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1X届中考道德与法治 七下 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复习课件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45611926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3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201X届中考道德与法治 七下 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复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山西省201X届中考道德与法治 七下 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复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山西省201X届中考道德与法治 七下 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复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山西省201X届中考道德与法治 七下 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复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山西省201X届中考道德与法治 七下 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复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201X届中考道德与法治 七下 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复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201X届中考道德与法治 七下 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复习课件(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走进法治天地,目录/Contents,01,中考课标导航,02,单元思维导图,法治,法律,特征,作用,未成年人特殊保护,树立法律信仰,需认识,生活需要,法治脚步,意义,参与,学会依法办事,03,中考考点导学,考点一:法律 1.含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2.本质: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3.特征: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最重要特征)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4.作用:规范和保护作用,研读教材 解析考点,拓展1:

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这里的国家指的是全国、省、市(设区的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研读教材 解析考点,宪法,基本法律 普通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修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区和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省、市(设区的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4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修改如下:中

3、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九十二条中的“依照刑法第条的规定”、“比照刑法第条的规定”修改为“依照刑法有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1980年9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自1981年1月1日起施行。1950年5月1日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自本法施行之日起废止。2001年4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修正。,研读教材 解析考点,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年4月12日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86年7月1日起施行。当前版本是2015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4、第十四次会议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经1991年9月4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通过,1991年9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0号公布;根据2012年10月26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通过、2012年10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5号公布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决定第2次修正。未成年人保护法分总则、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法律责任、附则7章72条,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研读教材 解析考点,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1999年6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

5、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现行版本2012年10月26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是1996年8月29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通过。现行版本是2015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修正。,研读教材 解析考点,研读教材 解析考点,拓展2: 宪法的制定需要成立专门委员会起草。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多数通过。其他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拓展3: 国家强制力指军队、警察、监狱、法

6、庭。 拓展4: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这里的全体社会成员指生活在国内或者国外的具有中国国籍的中国公民和生活在我国的外国公民。,研读教材 解析考点,拓展5: 道德、法律与校规校纪的异同,法律,道德,纪律 规章,研读教材 解析考点,考点二:法治 1.含义: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2.意义: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对个人) 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对社会),研读教材 解析考点,3.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历程:,1

7、954年通过了 第一部宪法,1999年我国宪法修正案 明确规定实行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10年底我国 形成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法律体系,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 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 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1975年通过了 第二部宪法,1978年通过了 第三部宪法,1982年12月4日 通过了现行宪法,1988年第一次 修改现行宪法,1993年第二次 修改现行宪法,2004年第四次 修改现行宪法,2018年第五次 修改现行宪法,研读教材 解析考点,4.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5.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科学立法(前提)、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

8、民守法 6.依法办事做法:遵守各种法律法规; 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 7.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内心的拥护和真诚信仰。 8.树立法律信仰,就是发自内心地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研读教材 解析考点,拓展1: 法律产生以后我国并没有进入法治社会,法律的产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体现着人类对公平正义的不懈追求。但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历史,有法律而无法治,重权力而轻权利。漫漫人治史,使古代常把“盛世”的追求寄托在“明君贤臣”身上,但最终仍逃不过“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的治乱循环。 拓展2: 12月4日是我国的国家宪法日,这个日期与1982宪法的通过日期是一致的。这也是对1982宪法地

9、位和重要性的一种肯定。 拓展3: 我国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而人的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强遵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有利于促进法治生活方式的形成,道德与法律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研读教材 解析考点,拓展4: 法治和法制的区别与联系,研读教材 解析考点,拓展5: 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这样做的意义有:有助于国家工作人员树立法律信仰,增强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有助于彰显宪法权威;有助于国家工作人员珍惜宪法赋予的权力,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有利于推进

10、依法治国。,研读教材 解析考点,拓展6: 宪法宣誓所需法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宣誓规范法器全套共五件,分别由宪法宣誓领誓法台(集体宣誓领誓人专用)、宪法宣誓法台、宪法宣誓领誓法台脚踏“上台”(两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书法版宣誓专用)图书共同构成,全套法器全部选用红木材质加工,采用中国传统的榫卯结构制作,设计独特新颖、外观庄重大方。,研读教材 解析考点,考点三:未成年人保护 1.特殊保护的原因:自身原因: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能力弱,易受侵害) 国家原因: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对未成年人

11、的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重要) 社会原因:社会环境复杂,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现状) 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涉及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研读教材 解析考点,四道防线: 家庭保护是指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进行的保护,包括生活上的关心照顾和思想上的教育培养。(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 例如: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

12、有残疾的未成年人。 学校保护是指学校、幼儿园和其他教育机构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 例如: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研读教材 解析考点,社会保护是指国家、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 例如:禁止任何组织、个人制作或者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淫秽、暴力、凶杀、恐怖、赌博等毒害未成年人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以及网络信息等。 司法保护是指司法机关(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在司法活动中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13、 例如: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应当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研读教材 解析考点,易混点1: 涉及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研读教材 解析考点,易混点2: 社会保护与司法保护 社会保护是指国家、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 司法保护是指司法机关(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在司法活动中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社会保护强调的是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或社会风尚,而司法保护侧重在司法过程中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例如:公安机关在校园周边巡视,以保证校园周边有良好的环境社会保护 公安机关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和涉及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案件,应当照顾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并根据需要设立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人办理。司法保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