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广州市高一物理竞赛试题和答案.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145603573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117.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广州市高一物理竞赛试题和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4年广州市高一物理竞赛试题和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广州市高一物理竞赛试题和答案.(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 年广州市高一年级物理竞赛试题第 1 页共 2 页 2014 年广州市高中一年级物理竞赛试题 考试时间 100 分钟;试卷满分 100 分。请按要求在答题卷上作答。 1 (5 分)如图所示,置于水平地面的三脚架上固定着一重为mg 的 照相机, 三脚架的三根轻质支架等长,与竖直方向均成30角,则每根支 架中承受的压力大小为 2 (5分)如图,A、B 两个物体相距s=7m,物体 A 以4 A vm/s 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 而物体B 此时的速度10 B vm/s,向右做匀减速运动,加 速度 a= -2m/s2。那么 A 追上 B 所用的时间为:s 3 (10 分)质量为2 10 3kg 的

2、汽车,发动机功率为 310 4W ,在水平公路上能以 15m/s 的最大速率匀速行驶。若保持功率不变, 当速率为10m/s 时,汽车受到的牵引力为 N, 瞬时加速度为 m/s 2 4 (10 分)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取g,以速度 v 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T 秒后仍 从原地以同样的速度竖直向上抛出另一物体,要使两物体在抛出点上方相遇,则时间T 必 须小于,相遇处离抛出点的高度为。 5 (10 分)宇航员站在一星球表面上的某高处,沿水平方向抛出一小球。经过时间t, 小球落到星球表面,测得抛出点与落地点之间的距离为L。若抛出时的初速度增大到2 倍, 则抛出点与落地点之间的距离为L3。已知两落地点

3、在同一水平面上,该星球的半径为R, 万有引力常数为G。则该星球的重力加速度和质量分别为和。 6 (10 分)如图,一块坯料夹在两水平运动的导板之间。上板以 2v 的速度向右运动, 下板以 v 的速度向左运动。 某时刻上、 下两切点A、 B 同在一条与两板垂直的直线上,相距 L。此时坯料的瞬时转动轴与切 点 A 的距离为和瞬时角速度大小为 7 (10 分)质量为2 kg 的物体,放在动摩擦因数 0.1 的水平面上,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 水平拉力做的功W 和物体发生的位移l 之间的关系如图所 示,重力加速度g 取 10 m/s2,则此物体在OA 段运动的加 速度是,在位移为l9 m

4、时的速度是 A B s vAvB v2 A B v L 2014 年广州市高一年级物理竞赛试题第 2 页共 2 页 8 (18 分)如图a 是某同学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时获得的一条纸带 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 A、B、C、D、E、F、G 是纸带上7 个连续的点,F 点由于不清晰而未画出试根据纸带上的数据,推测F 点的位置并在纸带上标出,算出对 应的速度vF = m/s(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根据纸带上的数据,算出B、C、D、E、F 各点对应的瞬时速度大小,然后在图上 描点并作出vt 图象根据图象,求出t时的速度v0= m/s 以及物体运动的 加速度 a= m/s 2(计算结

5、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9 (22 分)如图,半径为R 的 4 1 圆弧曲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圆弧底端P 处的切线水 平。与圆弧底端等高的、足够长的木板A 左端紧靠圆弧放在水平地面上。可视为质点的滑 块 B 静止放在距A 左端为 R 的木板上; 与 B 完全相同的C 由圆弧顶端无初速度释放,沿圆 弧滑下通过P 后,冲上 A 并能与 B 相碰, B、C 碰后粘在一起不再分开并一起向右运动,其 运动速度大小为C 与 B 碰前的一半。 已知:A、 B、 C 的质量均为m; 重力加速度为g; C 通过 P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2.5mg; B、C 与 A 的动摩擦因数 4 1 1 ,A 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

6、 8 1 2 。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 动摩擦力。求: (1)C 从圆弧顶端滑到P 的过程中,摩擦力做的功。 (2)为使 B、C 不从 A 右端掉下来,A 的长度至少要多长。 (3)A 停下后,左端与P 的水平距离 A B C P R ACBDEG 01cm234756 a 11 10ms/v 01. 2.0 3.0 4.0 5.0 6.0 7.0 08. s/t -2 10 0 824610 b 2014 年广州市高一年级物理竞赛试题第 3 页共 2 页 2014 年广州市高一年级物理竞赛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7 题为填空 / 作图题,每空5 分共 60 分;第 8 题实验题, 18 分;第

7、9 题为计算题, 22 分。共 100 分。 1 2 3 9 mg2t=8 33 10 3; 0.5 4; 2 g v g Tgv 8 4 222 5 2 3 32 t L 和 2 2 3 32 Gt LR 6L 3 2 、 L v3 71.5 m/s 2,3 m/s(没有单位的给 2 分) 8 F 点的位置如图(3 分) vF =0.70m/s(3 分;没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的不给这3 分) 描点如图(3分) 作图如图( 3 分) v0=2.0m/s(3 分) a=5.0m/s 2(3 分,没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的不给这 3 分) 评分说明:( 1)不描点,画图正确也不给作图的3 分;描点不作图

8、的,照给这描点的3 分。 (2)没有作图的,即使v0 a 算得正确也不能给分。 9解: (1)以 C 为研究对象,设C 到达 P 时速度为v、支持力为N, 由牛顿第二定律: R mv mgN 2 动能定理: 2 2 1 mvWmgR f 依题意:mgN5 .2 解得:mgRW f 4 1 (2)C 冲上 A 后, C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mgmgfC 4 1 1 A 受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mgmgfA 8 3 3 2 11 10ms/v 01. 2.0 3.0 4.0 5.0 6.0 7.0 08. s/t -2 10 0 824610 b ACBDEG 01cm234756 a F 2014

9、 年广州市高一年级物理竞赛试题第 4 页共 2 页 由于 CA ff,所以 A 没有滑动, C 在 A 上做减速运动,设与B 相碰前的速度为vC, 动能定理: 22 1 2 1 2 1 mvmvmgR C RgvC B、C 碰后的速度为:RgvBC 2 1 碰后 B、C 这个整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mgmgf BC 2 1 2 1 由于 ABC ff,所以 A 开始沿地面运动。A 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BC 做 匀减速直线运动。设共同速度为 ABC v,由牛顿运动定律知: 对 BC: BCBC maf2 11 对 A: AABC maff 12 又有加速度定义: t vv a BCAB

10、C BC t v a A B C A 13 可解得:Rgvv BCABC 6 1 3 1 14 设 A 从运动到共速对地的位移为sA1, BC 在这段时间的对地位移为sBC,由动能定理: 对 BC: 22 2 2 1 2 2 1 BCABCBCBC mvmvsf 15 对 A; 2 1 2 1 )( ABCAABC mvsff 16 解得:RsA 9 1 1; RsBC 9 4 17 即 BC 在 A 上运动的距离为:RssL ABC 3 1 1 18 BC 最后与 A 左端的距离为:RLRL 3 4 19 (3)A、B、C 共速后,成为一个整体,仅在A 与地面的摩擦力做匀减速运动。设运动 sA2停下来,由动能定理: 2 2 3 2 1 0 ABCAA mvsf 20 解得:RsA 9 1 2 21 A 停下后,左端与P 的水平距离为:RssL AAAP 9 2 21 22 111213141516171819202122每式正确给1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