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能源资源的开发专题测试(2)(最新版-修订)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45607059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一轮复习能源资源的开发专题测试(2)(最新版-修订)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考一轮复习能源资源的开发专题测试(2)(最新版-修订)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一轮复习能源资源的开发专题测试(2)(最新版-修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一轮复习能源资源的开发专题测试(2)(最新版-修订)(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 4 高考一轮复习能源资源的开发专题测试 一、选择题 (每小题4 分,共 60 分)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问题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据此回答12 题。 1.目前中国的能源结构仍以煤为基础,主要是因为() A矿物能源中,中国的煤炭资源尤为丰富 B煤炭作为能源开发利用比石油更方便 C煤炭的热值比石油高 D燃煤不会污染大气环境 2.关于下列地区,应重点发展的能源,叙述正确的是() A.新疆、内蒙古西北地区应大力发展水能 B青藏高原地区和甘、新地区应大力发展生物能 C.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应大力发展太阳能 D.东南沿海工业发达地区应重点发展核能 解析: 中国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炭占70以

2、上,主要是由于我国其他能源较少,而煤炭资源 非常丰富。新疆、内蒙古西北地区水资源缺乏,但风能较丰富,应大力发展风能;青藏高原 地区和甘、新地区应大力发展太阳能;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由于地势及阴雨天气多而光照较 差,但水能资源丰富,应大力发展水能;东南沿海工业发达地区缺乏常规能源又需要大量能源, 应重点发展核能。 答案: 1.A 2.D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晚期或末期阶段,其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 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根据资源产业与资源型城市发展的规律,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 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因此,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个世界 性的难题,资源枯竭型城市都面

3、临着如何寻找新出路的问题。据此回答35 题。 3.以下城市可能会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是() A.大庆、西安、玉门、克拉玛依 B大庆、抚顺、阜新、匹兹堡 C.多特蒙德、伊春、郑州、长沙 D玉门、抚顺、郑州、西安 4.资源枯竭型城市寻找新出路,下列举措不正确的是() A.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 B禁止开采煤炭、石油,寻找绿色替代能源 C.坚持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D大力发展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产业 5.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资源枯竭型城市() AGDP 一定会随着资源的枯竭而下降 B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C.人口大量迁往其他城市或郊区就业 D.因地制宜寻

4、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兴产业 解析: 大庆、抚顺、阜新、匹兹堡四城市都是著名的资源型城市,其发展受资源影响较大。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措施主要有:在资源枯竭到来之前,事先培植新的经济支撑点和增长 点;大力发展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因 地制宜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兴产业。 答案: 3.B 4.B 5.D 我国将加快百万千瓦级风电场的建设,同时建设甘肃河西走廊、沿海和内蒙古三个千万千瓦 2 / 4 级风电基地,打造“风电三峡”。据此回答68 题。 6.“风电三峡”与长江三峡工程相比() A.几乎没有投资 B.建设周期很短 C.会占用大量耕地 D.对

5、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7.在河西走廊、内蒙古等地建设“风电三峡”工程() 可帮助我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可缓解北方地区冬春季节的扬沙和浮尘天气 可减少北方地区旱涝灾害的发生 A. B. C. D. 8.我国的风能资源位居世界第一,但目前风电装机容量远落后于德国,原因不包括() A.我国电力充足,对风电需求量小 B.我国经济基础薄弱,风电技术水平低 C.我国风电成本高,市场竞争力小 D.我国政府对风电建设的扶持力度不够 解析: 第 6 题,风电三峡工程规模庞大,也需要较多的投资和较长的建设周期;风电设备 主要在空中,占用土地很少,且对周边环境也几乎没有影响。第7 题,大规模建设风电,可 减少煤炭等能

6、源的使用量,从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大规模建设风电可起到减缓西北风力的 作用,从而缓解北方地区冬春季节的扬沙和浮尘天气;风电建设对气候的影响不大。第8 题,目前我国电力供应紧张,且风电无污染,市场需求量很大,但由于风电技术落后,政府 的扶持力度不够,风电成本很高,市场竞争力很小。 答案: 6.D 7.A 8.A 读我国 2019 年与 2019 年能源消费结构图,回答910 题。 9.通过两图的对比,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我国石油的消费量在减少 B.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在增加 C.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不尽合理 D.洁净能源的比重在上升 10.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对山西能源基地的影响表现为(

7、) A.提供了广阔的消费市场 B. 提供了便利的交通运输 C.提高了煤炭的开采水平 D. 提高了煤炭的经济效益 解析: 第 9 题,虽然从图中能够看出石油的消费比重在降低,但由于我国的能源消费量在提 高,因而不能确定石油消费量在下降。第 10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 且煤炭的比重在增加, 说明需求量在不断增加,因而为山西煤炭资源提供了广阔的消费市场。 答案: 9.A 10.A 2019 年 9 月 16 日19 日, 第二届中国 (太原 )国际煤炭与能源新产业博览会在山西太原召开, 我国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本届大会的议题之一。据此回答1112 题。 11.目前我国煤炭产业

8、的可持续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这包括() 资源回收率低转换和消耗效率低煤炭勘探大大超过开采步伐煤炭生产、转换和 消费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增速快 A. B. C. D. 12 下列措施不利于我国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是() A.增加原煤的开采数量,提高经济效益 B.加大煤炭的加工转换,提高附加值 3 / 4 C.促进煤炭清洁生产和利用 D.缓解煤炭生产和利用导致的环境问题 解析: 第 11 题,若煤炭勘探大大超过开采步伐,使可开采煤炭资源数量不断增长,有利于 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第12 题,煤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过量开采会导致煤炭资源的枯 竭,不利于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 11.B 12.

9、A 读山西省原煤生产图,回答1314 题。 13.图中表示的是我国在加强能源基地建设方面采取的哪项措施() A.扩大煤炭开采量 B.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C.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D.提高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 14.属于缓解交通运输压力措施的是() 加强铁路运输建设辅以公路建设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发展炼焦业 A. B. C. D. 解析:第 13 题,由图可以看出, 山西省的原煤生产逐年增加,应属于扩大煤炭开采量措施。 第 14 题,加强铁路运输建设,并辅以公路运输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及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 都会缓解交通压力。炼焦业不断向外输出焦炭,数量上有所减少,但空间上基本不变,所 以并不会减轻其对交通

10、的压力。 答案: 13.A 14.C 15.关于山西省能源基地露天采矿区生态建设的理想组合是() A.农业经营 -复垦 -采矿 -回填 -筑坝 B.筑坝 -采矿 -回填 -复垦 -农业经营 C.采矿 -回填 -复垦 -农业经营 -筑坝 D.筑坝 -采矿 -复垦 -农业经营 -回填 解析: 筑坝 -采矿 -回填 -复垦 -农业经营,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共 40 分) 16.下图是 1 月某时地面天气图(单位:百帕 ),读图回答问题。(25 分) (1)图甲中天气系统引起的主要灾害性天气对图乙阴影区域的农业生产有何危害?(3 分) (2)图乙阴影

11、区域是我国21 世纪重点建设的能源基地,说明该能源基地建设的有利区位条件。 (6 分) (3)下图为能源基地某产业链示意图,填出E、F处的工业部门。此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 思想,请说明理由。(8 分) (4)与 20 世纪初期的鲁尔区比较,该能源基地所在地区面临哪些不同的主要环境问题?简要 回答导致这些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因素。(8 分) 解析: 本题以 1 月某时的地面天气图为切入点,考查了常见的天气系统、农业自然灾害,以 及和能源基地建设有关的问题。解答第(1)题时应结合冷锋的天气特征及图示阴影区的农业 生产状况进行分析。解答第(2)题时,应首先明确阴影区的能源以煤炭、天然气为主,然后 从

12、能源的数量、质量、开采条件,以及图示地区地形、水源、交通、市场等方面分析其建 设的区位条件。解答第(3)题时,应联系图中的产业链的特点进行分析。解答第(4)题时,应 充分联系鲁尔区在发展中面临的环境问题,通过对比分析归纳出该区与鲁尔区的不同之处, 即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然后联系这两类环境问题从不合理垦殖、超载放牧、 过度砍伐、 4 / 4 不合理开矿等方面分析其产生的人为因素。 答案: (1)农作物遭受冻害,破坏牧场和基础设施。 (2)煤炭、天然气能源资源丰富,质量好,开采条件好;地形开阔平坦,靠近水源;交通便 利,临近消费区。 (3)E:电力工业, F:建材工业。 理由:充分利用废弃物;

13、综合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 (4)主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主要人为因素:不合理垦殖,超载放牧,过度砍伐,乱挖滥采矿产资源。 17.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江苏省正在加快开发沿海产业带。能源工业是沿海产业带开发的 主要方向之一。 图甲为江苏沿海产业带位置图,图乙为江苏沿海产业带简图。读图回答下列 问题。( 15 分) (1)图乙 a、b、c 三处中, 风力发电场最宜建在处,主要原因是、。(3 分) (2)沿海建设风力发电场最有可能产生的影响是(填代号 ) 。(2 分) A.大气污染B.水污染 C.影响鸟类栖息D.影响沿海气候 (3)沿海产业带新建的火电站宜

14、选择在港口附近,主要原因是。(4 分) (4)田湾核电站二号机组已于2019 年 5 月成功实现首次并网发电。请简要分析江苏发展核电 的主要原因。 (6 分 ) 解析: 第(1)题,风力发电厂的建设应具备以下条件:风力大且稳定;用地条件好;有较好 的技术和经济条件。第(2)题,建设风力发电场干扰了鸟类的生存和栖息环境。第 (3)题,当 地煤炭资源短缺,为便于煤炭的运输,节省成本,火电厂应布局在海运便利的港口附近。第 (4)题,从能源、市场、区域(江苏 )能源状况及核电的特点分析。 答案: (1)b 风能资源丰富用地条件较好 (2)C (3)利用海运条件运进煤炭资源 (4)江苏经济发达,用电量大;常规能源资源缺乏;核电是清洁能源(新能源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