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湖南省衡阳市衡阳三中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45605022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4.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湖南省衡阳市衡阳三中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20年湖南省衡阳市衡阳三中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20年湖南省衡阳市衡阳三中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20年湖南省衡阳市衡阳三中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20年湖南省衡阳市衡阳三中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湖南省衡阳市衡阳三中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湖南省衡阳市衡阳三中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期中语文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 绯红(fi)彳亍(ch)满载(zi)殒身不恤(yn)B. 怯懦(ru)踌躇(ch)河畔(pn)长歌当哭(dng)C. 屠戮(l)菲薄(fi)撰写(zhun)桀骜不驯(o)D. 窒息(zh)喋血(xu)长篙(ho)峥嵘岁月(rng)【答案】A【解析】A正确; B“怯懦”中的“懦”应读作“nu”; C“菲薄”中的“菲”应读作“fi”; D“长篙”中的“篙”应读作“go”,“峥嵘岁月”中的“嵘”应读作“rng”。 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并辨析现代汉语中常见汉字的读音的能力。

2、解答本题时,要结合平时所积累字音知识及相关技巧进行辨析,尤其是对多音字的辨析,要结合词义、词性进行。字音易读错的情况 (1)形声字的误读,如“酵母”的“酵”读“jio”不读“xio”,“恪守”的恪读“k”不读“g”,“缕”读“l”而不读“lu”,“咯血”的“咯”读“k”,不读“k”等。 (2)形近字的误读。如“饮鸩止渴”的“鸩”与“鸠占鹊巢”的“鸠”,前者读“zhn”,后者读“ji”,两者容易混淆。 (3)多音多义字的误读。如“发卡”“关卡”中的“卡”读“qi”不读“k”。“角色”中“角”读“ju”不读“jio”。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和蔼间牒编辑暗然神伤B. 洗涤攒射

3、青荇欣然前往C. 斑斓尸骸廖廓书生意气D. 笙箫惆伥苍茫世人瞩目【答案】B【解析】A“间牒”中“牒”应改为“谍”,“暗然神伤”中“暗”应改为“黯”; B全部正确; C“廖廓”中“廖”应改为“寥”; D“惆伥”中“伥”应改为“怅”。 故选:B。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识记A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形近字有以下情况应掌握: 1、音同而又形似的字,这类字与上节谈到的同音误记误写有交叉现象。 如把“璧”(完

4、璧归赵)写成“壁”;把“毖”(惩前毖后)写成“毙”;把“措”(不知所措)写成“错”;把“恻”(恻隐之心)写成“侧”等等。这种误写,多为以常见字代替次常见字,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或者是阅读时粗心大意,忽略了两个字的区别,或者是阅读量少,造成文字积累量不足。 2、单纯形似而造成误记。 比如“徒”与“徙”,“茶”与“荼”,“刺”与“剌”,“蒿”与“篙”,“管”与“菅”,“苔”与“笞”,“裁”与“栽”等等。3. 下列三组是推荐给中学生阅读的书目,每组书目拟一个标题。所拟标题与各组书目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第一组:武夷山脉中国地理百科瓦尔登湖徐霞客游记第二组:不抱怨的世界积极思考的力量马克思传哲学的故事

5、第三组:白鹿原麦田里的守望者这些人,那些事风中的院门A. 钟灵毓秀他山之石人间百态B. 自然风物人生智慧人间百态C. 钟灵毓秀人生智慧百家争鸣D. 自然风物他山之石百家争鸣【答案】B【解析】解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注意分析每一组书目,从所展示的内容、针对的对象、作品的意义等角度找出共同点,然后再分析选项中的命名,找出与之相合的一个。比如本题中,第一组,所给的书目主要都是关注自然科学地理方面的东西,讲述的都是自然景象,而“钟灵毓秀”中的“秀”应是指杰出的人才,这与所给的书目无关,由此可以排除AC;再依据第二组书目的意义可以确定答案。故选:B。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表达语言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

6、注意分析每一组书目,从所展示的内容、针对的对象、作品的意义等角度找出共同点,然后再分析选项中的命名,找出与之相合的一个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4.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_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_ ,走尽这雨巷。(戴望舒雨巷)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在众多富有的同学中能“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 _ , _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 _ , _ ”两句表达的思想境地。【答案】【小题1】挥斥方遒【小题2】到了颓圮的篱墙【小题3】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小题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解析】故答案为: (1)挥斥方遒

7、(重点字:遒) (2)到了颓圮的篱墙(重点字:圮) (3)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重点字:奉)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重点字:涯)本题考查考生对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识记、理解和正确书写的能力。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且富有意味的格言警句等;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是教材或考纲中所规定的背诵篇目。要做好这类题目,考生先要有充足的名篇名句的储备,进而深入理解相关名句的内涵和所运用的技巧,这样才能针对具体题目的要求,默写出相应的名句来。沁园春长沙中的名句辑录: (1)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2)鹰击长空,

8、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3)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4)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5)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三、其他(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5. 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的上联调整下联。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下联: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绿树池边此间有尧天舜日。【答案】对联的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根据对联的知识可以看出: “大江东去”是一”个主谓短语,所以应和主谓短语相对; “浪淘尽千古英雄”是一个主

9、谓短语和偏正短语构成的主谓短语,所以应和一个主谓短语相对; “问楼外青山”是一个动宾短语,所以应和一个动宾短语相对; “山外白云”是一个偏正短语,所以应和一个偏正短语相对; “何处是唐宫汉阙”是一你个主谓短语,所以应和一个主谓短语相对; 根据给出的下联“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绿树池边此间有尧天舜日”可以看出,下联应调整为: 参考答案: 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解析】答本题要明确题目要求,题目要求“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的上联调整下联”,那么在阅读题目时就要考虑到这一点,然后认真阅读语段,根据题目要求和语

10、段内容选出恰当的答案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我掌握有关对联的知识,了解对联的特点: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四、要内容相关,上下

11、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四、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6.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古风碧荷生幽泉李白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注】此诗作于李白应诏入京为官之前。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写荷之美,先总写其“艳”、“鲜”,然后分写“花”“叶”“色”“香”,并用“幽泉”“朝日

12、”“绿水”“青烟”加以衬托。 B三四两句中“冒”“罗”二字用得巧妙:“冒”赋予出水芙蓉以动态美;“罗”将青烟笼罩绿叶的形态写得生动传神。 C“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写芬芳艳丽的荷花尽管无比美丽,也只能在满天飞霜中无奈凋残零落。 D诗歌语言清新自然,节奏轻快,充满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极富抒情性,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这首咏物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答案】【小题1】D【小题2】【解析】(1)D“充满奇特的想象和夸张”说法错误,诗歌借“幽泉”“朝日”“绿水”“青烟”侧面描写荷花的美,又借“馨香”无人传,“凋此红芳年”正面描写荷花无人欣赏、默默凋零,抒发自己“未得所”的感慨,并

13、没有出现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更谈不上“充满”。 (2)诗歌从荷的生长环境写起,并总括其特点:“艳且鲜”。随后四句写荷的“花”“叶”“色”“香”,通过描写碧荷之美,暗示自己的才智高洁。接着作者笔触一转,写荷的境遇:秋霜时节,无奈凋零,借此表明尽管自己一腔才华,但无法施展,只能在年华逝去中喟叹。最后“愿托华池边”一句表达自己希望像荷花一样,生长在美丽的池子里,获得发挥才华的平台,抒发了自己对得到举荐和朝廷重用的渴望之情。 答案: (1)D。 (2)对自己高洁品性的自信。写荷花秀丽的花容,清香的气息绝世空前,暗示了自己才高道洁。怀才不遇、空任时光流逝的慨叹。写荷花,纵然有绝世的美丽,因“结根未得所”,

14、无人为它传递馨香,只能凋零,表达自己空有才华,却因没人举荐而不能建功立业,坐看年华流逝,心生感慨。对得到朝廷重用的渴望。结尾“愿托华池边”表达了自己也像荷花希望生长在华美的池子里一样,期盼得到举荐和朝廷垂青(重用)。 翻译: 碧绿的荷花生长在幽静的泉水边,朝阳把她们映照得鲜艳无比。 清秋季节,一朵朵芙蓉从绿水中袅袅举起,茂密的圆叶笼罩着缕缕青烟。 秀丽的花容,清香的气息,绝世空前,可是谁来举荐她们呢? 眼看着秋霜渐浓,秋风劲起,难免红颜凋谢。 但愿能在王母的瑶池里生长,时时鲜艳,永不颓色。 赏析: 李白古风组诗共五十九首,这是其中的第二十六首。看诗意应该作于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此诗为比兴言志之作。此诗借碧池芙蓉暗示自己的才高道洁,并希望举荐给皇上。此诗节奏轻快,一气呵成。全诗以荷为喻,属咏物诗。写荷之美,综以“艳”、“鲜”;分以“花”、“叶”、“色”、“香”;陪以“朝日”、“绿水”、“青烟”。写荷之不遇,曰“空”、曰“凋”。“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中“冒”与“罗”用字极其到位,冒尖而踊跃,收罗而无遗。“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华池,芳华之池。末二句表达了积极用世的意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