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复习题ppt课件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45607014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学复习题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生态学复习题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生态学复习题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生态学复习题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生态学复习题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学复习题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学复习题ppt课件(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二名词解释 1. 生态规划: 是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应用系统科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手段辨识、模拟和设计生态系统内部各种生态关系,确定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生态适宜性,探讨改善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生态对策,促进人与环境系统协调、持续发展的规划方法。 2. 生态建设: 是在对系统环境容量和承载力正确认识的基础上,有计划、系统地、有组织地安排人类相当时段活动范围和强度的行为。 3. 经济区划 是按照地域经济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对全国各地区进行战略划分和战略布局,构成具有不同地域范围、不同内容、不同层次和各具特色的经济区。,.,1. 简述现代生态规划具有的特点。 (1)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应用范围

2、不断扩大 (2)更强调规划的生态学基础 (3)突出生态合理性与时效性 (4)新技术与方法的应用 (5)由定性描述分析走向定量模型和高度综合 (6)由“软”科学走向“软”、“硬”结合 2. 生态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间的相互关系体现在哪些方面? (1)人口与经济,如人口密度、素质、经济的规模及生产技术水平; (2)产业的布局和产业结构,它对区域资源潜力的发挥和持续发展有着根本影响; (3)社会、经济和环境之间关系的协调发展,这始终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目标; (4)国民经济发展能够给生态保护提供多少资金,这是确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保证。,.,第二章,二名词解释 1. 人类生态学:是

3、研究人与生物圈、人与环境、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科学。 2. 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三简答题 1. 简述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1)整体有序原则(自组织) (2)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原则(关系网络) (3)循环再生原则(食物网链) (4)反馈平衡原则(正负反馈调节) (5)输入输出动态平衡原则 (6)最小因子原则(水桶原理) (7)环境资源有限性原则,.,第三章,1. 景观生态规划:通过研究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及人类活动与景观的相互作用,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及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景观最优利用方案与对策建议。 2. 生物圈保护规划:保护生物圈现有生物多样

4、性的完整性和持续性,应用生态学原理正确处理保护、开发、利用的关系,将保护、科研、生产、旅游有机结合,指导保护区建设。 3. 生态综合方法论:整体论与还原论、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客观评价与主观感受、硬方法与软方法相结合。 4. 生态的模式识别方法:就是以系统的各种生态关系为对象将系统内部结构看作灰箱或黑箱,通过信息反馈辨识系统的总体特征。 三简答题 1. 简述生态规划的内涵 运用生态系统整体优化观点,重视生态因子的动态过程和相互作用特征,研究生态过程及其相互关系,提出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规划对策,促进区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保持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关系的持续共生、协调发展,实现社会

5、文明、经济高效和生态和谐。,.,2. 简述生态规划的原则。 整体性原则(整体最优) 趋适开拓原则(开拓占领空余生态位) 协调共生原则(内外关系的和谐、多嬴) 区域分异原则(充分剖析优、劣势) 高效和谐原则(自然基础、经济目标、人的需求出发点) 可持续发展原则(开发与保护并重,公平持续发展,.,1. 生态规划的主要模式及其核心内容 (1)景观规划模式:其核心为根据区域自然环境和和资源特性,进行生态适宜性分析,以确定利用方式与发展规划,使自然的利用与开发及人类的活动与自然特性、自然过程协调统一下来。 (2)景观生态学模式:其核心是将景观生态学原则与不同的土地规划任务相结合,以发现景观利用中的问题,

6、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生态学途径。 (3)环境影响评价模式:其核心是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识别、描述、预测和评价,通过进行环境影响评级,各环境要素将在某一尺度上与环境规划相结合,从而促进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4)生态系统管理模式:包括待选的管理方案的确定及其影响评价、监测计划等。其核心是保护异质景观中物种和自然生态系统,维持正常的生态学和进化过程,合理利用资源,确保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 (5)乡村规划模式:是基于环境系统的观点而提出的。其将规划过程分为:确定目标和目的;规划目录编制,结合公众参与;问题诊断;待选方案的评价和比较,成本效益分析;方案的实施;监督。其特点是突出公众的参与和方案多标准的分

7、析评价。 (6)系统分析与模拟模式:其特点是对系统进行模拟,并政策试验来对各种规划方案进行比较通过,.,2. 论述生态规划的主要内容,(1)生态调查:目的是收集规划区域内的自然、社会、人口、经济等方面的资料和数据,为充分了解规划区域的生态过程、生态潜力与制约因素提供基础。包括:实地调查;历史调查;公众参与的社会调查;遥感调查。 (2)生态分析与评价:运用生态系统和景观生态学理论与方法,对规划区域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与过程进行分析评价,认识和了解规划区域发展的生态潜力和限制因子。包括:生态过程分析;生态潜力分析;生态格局分析;生态敏感性分析;土地质量与区位评价。 (3)决策分析:在生态评价的基

8、础上,根据规划对象的发展与要求以及资源环境及社会经济条件,分析与选择经济学与生态学合理的发展方案与措施。包括:生态适宜性分析(规划的核心,后面有介绍);生态功能区划与土地利用布局;规划方案的制定、评价与选择(含:方案与目标评价、成本效益分析、对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第四章,1生态评价: 生态评价是应用复合生态系统的观点,以及生态学、环境科学、系统科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技术方法,对评价对象的组成、结构、生态功能与主要生态过程、生态环境的敏感性与稳定性、系统发展演化趋势等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以认识系统发展的潜力与制约因素,评价不同的政策措施可能产生的结果。 2生态风险评价: 研究一种或多种压力形成

9、或可能形成的不利生态效应的可能性的过程。 3层次分析法: 把复杂问题种的各个因素通过划分相互关系的有序层次,根据对一定客观现实的判断就每一层次的相对重要性给予定量表示,利用数学方法确定每一层次要素的相对重要值的权值,并通过排序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4主成成分分析评价法: 即PCA方法是将多维信息压缩到少量维数上,构成线性组合,并尽可能反映最大信息量,且第一轴携带信息最多,从而在众多参评因子中找出少数能代表原来诸多参评因子的综合因子,以尽可能少的新组合因子(主成分)反映参评因子之间内在联系和主导作用,从而判断出客观事物的总体特征。 5神经元网络评价方法: 基于人的思维过程,利用计算机技术

10、建造一个评价过程,它不需要每个因素确切的权重,甚至不用确定的数学方法,而是将推理过程纳入黑箱中,通过对事先输入有代表性的“症状结论”的分析、学习,对一般多属性事物做出合乎情理的评价。,.,三简答题,1生态风险评价的程序有哪些? 一般分为5步: 1生态风险评价的规划 2问题的形成 3分析阶段 4生态风险表征 5风险报告 2生态评价的内容有哪些? 包括评价和预测2个过程,互为基础。有以下四方面内容: 1系统辨识 2行为模拟 3趋势性预 测 4对策性预测,.,四分析题,1、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与要求是什么? 答:生态评价所面对的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多属性,多标准和多层次的综合大系统,其指标体系的建

11、立属于多属性评判问题。必须建立多目标的评价体系,而且评价体系要在系统中具有评价、预测和控制的功能。 指标体系的基本要求应满足以下几个方面。 (1)相对完备性:指标体系能在生产、生活、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方面反映大系统整体性 (2)反映系统时空变化特征,同时各指标应具一定程度的独立性和稳定性 (3)反映系统层次性:根据评价的需要和详尽程度对指标进行分层分级,满足系统预测、结构、功能分析要求 (4)在计量范围、统计口径、含义解释、计算方法上协调一致 (5)合理性:即可测、可操作、可比较、可推广,在较长时间和较大范围内都能适用。,.,第五章,1生态适宜性分析: 是生态规划的核心,其目的是应用生态学、经

12、济学、地学及其他相关的原理和方法,根据研究区域的自然资源与环境特点,根据发展和资源利用要求,划分资源与环境的适宜等级,为规划方案提供基础。 2生态位适宜度模型: 这是欧阳志云等在进行区域发展生态规划时提出的一种适宜性分析模型。其基本原理是根据区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确定发展资源需求生态位,再与现实条件进行匹配,分析其适宜性。 3 Mcharg适宜性分析法: 即因素叠置法或因素重叠法.在20世纪60年代由Mcharg将其应用于高速公路选线、土地利用、森林开发、流域开发、城市与区域发展等领域的生态规划工作中,并形成一套完整的方法体系。 4逻辑原则组合法: 该方法是针对分析因子之间存在的复杂关系,运用

13、逻辑原则建立适宜性分析准则,再以此为基础进行判别分析适宜性的方法。 5非线形综合法: 在有的情况下,环境资源因素之间具有明确的关系,可运用数学模型进行表达。因而,在进行生态适宜性分析时,可直接用这些模型进行空间模拟,然后按一定准则划分适宜性等级。因这些模型多属于非线性模型,所以称为非线性综合法。,.,1简述一下因素叠置法的优缺点? 答:优点:直观性强。 缺点:过程较烦琐,当因子多时,使用颜色或符号叠加后不易分辨;叠置时将各因子的作用同等对待,与实际情况有所差异;因子之间可能存在明显相关性,将其叠加可能出现重复计算问题。 2简述一下线性组合法与因素叠加法的不同之处。 答:(1)用定量值代替颜色或

14、符号来表示适宜性等级。 (2)每个因素视其重要性大小而给予不同的权重值。将每个因素的适宜性等级值乘以权重值,得到该因素的适宜性值。 (3)综合各因素的适宜性空间分布特征,即可得到综合适宜性值及空间分布。,.,四分析题 1。假设要建设一条高速公路,试选用一种合适的生态适宜性分析方法,它的步骤是什么? 答:选用因素叠置法,它应用于高速公路选线、土地利用、森林开发、流域开发、城市与区域发展等领域的生态规划工作中。 主要步骤: (1)确定规划目标及所涉及的因子,建立规划方案及措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表。 (2)调查各因子在规划区域的分布状况,建立生态目录。对规划评价区域的各项影响因子进行调查,并按一定的评

15、价准则进行各因子对规划目标的适宜性分级。 (3)将各单要素适宜性图叠加得到综合适宜性图。应用适宜性模型进行因素叠加可获得具有不同色调的适宜性综合图。 (4)土地利用分区 适应性综合图上的色调存在由深到浅的变化梯度,可以根据此进行土地利用分区,.,2试述生态适宜性分析七步法的程序? 答:A:确定研究分析范围及目标 B:收集自然、人文资料 C:提取分析有关信息 D:分析相关环境与资源的性能及划分适宜性等级 E:资源评价与分级准则 F:资源不同利用方向的相容性 G:综合发展(利用)的适宜性分区,.,1环境容量:是某一环境在自然生态的结构和正常功能不受损害、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不下降的前提下,能容纳的污染

16、物的最大负荷量。 2投入产出线性规划:是一种将投入产出分析方法与线性规划法相结合形成的用于复合生态系统管理计划优化的分析方法。 3系统动力学:认为系统具有一种有规律的、并且可以识别的结构,它决定了系统的行为,系统动力学就是寻求和表达这种结构的方法。它引入了信息反馈的原理,将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液体化,获得像液体力学那样来描述复杂系统结构的一般原理与方法,借助计算机技术,跟踪系统的发展变化,进行可重复的仿真实验,从而认识和掌握系统的运动规律。 4泛目标生态规划:由 王如松教授创建的一种人机对话的生态系统规划方法。它是以生态控制论的原理作指导,以调节生态系统功能为目标,以专家系统为工具,定量定性方法相结合,决策、科研、管理人员相结合,对人工生态系统进行规划和调控的一种智能辅助决策方法。,.,1生态功能分区的方法有哪些? 答:(1)地理相关法 (2)空间叠置法 (3)主导标志法 (4)景观制图法 (5)定量分析法 2简述复合型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 答:复合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生产、生活和还原3大功能。 (1)生产功能为社会系统提供了生存与发展所需的各种物质产品和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