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一中八一路校区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 [含解析]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45610813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7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菏泽市一中八一路校区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山东省菏泽市一中八一路校区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山东省菏泽市一中八一路校区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山东省菏泽市一中八一路校区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 [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山东省菏泽市一中八一路校区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 [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菏泽市一中八一路校区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菏泽市一中八一路校区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 [含解析](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菏泽市一中八一路校区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1. 下图表示人体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进行物质交换过程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分别代表血浆、淋巴和组织液B. 正常情况下,的成分保持不变C. 抗体主要存在于中D. 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处的液体会减少【答案】C【解析】【分析】【考点定位】细胞生活的环境【名师点睛】1据图识别四种体液的方法四种体液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先找不与双向箭头相连的体液即丁,它一定是淋巴,淋巴起源于组织液流回血浆,所以乙为组织液,丙为血浆,最后剩余的体液甲就是细胞内液。2组织水肿及其产生原因分析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将导致组织水

2、肿,其引发原因包括2大层面5项原因,如图所示:【详解】分别代表组织液、淋巴、血浆,A项错误;正常情况下,的成分保持相对稳定,处于动态平衡之中,B项错误;抗体主要存在于中,组织液和淋巴中也有少量的抗体,C项正确;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降低,处的液体会增加,引起组织水肿,D项错误。2.以下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B. 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C.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D.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很强,外界环境剧变,不会引起稳态的失衡【答案】D【解析】【

3、分析】1、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2、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共同作用。3、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中血糖含量、温度、pH等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是细胞代谢正常进行和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比如温度、渗透压、pH值,处于相对稳定状态,A正确;B、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B正确;C、内环境稳态是神经-体液-免疫共同作用,相互调节的结果,C正确;D、人体维持稳态的条件能力是有一定限度,当环境变化过于剧烈,

4、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引起细胞代谢紊乱,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意义和调节机制,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对于内环境稳态的概念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3. 2008年我国科学家成功破解了神经元“沉默突触”沉默之谜,这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没有信息传递功能。下图所示的反射弧中具有“沉默突触”。其中O 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若为该反射弧的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内一定具有“沉默突触”B. 如果神经元内不能合成神经递质或者突触后膜缺乏相应受体,可能形成“沉默突触”C. 该反射弧的信息传导途径

5、一定是一一一一D. 若该图中为沉默突触,则刺激不能引起e的电位变化,同时检测不到反应【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是感受器,是传入神经,是神经中枢的一部分,是传出神经,是效应器,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方向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详解】A、神经中枢内不一定具有“沉默突触”,A错误;B、神经元内不能合成神经递质或者突触后膜缺乏相应受体,都不能完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形成“沉默突触”,B正确;C、该反射弧可以不经过结构而完成,C错误;D、若图中为“沉默突触”,刺激可以通过左侧的结构完成反射活动,D错误。故选B。4.动物被运输的过程中,体内皮质醇激素的变化能调节其对刺激的适

6、应能力。如图为皮质醇分泌的调节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运输刺激使下丘脑分泌激素增加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 图中M促进质醇分泌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C. 皮质醇作用的靶细胞还包括下丘脑细胞和垂体细胞D. 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含量先升高后逐渐恢复【答案】B【解析】【分析】动物运输的过程中,精神紧张、焦虑不安等状态的刺激,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递到下丘脑,下丘脑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于肾上腺皮质,肾上腺皮质分泌皮质醇作用于细胞。【详解】A、动物被运输过程中,接受相应刺激,引起下丘脑分泌激素的过程,属于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7、,A正确;B、图中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M,M促进皮质醇分泌的过程属于体液调节,B错误;CD、由图可知,运输刺激导致动物体内皮质醇增多、通过反馈调节,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进而抑制肾上腺皮质的分泌活动,使皮质醇含量逐渐恢复,CD正确。故选B。5. 下图为正常人在快速饮入1L清水或等渗盐水后的尿流量和血浆渗透压变化的曲线图。以下分析不合理的是A. 饮入大量清水后,代表尿流量和血浆渗透压变化的曲线依次是a、cB. 当饮入一定量的等渗盐水后,血浆渗透压基本不变,代表尿流量变化的曲线是dC. 若曲线d代表血浆渗透压的变化,则此过程中抗利尿激素分泌将会增加D. 若曲线c代表血浆渗透压的变化,则在这个过程

8、中人体渴觉形成并逐渐增强【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正常人在快速饮L清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将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流量增加,随着机体的调节,两项值又会逐渐恢复,故a代表饮清水后的尿流量变化,c代表饮清水后血浆渗透压变化;当静脉输入等渗盐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不变,而机体的排尿量将逐渐增加,b代表静脉输入等渗盐水后血浆渗透压的变化,d代表静脉输入等渗盐水后后尿流量变化。【详解】A、正常人在快速饮入1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将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流量增加,随着机体的调节,尿量又会逐渐恢复,a代表饮清水后的尿流量变化,c代表饮清水后血浆渗透压变化,A正确;B、当静脉输入等渗盐水后,细

9、胞外液渗透压不变,而机体的排尿量将逐渐增加,b代表静脉输入等渗盐水后血浆渗透压的变化,d代表静脉输入等渗盐水后后尿流量变化,B正确;C、曲线d代表血浆渗透压的升高,则抗利尿激素分泌量是增加,尿量才减少,C正确;D、曲线c代表血浆渗透压的降低,说明体内水增加,不会产生渴觉,D错误。故选D。6.人在恐惧、紧张时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可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肾上腺素作用的靶器官包括心脏B. 该实例包含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C. 所有体细胞都有肾上腺素受体以及相应的基因D. 该实例中反射弧是实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

10、题意,该调节过程既有“内脏神经”的神经调节,又有“肾上腺素”的激素调节;作用是“使心率加快”,靶器官是心脏;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激素调节是通过体液运输到相应的靶细胞和靶器官。【详解】A、由题意可知,肾上腺素可作用于心脏,在此调节中,肾上腺素作用的靶器官是心脏,A正确;B、该调节过程中需要内脏神经和激素的共同参与,属于神经体液调节,B正确;C、根据细胞的全能性,所有体细胞都含有肾上腺素基因,但并不都含有肾上腺素受体,C错误;D、此调节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完成,反射弧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D正确。故选C。【点睛】7. 右图表示两细胞间发生某种信息传递的过程。细胞、以及物质M、N的名称与图示

11、含义相符的是胰岛A细胞、肝细胞、胰高血糖素、肝糖原浆细胞、肺结核杆菌、抗体、抗原垂体细胞、甲状腺细胞、促甲促状腺激素、受体传出神经元、传入神经元、神经递质、受体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由图可知,图示过程为细胞释放物质M作用于细胞上的物质N,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物质N是受体。【详解】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肝细胞膜上的受体,肝糖原位于肝细胞内部,错误;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可与肺结核杆菌表面的抗原结合,正确;甲状腺细胞分泌的甲状腺激素通过反馈作用于垂体细胞表面的受体,正确;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即只能由传入神经释放神经递质,与传出神经细

12、胞膜上受体结合,错误。故选D。8.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既各自有其独特的作用,又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作用。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淋巴因子与病原体结合,抑制病原体的繁殖B. 由记忆细胞分化而来的效应T细胞能使靶细胞裂解死亡C. T细胞能识别再次进入机体的同种抗原,使免疫能力增强D. 吞噬细胞只在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在细胞免疫过程中不起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

13、,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详解】A、淋巴因子不具有抗体的结构,也不能与抗原结合。抗体可与病原体结合,抑制病原体的繁殖,A错误;B、抗原再次进入机体后可被记忆细胞识别,由记忆T细胞分化形成的效应T细胞能与宿主细胞接触,并最终导致宿主细胞裂解死亡,B正确;C、记忆细胞再次遇到抗原

14、后,可快速分化形成相应的效应细胞,产生更强的免疫能力,C错误;D、吞噬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均起到呈递抗原的作用,D错误。故选B。【点睛】9.医学研究表明,人的角膜大脑、软骨、妊娠的子宫等都能容忍外来的抗原蛋白而不产生排斥反应,这种现象在医学上称为“免疫赦免”,这些部位称为“免疫赦免区”。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移植的心脏存活率较低,说明心脏不属于“免疫赦免区”B. “免疫赦免”现象说明人体的免疫系统存在一定的缺陷C. 妊娠子宫的这种“免疫赦免”特性不利于胚胎的正常发育D. 可以使用药物提高人体免疫系统的敏感性而获得“免疫赦免”【答案】A【解析】【分析】1、胚胎移植的生理学基

15、础:动物发情排卵后,同种动物的供、受体生殖器官的生理变化是相同的,这就为供体的胚胎移入受体提供了相同的生理环境。早期胚胎在一定时间内处于游离状态这就为胚胎的收集提供了可能。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这为胚胎在受体的存活提供了可能。供体胚胎可与受体子宫建立正常的生理和组织联系,但供体胚胎的遗传特性在孕育过程中不受影响。2、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对外来器官的排斥主要考细胞免疫完成。【详解】A、移植心脏作为抗原遭到受者免疫系统的攻击,说明心脏不属于“免疫赦免”,A正确。B、“免疫赦免”现象不能说明人体的免疫系统存在一定的缺陷,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错误。C、免疫性不孕(存在抗精子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等)是临床上常见的不孕类型,妊娠子宫的这种“免疫赦免”特性有利于胚胎的存活,保证了胚胎的正常发育,C错误。D、用药物降低人体免疫系统的敏感性可以获得“免疫赦免”,D错误。故选A。【点睛】10. 大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