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联现代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5573174 上传时间:2020-09-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联现代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联现代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联现代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联现代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联现代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联现代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联现代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联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请按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卷(60分)1、 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礼记中记载了这样一段文字:“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世袭)以为礼。”这段文字中的“大道”是指禅让制世袭制公有制私有制ABC D2.在商代,巫总管一切“神事”,所有的“民事”又都要涂上“神事”的色彩。这表明A政权与神权结合紧密 B权力尚未高度集中

2、C民本色彩较为浓厚 D宗法制度雏形初具3.“周之宗盟,异姓为后”,即周的宗盟,除了同姓之外还有异姓,异姓列在同姓之后,异姓纳入周的宗盟A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建立 B破坏了分封制的原则C严重冲击姬姓诸侯地位财产 D拱卫了周王室的统治4.史载,周王朝最初分封的封国,面积很小,二十个或三十个封国联合在一起,也没有王畿大。周王朝这样做的目的在于 A.强化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 B.推动诸侯国扩展疆域 C.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D.提高同姓贵族的地位5.周灭商后,以崭新的政治风格实行统治,“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形成这种政治风格的制度基础主要是 A.礼乐制度 B.分封制 C.宗法制 D.

3、王位世袭制6.王国维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材料认为周代宗法政治的典型特征是 A.礼乐丧葬制 B.嫡长子继承制 C.婚娶联姻制 D.功臣分封制7.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材料反映了 A财产继承的原则B宗法制的基本法则 C任人唯才的要求D兄终弟及的传统8.“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这段话说明了礼乐制度 A促使君子庶人日趋平等B塑造人

4、群的集体认同 C明确社会的等级关系D规范“和而不同”的秩序9.周代的礼制内容非常复杂,在众多规定中体现了“亲亲”和“尊尊”两个基本原则。其中,“尊尊”主要反映了A浓厚的宗族色彩 B强烈的等级意识C浓重的神权色彩 D发达的礼乐制度10.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 A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官员直接由皇帝任免 C皇权至高无上 D书同文,人同伦11.黑格尔说:对希腊罗马世界来说,有些人是自由的,对近代世界来说,人人都是自由的。但对东方世界来说,只有一个人是白由的。以下最能说明该观点的是 A郡县制 B. 宗法制 C分封制 D

5、. 皇帝制12.“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秦朝 A.开创了行之有效的地方行政体制 B.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 C.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传统贵族政治 D.中央和地方出现机构臃肿的趋向13.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将大臣们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那么,这个政府高官应是 A.丞相B.御史大夫 C.太尉 D.郡守14.秦朝的郡县制管理链不长,即便是交通不便、信息不畅,上级对下级也可以进行有效管理,不会出现顾此失彼之弊,郡县政府成为中央政府的执行机构

6、,郡县政府就具有中央性,是中央机构的延长之手,中央指挥郡县如“身之使臂”,“治天下如运诸掌然”。这表明 A各郡县机构仿中央而设置 B郡县制消除了割据隐患 C各郡县由下到上层层负责 D郡县制可有效治理国家 15.“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材料中实现“法令由一统”的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16.明代思想家李贽在史纲评要后秦记卷四中赞扬李斯推行郡县制的主张是“千古创论”。该评价主要着眼于郡县制 A. 是由李斯首先创建的 B. 有利于强国兼并弱国 C.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

7、权 D. 标志着贵族政治形成 17.某学者说:“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政”主要是指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科举制 D. 中央集权制18.“宰相”二字的古文注解揭示了中国古代从“王国”转换成“帝国”后所形成的相权的本质。“宰”有控制、掌握之意,原为“罪人在屋下执事者”,后引申为宰制的意思。“目接物曰相”,故相又有“交接扶助”之意。由此可见,中国古代相权的本质是 A.统帅百官以及协调政务 B.是皇权的分权制约力量 C.由皇权决定并为其服务 D.拥有较为独立的施政权19.通典职官载:“成帝改御史大夫为司空,与大司马、丞相是为三公,皆宰相也。”汉成帝此举意在 A提升御史地位 B

8、提高行政效率 C抑制丞相职权 D完善监督体制20.后汉书左雄传记载:“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诸生试家法(经术),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若有茂才异行,自可不拘年齿。”材料反映东汉时期 A. 规定察举年龄必须在四十岁以上 B. 改变了单凭以德选拔人才的标准 C. 确立以考试来甄别人才的制度 D. 人才选拔任用制度已趋于成熟21.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 A地方无选官权 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 C察举制的弊端 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22.诗

9、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浓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A征辟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23.曹魏时期,曹丕命陈群选拔“德充才盛”、“有识鉴”之人担任中正,按照“家世、道德和才能”三条标准,选拔“俊秀之士”,一时间“儒雅并进”。由此可知当时 A古代选官制度的标准不断变化 B古代选官制度有利于中央集权 C九品中正制被世家大族所操控 D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德才并举24.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A宗法制的终结 B察举制的完善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的推行25.科举制是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下

10、列各项中,确切反映唐朝科举制情况的是A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 B采用八股考试方式C分进士等科目考试 D要求应试士人熟读四书五经26.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学总集文选在唐代备受青睐,宋初仍有“文选烂,秀才半”之说。这一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A儒学丧失了独尊地位 B进士科主考诗赋策论C社会上书籍极为匮乏 D唐朝人喜爱南朝文化27.“在宋朝,得到选拔的官吏中,有三分之一多来自平民家庭。”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 商品经济的繁荣 B. 变法运动的开展 C. 农民起义的冲击 D. 选官制度的改革28.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

11、明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29.朱子语类云:“唐事,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若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A体现三省分权制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C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D减少行政决策失误30.唐代确立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均号称宰相,共同承担政务,其主要目的是 A提高行政效率 B强化君主集权 C分割宰相权力 D利于集思广益31.汉代的监察机关人员少而且官阶低,御史台的主管御史中丞官阶尚不及九卿,实行“位卑权重”的原则。这种做

12、法 A. 有利于皇帝对官员的控制 B. 阻碍了监察职能的发挥 C. 有效杜绝官僚机构的腐败 D. 防止了地方割据势力膨胀32.武则天执政时,不经三省长官而自行任命官员,被当时的宰相刘祎之批评:“不经凤阁鸾台,何名为敕!”“凤阁鸾台”指的是 A尚书省与中书省 B中书省与门下省 C门下省与尚书省 D尚书省与吏部33.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34.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西周实行分封制 西汉设置刺史唐朝实行三省制 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A. B C D 35.唐宋时期,地方官任职避亲、避籍渐成定制。该制度旨在 A瓦解宗法体系 B防止地方势力膨胀 C健全地方行政机构 D完善地方监察制度36.唐末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为扭转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 A文官任知州 B设三司使 C设枢密院 D施行将兵法37.王安石于公元1042年中进士,先后做过苏州通判、常州知州等地方官,到公元1069年被提拔为参知政事。以下对王安石仕途中职位的描述,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