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教案--

上传人:左****笑 文档编号:145610519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74.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背影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背影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背影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背影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背影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背影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启东市滨海实验学校 八 年级 学科 语文 教案 时间: 课题:背影(第一课时) 主备人:黄燕 审核人:朱海洪【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层次,理解背影的线索作用。2、着重学习在叙述和描写中抒发感情的方法,理解 融于字里行间真 挚深沉的父子之情;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味朴实简洁的语言。4.学习文章精巧的选材构思方法截取法。【教学重难点】1反复朗读课文,品味本文有情有味有厚度有质感的语言。2学习作者抓住特定场景展开描写的方法。【预习作业】1.熟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积累字词,会读会写。奔丧 迂腐 踌躇 颓唐 蹒跚 交卸 差使 琐屑 狼藉 举箸2.看意思

2、说出相应的词语(1.)乱七八糟的样子 ( )(2.)纷纷落下的样子。 ( )(3.)凄惨暗淡,不景气。 ( )(4.)失业在家。 ( )(5.)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 )(6.)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7.)衰颓败落。 ( )(8.)看到某种情况,心里感到悲伤。()(9.)感情积在心里不得发泄。( )(10.)细小而繁多(的事)。( )3、迅速默读课文,回答问题:(1.)课文写了哪些事?本文主要事件是什么?发生在怎样的背景下(找表示时间的词) 2.)文中一共几次写到了父亲的背影?分别是怎样情形下的背影? 【温故习新 导引自学】(一)导入新课 1、播放Flash动画歌曲父亲2、导入: 是啊,

3、正如歌中所唱“父亲是那拉车的牛,父亲是那登天的梯”,如果说母爱如涓涓细流滋润着我们的心田,那么父爱便是一首永远不老的歌,时时震撼着我们的心灵。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著名作家朱自清的叙事记实散文背影,就是一片体现父子之情的典范之作。请同学们把书翻到92页,让我们一同走近作者,共同感受这份浓浓的父爱吧。(二)检查自学情况1、读准下列词语。交卸(xi) 奔丧(sng) 狼藉( j ) 簌簌(s ) 差使(chi) 迂腐(y) 琐屑 (xi) 栅栏(zh) 颓唐( tu) 晶莹(yng) 2、须掌握的多音字(略)3、须掌握的词语。狼藉:乱七八糟的样子簌簌:纷纷落下的样子。变卖典质 :(把财产、衣物)出卖和

4、典当出去。典:当。质:抵押。惨淡:凄惨暗淡,不景气。赋闲:丢了工作,在家闲住,即失业。勾留:逗留、羁留、耽搁;短时间停留。踌躇:犹豫。迂:言行守旧,不合时宜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颓唐:衰颓败落。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怀:心。(三)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是著名的诗人、散文作家、学者、民主战士。抗战后期,他拒绝到蒋介石政府中做官。1946年李公朴、闻一多先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他写诗歌颂闻一多,他还冒危险参加了李、闻追悼会。此时,他生活清苦,一身重病,但仍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上签了名。临终前嘱咐家属:“有件事要

5、记住: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1948年8月12日病逝。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价格七毛钱。二是以背影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第三,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春、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后两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6、。背影是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时写的,作者的家庭原属于殷实人家,但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下,“家中光景一日不如一日”,父亲失业,祖母亡故,父亲在遭受打击之后,颠沛流离,贫病交迫。背影正是通过描写在家庭遭逢变故后,父亲送“我”远行时的情景,反映了旧社会知识分子动荡的生活和郁悒的心情,表达了在艰难环境中父爱子、子爱父的真挚感情。(四)整体感知。1、“我”与父亲最后一次相见于什么时候?什么地点? 明确: (二年前的冬天,徐州)2. “我”与父亲见面的背景如何?明确:a、祖母死了 b、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3. 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写的主要事件? 明确:浦口车站送别儿子4. 找出本文的行文线索?明确: 背 影5. 全文

7、共写了父亲的几次背影?每次背影各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并依次划分课文结构层次。父 子 情 深开篇设疑 惦记背影(思念父亲) 1回忆往事 悲凉气氛(别时家境) 2-3 铺垫背影(细心关照) 4-5 刻画背影(望父买橘) 6 惜别背影(父子分手) 6别后思念 再现背影(别后怀念) 7 6.作者用“背影”做题目好在哪里?a.具有代表性。b.是作者感情的触发点和凝聚点c.角度新颖,给作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d .符合当时人物所处的特殊位置关系。【交流质疑 精讲点拨】鲁迅先生曾说过:“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朱自清先生却另辟蹊径,以饱含深情的笔墨描写了父亲的背影,同样取得了感人的艺

8、术效果。那么,作者所描写的背影是在什么境况下的一个背影呢?它为什么能那样感人呢?让我们继续来研读课文。(一)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买橘子的情节(第6节),赏析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1、 齐读课文写父亲衣着的句子。(“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思考:(1)描写父亲的穿着突出了什么颜色?(黑色) (2)为什么突出黑色?(穿黑色衣服与他家中死了亲人有关,黑色给人以压抑沉重的感觉,这是一个沉重的背影!) 2、 齐读描写了父亲走路的姿势的句子。思考:(1)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描写了父亲走路的姿势?(蹒跚)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2)作者为什么用“蹒跚”这个词? (3)你能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心情

9、吗?(走路蹒跚的父亲要经过铁道,一不小心就会磕着碰着,一定是令人十分担心的!这是一个蹒跚的背影!)3、 作者在写了父亲的衣着和走路的姿势之后又写了什么?(父亲爬月台)4、 读出作者是怎样描写父亲爬月台的句子。思考:(1)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动作描写) (2)这个句子作者运用了哪几个动词?(“攀”、“缩”、“倾”) (3)为何用“攀”不用“抓”?(因为无物可抓,只能用手按住,然后用力支撑起身体向上“攀”这需要力量,而一个上了年纪的父亲,这一“攀”是多么地令人揪心啊!) (4)用“缩”、“倾”字又有什么好处?(“缩”字说明无处可蹬,脚是悬空的,这样全身的力量全在手上了,如果手掌支撑不住,那

10、就有摔下去的危险。这时的儿子,心情该多么得紧张啊!同样,用“倾”字用得也十分巧妙。父亲的身体肥胖,自然不像小伙子那样灵便,他“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一个“倾”字表明父亲要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这是一个艰难努力的背影!) 【当堂反馈 拓展迁移】过渡:本文之所以脍炙人口,流传至今,除却作者洗练的文笔,细心的观察,用心的感悟,还缘于作者独特的的选材构思截取法1截取法:在记叙文中,截取事物最精彩、最动人、最能反映其闪光瞬间而加以表现的选材方法,称之为截取法。截取你父亲身上的一个闪光点,写一段有关父爱的文字。【课堂小结】 以“背影”为线索勾连情节,把父亲对儿子的万般体贴关爱,儿子对父亲的真切理解和真诚感情表现得十分感人,成了现代文学史上一篇金光璀璨的不朽华章。【课后作业】伴你学相应练习【课后反思】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