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第3课知能优化演练 新人教版必修5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5613581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第3课知能优化演练 新人教版必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第3课知能优化演练 新人教版必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第3课知能优化演练 新人教版必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第3课知能优化演练 新人教版必修5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第3课知能优化演练 新人教版必修5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第3课知能优化演练 新人教版必修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第3课知能优化演练 新人教版必修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题。白日里,老船夫正在渡船上,同个卖皮纸的过渡人有所争持。一个不能接受所给的钱,一个却非把钱送给老人不可。正似乎因为那个过渡人送钱气派有些强横,使老船夫受了点压迫,这撑渡船人就俨然生气似的,迫着那人把钱收回,使这人不得不把钱捏在手里。但到船拢岸时,那人跳上了码头,一手铜钱向船舱里一撒,却笑眯眯的匆匆忙忙走了。老船夫手还得拉着船让别一个人上岸,无法去追赶那个人,就喊小山头的孙女:“翠翠,翠翠,为我拉着那个卖皮纸的小伙子,不许他走!”翠翠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当真便同黄狗去拦着那第一个下船人。那人笑着说:“请不要拦我!”“不成,你不能走!”正说着,第二个商人赶来了,

2、就告给翠翠是什么事情。翠翠明白了,更紧拉着卖纸人衣服不放,只说:“不许走!不许走!”黄狗为了表示同主人的意见一致,也便在翠翠身边汪汪汪地吠着。其余商人都笑着,一时不能走路。祖父气吁吁地赶来了,把钱强迫塞到那人手心里,并且搭了一大束草烟到那商人的担子上去,搓着两手笑着说:“走呀!你们上路走!”那些人于是全笑着走了。翠翠说:“爷爷,我还以为那人偷你东西同你打架!”祖父就说:“嗨,他送我好些钱,我才不要这些钱!告他不要钱,他还同我吵,不讲道理!”翠翠说:“全还给他了吗?”祖父抿着嘴把头摇摇,闭上一只眼睛,装成狡猾得意神气笑着,把扎在腰带上留下的那枚单铜子取出,送给翠翠,且说:“礼轻仁义重,我留下一个

3、。他得了我们那把烟叶,可以吃到镇筸城!”一伙人上了渡船后,翠翠同祖父也上了渡船,祖父拉船,翠翠却傍花轿站定,去欣赏每一个人的脸色与花轿上的流苏。拢岸后,团总儿子模样的人,从扣花抱肚里掏出了一个小红纸包封,递给老船夫。这是当地规矩,祖父再不能说不接收了。但得了钱祖父却说话了,问那个人,新娘是什么地方人;明白了,又问姓什么;明白了,又问多大年纪;一起弄明白了。吹唢呐的一上岸后,又把唢呐呜呜喇喇吹起来,一行人便翻山走了。祖父同翠翠留在船上,感情仿佛皆追着那唢呐声音走去,走了很远的路方回到自己身边来。祖父掂着那红纸包封的分量说:“翠翠,宋家堡子里新嫁娘年纪还只十五岁。”翠翠明白祖父这句话的意思所在,不

4、作理会,静静地把船拉动起来。到了家边,翠翠跑还家中去取小小竹子做的双管唢呐,请祖父坐在船头吹娘送女曲子给她听,她却同黄狗躺到门前大岩石上荫处看天上的云。白日渐长,不知什么时节,守在船头的祖父睡着了,躺在岸上的翠翠同黄狗也睡着了。1文章第六段画线语句中,“翠翠明白了”,但为什么“更紧拉着卖纸人衣服不放”?答:_解析:注意把握翠翠和祖父的性格特征,对别人的施舍,是不愿意接受的。“翠翠明白了”,所以才“更紧拉着卖纸人衣服不放”。答案:因为翠翠和祖父一样,是一个不爱财的人。对别人的施舍,不愿意接受。2“那些人于是全笑着走了”一句中,那些人为什么“笑”?这中间反映的是什么?答:_解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那

5、些人“笑”的是什么,祖父和翠翠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施舍,显示了纯洁的人际关系和朴素的风俗,其中寄寓着作者的美好理想。答案:那些人因为这种纯洁的人际关系和朴素的风俗而笑。从笑声中,我们可以看到湘西淳朴的民风与渡船老人和孙女的高洁人格,这中间体现了沈从文“美”和“爱”的理想。3文中说祖父“装成狡猾得意神气笑着”,请问祖父的“狡猾”体现在什么地方?结合原文理解“狡猾”一词的含义?答:_解析:“狡猾”在这里并不是贬义词,而是贬词褒用,更能体现祖父的淳朴、实在。答案:祖父的“狡猾”体现在留了卖皮纸的年轻人一个铜子,却送给他一把烟叶。“狡猾”在这里并不是贬义词。祖父不计报酬,对别人给他的钱,他设法偿还,是祖父

6、淳朴的表现。4选文最后一段,“请祖父坐在船头吹娘送女曲子给她听,她却同黄狗躺在门前的大岩石上荫处看天上的云。”翠翠真的是在看云吗?这反映了翠翠怎样的内心世界?答:_解析:对人物心理的刻画有多种方法,直接写心理是一种方法,间接写心理是另一种方法。这里通过翠翠的行为写心理,是属于间接描写的方法。翠翠是一个单纯、善良而情窦初开的女孩,联系送亲的场面以及祖孙的对话,也可推断出这个女孩的心理。答案:不是,她的心已随祖父娘送女的唢呐声飞得很远很远了。体现了一个情窦初开的山村少女丰富美好的内心世界。二、语言运用5将下面一段话改写为句式整齐的一段话。(可适当更换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边城是一幅五彩的画,她如诗

7、,她又像一曲婉转的歌。假如置身其中,浑身的污垢自然澄清,日常的烦恼可以洗尽。她可以冲散劳累与忧愁,她还能滋润我们的心灵,留下欢乐与甜蜜。我爱边城的美,也爱她的奉献与辛勤,同样也爱她的有滋有味与不倦拼搏。答:_答案:边城真美啊!美得像一幅五彩的画,又像是一首抒情诗,还像一曲婉转的歌。这种美澄清了我们浑身的污垢,洗尽了我们日常的烦恼,冲散了我们的劳累,带走了我们的忧愁,滋润了心灵,留下了快乐,留下了甜蜜。我爱边城,爱她的美;我爱她的奉献,爱她的辛勤;我爱她的有滋有味,爱她的不倦拼搏。6(原创)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语境在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要求:语意连贯,表达得体。不超过20字。拍给沈从文的一个字

8、电报关于电报,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在苏州城里还发生了一件著名的事件。1932年夏,上午10点钟左右,太阳照在十梓街西首九如巷的半边街道上。石库门框黑漆大门外,来了一个身穿灰色长衫的青年人,只见他清秀的脸上戴一副近视眼镜。他就是从青岛大学赶到苏州来,打算向张家三小姐张兆和求婚的沈从文。当时,张兆和不在家,在大公园的图书馆看书,二姐张允和接待了沈从文。沈从文请二姐张允和代为向父母提亲。张允和向爸爸妈妈说了,二老爽快地就答应了。红娘张允和立刻来到电报局,拍了以下电报:“山东青岛大学沈从文允”。除了地址,只有一个字:允。张允和回到家得意洋洋告诉兆和:这一个“允”字,一当两用。答:_答案:既表示婚事“允”

9、了,也署了自己的名字“允”。一、基础考查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蘸(zhn)酒茶峒(dn)泅(qi)水 傩(nu)送B氽(tn)着 鞶(pn)鼓 踹(chui)水 碧溪岨(j)C镇筸(n) 俨(yn)然 歇憩(q) 糍粑(c b)D碾(nin)坊 忌讳(wi) 甬(yn)道 莞(wn)尔解析:选D。D.“讳”读“hu”。2下列各组词语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绊倒泅渡唢呐竟速并进B伶俐 欺侮 眺望 踹水游近C缓促 废缆 拮据 信口开河D蚱蜢 茶峒 棕榈 平淡无奇解析:选A。A.竞速并进。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祖父说着,于是,把手膀子弯曲起来,努力使

10、筋肉在_中显得又有力又年青。翠翠望到这个景致,忽然起了一个怕人的想头,她想:“_爷爷死了?”正似乎因为那个过渡人送钱气派有些强横,使老船夫受了点压迫,这撑渡船人就_生气似的,迫着那人把钱收回。A局束假若俨然B局促 难道 居然C局促 假若 俨然D局束 难道 居然解析:选A。“局束”指控制,约束;“局促”指拘谨不自然。第句应选“局束”。第句是个假设句,不是反问句,应填“假若”。“俨然”形容庄严、齐整、很像。“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第句中老船夫并非真的生气,所以使用“俨然”。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沈从文有着丰富的“乡下”经验,这使边地生活和民间文化构成了他创作的最重要的源

11、泉,尤其是沅水,在沈从文创作生涯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B小说精心设计了主要情节发生的时节端午和中秋,充分营造了具有地域色彩的民俗环境和背景,这一切生成了一个美轮美奂的湘西世界。C小说结尾写到作为小城标志的白塔在渡船老人死去的那个夜晚轰然坍塌,预示了一个田园牧歌神话的必然终结。D沈从文笔下的边城是湘西乡土地域文化的一个具体而微,它能帮助我们懂得,地域特征是中国历史中的一股社会力量。解析:选B。A项,“举足轻重”,只要脚移动一下,就会影响两边的轻重。指处于重要地位,一举一动都足以影响全局。B项,“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丽。C项,“田园牧歌”,泛指田园生活。D项,“具体而微”,指事物的各个组成

12、部分大体都有了,不过形状和规模比较小些。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沈从文以“乡下人”的主体视角审视当时城乡对峙的现状,批判现代文明在进入中国的过程中所显露出的丑陋,这种与新文学主将们相悖反的观念大大丰富了现代小说的表现范围。B“湘西”所能代表的健康、完善的人性,一种“优美和健康和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正是沈从文的全部创作要负载的内容。C文化界流传,1988年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已经决定文学奖得奖者是沈从文。沈从文与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的原因是因为诺贝尔奖只颁授给在世的人。D沈从文创作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一种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前者通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后者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解析:选B。A项,搭配不当,应把“丰富”改为“扩大”;C项,句式杂糅,应删去“的原因”或者“因为”;D项,搭配不当,应把“前者”和“后者”领起的内容互换。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那水上名人同祖父谈话时,翠翠虽装作眺望河中景致,耳朵却把每一句话听得清清楚楚。那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