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六则练习题(含答案)

上传人:五****心 文档编号:145590 上传时间:2016-11-2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六则练习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六则练习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六则练习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六则练习题(含答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尽在金锄头文库论语六则 同步练习一、文学常识填空。(10 分)1、孔子名_,字_,_末期鲁国_邑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家、_家、 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2、论语是关于_的记录。论语属_ _体散文,_家经典之一。来源:Z,xx,、注音。(6 分)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不思则罔 必有我师焉 不逾矩 三、解释画线的字。(12 分)来源:学科网 ZXXK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时: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君子: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知: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殆: 5、六十而耳顺 耳顺: 6、七十而从心所欲 从心所欲:

2、 四、论语六则主要表现了孔子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上的主张 ,请连线指出。(6 分)来源:、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学习方法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习态度来源:学。科。网Z。X。X。K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4、五十而知天命七 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学习效果五、默写题。(3 分)来源:Z#xx#六则中“ , ”的教诲,与爱因斯坦的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主张是一致的。六、选择题。(9 分)1、下列句子说 法有误的一项是( )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尽在金锄头文库A论语和大学、中庸 、孟子等儒家经典书籍并称为“四书”。B

3、成语温故知新、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三十而立等都出自于论语。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也启示我们:知识的继承要以创新为基础,知识的创新要以继承为目的。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诉我们要学思结合 ,辩证对待学思之间的关系。2、画线词语不是活用的一项是( )A温故而知新 B 学而时习之C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D不亦乐乎3、画线词语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A不亦乐乎 B有朋自远方来C必有我师焉 D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七、“而”在古汉语中主要用作连词,主要作用有:A、并列,指“而”连接的前后两个部分,是平等的、没有先后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而且”“又”“和”,有 时可不译。如“美而

4、高”。 B、承接,指“而”连接的两个部分,意思是顺着下来的、由先而后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然后”“就”,有时可不译。 如 “畏难而逃 避,逃避而彻底失败”。 C、转折,指“而”连接的两个部分,意思不是顺着下来的、而是发生了偏转,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可是”“但是”“然而”等。如“ 胜而不骄,败而不馁”,又如“无病而呻”。D、修饰,“而”连接的两个部分中,前一部分修饰后一部分,相当于“着”、“地”等 ,或不译。如“匆匆而来”“挺身而出”。指出下列句中加点的“而”的用法,只填序号 12 分)(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尽在金锄头文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