”应为“疾”;D

2、项,“腥”应为“猩”。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自诩(x) 肖像(xio) 虔诚(qin) 残羹冷炙(zh)B. 玄虚(xun)孱头(cn) 冠冕(min) 弦外之音(xun)C. 羡慕(xin)连累(li) 脑髓(su) 礼尚往来(shng)D. 出售(shu)给与(j) 剔除(t) 潜移默化(qin)【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形声字重点记忆“统读字”,形似字注意字形的细微差别。题中A项,“肖”应读“xio”;B项,“弦”应读“xin”;C项

3、,“累”应读“li”。3.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杂剧的语言由曲词、宾白、科介三部分组成。元杂剧的结构一般是一本四折,四折之外还可以加一两个楔子。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B.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哈姆莱特李尔王麦克白罗密欧与朱丽叶被公认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C. 柳永,原名柳三变,是北宋中期第一位大量创作慢词的词人,对宋词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D. 词按字数多少可以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类。大致把58字以内的词划为小令,把 59-90字的词划为中调,91字以上的词划为长

4、调。所有的慢词都是长调。【答案】A【解析】B 罗密欧与朱丽叶换成奥赛罗 ;C 柳永是北宋初期的词人;D慢词不一定都是长调。4.下列选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 召有司案图B. 不顾恩义,畔主背亲C.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D. 遂乃研核阴阳【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考核的重点是通假字,通假字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现象,高考中主要在解释词语意思和文言翻译中考核,平时注意积累。一般通假有两类:同音(或音近)通假和形声通假(相同的声旁的字或声旁),平时注意积累。题中A项,“案”通“按”;B项,“畔”同“”;C项,去同“弆”(j)。5.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

5、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口舌:能言善辩B.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去:离开C.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鄙贱:见识浅薄D.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孰:熟悉【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题中D项,孰:哪一个、谁。6.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B. 以精铜铸成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C. 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

6、觉动D. 宦官惧其毁己 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的,一句语段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带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是否通顺。题中B项,“以”皆为介词,用;A项,“乃”分别为“于是,就”“才”;C项,“而”分别为“连词,表顺承”“表转折”;D项,“其”分别为“代词,代张衡”“代地动仪”。7.下列各组语句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A. 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戍卒叫,函谷举

7、B.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C. 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师不必贤于弟子D.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古之人不余欺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主要考核文言句式,题中B项中省略句,定语后置句;A均为被动句,C项中均为状语后置句,D项中均为宾语前置句。点睛:古汉语文言句式有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和倒装句,倒装句又有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和主谓倒装句。注意结合句子特征分析。其中宾语前置句一般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还有固定结构“唯*是*”结构,判断句注意“者”“也”,被动句注意“

8、为*所*”结构和“见”“于”,定语后置句注意“之”“者”,介宾短语后置句经常用“于”“以”引导。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1)柳永雨霖铃一词中虚设别后情景,把离别伤痛推向高潮的句子是“ _,_”。(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_,_”。(3) 定风波(苏轼) 词中描写归途中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却不在意风雨,吟诗长啸的句子是:“_,_”。(4)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_,_”,是作者在赏心亭上所见的景色。(5)李清照醉花阴中形容人极度悲伤、愁苦的千古名句是:“_,帘卷西风,_”。【答案

9、】 (1). (1)此去经年, (2).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3). (2)人生如梦, (4). 一尊还酹江月。 (5). (3)莫听穿林打叶声, (6). 何妨吟啸且徐行 (7). (4)楚天千里清秋, (8). 水随天去秋无际 (9). (5)莫道不销魂, (10). 人比黄花瘦。【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的题目,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选准句子,不要写错别字。重点注意“樽”“酹”的写法。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小题。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 英雄

10、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选自稼轩词编年笺注)9. 作者写孙权,目的是( )A. 评价历史人物,表达自己对古代英雄人物的崇敬。B. 借怀念古人,来表现自己对英雄业绩的向往,同时讽刺南宋王朝的庸碌无能。C. 否定孙权隔江而治,主张北伐,以实现灭金收复北方失地的理想。D. 赞颂古人,以叹自己年事已高,功业无成。10. 具体赏析词上阕中虚实结合的手法及作用。11. 结合全词说说“一片神鸦社

11、鼓”的情景,引发了词人哪些思考?【答案】9. B 10. 词人登北固亭所见眼前之景“舞榭歌台”“斜阳草树”等多是实写,登北固亭所抒怀古之思“千古英雄”“金戈铁马”等是虚写。虚实结合,表达词人对英雄人物的景仰,对前人功业后继无人的惋惜,也暗含对偏安一隅的南宋统治者的失望。 11. 全词以千古英雄功业开篇,借以表现词人渴望收复山河;眼前沦陷区民众安于异族统治,似不再指望恢复,词人颇感不安。眼前的苟安与南宋小朝廷的草率用兵,让词人很是忧患,也感伤自己的壮志难酬。【解析】【9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

12、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此题要求分析写孙权的目的,注意本诗是咏史怀古,A项,“表达自己对古代英雄人物的崇敬”和主旨无关;C项,“否定孙权隔江而治”文中无据;D项,“以叹自己年事已高,功业无成”和“尚能否否”矛盾。【10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具体的手法,然后诗歌的内容解释,然后分析艺术效果。此题要求分析虚实结合的手法,答题时答出哪些是虚,哪些是实,然后分析效果,词人登北固亭所见眼前之景“舞榭歌台”“斜阳草树”等多是实写,登北固

13、亭所抒怀古之思“千古英雄”“金戈铁马”等是虚写。然后结合词的主旨分析效果。点睛: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分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11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诗歌内容的题目,要求结合全词说说“一片神鸦社鼓”的情景,引发了词人哪些思考,“一片神鸦社鼓”写沦陷区民众安于异族统治

14、,似不再指望恢复,词人颇感不安,眼前的苟安与南宋小朝廷的草率用兵,让词人很是忧患,也感伤自己的壮志难酬。阅读下面苏武传节选文段,回答问题。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毉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