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写作 新本院校特色办学的理论与探索

上传人:1598****930 文档编号:145615563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秘写作 新本院校特色办学的理论与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文秘写作 新本院校特色办学的理论与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文秘写作 新本院校特色办学的理论与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文秘写作 新本院校特色办学的理论与探索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文秘写作 新本院校特色办学的理论与探索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秘写作 新本院校特色办学的理论与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秘写作 新本院校特色办学的理论与探索(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本院校特色办学的理论与探索新本院校特色办学的理论与探索xx年河北省教育厅批准由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邢台学院、邢台市装备制造行业协会按照共同投资、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同育人的原则成立邢台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成立,学院利用邢台学院在基础学科、师资条件、教学实验等方面的优势,依托河北机电机电类专业先进的职教理念、雄厚的师资团队、一流的实训设施,借助邢台市装备制造行业协会机电专业雄厚的技术人员和实习实训资源优势,积极探索政府引导、学院主体、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模式。本项目立足于邢台区域的装备制造业,学院紧密对接地方产业设置专业,共同培养机电类专业工程技术应用型本科人才。学院是经河北省教育厅批准的

2、应用型本科试点,采用了3+1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不断线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校企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最终实现了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一、项目研究方法本项目研究与实施的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宗旨,以对接区域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为导向,从高等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出发,创新办学体制机制,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四年来主要进行的工作有:(1)统计调查:对机电类相关行业各类型、各层次人才需求进行问卷调查,结合典型调查,分析需求特征、职业领域岗位群从业标准,准确定位专业培养目标;(2)资料研究:对相关地方本科学校机电类人才培养模式及人才培

3、养方案进行分析比较研究,借鉴成功经验,按照我院本科生定位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3)专家研讨:邀请企业、学校及行业协会代表多轮讨论,精心设计、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4)企业调研:走访京津冀装备制造行业有代表性的企业,调研企业在专业方面主要的人才需求情况,本科生主要的就业岗位,确定学生的职业能力需求。二、人才培养模式为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构建出一条主线、两大平台、3+1的人才培养模式。1.一条主线自动化专业以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各方面全面发展,较为系统地掌握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并能在工业生产一线、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有关制造系统自动化、运动控制等方面的系统

4、装调、运行管理与维护、技术改造与创新、工程设计等工作的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2.两大平台(1)学科专业平台学校在理论教学方法上进行适当创新,课堂理论教学中,突破过去单向灌输的教学方式,精简课程讲授内容,增加教学内容的现实性和指导性,积极采用交互式、研讨式教学法。同时,引入企业技术专家开展理论教学,大力推行项目慕课教学、微课教学、模拟角色演练、问题决策教学等教学形式。(2)综合实践教育平台学校对实践教学进行了创新性设计,通过对实践项目的甄选和凝练,加大学生动手能力,提高设计性、创新性实训项目的比重,倡导多形式开放性实践教学,实行时间、内容、设备三开放。3.3+1培养模式学生通过三年的理论和实践学习

5、完成大学本科全日制教学计划,在掌握扎实、宽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利用最后一学年的企业岗位实践,提高自身技术技能。以学校+企业的教育培养环境,培养适应当前企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三、应用型本科人才教学探索与创新1.以金工实习为介入点安排学生接触专业知识为培养学生适应应用型本科培养模式,在实训教学过程中,以金工实习为介入点的循序渐进的模式,熟悉实习过程。自动化专业金工实习安排在第二学期,共计一个月时间。金工实习前期,实习任务和实习内容在第一学期时以工程制图课程任务形式下发,通过绘制铁锤加工尺寸、装配图,为金工实习做准备;在金工实习期间,学生按照图纸加工,除基本的车钳焊操作训练外,将本科阶段

6、后续课程所需要涉及的内容也融入到这一环节中,比如电机与电力拖动、电气控制与PLC課程、运动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课程中用到的各种电机、普通机床、数控系统的操作、步进系统和伺服系统等运动控制系统,每个环节都由工厂技师和专业课程教师共同实施,实训内容更具有针对性。2.坚持基础课程为专业课程服务为保证本科人才培养知识前后的衔接,学院多次组织不同部门的教师进行教学对接,如组织了数学基础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对接,电路原理、电子技术、电机与电力拖动、信号与系统等专业课程的教师与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课程任课教师进行课程对接,根据专业课程对数学知识的要求来组织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组织了信息技术课教师

7、与专业课教师对接,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组态监控技术等专业课程教师与C语言程序设计信息技术基础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等课程任课教师对接,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与重点根据专业课程教学需求来调整。3.专业基础课程弓!人新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和适应当前现代教育教学的需求,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机械灌输概念性知识的时代已经翻篇,教学理念、教学方式都需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如:电路课程将翻转课堂融入到本科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式、启发式的学习思维模式,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引入视频展台,直接将实验运行结果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专业课程注重技术技能的培养为培养具有高素质的

8、技术技能型人才,本专业所有课程均采用理实一体授课方式。如电气控制与PLC课程中引入邢台太行型煤配送中心的自动化布煤系统设计真实完整的案例,以每三名学生为一组,完成整个项目设计、安装及项目的演示,最后以项目总结汇报的形式提交成果。新式授课方式的引用即培养了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5.注重最新前沿知识的引入(1)讲授新知识,注重课程知识的前沿性。現场总线课程中,应用西门子最新的编程软件博途作为现场总线网络的搭建平台,利用西门子S7-1200、S7-1500等目前国际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控制器,讲解Pfofibus-Dp,PfofiTiet网络系统的搭建过程。(2)购置新设备,保

9、障实训有序进行。师资投入是保障正常教学的必要手段,为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学院投入大量资金采购了ABB、FANTJC等国际知名品牌工业机器人、现代电气控制系统、YL-336B自动化生产线等设备,并在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自动线安装与调试等相关课程中应用,让学生掌握新技术的应用。(3)读施走出去战略,扩展学生视野。为了解当前自动化发展水平,开拓学生视野,认识自身不足,鼓励学生学习新技术。学院先后组织学生参观xx年第十三届国际工业自动化展览会和大豪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研发部门和生产部门。(4)邀请专家进行讲座。为增加学生对本专业行业深入的了解及对前沿科技的认知,学院特邀冀中能源矿山设备分公司的杨振亚工程师,

10、河北工业大学机械学院院长李铁军教授等各级各类专家为学生做报告,加大学生与行业专家学者的交流机会,激励学生学习前沿技术,为成为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而努力。6.精心组织,安排实习企业共学生实习为做好学生为期一年的企业生产实践环节的教学安排,学院派出多名专业教师到北京、郑州、苏州、昆山等地考察可以接纳学生实习的企业,确定以北京大豪科技集团、苏州博众精工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作为学生实习地点,统一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学生主要的工作岗位为自动化设备的安装调试及技术服务,在生产车间学生可以接触到最先进的自动化设备,通过对设备的安装调试和使用维护,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以后的京赴业打下基础。四、首届本科学生

11、培养成效1.在各级各类专业比赛中成绩显著xx河北省电子信息职业技能大赛电子设备装接项目中荣获得个人二等奖、三等奖;xx年7月在邢台市xx北斗+宽带创新创业大赛暨北京xx北斗+宽带河北省分赛区决赛中荣获优秀奖;xx年8月在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西门子杯智能制造总决赛中,学院三名同学以华北赛区一等奖的成绩代表河北省出征全国总决赛,取得了连续过程设计开发项目全国二等奖的优异成绩。2.学生专业素质好,得到多家用人单位的青睐张超同学因实习期间良好的表现被富士康(太原)公司提前录用,直接聘任岗位为工程部副总经理;张英峰同学因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被北京清大天达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事业一部录用,从事系统设计岗位工作

12、;赵文路、侯晓东同学被河北鼎控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直接录用到公司技术部从事技术开发工作;目前河北佳博电力工程有限公司、河北博昊自控设备股份公司、邢台纳科诺尔精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均提供优质的工作岗位希望能招揽到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学生供不应求。据目前统计情况来看,学生大多数都到了专业技术岗位上,从事应用技术开发类工作,服务区域主要为京津冀及其周边区域,实现了服务区域经济的目标。五、特色与创新1.项目的特色本项目创新办学形式,实施了三方共同投资、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同育人、共享成果。创新了管理模式,完成了地方院校、高等职业院校和行业共建应用型本科办学模式的探索,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践按推广价值。2.本项目的创新之处创新办学体制,共建了邢台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创新办学机制,建立了科学高效的应用型本科管理制度。整合邢台学院、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邢台市装备制造业协会三方优质资源,充分发挥最大效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3+1;4的培养效果,完成了首批工程技术应用型本科人才。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对全省乃至于全国的地方院校都将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