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第15课《我的叔叔于勒》同步测试

上传人:学无****5 文档编号:145607573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6.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第15课《我的叔叔于勒》同步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第15课《我的叔叔于勒》同步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第15课《我的叔叔于勒》同步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第15课《我的叔叔于勒》同步测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第15课《我的叔叔于勒》同步测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第15课《我的叔叔于勒》同步测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第15课《我的叔叔于勒》同步测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我的叔叔于勒同步测试1下列加点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撬开(qio)拮据(j) 皱纹(zhu) 赚钱(zhun)B于勒(l)变更(gng) 糟蹋(t) 流氓(mng)C煞白(sh) 罪恶()拖累(li) 牡蛎(l)D别墅(sh) 无赖(li)手帕(p) 嘟囔(nang)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狼狈不堪神色张惶结结巴巴与日俱增B大显身手郑重其事悲欢离合莫名其妙C千辛万苦满脸皱纹衣服褴褛慷慨大方D风俗习惯诚实可靠十拿九稳相提并论3下列对课文内容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英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莫泊桑,他与契诃夫、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2、。B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围绕于勒的命运,从“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四个方面展开故事。C我的叔叔于勒中,作者采用第一人称,运用对比、烘托等表现手法,真实地展现了金钱社会中冷酷的人际关系。D我的叔叔于勒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文章批判了以他们为代表的唯利是图、自私虚伪的人。4于勒一生的经济情况经历了三次大变化,菲利普夫妇一家对于勒的态度也有三次变化,而菲利普夫妇也有始终不变的方面,请用简洁的话分别概括这些变化。(1)于勒经济的变化。(2)菲利普夫妇态度的变化。(3)菲利普夫妇不变的方面。5亲爱的同学们,本学期我们已认真学习了莫泊桑笔下的我的叔叔于勒,有人打算为课文拟写一副对联,现在有了上联,但

3、下联还没想好。请你运用对联知识,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帮他将下联写完整。上联:十年思盼,天涯咫尺,兄弟好似摇钱树;下联: ,咫尺天涯, 。二、课内阅读6课内阅读。果然,十年之久,于勒叔叔没再来信。可是父亲的希望却与日俱增。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后来我们终于动身了。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得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正如那些不常旅行的人们一样,我们感到快活而骄傲。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

4、的亲叔叔。”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等我把两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三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我说:“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十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1)全家人出发时是怎样的心情?后来又是怎样的反应?(用选文中的话作答)(2)“我”的母亲原先是怎样称呼于勒的?后来又是怎样称呼的?从称呼的变化上,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怎样的人?(3)选文中有两处景物

5、描写,分别说说这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4)于勒接到十个铜子的小费,就“赶紧”表示感谢,这个细节意在说明什么?(5)有人认为“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一段有画蛇添足之嫌,你是否赞同?请阐述理由。三、基础提升7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组是()A商酌(zhu) 自出心裁愧怍(zu) 不可思议B狡黠(xi) 言简意赅鄙薄(b)高官厚禄C荒谬(mi) 眼花瞭乱磕绊(pn) 左睇右盼D褴褛(l)万籁俱寂揣摩(chui) 误入歧途8下列加粗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在弥漫着收获喜悦的果园里,将甜美诱人的水果从丰硕的枝头摘下,无疑是惬意的农家生活中最浪漫的劳作。B年三十,一家人围坐在桌子边,边吃

6、年夜饭,边谈笑风生,显得格外温馨。C人群中挤攘了一下,一个梳着童花头的男孩子跑过来,郑重其事地把一块钱放进了捐款箱。D夜色里的蠡园,在彩灯的映照下,呈现出一派浮光掠影、流光溢彩的景象。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能否加强亚洲各国之间的文明交流互鉴,是携手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走向更为广阔前景的关键。B我们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爱家爱国相统一,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C一项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学生的近视比例已超过50%以上。D央视纪录片大国工匠讲述了当代中国工匠传奇的人生故事,展示了他们非凡的职业绝技。10(3分)下列句子中配列顺序最恰当的

7、一项是()我们读小说,实际上也就是随着小说家的笔触,神游于小说所虚构的世界之中。小说离不开虚构和想象。当然,想象不要太离谱,要尽可能遵循原作的思路。其实,这种想象的快乐不是小说家的专利,也可以通过你自己的尝试来获得。与小说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ABCD11 “孩子”表现出来的是“纯真的声音”,许多文学作品常常借助“孩子”的形象来表达作者对真理和理想的追求。请仿照示例,说说你对下题中这一类形象的理解。【示例】鲁迅故乡中的水生和宏儿:这两个孩子的形象代表新生的一代,没有“我”和闰土之间的隔膜。作者塑造这两个孩子的形象,是希望从他们这一代起,打破中国旧思想和旧社会关系的恶性循环,从而走上一条新的发

8、展道路,开始一种新的生活。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的“我”(若瑟夫):四、阅读拓展12阅读拓展。体裁:小说作者:黄静远选篇理由:每个人心中都有弥足珍贵的东西。在菲利普夫妇心中,金钱是最珍贵的东西。在下文中的“她”的心中,承载温馨亲情的旧屋以及旧屋中满满的回忆,是最珍贵的东西。在你的心中呢?什么是最珍贵的东西?旧屋里的宝物黄静远旧屋的外围已经拉起了警戒线,一阵阵机器轰鸣的巨响,刨机、挖机、铲车等开始张牙舞爪地撕扯着旧屋沧桑的面容。她行色匆匆、风尘仆仆地拖着行李箱赶来,满面倦容。远远地望见警戒线里尘土飞扬,暗自懊恼来迟。于是加快脚步,向旧屋飞奔而去。她从人群中挤出,赶到拆迁现场指挥长面前,焦虑急迫地恳

9、求道:“您好!非常抱歉,由于飞机误点,我来晚了。我家旧屋里还落下了几件很重要的东西,恳请你们暂停施工,让我进屋取下吧!”指挥长干脆地拒绝道:“那可不行,上面规定了时间,我们可耽误不得!”四周看热闹的人议论纷纷,有人道:“指挥长同志,让人家姑娘进去吧!说不定人家落下的是啥价值连城的宝贝呢,到时候弄不好还要找你们索赔呢!”话音刚落,人群中响起一片戏谑的哄笑,继而有人起哄道:“说得对啊,指不定是祖传的宝物呢。”“停下工吧,让人家姑娘进屋去找找也好。”“这栋老屋有上百年的历史,听说原先还是民国时期大户人家的宅子,没想到如今也唉”一位白须老者捋须感叹。一些原本欲散去的人,听到老者的话顿时来了精神,个个像

10、待宰的鹅似的伸长脖子翘首以盼。 无奈之下,指挥长只好挥挥手,示意停工,同意她进屋。 门虚掩着,并未关上。她轻轻一推,走了进去。 旧屋里空荡荡的,墙角停放着一辆款式老旧、手工焊接的童车,漆红交错着锈色,那锈迹显然是时光沉淀的印记。依稀还可以听见从厨房里传来“咕噜咕噜”煮东西的声音。国外留学五年,她第一次回到这个旧屋。 厨房门口放着一张竹编的老式摇篮。竹条早已褪去了当年的青涩,被岁月打磨得光滑润泽的棕红色外表,留下了时间的韵味。摇篮里摊着一床手工缝制的小被子,红底碎花的被面也有些陈旧。 她走到厨房门口,思绪瞬间飘飞到从前 父亲忙碌的身影微佝,切莱的动作也有些迟缓,还时不时用左食指顶下已滑到鼻尖上的

11、眼镜。后面跟着的那个“小不点”,身高不及他的腰部,正扯着他的皮带,哭闹着不让他做饭,要他陪着玩。他一面安抚着那个“小不点”,一面照应着灶台上的炉火。 她转头望向窗外,暖冬的阳光从窗外照射进来,填满了旧屋子的每一处角落。她推开窗,闭上眼,将和煦的日光拥抱入怀。隐约间,她听见楼下传来小女孩“咯咯”的笑声 “来追我,快来追我呀”扎着羊角辫的“小不点”双脚快速地蹬着爸爸为她手工打造的童车,犹如脚踏风火轮般神气。两只小手握着的小车龙头“吱呀吱呀”地左右摇晃着,链条随着转动也发出涩涩的响声。夕阳下的红光映着一身红衣的“小不点”,羊角辫上的红绸在风中肆意飞扬,发夹上亮晶晶的水钻装饰随着“小不点”渐行渐远,不

12、断变换着角度,在阳光下折射出令人目眩的光光影变幻让他头晕目眩。“扑通”一声响,一路小跑在童车后面的他摔倒在地,破碎的镜片深深地扎进了他的额角 她的视线逐渐模糊。“啪嗒”一声,眼泪滴在相册封面上,溅起一朵小水花。那两个身影已然消失不见, 化作旧照片里的缩影。旧照片里,他额头上的疤痕依然清晰。 “屋里的人赶紧出来啊,我们要开工了。”屋外传来不耐烦的催促。 她猛然一惊,旧屋即将不复存在,而她能带走的除了眼前这些旧物便只剩了满腔的思绪回忆 她用双手吃力地搬着旧竹床,走出旧屋,走向人群。旧竹床里静静地躺着那辆散架的旧童车和那一张张发黄的旧照片。 人群中唏嘘声四起,等着一睹宝物的众人愕然。(选自小小说月刊

13、,有删改)(1)结合具体语境,请从环境描写的角度赏析选文第段画线的句子。她转头望向窗外,暖冬的阳光从窗外照射进来,填满了旧屋子的每一处角落。她推开窗。闭上眼,将和煦的日光拥抱入怀。(2)下面A、B两句中哪句的表达效果更好?说明理由。A她用双手搬着旧竹床,走出旧屋,走向人群。B她用双手吃力地搬着旧竹床,走出旧屋,走向人群。(3)选文第段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文中圈观者心中的宝物和“她”心中的宝物有什么不同?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材料

14、二:地沟油、染色馒头、毒豆芽、毒奶粉等食品令人防不胜防。食品安全问题高发,亟待从严立法,还百姓餐桌安全。材料三:观察漫画美好生活。(1)研读以上三则不同类型的材料,思考其中的内在联系,写出你探究的结果。(2)生活中有许多事物,如一个人,一棵树,一朵花都是值得敬重的,请你仿照示例写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与理解。【示例】我敬重那只鸣蝉,源于它对生命的等待凄美悲壮,对生命的热爱义无反顾。 参考答案1.D2.A3.A4. (1)挥霍家产经商发财衰败穷困。(2)惧怕憎恨奉为福星深恶痛疾。(3)金钱至上。5. 下联:一朝相见,咫尺天涯,同胞却如陌路人。6. (1)出发时“感到快活而骄徽”,后来则“大家都不再说话”了。(2)原先称于勒为“好心的于勒”“一个有办法的人”;后来则称他为“这个人”“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