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67编号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5596413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55.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467编号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5467编号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5467编号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5467编号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467编号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中国现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是指诞生自 1917 年开始酝酿兴起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新文学运动,到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这一历史时期内的中国新文学, 我们称之为中国现代文 学。 2.五四文学革命:五四文学革命:五四文学革命是不仅是一次中国文学的革命运动,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 一次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经过晚清文学改良运动以来近 20 年的孕育,五四时期,中 国现代文学终于在文学革命的催生下,以崭新的姿态诞生了。五四文学革命是中国现代 文学的正式发端。 五四文学革命是中国现代 文学的正式发端。1917 年初,胡适,陈独秀在新青年上相继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 和文学革命论的文章,标志着文学

2、运动的正式兴起。二人的文章从理论上拉开了文 学革命的序幕。很快得到了有识之士的响应。文学革命的实践也迈开了步伐,1918 年初 以新青年为核心形成了新文化的统一战线。以鲁迅郭沫若为代表创作的新文学作品 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表明了新文学的实质性进展。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 记郭沫若的新诗集女神都从形式上改变了中国文学的旧貌。五四文学革命时期还 出现了大量的社团,刊物,并确立了白话文的地位。这次文学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亘古未 有的大变革,他的成功从形式上根本改变了中国文学的面貌,从此中国文学走上了崭新 的道路。 3.学衡派学衡派:学衡派得名于 1922 年 1 月在南京创办的学衡月刊,主要成员有

3、东南大学 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他们既是欧美留学生,又是大学教授。他们以学衡为 阵地,打着“学贯中西”旗号,提倡尊孔读经、复古倒退,攻击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 和开始在中国传播的马列主义。一方面他们对“五四”思潮激进的反传统倾向提出了质 疑, 另一方面他们又低估了新文化运动废文言崇白话的意义, 带有复古主义的倾向。 1933 年, 学衡停刊。 4.甲寅派甲寅派 : 甲寅派得名于甲寅杂志。1925 年甲寅在北京复刊后,成为章士钊等宣 传复古思想,反对白话文,为镇压进步学生运动制造舆论,维护反动军阀统治,抨击新 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至此,白话与文言之争以白话文的胜利而告终。 5.新青年新青年 :

4、 中国现代文学史、 文化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刊物。 1915 年创刊于上海, 原名 青 年杂志 ,陈独秀主编。 “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 和文学改革运动创刊号发表了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 ,正式掀 起文学革命。1918 年 5 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其上。该刊 还广泛译介外国文学。 1920 年 9 月, 它成为上海共产主义机关小组机关刊物, 1926 年 7 月终刊。 6.文学研究会文学研究会 : 1921 年 1 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等,以革新版 的小说月报作为会刊,倡导文学为人生,被称为“为人生派” 。

5、1921 年 1 月,于北京成立。代表人物:周作人、郑振铎、茅盾(沈雁冰) 、王统照、许地 山、叶绍钧(叶圣陶)、朱自清、冰心、庐隐、俞平伯、老舍、丰子恺等。 小说月报为 代用会刊,还编印了文学旬刊及诗 、 戏剧月刊等刊物。宗旨是:“研究介绍 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信仰:“相信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 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 以倡导 “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为其 主要倾向;文学研究会倡导和创作的反映各种社会问题的“问题小说”、“问题剧”和反映 现实人生的“乡土文学”盛极一时;文学研究会注重翻译,以俄、法及北欧的现实主义名 著居多。影响:它承接了文学革

6、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处 于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7.创造社创造社 1921 年 6 月,于日本东京成立。代表人物: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 田汉、穆木天、王独清、冯乃超、潘汉年、阳翰笙等。办有创造季刊、 创造周报 、 创造日 、创造月刊 、洪水 等十余种刊物。 文艺思想基本倾向是浪漫主义, 强调本着 “内 心的要求”从事文学活动,尊自我、重主观、崇天才、讲神会,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 自然流露,艺术以感情为生命。他们创作了许多浪漫主义倾向的诗歌、小说及戏剧,翻译也 以欧美浪漫主义作品为多。 创造社也是具有较多现代主义气息的新文学社团。 创造社和文学 研究会在

7、当时形成双峰并峙的两大新文学社团, 使浪漫主义成为当时新文学中和现实主义并 峙的两大文学主潮。1925 年“五卅”以后,是创造社后期,郭沫若、成仿吾等主干人物思想 变化,提倡革命文学;1928 年进而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1929 年创造社被国民党查封, 成员多数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8 . “精神胜利法”“精神胜利法”:是鲁迅小说阿 Q 正传中阿 Q 形象所特有的性格特征,它的主要表 现是 : 自欺欺人,自我安慰,总是幻想在精神上战胜对方 ; 最能自尊自大,也最能自轻自贱, 豪无人格而言;死要面子,讳疾忌医,从不敢正视自己的弱点;欺善怕恶,欺弱怕强,麻木 健忘,糊涂终身。阿 Q 的“精神

8、胜利法”绝不仅仅是其个人的性格,更是某种病态的民族 性格的集中体现。 9.问题小说:问题小说:冰心是最早创作“问题小说”并产生较大影响的作家之一。她于 1919 年发表 了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 ,此后接连创作了许多“问题小说” 。所谓“问题小说”就是以家 庭、妇女、婚恋、劳工、青年等各种社会问题为题材,催人疑问,促人警觉,发人深省的小 说作品。 冰心 “问题小说” , 涉及面很广, 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 代表作有 : 两个家庭 、 斯 人独憔悴 、 庄鸿的姊妹 、 还乡等。女作家庐隐也是“问题小说”的创作者之一。 10.“自叙传自叙传”抒情小说 :抒情小说 : 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最初体式,作者多

9、集中于创造社。创作风格受 19 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和 20 世纪初日本“私小说”的影响,主张再现作家自己的生活和心境, 暴露个人私生活的灵内冲突以及变态心理, 作为向封建旧礼教挑战的艺术手段。 作为创作流 派,从郁达夫 1921 年出版的沉沦小说集开始。 11.乡土文学乡土文学 20 年代,中国现代文坛上出现了一批比较接近农村的年轻作家,他们的创作较 多受鲁迅的影响,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以农民疾苦为主要内容,形成所谓“乡土文学” 。乡 土文学是在“为人生”文学主张的影响和发展下出现的。作家们在探求人生真谛,追求理想 社会的过程中,关注受压迫最深重的农民问题。对农民的破产,农村妇女悲惨的命运,封

10、建 农村的陋习和农民思想的麻木, 以及中小地主和小有产者的败落都有深入的表现。 代表作家 作品有:王任叔的疲惫者 。许钦文的疯妇 、 鼻涕阿二 、台静农的天二哥等。 12.鸳鸯蝴蝶派鸳鸯蝴蝶派 指的是清末民初专写才子佳人题材的文学派别。 又名礼拜六派(因鸳鸯蝴蝶 派刊物中以 礼拜六 影响最大而得名), 始于 20 世纪初, 19121917 年为其繁盛期, 直至 1949 年才基本消失。主要作家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李定夷等。主要刊物有礼 拜六 、 小说时报 、 小说新报 、 小说大观等。文学主张是把小说作为“游戏”和“消遣” 的工具。这一类文学以言情小说为骨干,总体特征是情调和风

11、格偏于世俗、媚俗。代表作品 有 : 徐枕亚玉梨魂 、李涵秋广陵潮 、包天笑上海春秋等。其主流为言情小说,有 坏的支流如黑幕小说等。 鸳鸯蝴蝶派小说内容多为才子佳人恋爱婚姻, 接触到婚姻制度不合 理,但又常囿于礼教。其中好的有一定社会、艺术价值,但也有许多作品以营利为目的而粗 制滥造。这一流派在小说形式、技巧方面有承前启后作用。文学研究会对其游戏、消遣的文 学观进行过批判。 13.语丝文体语丝文体 因语丝社成员创作的共有共同特征的散文而得名。语丝社得名于 1924 年 11 月在北京创刊的语丝周刊,由语丝主要馔稿人组成,主要代表人物有周作人、鲁迅、 林语堂、钱玄同、孙伏园、俞平伯、刘半农等。 语

12、丝发表的主要是散文,在创作上,尽 管语丝社同仁的思想和艺术主张不尽一致, 但在针砭时弊方面形成了共同的风格 : 排旧促新, 放纵而谈,古今并论,庄谐杂出,简洁明快,不拘一格这就是“语丝文体”的鲜明特色。 最具代表性的散文创作有两大方面 : 一是以鲁迅为代表的杂文,一是以周作人为代表的小品 散文。 14.冰心体冰心体 “冰心体”的散文,是以行云流水似的文字,说心中要说 话,倾诉自己的真情, 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显示出清丽的风致。所谓冰心“心中要说的话”,简言之即“爱的 哲学”,宣扬自然爱、母爱、儿童爱。 15.美文美文 周作人 1921 年发表美文一文,提倡多写“记述的” 、 “艺术性”的美

13、文,王统 照、胡适等起而应和,冰心、朱自清、郁达夫、俞平伯等进行创作实践,美文作为一种独立 的文体的地方遂得以在文学史上确立。 16.小诗小诗 19211924 年间,冰心、宗白华等人受泰戈尔飞鸟集 、日本俳句的影响开始写 作小诗。所谓小诗多是以简短的体式抒写个人即时的感兴,或托物喻理,或借景抒情,且常 以哲理入诗,表现作家“零碎的思想” 。 17.诗歌的“三美”诗歌的“三美”:诗歌的“三美”是由闻一多倡导的,是他对新诗理论做出的贡献。 “三 美”理论主张诗歌创作要有建筑的美、音乐的美和绘画的美。它是针对当时的新诗形式过分 散体化而提出来的。 这一主张奠定了新格律学派的理论基础, 对新诗的发展

14、作出了一定的贡 献。 18. 早期象征诗派早期象征诗派 “五四”以后出现于文坛,以李金发为代表,多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 影响,其作品注重自我心灵的艺术表现,强调诗的意象暗示性功能和神秘性,追求所谓“观 念联络的奇特” ,代表为李金发(微雨 为幸福而歌 食客与凶年等),后期创造社的 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在诗歌尝试上有积极贡献,但意象表达上有局限,晦涩难懂。 19.呐喊:呐喊:鲁迅 1923 年结集的第一本小说集,收狂人日记 故乡等小说,取名 呐喊意指他受新文化运动的鼓舞, “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 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 。所以明显地保留着“五四”高潮期奋起呼唤的特色

15、。 20.新月社与新月诗派新月社与新月诗派 1923 年于北京成立。代表人物:胡适、陈源(陈西滢) 、徐志摩、闻 一多、梁实秋等。原是一个文化社交团体。1926 年 4 月,徐志摩在晨报上开辟的诗镌 为其代表性刊物。 和新月社有关的有影响的文学活动, 一是新月诗派的活动 ; 二是 1928 年 新 月月刊的创办。 新月是一个综合性的刊物,文学是其一个方面。徐志摩在新月创 刊号上提出“健康与尊严”的原则,梁实秋在新月上发表文学表现人性的理论,反对无产 阶级革命文学。左联曾对他们的原则和理论展开论战。新月诗派活动分前后期。1926 年, 徐志摩、闻一多在晨报副刊上编诗镌周刊,要求创造新诗的新格式新

16、音节,闻一多 提出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新诗“三美”的格律诗理论主张,闻一多、徐志摩及朱湘、饶 孟侃、刘梦苇等等发表新格律诗创作,称为“新月诗派”或“格律诗派”,对新诗发展有积极意 义。1931 年,徐志摩又创办诗刊 ,后期有陈梦家等等。是年,陈梦家编新月诗选 , 收 18 人的诗,展示了新月诗派阵营及诗作成就。新月派的小说家有沈从文、凌叔华等。 21.湖畔诗社湖畔诗社 1922 年 3 月, 成立于杭州, 是文学革命后涌现的具有浪漫抒情倾向的新诗团体, 主要成员为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四人。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等出 版合集湖畔 ,同年还出版了汪静之的个人诗集蕙的风 。文学史上称这四位诗人为“湖 畔诗人”。 该诗社以写作爱情诗闻名。 被朱自清评为 “真正专心致志作情诗”的诗歌团体。 内容 : 爱情诗与自然景物诗都带有历史青春期的特色,清新、美丽。形式 : 自由诗、浪漫主义手法 ; 天真、开朗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 22. “湖畔诗人”:“湖畔诗人”:指 1922 年 4 月以湖畔诗社名义出版的湖畔诗集而得名的一群年轻 诗人。他们是汪静之、应修人、潘漠华和冯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