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刷: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及专制时代晚期(解析版)浙江

上传人:瑶*** 文档编号:145573493 上传时间:2020-09-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刷: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及专制时代晚期(解析版)浙江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刷: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及专制时代晚期(解析版)浙江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刷: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及专制时代晚期(解析版)浙江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刷: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及专制时代晚期(解析版)浙江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刷: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及专制时代晚期(解析版)浙江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刷: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及专制时代晚期(解析版)浙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刷: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及专制时代晚期(解析版)浙江(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年高考小题必刷高考一轮小题必刷基础真题逐一击破狂刷02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及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本考点考情2015.102016.42016.102017.42017.112018.42018.112019.42020.12020.731(1)、明朝废丞相的皇帝和设内阁及作用33(2)科举制的评价33题第一问)考查清朝的边疆政策7、考查古代加强君主专制的举措5、考查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进及作用7、考查清代密折制7、考查古代君主专制的强化27、考查秦汉监察制度4、考查唐代削弱相权的措施6、考查明代君主专制的强化7、考查军机处的设立7.明代的内阁1(2020浙江省杭州西湖高三二模)

2、如图是一位同学绘制的某个朝代的统治机构示意图 ,其中处的机构应该是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政事堂【答案】A【解析】材料是对元朝一省二院制的描述 ,据此可以推出处的机构是中书省 ,A正确;元朝时期门下省和尚书省的机构被取消 ,BC排除;政事堂不属于机构 ,属于宰相的办公场所 ,D排除。故选A。2(2020浙江省高三一模)唐太宗时期 ,26位宰相中三人具有科举出身 ,高宗朝41位宰相中有科举出身者已增至13人 ,玄宗开元年间27位宰相中有科举出身者多达18人 ,高级官员和地方封疆大吏也多出于进士。这反映出唐朝A国家权力在地方的渗透B皇权专制体制迅速强化C官僚集团的精英化趋势D科举成为做官唯一途径

3、【答案】C【解析】据材料“玄宗开元年间27位宰相中有科举出身者多达18人 ,高级官员和地方封疆大吏也多出于进士”可知 ,体现的是官僚集团的精英化趋势 ,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国家权力在地方的渗透 ,A错误;皇权专制体制迅速强化不是材料主旨 ,B错误;唐朝时期做官的途径还有恩荫做官 ,故D说法错误。3(2020浙江省高三一模)汉代察举制度 ,从文帝开始 ,他下诏要求各郡国“举贤良方正” ,并且定下了“对策”(考试)和等第。武帝时 ,察举制达到完备 ,各种科目不断充实 ,其中以“孝廉”一科最为重要。唐代科举士人“怀牒自列”、 自由竞选 ,以儒学经典为考试内容 ,考试及格即为进士及第 ,从而获得做官资

4、格。由此可得出A察举制评定人才列为九等B儒学教育逐渐官方化制度化C科举制开创利用考试选官D古代选官制度的沿袭和创新【答案】D【解析】汉代察举制度定下了“对策”(考试)和等第 ,以“孝廉”一科最为重要 ,唐代科举士人自由竞选 ,以儒学经典为考试内容 ,考试及格即为进士及第。由此可得出科举制继承和发展了汉代的察举制 ,故D正确;九品中正制评定人才列为九等 ,故A错误;汉代时 ,儒学教育就已官方化 ,故B错误;察举制就有了考试 ,故C错误。4(2020浙江省高二期中)秦以郡县治东方 ,结果激起东方的反抗。汉初 ,这种区域文化的差异与冲突又显现出来 ,且仍以楚齐、赵三地最为明显。刘邦方面必须“承秦”

5、,另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这反映出A汉代中华文化尚未出现融合B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有合理性C秦由于未从俗而治导致灭亡D汉承秦制才是长治久安的保证【答案】B【解析】从材料反映的信息来看 ,“承秦”实行郡县制;“另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 ,从而实行封国制 ,说明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有合理性。故答案为B项。A项中的“尚未出现”说法错误 ,不符合史实 ,排除;秦朝因为暴政而亡 ,排除C项;郡国并行制未能实现汉朝的长治久安 ,排除D项。【点睛】西汉初年仿效秦朝实行郡县制 ,同时因鉴戒秦不分封孤立而亡 ,又恢复诸侯王分封制。郡和王国同为地方高级行政区划 ,郡直隶于中央 ,王国由分封的诸王统治

6、,实行地方行政制度郡国并行制。汉初建立诸侯王国 ,本来的目的是拱卫中央 ,加强中央集权 ,但后来的发展却适得其反。诸侯王依恃其政治、经济、军事实力与中央对抗 ,并进而觊觎皇帝的位置 ,以致造成对中央的严重威胁。5(2020浙江省高三其他)魏源在评论元代行省制度时说:“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 合湖南湖北为一而洞庭之险失;合浙东浙西为一而钱塘之险失;淮东淮西 ,汉南汉北 ,州县错隶而淮汉之险失;汉中隶秦 ,归州隶楚 ,又合内江外江为一而蜀之险失”。元代的这种地方行政区划方式遵循了传统的“山川形便”的原则削弱了因地理因素可能导致的地方割据割裂了区域经济、文化的内在联

7、系有利于加强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有效控制ABCD【答案】C【解析】元代的这种地方行政区划方式恰恰打破了传统的“山川形便”的原则,呈现出“犬牙相入”的新特点,排除;这种“犬牙相入”的区划方式使地方割据缺乏相应的地理条件,但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区域经济、文化的内在联系,、正确;元朝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地方割据,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正确。故答案为C ,排除ABD项。6(2014浙江省高三期中)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 ,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 ,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

8、中转站。”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行省制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B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当大C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D行省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的“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等信息来看 ,说明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当大 ,故答案为B项;行省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排除A项;行省制与“分权与制衡原则”无关 ,排除C项;元朝最高行政机构是中书省 ,排除D项。【点睛】元代行省制度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行省的双重性 ,既是朝廷的派出机构 ,又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 ,有利于加强中央与地方的联系 ,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二是行省制度既有利于中央集权 ,又给地方留出了部分权力

9、 ,达到中央与地方势力的平衡;三是行省权力大而不专 ,较成功地解决了地方势力坐大的积习。7(2019浙江省高考模拟)明代内阁大学士叶向高曾说:“我朝阁臣 ,只备论思顾问之职 ,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 ,皆上窃君上之威灵 ,下侵六曹之职掌 ,终以取祸。臣备员六年 ,百凡皆奉圣断 ,分毫不敢欺负。部务尽听主者 ,分毫不敢与闻。”据此可以看出明代内阁大臣地位始终低下内阁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君主专制的强化司礼监制约并控制内阁ABCD【答案】B【解析】“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说明内阁大臣地位也曾提高 ,故错误;“臣备员六年 ,百凡皆奉圣断 ,分毫不敢欺负。部务尽听主者 ,分毫不敢与闻”说明

10、内阁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 ,并且加强了君主专制权力 ,故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提到司礼监 ,并且司礼监没有控制内阁 ,故错误。所以本题答案为B项 ,ACD错误。【点睛】组合式选择题解题的技巧是 ,首先判定错误的项目 ,然后排除这些项目即可。8(2019浙江省高三一模)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中国政治之长进 ,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 ,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 ,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 ,而宰相为政府领袖 ,君权、相权 ,互为节制。”若此观点成立 ,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A秦、汉B明、清C隋、唐D宋、元【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 ,秦汉时期实行三公九卿制;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宋代

11、设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设枢密院分割宰相军事权 ,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行政权 ,设三司使分割宰相财政权;元代设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 ,统领六部 ,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设枢密院分割宰相军事权 ,因此秦汉、隋唐、宋元时期君权、相权 ,互为节制 ,故A、C、D三项正确 ,不符合题意 ,应排除;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 ,君权战胜相权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故D项符合题意 ,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 ,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的具体措施和影响 ,认识君主专制制度发展的一般规律。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君权、相权 ,互为节制”“与之相背离的朝代”

12、。1(2020浙江省高三其他)国史十六讲提到,在皇帝和皇太后的全力支持下,张居正把内宫(皇帝)与外朝(政府)的事权集于一身,成为明朝权力最大的内阁首辅。张居正经常对下属说:“我非相,乃摄也”意思是他并非一般的丞相,而是“摄政”代帝执政。对这一历史现象的本质理解准确的是A内阁首辅是名副其实的丞相B内阁此时已经取得了法定的地位C张居正提升了内阁首辅之权D内阁权力加大是君权强化的产物【答案】D【解析】张居正强调自己作为内阁首辅权力很大 ,能够“代帝执政”。结合所学可知 ,内阁权力的大小取决于皇帝的信任 ,因此内阁权力不断加大 ,是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的表现 ,故D项正确;内阁不是丞相 ,没有法定的地位

13、,排除AB项;C项只是对材料表面的解读 ,不是本质的理解 ,排除C项。2(2020浙江省高三其他)1402 年 ,刚从侄子手里夺过皇位的朱棣 ,做出了两个重大决定:把首都迁到自己的势力范围北京 ,正式建立一个国事咨询机构。该“国事咨询机构”A是法定决策机构B削弱了丞相的权力C有助于合理决策D导致政务集于一身【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 ,朱棣即明成祖 ,明成祖设立了内阁 ,参与政务决策 ,有助于合理决策 ,故选C;内阁不是法定决策机构 ,没有决策权 ,排除A;明太祖已经废除丞相 ,排除B;内阁是皇帝的秘书咨询机构 ,分担了皇帝的政务负担 ,因此没有导致政务集于一身 ,排除D。3(2020浙江

14、省高三其他)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历代政府对少数民族问题都十分重视。下列有少数民族的行政表述正确的是A“道”是秦朝设于少数民族聚居地与“郡”同级的行政机构B“宣政院”是唐朝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机构C“土司制度”是宋朝在西南地区实行的少数民族管理制度D“理藩院”是清朝主管边疆民族事务机构,地位同于六部【答案】D【解析】理藩院是清朝设置的主管边疆民族事务机构 ,与六部地位相同 ,D正确;秦朝的“道”与县同级 ,排除A;宣政院设置于元朝 ,排除B;“土司制度”是元明清时期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管理制度 ,排除C。4(2020肇东市第一中学高二期中)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 ,分别反映了

15、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 ,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据所学知识判断 ,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蜀郡洪水为患 ,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 ,交给皇帝裁决渝州发生洪灾 ,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 ,交门下省审核后 ,再交尚书省 ,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徐州府爆发洪灾 ,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 ,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A秦、唐、明B秦、唐、元C汉、宋、明D秦、元、清【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蜀“郡”洪水 ,由丞相与诸卿拿方案 ,发生在实行三公九卿制的秦朝;唐代治理地方州县洪水 ,需要中书草拟 ,门下审核和尚书省交由工、户部办理;阁臣按照皇帝的旨意 ,发诏书给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是明代的现象 ,A选项符合题意; 元代实行一省制 ,且没有阁臣 ,BD两项错误;宋代中书门下一起在政事堂办公 ,C选项错误。5(2020浙江省舟山中学高三其他)学者唐晓峰认为 ,康熙帝的名言“在德不在险”、“众志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