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6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学案 教科版必修1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5605540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6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学案 教科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物理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6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学案 教科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物理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6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学案 教科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物理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6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学案 教科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物理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6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学案 教科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6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学案 教科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6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学案 教科版必修1(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6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1在v t图像中图线与t轴所围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v0tat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v。4匀速直线运动的x t图线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 t图线是抛物线的一部分。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1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如图161所示):物体的位移等于vt图线下面梯形的面积。图161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由梯形面积x,将速度公式vtv0at代入上式得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v0tat2。二、位移时间图像1定义:以时间t为横坐标,以位移x为纵坐标,描述位移随时间变化情况的图像。2静止物体的xt图像:是一条平

2、行于时间轴的直线。3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4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看出,x是t的二次函数,故其xt图像是过原点的抛物线的一部分。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重要推论1平均速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一段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还等于这段时间初、末速度矢量和的一半,即v。2逐差相等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位移之差是一个常量,即xxxaT2。推导:时间T内的位移x1v0TaT2在时间2T内的位移x2v0(2T)a(2T)2则xx1,xx2x1由得xxxaT2此推论可用于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也可用于求加速度。1自主思考判一判(1)位

3、移公式xv0tat2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2)初速度越大,时间越长,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移一定越大。()(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初速度、加速度、时间三个因素有关。()(4)由x t图像能得出对应时刻物体所在的位置。()(5)x t图像中的图线就是物体的实际运动轨迹。()(6)由x t图像能得到某时间内物体的位移。()2合作探究议一议(1)如何根据xt图像比较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提示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直线的斜率等于物体的速度大小,所以比较直线的斜率便可比较出物体的速度大小。(2)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等于初速度与末速度

4、的平均值吗?提示在一般的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并不一定等于初、末速度的平均值,只有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才等于初、末速度的平均值。对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的理解1对位移公式xv0tat2的理解(1)适用条件:匀变速直线运动。(2)矢量性:公式中x、v0、a都是矢量,应用时必须选取统一的正方向。(3)公式用法:公式反映了初速度v0、加速度a、时间t、位移x之间的关系,当其中三个物理量已知时,可求另一个未知量。(4)公式的特殊形式2对vt图像中“面积”的进一步理解(1)对于任何形式的直线运动的vt图像,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都等于物体的位移。(2)如果一个物

5、体的vt图像如图162所示,图线与t轴围成两个三角形,面积分别为x1和x2,此时x10,x20,则0t2时间内的总位移x|x2|x1|。若x0,位移为正;若x0,位移为负;物体在0t2时间内通过的总路程s|x1|x2|。图162典例飞机着陆后做匀减速滑行,着陆时的初速度是216 km/h,在最初2 s内(未停下来)滑行114 m。求:(1)5 s末的速度大小是多少?(2)飞机着陆后12 s内滑行多远?思路点拨(1)由xv0tat2求出a。(2)判断滑行的时间,由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计算。解析(1)最初2 s内:x1v0t1at12解得:a3 m/s25 s末的速度:v2v0at245 m/s。(

6、2)着陆减速总时间:t20 s飞机着陆后12 s内的位移:x2v0t3at32504 m。答案(1)45 m/s(2)504 m处理刹车类问题的思路(1)先确定刹车时间,若车辆从刹车到速度减到零所用的时间为T,则刹车时间为T。(2)将题中所给出的已知时间t与T比较,若Tt,则在利用公式vv0at、xv0tat2进行计算时,公式中的时间应为T;若Tt,则在利用以上公式进行计算时,公式中的时间应为t。 1.如图163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由图可知,该物体()图163A第1 s内和第3 s内的运动方向相反B第3 s内和第4 s内的加速度相同C第1 s内和第4 s内的位移大小不相等D02 s和0

7、4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解析:选B第1 s内和第3 s内的速度都为正的,运动方向相同,A项错误;第3 s内和第4 s内的图像斜率相同,因此加速度相同,B项正确;第1 s内和第4 s内的位移大小都等于图线与横轴所围面积的大小,大小都为x11 m0.5 m,C项错误;02 s内的位移和04 s内的位移相同,但由于时间不同,因此平均速度不同,D项错误。2物体以初速度v010 m/s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1 m/s2,则求物体运动8 s内的位移和第2个8 s内的位移。解析:据题意可知,v010 m/s,a1 m/s2,据xv0tat2解得物体在8 s内的位移为x1v0t1at12112

8、 m。物体在16 s内的位移为x2v0t2at22288 m。则物体在第2个8 s内位移为xx2x1288 m112 m176 m。答案:112 m176 m对xt图像的理解由xt图像可获取的信息位移大小初、末位置的纵坐标差的绝对值方向末位置与初位置的纵坐标差的正负,表示方向,正值表示位移沿正方向,负值表示位移沿负方向速度大小斜率的绝对值方向斜率为正值时,速度方向沿正方向,斜率为负值时,速度方向沿负方向运动开始位置图线起点纵坐标运动开始时刻图线起点横坐标两图线交点的含义表示两物体在同一位置(相遇)典例如图164甲所示是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的xt图像。求:图164(1)第5秒末的速度大小;(2)0

9、60秒内的总路程;(3)在vt坐标中作出060 s内物体的速度时间图像。审题指导通过题图可以获得以下信息:(1)010 s内物体向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2)1040 s内物体静止。(3)4060 s内物体向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解析(1)010 s内匀速运动的速度v12 m/s,即第5秒末的速度大小为2 m/s。(2)010 s内的路程d120 m1040 s内的路程d204060 s内的路程d320 m所以060 s内的路程dd1d2d340 m。(3)010 s内速度v12 m/s1040 s内速度为04060 s内速度v21 m/s,方向与原速度方向相反,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答案见解

10、析(1)分析图像问题时首先注意坐标轴所对应的物理量,确定是x t图像还是v t图像。(2)不同图像对应斜率的含义不同,x t图像的斜率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和方向,而v t图像的斜率表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1下列图像均能正确反映物体在直线上的运动,在t2 s内物体位移最大的是()解析:选B选项A、C、D中2 s内位移均为0,选项B一直向正方向运动,B正确。2一质点的x t图像如图165所示,那么此质点的v t图像可能是选项中的() 图165解析:选Ax t图像的切线斜率表示速度,由图像可知:0时间内图像的斜率为正且越来越小,在时刻图像斜率为0,即物体正向速度越来越小,时刻减为零;从t1时间内

11、,斜率为负值,数值越来越大,即速度反向增大,故选项A正确。3. (多选)如图166所示为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A、B两质点的xt图像,由图可知()图166At0时,A在B的前面BB在t2时刻追上A,并在此后运动到A的前面CB开始运动的速度比A的小,t2时刻后才大于A的速度DA运动的速度始终比B的大解析:选ABt0时,A在原点正方向x1位置处,B在原点处,A在B的前面,A对。t2时刻两图线相交,表示该时刻B追上A,并在此后运动到A的前面,B对。B开始运动的速度比A的小,t1时刻后A静止,B仍然运动,C、D错。v及xaT2的应用典例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的两个时间间隔内,通过的位移分别是2

12、4 m和64 m,每一个时间间隔为4 s,求物体的初速度大小和末速度大小及加速度大小。思路点拨(1)“连续相等的两个时间间隔内”时间T相同且T4 s 解析方法一:基本公式法x1vATaT2x2vA2Ta(2T)2(vATaT2)vCvAa2T将x124 m,x264 m,T4 s代入以上三式,解得a2.5 m/s2,vA1 m/s,vC21 m/s。方法二:平均速度公式法连续两段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分别为:1 m/s6 m/s,2 m/s16 m/s。且1,2,由于B是A、C的中间时刻,则vB m/s11 m/s。解得vA1 m/s,vC21 m/s。其加速度为:a m/s22.5 m/s2。方

13、法三:逐差法由xaT2可得a m/s22.5 m/s2又x1vATaT2vCvAa2T由式解得:vA1 m/s,vC21 m/s。答案1 m/s21 m/s2.5 m/s2(1)适用于任何形式的运动。(2)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3)用平均速度求位移,因为不涉及加速度,比较简单方便。xtt也是矢量式。(4)xaT2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其他性质的运动不能套用推论式来处理问题。 1一辆公共汽车进站后开始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始刹车后的第1 s内和第2 s内位移大小依次为9 m和7 m,则刹车后6 s内的位移是()A20 mB24 mC25 m D75 m解析:选C设汽车的初速度为v0,加速度为a。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xaT2得:x2x1aT2得a2 m/s2。根据第1 s内的位移:x1v0tat2,代入数据得,9v01(2)12,解得v010 m/s。汽车刹车到停止所需的时间t0 s5 s。则汽车刹车后6 s内的位移等于5 s内的位移,为xt05 m25 m。故C正确,A、B、D错误。2一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v02 m/s,4 s内位移为20 m,求:(1)质点4 s末的速度;(2)质点2 s末的速度。解析:解法一:利用平均速度公式4 s内的平均速度,代入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