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行业管理}01武威旅游说明书0808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5607200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行业管理}01武威旅游说明书0808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旅游行业管理}01武威旅游说明书0808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旅游行业管理}01武威旅游说明书0808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旅游行业管理}01武威旅游说明书0808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旅游行业管理}01武威旅游说明书0808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旅游行业管理}01武威旅游说明书080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行业管理}01武威旅游说明书0808(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旅游行业管理01 武威旅游说明书 0808 旅游行业管理01 武威旅游说明书 0808 甘肃省武威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说明书甘肃省武威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说明书 (2012-2030 年)(2012-2030 年) (评审稿)(评审稿) 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目录 基础分析篇基础分析篇 第一章 总则 1 第二章 背景与环境分析 4 第三章 资源调查与评价 37 第四章 市场调研分析 51 第五章 SWOT 分析 72 规划建设篇规划建设篇 第六章 思路、原则与目标 79 第七章 时空布局 84 第八章 旅游产品 86 第九章 市场营销 127 第十章 旅游产业

2、144 第十一章 资源与环境保护 168 第十二章 重要地区和区县导引 180 支持保障篇支持保障篇 第十三章 支持保障体系 197 第十四章 分期与投资回报匡算 203 基础分析篇基础分析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节 规划范围第一节 规划范围 武威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的规划范围为甘肃省武威市全境,地理坐标 为北纬 3629至 3927, 东经 10149至 10416, 总面积 3.3 万平方公里。 第二节 规划期限第二节 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 2012 年2030 年,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阶段: 近期:2012 年2015 年近期:2012 年2015 年 中期:2016 年2020

3、年中期:2016 年2020 年 远期:2021 年2030 年远期:2021 年2030 年 第三节 规划任务第三节 规划任务 通过对武威旅游资源禀赋、旅游产业现状和客源市场特征的分析,结合旅游 业发展趋势,确定武威旅游的总体思路、原则与目标体系,规划武威旅游的时空 布局、产品体系、旅游线路、重点项目、市场营销措施、旅游产业发展、资源与 环境保护、支持保障系统和分期投资与回报匡算等内容。 第四节 规划依据第四节 规划依据 一. 法律法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4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

4、护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89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4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98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2 风景名胜区条例 ,国务院,2006 自然保护区条例 ,国务院,1994 旅行社条例 ,国务院,2009 导游人员管理条例 ,国务院,1999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国务院,2008 甘肃省旅游条例 ,甘肃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2011 二. 部门规章依据 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 ,国家旅游局,

5、2000 旅游规划通则 (GB/T18971-2003) ,国家旅游局,2003 旅游资源调查、分类与评价 (GB/T18972-2003) ,国家旅游局,2003 水利风景区管理办法 ,水利部,2004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4 旅游统计调查制度 ,国家旅游局,1999 三. 相关规划和文件依据 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国务院,2009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发200721 号) ,201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务院办 公厅,2010 丝绸之路旅游区总体规划 ,国家旅游局,2008 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6、,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2010 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甘肃省人民政府, 2011 甘肃省葡萄酒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 ,甘肃省发改委,2010 甘肃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甘肃省旅游局,2010 甘肃省旅游业发展规划 ,甘肃省旅游局,2009 关于扶持葡萄酒产业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 ,甘肃省工商局,2011 武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武威市人民代表大 会,2011 加快培育和发展旅游产业的若干规定 ,武威市人民政府,2002 中共武威市委、武威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的实施意见中共武威市委、武威市人民政府,2010 甘肃省武威地区旅

7、游发展总体规划(2001-2015) ,2001 武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武威市人民政府,2001 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 ,2009 金昌武威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规划 ,2011 武威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2002 武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2006 武威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2010 甘肃省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总体规划甘肃省人 民政府办公厅,2011 武威市“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2011 四. 资料类依据 武威通志 ,2007 武威市 1996-2010 年旅游情况统计表 第二章 背景与环境分析 第一节 旅

8、游发展基础条件第一节 旅游发展基础条件 一. 区位与交通 1. 地理区位地理区位 武威地处甘肃省中部,亚欧大陆桥的咽喉位置,北纬 3629至 3927, 东经 10149至 10416,位于河西走廊东端,东接兰州,南靠西宁,北临银 川、呼和浩特四大省会城市,是河西走廊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最集中的 地区。 武威南北长 326 公里,东西宽 204 公里,海拔 13673045 米,总面积 33238 平方公里。市区距金昌 74 公里,东南距兰州 276 公里,距离西宁 160 公里,距 离银川 320 公里,区位条件相对优越。 2. 交通条件交通条件 武威是河西走廊的东大门,是河西走廊最繁

9、华的商贸流通集散地之一,兰新 铁路、干武铁路、312 国道、G30 高速贯穿全境,国道、省道和地方道路纵横交 错。目前武威市基本形成以国省干线公路为主骨架,县乡公路为脉络,通村公路 为支架,以武威市区为中心,乡镇所在地和重要集镇为辐射,沟通城乡,连接行 政村的公路运输网。 “十一五”末全市公路总里程达 8987.326 公里,公路网密度 为 27.04 公里/百平方公里,全路网平均技术等级为 4.15。 (1)航空交通)航空交通 武威周边有两座机场,分别为兰州中川机场和金昌机场。武威市区距离中川 机场 250km,距离金昌机场 75km。 (2)铁路交通)铁路交通 武威境内有武威站和武威南站两

10、个列车编组站,其中武威南站是兰州以西最 大编组站 ; 兰新铁路、干武铁路贯穿武威境内。从兰州、西安、银川、乌鲁木齐、 北京西、上海等地出发的列车,都有经停武威南或武威的车次。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 201029 号) 及远期交通规划,将开工建设兰州至武威至张掖增建三四线项 目和干塘至武威增建二线项目,该铁路将经过武威。 (3)高速公路)高速公路 G30 高速公路贯穿武威全境,与正在实施的营双(定武) 、金武高速公路,金 色大道等高等级公路连接,高等级公路网即将形成。临武高速(临河到武威) 、 西武高速(西宁到武威) 、互景高速(互助到景泰)等高速公路

11、已列入国省高速 公路网规划中。 武威境内的高速目前主要还是沿河西走廊呈“西北东南”方向线性分布, 而远期随着临武、西武等“东北西南”向高速的建设,将突破沙漠和祁连山的 阻隔,使武威从单向交通节点转变为多向交通枢纽,武威连接内蒙、青藏、宁夏、 新疆等省区的枢纽地位逐渐显现。 (4)国道省道)国道省道 武威境内国道省道公路主要有 312 国道、G30 国道、省道 302 线、省道 211 线、省道 308 线、省道 212 线。 二. 自然环境 1.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 武威市在自然地理上属青藏、蒙新、黄土三大高原地理景观交汇地带。属祁 连山系褶皱及其过渡带与阿拉善板块缝合线一带,处在板块与地槽的接

12、触带与走 廊过渡带上。整体地貌可以划分为山区、平原、谷地、盆地、台地和沙漠。 (1)山区)山区 山区可以分为西部高山高原区、西南部高山峡谷区、中部中山区、山前低山 丘陵区。其中西部高山高原区地势高峻,海拔多在 4000 米以上,呈现出地势开 阔坦荡,气势雄伟的高原特色,是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西部高山峡谷区海拔在 3000 米以上,包括马牙雪山、五台岭、桌子山等,高山与深谷较差悬殊,气候酷 寒,形成了山坡陡峭、壁立千仞的地貌特点;中部中山区海拔在 3000 米上下, 是一条狭长的山地,西连祁连山主脉,向东进白银市没入黄土高原,成为我国黄 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分界线;低山丘陵区海拔在 2600 米

13、以下,主要分布在中 部中山地带和民勤盆地的周围。 (2)平原)平原 平原主要包括走廊平原、民勤盆地平原两大地区。其中走廊平原位于祁连山 和红崖山之间,呈西北东南向延伸,其北部属民勤县,中部属凉州区,南部属 古浪县,分为山前洪积冲积平原和冲积细土平原;民勤盆地平原依成因类型又 分为湖积平原、冲积洪积平原和洪积平原。 (3)谷地、盆地和台地)谷地、盆地和台地 武威市的谷地、盆地和台地主要分布在天祝县和古浪县。天祝县境内最狭长 的谷地是大通河和金强河两岸,谷地地势广阔平坦,土壤肥沃,是主要的农业区。 此外还有小型盆地和谷地,集中在中部中山周围及西北部高山高原的东北边缘。 古浪县的谷地形成于丘陵山地之

14、间,沿河谷分布的较狭窄地带有古浪河上游的龙 沟河谷地、黄羊川河谷地、柳条河谷地等。古浪县还有受流水侵蚀或构造抬升形 成的台阶状地貌。 (4)沙漠)沙漠 沙漠地貌是武威市东北部的主要地貌类型,在全市所占比例较大,全市荒漠 化、沙漠化面积分别为 3317.1 万亩、2309.8 万亩,分别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 66.6%、46.4%。民勤位于阿拉善高原的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之间,沙漠地 貌是该县的主要地貌特征,主要分布在盆地东、北、西边缘;凉州区沙漠地貌分 布在区域东部,以红水河为界,分为东沙窝和腾格里沙漠两部分。 2. 气候状况气候状况 武威市深居内陆,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分布随地

15、形变化而变 化, 呈西南低、 东北高的分布状况。 民勤及凉州区的大部平川区年均气温在 7 8;古浪和凉州区南部浅山地区的气温在 5左右;天祝等中低山区的气温在 0 4.5。武威市气温 1 月最低,7 月最高,民勤、凉州区等川区大部分地区气 温年较差为 2833,古浪、凉州区南部浅山区为 2728,天祝大部中、 低山为 2427。 武威阴雨天气少而光照充足,全年实际日照时数长达 25703030 小时,日 照百分率为 58%68%,从季节分布来看,川区冬季日照百分率最大,夏秋次之, 春季最小。大部地区全年降水稀少、干旱,中北部地区最明显,年降水量分布自 西南向东北随海拔高度降低而减少, 降水集中

16、在 7 月9 月, 占全年降水量的 50% 以上。根据武威气候特点及农牧业生产状况,划分为三个气候小区。 (1)祁连山高寒半干旱半湿润区)祁连山高寒半干旱半湿润区 该气候区包括天祝县大部、古浪南部、凉州区西南部山地,海拔高度在 2000 米以上。年平均无霜期 100 天120 天,年均降水量 250 毫米60 毫米,年降水 日数大于 80 天,雨季常有冰雹、暴雨等灾害天气,气候湿润,是发展水源涵养 林和牧业的适宜区。 (2)中部冷温带干旱区)中部冷温带干旱区 该气候区包括凉州区中部,古浪峡以北和天祝县东南的局部地区,以川区为 主。 无霜期 120 天155 天, 热量条件能较好满足夏禾作物的需要, 年均降水量 150 毫米250 毫米,年降水日数 50 天80 天。 (3)北部温带干旱区)北部温带干旱区 该气候区包括民勤、古浪北部、凉州区东部长城等地区,气候温和干旱,日 照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 150 天以上,年均降水量在 150 毫米以下,降水日数 50 天以下,蒸发量大,多风沙干旱灾害。 3. 土壤土质土壤土质 全市总土地面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