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公式总结(9月11日).pptx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5600716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PPTX 页数:6 大小:58.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数学公式总结(9月11日).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数学公式总结(9月11日).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数学公式总结(9月11日).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考数学公式总结(9月11日).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考数学公式总结(9月11日).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数学公式总结(9月11日).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数学公式总结(9月11日).ppt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 海 无 涯 高考数学常用公式汇总 一、函数 1、 若集合 A 中有 n (n N) 个元素,则集合 A 的所有不同的子集个数为2 n ,所有非空真子集 的个数是2n 2 。注:减一个真子集,减一个空集二次函数 y ax2 bx c 的图象的对称,轴方程是 x , ,2a4a,bb4ac b2 2a,,顶点坐标是,,二、三角函数 3、诱导公式可用十个字概括为: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正负看原来的三角比)函数 y Asin(x ) B(其中A 0, 0)的最大值是 A B ,最小值是 B A ,周期是 T 2 ,频率是 f 1 ,相位是x ,初相是 ; T 13、在ABC 中: sin(A

2、 + B) = sinCcos(A+ B) -cosCtan(A + B) -tanC 三、数列,n1,2,n,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a a (n 1)d , S, n(a1 an ),n1 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是an a1q,, 1,(q 1),1 q,a (1 q ),na1(q 1),前 n 项和公式是: S ,n,n,3、若 m、n、p、qN,且m n p q ,那么: 当数列an 是等差数列时,有am an ap aq ; 当数列an 是等比数列时,有am an ap aq 。 四、排列组合 1、 加法原理、乘法原理各适用于什么情形?有什么特点? 加法分类,类类加;乘法分步,步步

3、乘。,m,n,2、排列数公式是: A,= n(n 1)(n m 1) =,n!,(n m)!,n,;组合数公式是: C,=,m!,m,mAn,nn,组合数性质: C m = C n m,C m + C m1 = Cm nnn1,五、解析几何 1 、 AB xB xA,1,学 海 无 涯 2、 数轴上两点间距离公式: AB xB xA 3、 直角坐标平面内的两点间距离公式: PP (x x )2 ( y y )2 1 21212,1 2,4、 若点P 分有向线段 P P 成定比,则=,2,1,PP,P P,5、 若点 P1 (x1 , y1 ),P2 (x2 , y2 ),P(x, y),点P

4、分有向线段 P1 P2 成定比,则:,x = x1 x2,1 1 ,y = y1 y2,若A(x1 , y1 ),B(x2 , y2 ),C(x3 , y3 ) , 则 ABC的 重 心G的 坐 标 是,33, x1 x2 x3y1 y2 y3 ,, , 。 ,x2 x1,6、 求直线斜率的定义式为 k= tan ,两点式为 k= y2 y1 。,7、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 点斜式: y y0 k(x x0 ) , 斜截式: y kx b 两点式: y y1 x x1 , 截距式: x y 1 y2 y1x2 x1ab 一般式: Ax By C 0,11122212,直线l :y k x b ,

5、l :y k x b ,则从直线l 到直线l 的角满足:,1 2,21,1 k k,k k,tan ,12,1 2,21,1 k k,k k,直线l 与l 的夹角满足: tan ,00,A2 B 2,Ax0 By0 C,8、 点 P(x , y ) 到直线l:Ax By C 0 的距离: d ,A2 B2,C1 C2,10、两条平行直线l1:Ax By C1 0,l2:Ax By C2 0距离是d ,11、圆的标准方程是: (x a)2 ( y b)2 r 2 圆的一般方程是: x2 y 2 Dx Ey F 0(D2 E 2 4F 0),2,学 海 无 涯 12、圆 x 2 y 2 r 2的以

6、P(x , y ) 为切点的切线方程是 x x y y r 2 此点在曲线上 0000 14、研究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最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即: 判别式法:0,=0,0,等价于直线与圆相交、相切、相离; 考查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的大小关系:距离大于半径、等于半径、小于半径,等价于 直线与圆相离、相切、相交。 15、抛物线标准方程的四种形式是: y 2 2 px,y 2 2 px x2 2 py,x2 2 py。,2, pp,16、抛物线 y 2 px 的焦点坐标是: ,0 ,准线方程是: x 。 2 2,过该抛物线的焦点且垂直于抛物线对称轴的弦(称为通径)的长是: 2 p 。 x 2y 2y 2

7、x 2 17、椭圆标准方程的两种形式是: 1和 1 (a b 0)。 a 2b 2a 2b 2,a 2b 2,x 2y 2 18、椭圆 1 (a b 0) 的焦点坐标是(c,0),2 ,准线方程是 x a,离心率是 c,a,e c ,其中c2 a2 b2 。,x 2y 2y 2x 2 19、双曲线标准方程的两种形式是: 1 和 1 (a 0,b 0) 。 a 2b 2a 2b 2,a 2b 2,ca,x 2y 2a 2c 20、双曲线 1 的焦点坐标是(c,0) ,准线方程是 x ,离心率是e ,,2,y,x 2 渐近线方程是 0 a 2b 2,。其中 c ab,22 2 。,a 2b 2a

8、2b 2,x 2y 2x 2 21、与双曲线 1 共渐近线的双曲线系方程是,2 y ( 0)。,22 、 若 直 线 y kx b 与 圆 锥 曲 线 交 于 两 点,A(x1 , y1) , B(x2 , y2) , 则 弦 长 为,12,AB (1 k 2 )(x x )2 ;,六、参数方程,3, y b r sin ,1、圆心在点C(a,b) ,半径为r 的圆的参数方程是: x a r cos,(是参数)。,(是参数), y b sin ,x a cos 2、横椭圆的参数方程是:,七、简易逻辑,学 海 无 涯 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 逻辑连接词有“或”、“且”和“非”. p、q 形

9、式的复合命题的真值表:,4.命题的四种形式及其相互关系,互 逆,互 互,互 为 互 否 逆 逆 否,否 否,否,互 逆,否 否 题同真同假;逆,原命题与逆否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九、平面向量 运算性质: a b b a, a b c a b c, a 0 0 a a,1122,坐标运算:设 a x , y , b x , y ,则,1212,a b x x , y y , ,2121,设 A、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x1,y1),(x2,y2),则 ,AB x x , y y .,3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 , a ,a, a a a, a b a b, 设 a x, y,则 a x, y

10、x, y, 4平面向量的数量积:,00,定义: a b , ,a b cos 0 180 0 a 0 . 注意向量夹角可为钝角, 运算律: a b b a, a b a b a b a b c a c b c ,原命题 若 p 则 q,逆命题 若 q 则 p,否命题 命 若则q,逆否命题 若则,4,学 海 无 涯,坐标运算:设,22,11, b x , y ,a x , y ,则, ,a b x1 x2 y1 y2 5.重要定理、公式: (1)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 如果e1和e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 ,那么对该平面内的任一向量 a,有且只有一对, 实数 1 , 2 ,使 a 1 e1

11、2 e2 (2) 两个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 , ,a/ b x1 y2 x2 y1 0,a/ b a b ( R) (3) 两个非零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 a b a b 0a b x1 x2 y1 y2 0 (4) 线段的定比分点坐标公式, 设 P(x,y) ,P1(x1,y1) ,P2(x2,y2) ,且 P1 P PP2,,则, ,1 ,12 1 ,y y,y , 中点坐标公式,2,12 2,y y,y ,x x1 x2x x1 x2,(5) 平移公式,如果点 P(x,y)按向量 a h, k ,平移至 P(x,y),则,y y k.,x x h,新=旧+旧,十、概率 若事件A、B 为互斥

12、事件,则 P(A+B)=P(A)+P(B) 若事件A、B 为相互独立事件,则 P(AB)=P(A)P(B) 若事件A、B 为对立事件,则 pA 1 PA 如果在一次试验中某事件发生的概率是 p,5,nn,那么在 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这个事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P ,kknk,K C p 1 p,十一、文科导数 函数 y f x在点 x0 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就是曲线 y f x在点P( x0 ,f( x0 )处的切线 的斜率. 几个重要函数的导数,6,学 海 无 涯 C 0,(C 为常数) xn nxn1 n Q (3)导数应用 使 f x0 的区间为增区间,使 f x0 的区间为减区间. 函数 f x 求极值的步骤: .求导数 f x,n,12,.求方程 f x=0 的根 x , x , x,.研究单调性判断极大或极小值 闭区间求最值 . 求极值 .求端点函数值,比大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