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净化政治生态调研报告(四)

上传人:金手指1****983 文档编号:145599122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净化政治生态调研报告(四)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精编净化政治生态调研报告(四)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精编净化政治生态调研报告(四)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精编净化政治生态调研报告(四)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精编净化政治生态调研报告(四)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净化政治生态调研报告(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净化政治生态调研报告(四)(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净化政治生态调研报告 *县*局 关于净化政治净化生态调研报告 按照县纪委关于做好净化政治生态问题调研工作的通知要求,*县*局在全局范围内开展关于净化政治生态问题调研,坚持强化问题导向,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严格对照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通过明察暗访、深挖细查,找出我局在政治生态建设领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坚定理想信念方面 1、学习不足,理论不强。部分党员干部不重视政治理论学习。甚至把参加学习作为一种不必要的负担,参加两学一做活动仅流于形式,没有入脑入心,达到学悟思践的效果; 2、缺乏信仰,见解偏颇。部分党员干部个人主义盛行,认为过好自己的小日子才是硬道理;奉献精神

2、不足,利己思想有余。 3、党性不强,行为失范。一些党员干部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形式入党和思想入党的问题。心中没有标杆,党性意识不强,言行上还跟合格党员有差距。口无遮拦、行为越距现象时有发生。 (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方面 4、思想保守,不思进取。思想解放不够,服务于科学发展的理论不强,还不能完全适应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工作满足于一般要求,缺乏强烈的争先意识、创新意识,小富即安,小胜即骄,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在工作中瞻前顾后,放不开手脚,没有锐气和生机,缺乏干事创业的干劲。突出表现在项目谋划质量不高,促进工业发展项目少,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百日攻坚挂图作战行动开展至第 4 周时,我县只谋划储备项

3、目56 个,总投资119.25 亿元,其中工业类项目 7 个,总投资 25.4 亿元。导致我县工业类项目储备较少。 5、按部就班,效率不高。一些干部存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按部就班,机械行事。尽管一些项目在备案审批时因为评估报告或是规划手续没到位或不全,我们在审批时没有积极跟评审机构和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导致项目长时间没法备案审批,拖延项目实施进度。 6、作风不实,缺乏创新。存在满足于当传声筒,做中转站,习惯于以文件贯彻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缺少真抓实干的干劲和创新发展的思维,仅仅满足于一般号召,不能结合实际抓落实,创新方法促发展。 7、缺乏担当,畏难不前。一些干部在工作中有畏难思想,落实任务不

4、积极,推进工作主动性不强。如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存在进展不平衡的问题。 我县 2016 年项目虽全部开工建设,但*镇*村安置点、*乡*村安置点(一期)、*镇*村安置点、城镇化集中安置点进展缓慢;20XX 年项目*乡*村安 置点(二期)、*村安置点、*村*安置点等 3 个安置点仍未开工建设,没有达到市上 6 月中旬全部开工建设的要求。 (三)严明纪律方面 8、于己无关,漠不关心。有的党员将自己混同于普遍百姓,消极遁世,不问政治。认为自己无职无权,党的政治纪律没有遵守的必要;有的一般党员干部,则认为自己有职无权,党的政治纪律也没有约束的必要。 9、认知不足,意识淡薄。部分党员干部由于学习不足,对党纪律

5、规矩知之甚少或者一知半解,没有树立起红线意识,没有把纪律挺在前面。如落实签到、请销假制度不积极、不规范。 (四)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方面 10、形式有余,实质不足。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仍然存在入户调研多,实际举措少,规划计划多,落实管用的少。尽管与帮扶户虽然能坐在一条凳子上,但感情还有一定的隔阂。在站稳群众立场,增进群众感情上还差火候,推进扶贫攻坚上还差些实干精神。 11、缺乏沟通,措施失准。一些干部在落实精准扶贫具体帮扶措施时,没有按照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的原则实施,而是我有什么能提供什么就给群众提供什么样的帮扶,没有充分跟帮扶对象沟通,不了解贫困人口的真正诉求,导致帮扶措施错位、效果不明

6、显。 (五)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方面 12、流于形式,质量不高。组织生活会只满足于时间、次数要求,形式主义突出。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民主传统只是在形式上继承,并没有从实质上突破。在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上民主气氛不够浓厚,思想放不开,做不到畅所欲言,等待观望的现象比较严重。三会一课制度存在着组织随意、管理松散的现象,有的以学习会取而代之。 13、谋划不足,缺乏针对。很少用心谋划每一次组织生活,随意性和主观性的现象较为普遍。大多以学习教育为主,注重宣传大政方针,泛泛提要求,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吸引力。党组织对涉及党员思想、工作、生活的问题贴近不紧,针对性不强,对党员关注的热点和核心问题把握不准,释疑解惑

7、的说服力不强,组织生活联系党员主观世界,解决思想问题不够。 14、形式陈旧,内容单一。组织生活大多以开会形式进行学习。而且支部所有的学习和教育活动大多数是单向的,主要由支部书记或者是组织者以灌输的方式来进行,缺少互动性。组织生活的内容也主要以学习为主,80%的组织生活时间基本上都用在了学习上。 15、态度不端,缺乏自觉。有的党员对参加组织生活态度不端正,被动应付多,积极主动参与少,表现为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意识在逐渐淡化,认为参与组织生活是一种负担。 (六)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方面 16、自我批评,泛泛而谈。部分党员在进行自我批评时,只说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说一些是优点的缺点,不愿意深入剖析自身存

8、在的问题,抓不住自己问题的重点,更不愿意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 17、批评别人,蜻蜓点水。部分党员在批评别人的时候,把批评变成了吹捧,把批评变成了表扬,讲成绩夸夸其谈,讲问题避重就轻,有好人主义思想,习惯于多栽花少栽刺,明知不对,也是少说为妙。 18、面对批评,态度不一。有的党员在面对上级领导的批评时能够细心聆听,虚心接受,但在面对平级和下级的批评时却有抵触情绪。这样,就失去了批评和自我批评作为我党强身治病、保持肌体健康的锐利武器的意义, 二、原因分析 ( ( 一) ) 不注重理论学习,政治素质不够高。 调研发现一些党员干部,只重业务学习,不注重政治理论学习。不善于运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观察

9、、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由于政治理论基础差,致使思想政治素质难以提升,缺乏应有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难以从思想上、政治上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不注重党性锻炼,纪律观念不够强。 有些党员干部不重视党性锻炼、党性修养,放松了主观世界改造,致使党性不纯或不强问题仍然存在。突出表现为个人意识增强,组织观念弱化;本位意识增强,大局意识弱化;利己意识增强,奉献意识弱化。极少数党员干部认为个人不拿不贪,就不是违纪违法。这样必然造成单位纪律涣散,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不注重宗旨意识,群众观念不强。 一是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与和平环境中,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外部压力减小,特别是没有了生死攸关

10、的危险,党群之间相互依赖性减弱。这使得一些党员干部容易淡化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观念。二是年轻党员干部大多数缺乏实践锻炼,缺少与基层群众同甘苦、共命运的体验,做群众工作的能力相对较弱。缺乏基层历练,其思想的纯洁性、对党的忠诚度、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尚需进一步提升。在各种非主流价值观的影响下,容易过多地关注自身的价值和个人的得失,容易忽视与群众的联系,导致脱离群众。 (四)不注重提高认识,组织生活质量不高。 一是一些党员干部对组织生活的重视不够。由于不能调整自己的角色,对参加支部的组织生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二是部分党员对组织生活的认同感存在偏差。更多地把参加组织生活作为义务对待,而不是履行权利。

11、由于党员权利意识不强, 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总感到是要我过组织生活,而不是我要过组织生活,把参加组织生活当成一种额外负担被动应对。 三、净化政治生态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 以两学一做活动为重要契机,引导党员把学习党章党规和系列讲话,学懂学透,入脑入心,补足精神之钙,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不断增强政治定力,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自觉成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把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作为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自觉习惯,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

12、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从本职工作做起、从现在做起,用心做事,激情创业,把深入落实习总书记八个着力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落实八个着力上见行见效。 (二)把纪律挺在前面,树立党员干部的红线意识。 一要认真对照条例和准则的纪律规定,教育党员干部要严守纪律底线,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要严守政治纪律底线,站稳政 治立场,懂规矩,守纪律,严格按照总书记的要求,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遵循组织程序、服从组织决定、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始终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要结合三纠三促专项行动加大问题查找和问责力度,严格执行一岗双责和一案

13、双查制度,对违规违纪违法党员干部,既追究主体责任和领导责任,达到问责一个、警示一片的效果。在持续转变四风问题上,精准发力,久久为功。 (三) 强化宗旨意识,促使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 一要通过学习教育,强化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当好人民公仆。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坚决反对作风飘浮、工作不实,脱离实际、消极应付等问题。二要强化党内监督检查。紧盯四风问题不放松,坚持抓常、抓细、抓长,特别是要防范和查处各种隐性、变异的四风问题。努力

14、践行群众路线,增强与群众的感情和血肉联系,落实好各项惠民措施,是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四)严格组织生活,增强党员干部管理水平。 党的组织生活质量直接关系到教育管理党员成效的好坏。 要保证组织生活的质量,提高组织生活的实效性,就必须明确要求,提高认识,加强管理,精心安排。一要对过好党的组织生活的重要性进行一次再认识,增强主动性。党章规定:党内不允许有不过组织生活的特殊党员。因此各级党的组织尤其是党组织的主要负责同志要把过好组织生活作为一件头等大事,在思想认识上要上水平,在工作盘子上要有位置,在具体落实上要有制度。这是确保组织生活不走过场的关键之所在。二要注重党员在组织生活中的主体地位,增强互动性。党内组织生活是党员进行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径,党员作为组织生活的主体角色,不只是受教育的客体,还是教育的主体。三要紧密联系党员思想工作的实际,增强针对性。机关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就是要围绕发展这个主题,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抓党建。组织生活也应牢牢把握这一导向,突出服务发展、服务中心工作的主题。四要要丰富组织生活的形式,增强实效性。组织生活的形式单一会影响组织生活的质量,会影响党员的参与热情,选择有效的形式和载体可使党的组织生活更加生动有趣而富有成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