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难的1984全国高考理科数学试卷(最新编写)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45573560 上传时间:2020-09-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史上最难的1984全国高考理科数学试卷(最新编写)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史上最难的1984全国高考理科数学试卷(最新编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史上最难的1984全国高考理科数学试卷(最新编写)(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学月刊七月号 创难度之最的198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数学试题编者说明1984年,是中国高考改革有创意的一年。就在这一年,数学命题组提出了高考“出活题,考基础,考能力”的命题指导思想。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高考命题基本上是“模仿命题”,模仿课本上的例习题,模仿教参上的参考题,考场上出现了“解题有套”的现象,高校传出了“高分低能”的说法。1984年的数学试卷,创造了大批新题,即所谓活题。广大考生第一次见到这样的新题或活题,感到非常之难。当年,北京市的分数,人均只有17分,创下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数学高考难度之“最”。(这份试题共八道大题,满分120分 第九题是附加题,满分10分

2、,不计入总分)一(本题满分15分)本题共有5小题,每小题选对的得3分;不选,选错或多选得负1分1数集X = (2n+1),n是整数与数集Y = (4k1),k是整数之间的关系是 ( C )(A)XY (B)XY (C)X=Y (D)XY2如果圆x2+y2+Gx+Ey+F=0与x轴相切于原点,那么( C )(A)F=0,G0,E0. (B)E=0,F=0,G0.(C)G=0,F=0,E0. (D)G=0,E=0,F0.3.如果n是正整数,那么的值 ( B )(A)一定是零 (B)一定是偶数(C)是整数但不一定是偶数 (D)不一定是整数4.大于的充分条件是 ( A )(A) (B)(C) (D)5

3、如果是第二象限角,且满足那么 ( B )(A)是第一象限角 (B)是第三象限角 (C)可能是第一象限角,也可能是第三象限角 (D)是第二象限角编者说明数学试题选择题,同上一年,即1983年一样多,也是5道小题,但考生感到比上年难得多。有的考生拿到第1小题就不能动笔。首先是因为1984年对选择题的考题要求很严。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提出“得负分”的评分要求。第二是选择题的设计,命题人第一次考虑到选择题“淘汰法”解题方法。比如第1小题,排除3个错误答案比选择1个正确答案要迅速得多。可是,在刚刚出现选择题(1983年第一次用选择题)的考场上,考生几乎没有这种解题思想。许多交白卷的考生,首先就被第1题挡住

4、了“去路”。二(本题满分24分)本题共6小题,每一个小题满分4分只要求直接写出结果)1已知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边长为2与4的矩形,求圆柱的体积答:2.函数在什么区间上是增函数?答:x-2.3求方程的解集答:4求的展开式中的常数项答:-205求的值答:06要排一张有6个歌唱节目和4个舞蹈节目的演出节目单,任何两个舞蹈节目不得相邻,问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只要求写出式子,不必计算)答:编者说明1984年的第二大题,含6个小题,比1983年的2个小题多出了4个,从而使整个试卷的题量比1983年多出了3道。题目很活,题量又大,多数考生在规定的时间不能完成解答,这也是1984年数学得分很低的原因之一。三(本

5、题满分12分)本题只要求画出图形1设画出函数y=H(x-1)的图象2画出极坐标方程的曲线解(1) (2)1. 2.解:编者说明1984年的第三大题,是1983年第二大题的发展。虽然仍为作图题,但比1983年的考题难得多。1983年的题设式子是简单式子,看式便可作图;而1984年的题设式子是“复杂式子”,需要首先将式子变形化简,从而增加了试题难度。四(本题满分12分)已知三个平面两两相交,有三条交线求证这三条交线交于一点或互相平行证:设三个平面为,且从而c与b或交于一点或互相平行1若c与b交于一点,设,所以,b,c交于一点(即P点)2.若cb,则由所以,b,c互相平行编者说明1984年的第四大题

6、,考查立体几何内容。题目从表面看去,似乎不难。然而,由于命题人故意没有给“题图”,使得广大考生不知如何画图,从而陷入困境。五(本题满分14分)设c,d,x为实数,c0,x为未知数讨论方程在什么情况下有解有解时求出它的解解:原方程有解的充要条件是:由条件(4)知,所以再由c0,可得 又由及x0,知,即条件(2)包含在条件(1)及(4)中再由条件(3)及,知因此,原条件可简化为以下的等价条件组:由条件(1)(6)知这个不等式仅在以下两种情形下成立:c0,1-d0,即c0,d1;c0,1-d0,即c0,d1.再由条件(1)(5)及(6)可知编者说明1984年的第五题,考查对数函数。具体考查对数方程的

7、有解条件。然而设计“创新到了对数底数”,使得一直看惯了“底数只为单一字母”的考生不知所云。从而,当c0,d1且时,或者当c0,d1且时,原方程有解,它的解是六(本题满分16分)1设,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虚数根z1,z2.再设z1,z2在复平面内的对应点是Z1,Z2求以Z1,Z2为焦点且经过原点的椭圆的长轴的长(7分)2求经过定点M(1,2),以y轴为准线,离心率为的椭圆的左顶点的轨迹方程(9分)解:1.因为p,q为实数,z1,z2为虚数,所以由z1,z2为共轭复数,知Z1,Z2关于x轴对称,所以椭圆短轴在x轴上又由椭圆经过原点,可知原点为椭圆短轴的一端点根据椭圆的性质,复数加、减法几何意义

8、及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椭圆的短轴长=2b=|z1+z2|=2|p|,焦距离=2c=|z1-z2|=,长轴长=2a=2.因为椭圆经过点M(1,2),且以y轴为准线,所以椭圆在y轴右侧,长轴平行于x轴设椭圆左顶点为A(x,y),因为椭圆的离心率为,所以左顶点A到左焦点F的距离为A到y轴的距离的,从而左焦点F的坐标为设d为点M到y轴的距离,则d=1根据及两点间距离公式,可得 这就是所求的轨迹方程编者说明1984年的第六题,考查解析几何。第1小题将椭圆参数藏在复数方程的根中;第2小题求椭圆的轨迹方程,给出的“衍生轨迹”而不是“直接轨迹”。使得广大考生无模式可套。本题得分率也很低。事实上,当

9、年考生,能解答到本卷第六大题的人很少。七(本题满分15分)在ABC中,A,B,C所对的边分别为,b,c,且c=10,P为ABC的内切圆上的动点求点P到顶点A,B,C的距离的平方和的最大值与最小值解:由,运用正弦定理,有因为AB,所以2A=-2B,即A+B=由此可知ABC是直角三角形由c=10,如图,设ABC的内切圆圆心为O,切点分别为D,E,F,则AD+DB+EC=但上式中AD+DB=c=10,所以内切圆半径r = EC = 2.如图建立坐标系,则内切圆方程为:(x-2)2+(y-2)2=4设圆上动点P的坐标为(x,y),则因为P点在内切圆上,所以,于是S最大值=88-0=88,S最小值=88

10、-16=72解二:同解一,设内切圆的参数方程为从而因为,所以S最大值=80+8=88,S最小值=80-8=72编者说明1984年的第七大题,已经进入后三大题的范畴,是一道典型的综合题。它是三角、解析几何和代数内容的交叉。由于考查的内容常规,本题的设计难度并不大,满分15分,比上一题第六题还少一分。但由于多数考生已被前面的低档、中档题所难倒,因此,大部分考生无缘与第七题见面,因而,从第七题开始,交白卷的甚多。八(本题满分12分)设2,给定数列xn,其中x1=,求证:1231证:先证明xn2(n=1,2,)用数学归纳法由条件2及x1=知不等式当n=1时成立假设不等式当n=k(k1)时成立当n=k+

11、1时,因为由条件及归纳假设知再由归纳假设知不等式成立,所以不等式也成立从而不等式xn2对于所有的正整数n成立(归纳法的第二步也可这样证:所以不等式xn2(n=1,2,)成立)再证明由条件及xn2(n=1,2,)知因此不等式也成立(也可这样证:对所有正整数n有还可这样证:对所有正整数n有所以)2证一:用数学归纳法由条件x1=3知不等式当n=1时成立假设不等式当n=k(k1)时成立当n=k+1时,由条件及知再由及归纳假设知,上面最后一个不等式一定成立,所以不等式也成立,从而不等式对所有的正整数n成立证二:用数学归纳法证不等式当n=k+1时成立用以下证法:由条件知再由及归纳假设可得3证:先证明若这是

12、因为然后用反证法若当时,有则由第1小题知因此,由上面证明的结论及x1=可得即,这与假设矛盾所以本小题的结论成立编者说明1984年的第八大题,是本卷正卷的压轴题,是当年正卷上难度最大的题目。考查的内容是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数列不是用通项公式给定,而是用递推式给定。递推式实为教材的延伸,使得绝大多数考生可望而不可及。90%以上的考生与此题无缘,当年在北京本题得满分的仅仅只有两人。本题的递推数列对以后的若干年影响很大,在全国高中数学界掀起了研究递推数列的热潮。九(附加题,本题满分10分,不计入总分)如图,已知圆心为O、半径为1的圆与直线l相切于点A,一动点P自切点A沿直线l向右移动时,取弧AC的长为

13、,直线PC与直线AO交于点M又知当AP=时,点P的速度为v 求这时点M的速度解:作CDAM,并设AP = x,AM = y,COD= 由假设,AC的长为,半径OC=1,可知考虑APMDCM,而编者说明这是1984年的附加题,在1983年中断一年以后。附加题的重现,是经过了一番讨论的,主要是北大、清华的命题人坚持用附加题选拔尖子学生。当然,这个目的并没有达到,因为考生们连正题都没有完成,所以基本上无人光顾这道附加题,使得此题成为虚设。1984年的数学试题创造了建国以来的难度之最。考后,不少的人(界内和界外)对试题提出了置疑,经过了长达半年的讨论,才基本上在全国统一了看法:难的原因是因为新而活,这个方向是非常正确的,必须坚持,不足之处就是要求急了一点。这种结论对从1985年以后的数学命题取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有资料表明八四年试题为历年来最难的一次)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