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古诗经典诵读教案-最新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5608671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5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古诗经典诵读教案-最新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三年级古诗经典诵读教案-最新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三年级古诗经典诵读教案-最新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古诗经典诵读教案-最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古诗经典诵读教案-最新(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三年级古诗经典诵读教案 三(2)班 黄金莲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利用各种方法学习诗句,体会感情,体验作者的创作过程,感受诗文的意境。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歌内容与体会诗歌境。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播放诗内容卡片教学过程:一、导入 师: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一颗明珠,一首古诗就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婉转动听的歌。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古诗,我们来学习第12课古诗三首。 现在正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游园不值。 师板书课

2、题,(生齐读课题)二、讲授新课(一)知诗人 解诗题 诗中的美景正等着我们去寻找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请同学们轻轻的翻开书58页。1、初读(要求:读通诗句,划节拍。)自由读2、学习古诗的方法。(课件出示)(1)知诗人,解诗题。(2)抓字眼,明诗意。(3)入诗境,悟诗情。3、知诗人,解诗题。A过渡:这首古诗是叶绍翁写的,那你说说对作者了解多少呢?(指名学生交流)师汇总:(课件出示)B师:这个“值”的意思就是(相遇)不值呢?(没有相遇、遇到要拜访的人)C同桌合作,根据注释解诗题。(二)再读古诗1、大家想读这首诗吗?读之前先要把课文里这几个字读好了。(课件出示)2、重点指导“应、屐、苔、扣、扉”

3、3、用怎么样的节拍去读呢 (出示内容)那就请同学们用这样的节拍,带着你的感情大声地读一读吧。自由读听录音示范读指名读配乐男女生赛读配乐齐读三、感悟诗意师:同学们,叶绍翁在游园的时候没有遇到主人,那么他在不遇中又遇到了些什么呢?(指名说)苍苔、柴扉、红杏(课件出示)师:结合你们平时所知道的,说说它们是什么样子?总结:绿绿的,长在地上的,有点像青苔。阴暗潮湿的地方。厥类植物。春雨过后,这个贴着地面长出的小植物就是苍苔!(课件出示苍苔图片)师:你感觉到了什么?(春天很美生机勃勃)师:这绿绿的苍苔把春天唤醒了!(齐读第一句)师:柴扉(柴扉是用柴和树编成的门。很简陋,很破旧。就是用竹子或树枝支起来的大门

4、,这样的门太简陋,是自然而然,接近大自然的本色)。师:谁再来读读这句。师:红杏,什么时候开的?总结:早春二月开,红杏是一种美丽的花。(课件出示杏花图片)这么美的杏花,所以,叶绍翁也禁不住的赞叹他所见的这枝红杏。师:红杏很美,绿油油的苍苔也美。春天真是生机勃勃啊!四、品读诗情,理解诗意师:同学们,这就是叶绍翁游园所遇。那么,诗人来访的目的是什么呢?他想看什么呢?(师板书)过渡:一首古诗也是一个故事,想把这个故事讲清楚明白,还必须理解诗意。这样的一座园,这样的普通的自然景物,诗人又对他们付于怎样的感情呢?诗中哪个字饱含了对这些景物的感情?(怜)师:这个怜字,用在今天就是?可怜1、“怜苍苔”主人仅仅

5、是喜欢苍苔吗?对,主人不仅仅是怜苍苔,也是怜春天。老师也希望你们热爱春天,爱春天的一草一木。2、理解“应”、“屐齿”师:在当时,穿木屐鞋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这是一种自然的打扮,轻松的打扮,叶绍翁穿着木屐鞋,那是说明自己很休闲)他要穿木屐鞋来游园,这说明他对苍苔的爱。从这句你读懂了什么?这句意思:大概是花园主人爱惜这苍苔,怕我的木底鞋踩在上面留下脚印吧。3、扣的意思(敲)师:小扣的意思就是?小扣就是轻轻地敲。小心翼翼地敲师:扣了多长时间?(很久)表示时间长。师:“小扣”说明对园主人的(尊重)(对春天的喜爱)(作者不仅扣出了对主人的尊敬,也扣出了对春天的热爱。老师也希望你们做个有礼貌的孩子。这一句你

6、又读懂了什么呢,或者说你怎样理解呢?诗句意思:我轻轻地敲那柴门好久了也没有人来开。过渡:诗人说是园主人怕苔藓被踩坏,其实我觉得是诗人太爱这些绿色了,是他舍不得踩怀。说明他爱大自然的一切,连这些不起眼的苍苔在他眼里都是不能被破坏的。老师引导:刚才同学们理解得不错,很有道理,在有感情地读读这句。4、理解“春色满园”你怎样理解这句呢?意思:满园的花开得正艳,这美好的春色是关不住的得出:一切美好的向上的、生机勃勃的事物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是关不住,压制不了的。5、诗人想进去却没能进去,他看到了什么?这句应该怎样理解呢?意思:一枝开得正旺的红杏伸出了墙外。老师引导:读了这句你又有什么感受一枝红杏就代表春

7、天来了。从字面看是写一个花园的春色,实际是表达作者对春天美景的向往。这整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叹。杏花是春天最有特色的景物之一,因此他由杏花想到了春天。带感情读。读出作者赞美春天美景,对春天向往的感情。6、老师引导总结全诗意思。同学们理解得很正确,谁愿把全诗的意思完整的说一遍呢?7、配乐再次有感情的朗诵全诗。五、体会诗情1、过渡:诗人满怀喜悦想去花园观赏美景,结果却没有遇到主人。诗人兴致勃勃地来,却碰了个钉子。你们想,他此时的心情怎样?(板书扫兴)课件出示诗谁来读读这一、二行诗?(老师在你的语气里听出了失望的感情)正确引导学生的语气2、正当他扫兴想回时,无意间抬起头,他又看到了什么,却发现了

8、“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枝红杏给诗人带来了意外的惊喜,他不由发出感叹!课件出示:“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人来赏园,柴门关着,他进不去,但他可以从门缝里看到园里大概景象因此他在想象园里一定很美。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插图替诗人想象一下,假如推开了柴门,满园会是怎样的春色呢?(院子里百花争艳,火红的杏花,洁白的李花,金黄的菜花,真是五彩缤纷,把院子里装扮的充满生机。院子里生机盎然,。飘出浓郁的芳香,花儿们张开笑脸,对着天空高歌。还有许多花含苞欲放,正在明媚的春光里做着香甜的梦。)小结:是啊,心有多大,园子就有多大,心有多美,园子就有多美。这一切都缘于(一枝红杏),一枝红杏却能让我们浮想联翩,古

9、人的文字真是精妙呀。听了你们的描述,老师也仿佛置身于那桃红柳绿、姹紫嫣红美景中,但作为北方的孩子,我们很难在春季中欣赏到春色,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南方走一趟。(多媒体演示春景图)学生汇报:看完后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们发现我们这里的春天是怎样的?小结:多么美的景色,多么美的诗呀!想必同学们已经能背下来了,下面让我们配上美妙的音乐一起背诵这首诗吧。叶绍翁由这一枝红杏已知道春意盎然,所以没必要进园子里了。生活中有些事可遇而不可求。让我们回过头来,再读课题。游园不值,游园虽不值,但不遇中有遇。看到这一片春色,诗人已经觉得非常(值)六、课外延伸老师把这首古诗编成了歌曲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一边欣赏一边再想想

10、:你还能回忆起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或者想说说哪些赞美春天的话?七、总结我们学习的古诗想要不断感受古诗的魅力,就要努力进行课外积累,相信大家会有更多的收获!乡村四月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正确读写“规、闲”等字词2、有感情地朗诵、背诵、默写古诗3、体会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4、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感悟诗歌的魅力,同时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教学方法:以读为本,读议结合、小组合作、适时点拨。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在乡间的小路上,我们会闻到花草的芳香;在夜晚的池塘边,我们会听到青蛙的歌唱;在辽阔的草原上,我们会看到成

11、群的牛羊、走进乡村,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总是一幅自然、清新、和谐的生活景象。那么在古代诗人的眼中乡村生活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古诗词中的乡村生活。 其实很多诗人都喜欢乡村田园生活,像南宋诗人翁卷就是其中一位,对比李白杜甫,翁卷对我们来说很陌生,那我们就先简单地了解一下他(课件出示翁卷生平)。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首乡村四月,(板书:乡村四月)请学生朗读诗题 ,你知道了什么?师小结:乡村是地点(江南一带)四月是时间(初夏时期)听老师读诗题,从老师的读中,你听出了什么?(听出向往之情、)是啊,我向往乡村四月。可能大家还没有我这种感觉,因为你们没读进乡村四月。现在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走在乡村的小路

12、上,去感受乡村初夏的气息吧。二、初读诗,了解诗意。1请大家大声读读这首诗,注意要把字读准,把句读顺。(自由读)2谁愿意在大家面前吟诵吟诵?正音:多音字:卷、了生字:规、闲3师范读。4学生在小组内读。5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想一想理解古诗的意思有那些方法呢?(注释、上下文、字典、请教别人)6先自己利用这些方法悟一悟,不懂的可以请教别人或四人小组合作学习。7学生汇报自己的理解。你明白了那句的意思?(让学生粗略地讲,无需一定要读诗句再说)过渡语:乡村四月的景色被大家读着读着就勾出了大概的轮廓,这就是多读的魅力。它能把藏在字里行间的画面立体起来。现在就让我们欣赏一下这四月的景色。(课件播放乡村景色)三

13、、品读美景。 1.多美的景色啊!与这样的景色相比刚才同学们说的就只是乡村四月大概的轮廓了。那么请同学们再朗读全诗,然后看看大家能否再清晰地告诉老师,在诗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把你们的答案写在纸上,然后举起来。 2老师随着学生写的词语,问:你看到?你听到?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山原白川子规烟雨 3引导分析:很多人写了“山原”,那就首先看看山原:如果学生都只写了“山原”/“山”等时师导:你看到的是山原,但诗人看到的是“绿遍山原”,你说这有什么不同?那是怎样的山原啊?如果学生中有写“山原”,也有写“绿遍山原”的时候师导:(问写“绿遍山原”的学生)为何你要把“绿遍”写进去?你写的时候,脑海里出现的

14、是怎样的山原?启发想象:这是他看到的山原,你们看到的山原是怎样的山原?用笔在“山原”前面加个词,写出你想象到的怎样的山原。渲染:多美的绿遍山原,它与反着白光的水田相互映衬,这不就是(引读)“绿遍山原白满川”吗?翠绿翠绿的山原它与银光闪闪的水田相互衬托这不也是(引读)“绿遍山原白满川”吗?过渡:更美的是,山原、田野都笼罩雨里呢,谁能说说这又是怎样的雨啊?(蒙蒙细雨)渲染:像轻烟般的细雨笼罩着水田和山原如诗如画如仙境。过渡:最妙的是在这如画般的景色中,还听到了那是怎样的鸟叫声啊?(学生回答如歌的鸟叫,悦耳的鸟叫、)像轻烟般的细雨笼罩着水田和山原如诗如画如仙境,隐约中还传来了杜鹃鸟如歌的鸣叫,这不就是“引读: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吗?4回到整体。绿的山原,白的水田,如烟的雨,如歌的子规声,谁能用自己美好的语言,把这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你们很不简单,这两行诗句你们说出了一大串,说得太美了。它变成美若仙境的画卷,让人置身一种美妙的境界中,这就是诗的魅力。让我们一起带着这种美的感觉,一起品味这两句诗吧。(美读前两句并播放课件展示美景)板书:景美边播图片老师边渲染:这就是诗人笔下的(可引读,或师读)“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的美景啊!四、品读人勤。过渡:是啊,这哪里是乡村,这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