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医院绩效管理体系研究讲义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5601952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890.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医院绩效管理体系研究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医院绩效管理体系研究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医院绩效管理体系研究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医院绩效管理体系研究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医院绩效管理体系研究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医院绩效管理体系研究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医院绩效管理体系研究讲义(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医院 绩效管理体系研究讲义 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医院 绩效管理体系研究讲义 施。 关键词:卫生政策医疗改革医院绩效管理责任目标 关键绩效指标平衡计分卡 ,.a.1990s,.t.,. 2009,.,. ,a.2008,a,.,. ,.-,a.,.,.,.,.,/.10.,. : : 1.绪论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方法学研究的管理学论文,旨在研究中国 复杂的医疗环境下综合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一些有效方法。 作者本科是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并在医院从事综合管理岗位 六年,曾多次参与医院绩效考核体系的建设,具有一定管理 经验。本研究是以医院为典型,在为医院优化绩效管理体系 的同时,分析说明所运用

2、绩效管理体系建设的理论和方法, 是一篇理论结合实践的论文。由于国内医疗环境的复杂性, 医院科室的特殊性,各方利益关系的博弈,为综合性公立医 院搭建绩效管理体系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而在实际操作当 中,要做到完全的公平、科学、合理更是一项几乎不可能完 成的工作。在提笔写作之前,作者查阅了许多关于综合性公 立医院绩效方面的文献,遗憾的是,文献库中这方面的文章 可供借鉴的较少,其中,大多数是一些理论性、原则性的阐 述,方法学研究文献十分有限。因此,在文献方面,作者只 引用一些事实性表述,而在绩效体系搭建的方法论上,更多 地结合医院的具体实际进行阐述。 事实上,作者已于 20 一三年 10 月因为多方面

3、原因离开了医 院。但这也使得作者的位置更加超脱,一方面,可以使用一 些个人关系获得医院近况资料;另一方面,可以撇开医院内 部的利益,站在更加科学、客观的角度指手画脚。至于医院 是哪家医院,基于商业 jimi,在本文中,只能对一些敏感 问题做刻意地回避。 最后,希望作者的研究成果能够被同行所接受和参考。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次研究理论结合实际,既有宏观政策分析,又有微观实例 操作。主要有以下三个研究目的: 一、 通过国内外形势的对比,深入分析我国公立医院的生 存发展环境;指出国内现行卫生体系、制度的问题,阐述作 者对国内医疗改革方向性问题的思考。 二、 分析医院的现状

4、和绩效管理体系,找出医院绩效管理 体系的优缺点,对现行绩效管理体系提出改进方案。 三、 通过分析国内公立医院生存环境、绩效管理理论和实 际,以医院为实例,阐述作者在国内公立医院绩效体系建设 中的方法学思考。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国内公立医院面对着极其复杂的生存与发展环境,一方 面,现代化的绩效管理体系建设起步不久,另一方面,受到 传统利益分配方式、利益关系和理念的制约,现代化的绩效 管理体系建设远远落后于理论研究。尤其是在一般综合性公 立医院绩效管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个人意志、主观性、片 面性问题突出。为使所搭建的绩效管理体系科学、全面、合 理,符合医院的个性化要求,

5、阐述研究思路如下: 1.2.1 研究思路1.2.1 研究思路 本研究是一项应用性研究,选择医院为研究样本,立足于医 院实际状况,在医院现有绩效管理体系的基础上,改进并搭 建现代化的绩效管理体系,为医院绩效改革提供参考。 本研究在加强国内综合性公立医院绩效管理体系建设理论学 习的基础上,注重学以致用,以医院为研究标的,分析其运 营所面临的政策环境、利益关系,综合考虑经济指标、社会 指标、政策指标,为其搭建方法科学、导向清晰,符合其自 身特点及生存环境的绩效管理体系。 本研究通过分模块分析医院各个系统(内科系统、外科系统、 行政后勤系统、医技医辅系统)以及特殊科室(麻醉科、急 诊科、等)的具体情况

6、,综合运用绩效管理方法,在保证整 体绩效体系搭建统一性的基础上,突出科别特色。 本研究尊重科室内部管理的自主权,重点关注院科间管理, 尊重科室二次分配的权利。 1.2.2 研究方法1.2.2 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国内政策文件,总结、归纳 国内外医疗环境、卫生政策的差异性并找出问题。通过查阅 国内公立医院绩效管理方面的文件,吸收经验、提炼思考, 用于医院绩效管理体系的改进工作。 二、调查法 通过对医院部分临床科室、医务部、病案科、信息中心、 财务部、人力资源部、质量管理控制中心、院务部、护理部、 门诊部等部门的走访,详细了解医院的具体情况和绩效管理 体系。获取研究所需资

7、料,并通过访谈听取职工意见,找到 问题,形成解决思路。 三、 模拟法 根据调查走访结果,研究建立绩效管理体系模型,运用 对非创收部门的测评方法进行模拟,在模拟的基础上实施。 使用病案统计科及财务部提供的科室(或独立核算单元)数 据,对部分科室进行实例模拟,测算奖励性绩效情况。重点 测试 2 个科室,使用原因分析法和追踪法持续追踪特殊问题。 四、总结经验法 作者在医院工作六年,从事的是综合管理岗位工作,多 次接触到绩效工作和责任目标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实践经 验。在既往经验的基础上,深入了解特殊科室,提出个性化 的绩效管理思路,避免“一刀切”。 1.3 国内外综合性公立医院生存环境比较分析1.3

8、 国内外综合性公立医院生存环境比较分析 在前文中已经提到,我国综合性公立医院绩效体系具有复杂 性,而这一特性是由公立医院自身生存与发展环境所决定的。 对国内外公立医院的生存环境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我们正 确认知我国公立医院所面对的特殊环境,在绩效考核方法的 选择上,真正做到因地制宜。 1.3.1 国外公立医院的生存环境 基于各国政治经济、历史人文因素的差异,世界各国在卫生 体系的搭建上有着许多自身的特点。下文主要从公益性、社 会保障体制、医院治理结构上分析,以切合本文的研究主题。 一、美国 美国是典型的自由市场国家,在私有制基础上,以经济决策 高度分散为特征,实行自由经济、自由竞争,政府对经济

9、活 动的干预十分有限。美国医院的所有制是多元化的,公立医 院和私立医院在市场上平等竞争,政府除履行监管职能外, 只负责为穷人和老人买单。1另外,美国完善的社会化医疗 保障体系为昂贵的医疗服务支出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英国 英国是传统的市场经济国家,市场机制、体系完备,以股份 制企业为主,国家原则上不干预经济活动。同时,英国又是 一个社会保障齐全的福利国家,二战后,英国已经建立起了 相当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英国的公立医院约占全国总数的 95%。英国的公立医院与私立医院一样,在政府所有下享有 自主权,是独立的法律实体。到上世纪 80 年代,英国国家 卫生服务体制()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如:公立医院

10、效率 低下、患者候诊时间过长、服务成本不断上升、政府财政压 力越来越大、成本控制意识淡漠等问题,英国进行了一系列 的改革。 其中,三级医院体系及转诊体制的搭建经验,已经被我国借 鉴,并在国内逐步推行。 三、德国 德国医院按照所有制不同分为,公立医院、私立非盈利性医 院和私立盈利性医院。其公立医院改革的重点在于实行医院 自治甚至公司化管理上,实现了医疗服务购买者和提供者的 分离,在两者之间引进了签约化的合同关系,提高医院在服 务范围、人员任用和财务上的自主权,保留医院索取利润的 权利。公立医院改革后,政府通过医院董事会的传递作用, 仍然保持决策优势,在的任用及绩效管理方面,政府拥有较 大的发言权

11、。同时,公司的财务和商务计划必须经过政府同 意,所以政府实际上并没有散失操控公司运营的权力。 四、法人治理结构 事实上,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新 加坡2等世界主流现代化国家所搭建的医疗服务体系看,对 公立医院实行“管办分离”,公司化管理,行政监管是一个 共同的特点。虽然,它们在各自所搭建的法人治理结构上存 在着一些差异,但管办不分的弊端早已在公立医院的管理实 践中暴露无遗。 1.3.2 国内公立医院的生存环境 中国的现代化医疗服务体系脱胎于计划经济模式下的低 水平全民福利医疗服务体系。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 进,市场因素逐步引入医疗行业,综合性公立医院逐步从全 额拨款过

12、渡到了差额拨款,进入 21 世纪,公立医院基本上 成为自负盈亏的“非营利性”单位。这时,人们突然发现, 在医疗资源几何倍增的同时,人民群众“看病贵,看病难” 的问题凸显出来。随后,一轮接一轮的医改接踵而来。 1995 年,国务院决定在江苏镇江、江西九江推行以社 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试点,由此揭 开医改序幕。然而,从建立医疗保险制度,到社会办医,到 仇和在宿迁的“卖完新政”,再到全国药品监督管理局长郑 筱萸被判处死刑,最后等级医院评审工作的暂停,中国二十 年的医疗改革在提高了医疗行业发展活力的同时并没有解决 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最终以失败告终。其 间,对医疗卫生

13、区域发展的规划,对医疗保险制度的推动与 完善,对药品价格、利润水平的管理,对标准化临床路径的 建设,对合理用药及医疗不合理费用的控制等管理手段极大 地促进了医疗行业的规范化发展。但是,这样一种不系统、 拼接式的医疗改革也让国内公立医院的生存环境变得极其的 复杂、苛刻,使得医生不再专注于单纯的学术,医院不再专 注于单纯的运营。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办不分,多头管理的制度环境问题一、管办不分,多头管理的制度环境问题 事实上,国内很早就提出了对公立医院实行管办分开, 也诚然做了许多努力。但到目前为止,国内大多数公立医院 并未真正剥离行政干预。最为重要的表现就是医院人事问题, 医院领导岗位

14、的上级党委考察任命;公立医院人才流动的编 制限制,自主招聘权,绩效工资政策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医院 的法人治理结构化进程。 国内公立医院接受包括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部门、 物价管理部门、医疗保险部门以及各类行业协会的管理,而 这些管理部门在制定政策、规范中的不恰当,往往导致一些 医疗风险事件的发生。例如:发改委对医疗卫生服务的定价 问题,未体现出医务工作者的劳动价值,并会导致缺药、断 药,药品逆淘汰等事件的发生;医保对药比、双均定额的要 求,往往会引发一些不必要的检查费用,医保的清算水平, 会引起医院对病患的选择性偏好等。 以上阐述最主要的两点:国内公立医院的独立性不足, 不具备推行法人治理结构

15、的政策环境。公立医院接受着多头 行政管理,管理的科学性、统一性有待提高。 二、产业上下游的不当竞争问题二、产业上下游的不当竞争问题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直接反应出我国的医疗行业资源 (尤其是优质医疗资源)高度紧缺以及行业暴利的现状。但 我要阐述的是:这种暴利是产业的暴利,是价格形成机制下, 不当竞争导致的产业暴利,这种暴利的合法利润并没有滞留 于医疗产业的末端医院。 医疗产业中上游产品的不当竞争问题直接导致了高昂的设备、 基建、药品开支,无形中加大了医院的运营成本。而发改委 定价这种价格形成机制本身的弊端,严重低估了医务工作者 的劳动价值,高估了检查、部分药品的价格,使得医疗行业 的利润在

16、产业链的上下游分配高度不协调。 三、糟糕的社会形象与人才队伍发展的可持续建设问题三、糟糕的社会形象与人才队伍发展的可持续建设问题 随着,整个医疗行业暴利、矛盾不断积累,并在行业的服务 终端(医院)爆发,加上医疗学科领域本身的复杂性、经验 性、不确定性,社会舆论的错误导向,医疗纠纷数量迅猛增 长,恶性伤医事件频频发生。 加之,医务工作者的劳动价值并没有能够合理地从医院的绩 效当中得以反应。医务工作者承担着极其高强度、相对低收 入、社会认可度不高的工作。这样一种职业,如何能够吸引 社会人才不断加入?而人才才是医院这个医疗行业产业链终 端的根本,才是行业最为宝贵的资源。3 1.4 国内公立医院绩效管理研究现状1.4 国内公立医院绩效管理研究现状 2009 年,温家宝总理召开的国务院会议,提出了事业 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制度的四项基本原则。公立医院绩效改革 迅速在全国铺开。并有大量的学者在理论层面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许多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当前医院管理、政策 环境相一致的绩效管理理论;但是,在实际当中,公立医院 面临着财政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