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市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5573226 上传时间:2020-09-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赤峰市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内蒙古赤峰市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内蒙古赤峰市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内蒙古赤峰市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内蒙古赤峰市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赤峰市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赤峰市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蒙古赤峰市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1至4页,第卷5至7页。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 卷 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学者指出:君主政体的原则总的说来就是轻视人、蔑视人、使人不成其为人君主政体、专制制度和暴政是同一概念的不同说法哪里君主制的原则是天经地义的,哪里就根本没有人了专制制度必然具有兽性,并且和人性是不相容的。该学者这样评价君主制的依据是A. 君主具有随意性和独断性 B. 君主的地位是不可僭越的C. 皇位在家族内可世袭传承 D. 君主制违

2、背历史发展趋势2明万历二年,造御屏一座,中三扇绘天下疆域,左右六扇分列文武官职名,将两京及内外文武职官,府部以下知府以上各姓名、籍贯及出身资格均列于上,名为浮帖,以使更换。其屏设于文华殿后神宗讲读进学之所,以便朝夕省览。”“俘帖”的设立A杜绝了用人决策出现失误 B体现了监察制度的进一步完善C加强了君主的人事任免权 D表明了选官制度发生重大变化3汉书载:“秋七月,罢榷酤(酒)官,令民得以律占租。元帝继位,天下大水,在位诸多盐铁官皆罢,准民可与贩运。”此举客观上A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B.促进了私营商业发展C. 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D保障了农业正常生产4唐玄宗天宝年间每年铸币三十二万贯,北宋从太宗时

3、起就有八十万贯,以后逐渐增加,到神宗熙宁六年达六百余万贯。除铜、铁钱外,金银也作为半流通性货币使用。这仲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贸易范围扩大 B.白银储量丰富 C商品经济发展 D政府放松控制5“在古代史籍中也有许多对于“霾”的记载,认为“霾”是天降异象,是上天给世人的警示,意味着皇帝施政不善,此时就该三省其身。这最有可能是依据下列哪一选项做出的判断A. 霾是灾难的象征 B. 天人感应 C. 君权神授 D. 自然规律6柳宗元指出,秦始皇建立帝国,以郡县取代封建,固然出自“一己之私”,却成就了“天下之公”。黄宗羲批评皇帝是“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以满足君主“一己之私”。针对皇帝制度,二人作出完全相反的

4、评论。以下解释合理的是柳宗元的说法是为帝制辩护,肯定帝制存在的合理性黄宗羲对帝制的批判,符合明废相后皇帝专权的史实二人所批判的帝制因时代不同,而有不同的实质内涵二说恰好相反,所以两种说法中应该有一个是错误的A. B. C. D. 7甲午战争后,海军一兵舰千总郑祖彝在给上级的条陈中说:“海军所有章程,除衣冠语言外,均当采用西法。万不得采择与中国合宜者用之,不合宜者去之。盖去一不合宜,则生一私弊。”这种观点A. 批评了李鸿章指挥不当 B. 表露出崇洋媚外的思想C. 未能深入反思洋务运动 D. 认识到中体西用的弊端8“1926年9月被人嗤之以鼻的国民党人攻下了长沙、岳州、武昌和汉口。1927年春他们

5、拿下了南京和上海,到1928年6月,北京和整个中国北方都归他们统治了。”与这则新闻报道相关的中国政局变化的信息是A. 国民党反袁斗争取得胜利 B. 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结束C. 日本侵华受到了有效遏制 D. 南京临时政府统治的建立9洋务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优外患的危急形势下的一场自救运动。自强运动的各项措施中,除京师同文馆是由总理衡门直接管辖外,其他各种设置如机器局、船政局、招商局、矿务局等,都是由地方督抚大员经办,各自为政。这表明A政府未能对工业建设统筹规划 B. 内忧外患冲击政权C政府信任汉族官僚 D中央集权的政治结构开始瓦解10.图9为1958年创作,反映人民公社化运动中集体食堂的宣传画,这

6、表明人民公社化运动A保障了工业建设的原料需求 B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C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111904年,上海天足会发行了书目30多种,其中包括张尚书(之洞)劝戒缠足章程叙、袁宫保(世凯)劝戒缠足示、劝戒缠足示谕等。材料说明A. 推动了社会习俗变迁 B. 社会各阶层普遍接受废止缠足C. 社会精英倡导移风易俗 D. 戊戌变法影响习俗变迁121923年l月,京报副刊举行了一次征求“青年必读书”的活动,开列书目者有78位,每人推荐10本书。统计结果,按得票数计算前五位的分别是史记、资治通鉴、孟子、胡适文存、中国哲学史大纲(胡适著)。这表明A国人对国学的认知趋向客观 B新文

7、化运动儒学批判不彻底C民主与科学思想不符合中国需要 D教育救国成为中国社会各界共识 13贡斯当认为:雅典人几乎把全部精力与时间投入到军事与公共服务之中。这种投入、的回报是,他们在共同体中具有很大的重要性。他们理解的自由主要是参与公共事务辫论与决策的权利。这种对自由的理解是基于雅典人的A.民主理念 B公民意识 C共和观念 D法律规定14美国学者斯科特戈登在控制国家西方宪政的历史中写道:“社会的全盘重建是必要的,而这一伟大任务只有具有不受拘束的坚定且无情的政府才能完成。美国的政治发展并没有摒弃英格兰的政治遗产;相反,美国政治重建的设计师试图保持并完善这种遗产。”对作者的主旨最准确的理解是A. 作者

8、强调必须建立集权有效的中央政府 B. 作者强调议会中心才能体现人民主权C. 作者主张总统权力必须受到国会的制约 D. 作者肯定美国联邦制共和制1516世纪的西班牙物价平均上涨四倍,其中谷价上涨了五倍。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自然灾害发生 B. 贵族奢靡消费 C. 新航路开辟 D. 经济大危机16.从15世纪起,欧洲的城市、教会、大学等地方建立各自独立的邮递系统。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进行邮政改革,由国家专营,随后被其他国家效仿。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工业革命发展推动 B世界市场联系加强C政府关注公共服务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17马克壵世界文明史:“只有解决了个人主义的合法性问题,一切阻碍个性自

9、由发展的传统束缚才有可能统统被冲破社会才有可能开启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进程。”欧洲率先冲破“传统束缚”、开启“转变进程”是在A. 智者学派 B. 文艺复兴 C. 宗教改革 D. 英国革命18启蒙运动的参与者中,孟德斯鸠列举被告的种种权利,卢梭为儿童的权利辩护,伏尔泰为司法不公的受害者平反昭雪,康德分析世界和平的前提条件。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A. 批判专制统治 B. 倡导人性解放 C. 捍卫人道精神 D. 呼吁宗教宽容19巴黎公社是在法国战败形势下的城市自治,在社会主义运动中有很高的地位,马克思将其视为第一个无产阶级性质的政权。今天很多法国人对这一事件还是肯定的,他们肯定的是A. 爱国主义精神和民主

10、尝试 B. 暴力夺取政权的斗争形式C. 国际无产阶级斗争大团结 D. 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20. 1982年3月,苏联最高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发表讲话,攻击中国的内外政策,同时表示中苏之间的分歧不应该妨碍两国之间保持和发展友好关系。这一表态反映了A.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B苏联经济实力的下降C苏联外交政策的调整 D中苏关系得到全面改善21二战后,西方国家确立并完善了社会福利制度。以下对“福利国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其实质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B改善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C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 D福利水平和工作积极性成正比22.新加坡海峡时报提到:“全球化”这个词在上世纪90年代,被看作精英

11、对穷人的剥削。到21世纪以后,“全球化”开始带有半积极性的意味。自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人们认为,对于“全球化”,既不需要对抗,也不需要叫好。”材料表明A全球化消除了文明对抗 B.全球化在2007年金融危机后加强C对全球化关注日益淡泊 D.人们对全球化的认识程度逐渐深入23读下图中甲乙丙丁四幅图,该过程实质上A. 反映了美术领域的多元一体 B. 说明了印象派绘画影响甚微C. 体现了立体画派绘画的特点 D. 强调了美术领域的复杂多变24根据下表提供的有关数据,下列说法中最准确的应该是平均时间18851919年19201944年19451964年从科技发明到生产技术成熟30年16年9年从生产技术

12、成熟到产品投入市场7年8年5年A. 财富的追求驱使这人类不断在科技上创新发展B. 科学技术与生产的结合程度越来越紧密C.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创造没有科技含量D.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第 卷本卷共四大题,共52分25(16分)中西贸易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18世纪的中西方贸易材料二 18201840年世界工业生产年增长率和世界贸易增长率分别为29%和281%;18401860年,分别为35%和48%;18601870年,分别为29%和553%。19世纪中期机器纺织品成为l9世纪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工业制成品殖民地国家的主要出口产品中,棉花、生丝、矿产原料逐步取

13、代了茶叶、香料等生活用品的出口。1800年,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有的比例分别为33%、9%、10%、5%。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但是,丝、茶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其中,茶叶最为明显。1886年以前,出口货物中茶叶占第一位此后,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和日本茶叶的排挤,数量日减。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 一一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依据材料一对比18世纪中西贸易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6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中期前后国际贸易呈现哪些特征?概括这些特征出现的原因。(6分)(3)依据材料三分析晚清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状况发生了什么变化?并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4分)26(12分)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以强化反腐倡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诸葛亮和白居易自愿向世人公开自己的财产状况,但在封建社会为何无从推广,阻力究竟来自哪里?孝文帝“反腐”主要依靠由中央直接派出“使者”进行纠察,唐、宋都相继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