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刷: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设(解析版)山东

上传人:瑶*** 文档编号:145573040 上传时间:2020-09-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刷: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设(解析版)山东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刷: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设(解析版)山东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刷: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设(解析版)山东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刷: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设(解析版)山东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刷: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设(解析版)山东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刷: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设(解析版)山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刷: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设(解析版)山东(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年高考小题必刷高考一轮小题必刷基础真题逐一击破狂刷10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设1(2020山东省莱芜市第一中学高三月考)共产党宣言的最初出版情况为:最初用德文出版 ,后来又用德文在德、英、美三国至少翻印过12次;第一个英译本于1850年在伦敦红色共和党人杂志上发表 ,后来在1871年至少又有三种不同的英译本在美国出版。这主要表明 ,共产党宣言A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B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C有利于促进工人运动的发展D在欧美引起了较广泛的关注【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最初用德文出版 ,后来又用德文在德、英、美三国至少翻印过12次至少又有三种不同的英译本在美国出版”

2、来看 ,共产党宣言在问世初期时一版再版 ,不断翻印 ,使其传播范围和影响力不断扩大 ,得到欧美社会的广泛关注。D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共产党宣言的不断传播 ,未体现其阐述的基本原理 ,A错误;材料信息未反映出共产党宣言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揭示 ,B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共产党宣言发表后得到了广泛关注 ,促进工人运动的发展不符合材料主旨 ,C错误。故选D。2(2020山东省山东师范大学附中高三其他)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写道:“公社是由巴黎各区通过普选选出的市政委员组成的 ,这些委员是负责任的 ,随时可以罢免。法官的虚假的独立性被取消也如其他一切公务人员一样 ,今后均由选举产生 ,要负责任 ,并且可以罢免。”

3、以下选项能准确反映题干信息的是A巴黎公社是特殊条件下的城市起义B巴黎公社是人民自治的政治模式C巴黎公社是未来社会理想政体模式D巴黎公社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权【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巴黎公社的政治模式。根据材料信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公社是由“普选”选出的市政委员、均由“选举”产生等字眼均是在强调巴黎公社的政治模式是民主的、是人民自治的 ,选B是符合题意的 ,正确;选项A本身正确 ,但不是材料的主旨 ,不符合题意 ,排除;选项C在材料中无从体现 ,也不是材料的主旨 ,不符合题意 ,排除;选项D本身正确 ,但不是材料的主旨 ,选项D不符合题意 ,排除;故本题选B。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4、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巴黎公社巴黎公社的政治模式3(2020山东省高三一模)1917年 , 列宁发表的四月提纲在党内外引发争论 ,有人认为提纲“没有马克思主义气味” ,并提出“俄国历史还没有晤好将来要用它烤成社会主义馅饼的那种面粉”。列宁则强调俄国历史的特殊性 ,认为俄国已经“有充分可能采取走向社会主义的步骤”。据此可知A发动社会主义革命具有紧迫性B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结束.C列宁依据实践发展了革命理论D武装夺取政权的条件成熟【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 ,列宁1917年发表的四月提纲引发了争论 ,有人攻击它是“梦话” ,认为“俄国历史还没有晤好将来要用它烤成社会主义馅饼的那种面粉” ,就是认为

5、俄国并不具备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基础;而列宁认为在过渡到社会主义前 ,只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之后“俄国已经有充分可能采取走向社会主义的步骤” ,说明列宁依据实践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革命的理论 ,故C正确;题干强调的是俄国发动社会主义革命的可能性而非紧迫性 ,故A错误;根据所学可知 ,两个政权并立局面的结束是在1917年“七月事件”之后 ,故B错误;“武装夺取政权的条件成熟”的表述不符合史实 ,故D错误。故选C。4关于俄国二月革命 ,苏联时期的观点认为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20世纪90年代 ,俄国一些学者提出二月革命后各地几乎没有两个政权并存的现象 ,地方的实际权力没有转到临时政府

6、新任命的委员手中。这一变化反映出A观点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B苏联时期的评价更为客观公正C历史认识受到时代的影响D详实史料会得出正确历史评价【答案】C【解析】苏联解体前的学者认为二月革命后存在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但是90年代研究发现二月革命后实际权力掌握在工兵代表苏维埃手中 ,材料表明不同时代的历史认识受到时代的影响 ,故传C;材料没有指出历史真相是什么 ,A错误;材料不能确定苏联的评价客观公正 ,B错误;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5十月革命前 ,列宁主要从革命视角看待工会组织 ,认为工会应该团结和联合工人、维护工人阶级利益、反抗资本主义统治;十月革命后 ,列宁主要从管理视角考虑工会的作用 ,认为工会

7、应该在管理国家、教育工人、维护工人和国家利益等方面发挥自身作用。这转变A适应了国家政治形态变化的需要B主要基于劳动者维权的现实需要C说明工人阶级成为革命领导阶级D表明工会的独立性获得充分发挥【答案】A【解析】十月革命后俄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无产阶级掌握了政权 ,因此列宁对工会组织的认识视角发生了变化 ,由“革命”转为“管理” ,故答案为A项;这一变化与劳动者维权没有关系 ,排除B项;十月革命期间工人阶级已经是革命领导阶级 ,排除C项;这一变化与工会独立性无关 ,排除D项。61917年初 ,俄国国内陷入混乱 ,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政府只能大量地发行货币 ,甚至连印刷机都用坏掉了

8、。大雪和低温让100多列蒸汽火车车头因冻结而爆炸 ,导致食品和燃料没法运进大城市。由于供应缺乏 ,面粉的价格已经涨了8倍 ,但有面粉的面包房也没法烤岀面包 ,因为烤炉没燃料 ,连首都彼得格勒的许多工厂都因为缺少燃料而停工了。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二月革命爆发后的紧张局势B气候恶劣且燃料极度匮乏C政府滥发货币导致通货膨胀D第一次世界大战对社会矛盾的激化【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1917年初 ,俄军在前线的失败导致俄国国内陷入混乱 ,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食品和燃料极度匮乏。由此可知 ,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对社会矛盾的激化 ,故D正确;这是二月革命爆发的

9、背景 ,故A错误;气候恶劣且燃料极度匮乏是材料反映的现象 ,故B错误;政府滥发货币导致通货膨胀也是材料的表现之一 ,故C错误。1(2020山东省高三二模)十月革命后 ,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提高了工人和其他劳动者的地位 ,开始承认工会的地位和工会活动的合法化 ,并禁止雇用童工 ,取缔血汗工厂;左翼政治力量快速发展 ,甚至上台执政并推行某些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政策。这些改变说明A西方国家借鉴苏俄实行改革B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重威胁C工人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D十月革命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提高了工人和其他劳动者的地位 ,开始承认工会的地位和工会活动的合法化”“甚至上台执政并推行某些带有

10、社会主义性质的政策”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十月革命之后资本主义国家吸取教训而调整了政策 ,说明十月革命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故D选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资本主义国家从俄国革命中吸取了一定的教训 ,不是西方国家借鉴苏俄进行改革 ,A选项错误;题干中资本主义社会的诸多变化 ,不是因为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重威胁 ,而是从俄国革命中吸取了一些教训 ,故B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 ,工人阶级始终是被统治阶级 ,其地位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故C选项错误。2(2020山东省高三其他)共产党宣言中写道:“资产阶级用来推翻了封建制度的那个武器 ,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 ,“资产阶级不

11、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 ,同时它还造就了将运用这武器来反对它自己的人现代的工人 ,即无产者。”以上论述A肯定了资本主义的积极作用B指出工业革命促进了自由主义发展C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D揭示生产力发展必将引发社会变革【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资本主义制度战胜了封建制度 ,工业革命进一步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同时资本主义的弊端也暴露出来了 ,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因此在材料中说“它还造就了将运用这武器来反对他自己的敌人现代的工人 ,即无产者” ,从而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故D选项正确;材料内容揭示了随着资

12、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同时它还造就了将运用这武器来反对他自己的敌人现代的工人 ,即无产者” ,可推知材料体现了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的问题而不是肯定资本主义的积极作用 ,故A选项错误;自由主义指的是追求保护个人思想自由的社会、以法律限制政府对权力的运用、保障自由贸易的观念、支持私人企业的市场经济 ,材料内容没有体现自由主义内容 ,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会带动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必将引发社会变革 ,没有提到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 ,故C选项错误。319世纪30年代 ,法国里昂工人发起的两次起义相继失败。马克思曾指出:“里昂的工人以为自己追求的只是政治的

13、目的 ,以为自己只是共和国的战士 ,而事实上他们是社会主义的战士。”马克思意在说明 ,里昂工人起义A以争取政治权利为诉求B仍属资产阶级革命C表现出强烈的战斗精神D缺乏科学理论指导【答案】D【解析】马克思指出 ,19世纪30年代法国里昂工人的两次起义“追求的只是政治的目的(建立民主共和国)” ,工人们不知道“事实上他们是社会主义的战士” ,说明里昂工人起义失败的重要原因在于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不明白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根本目的是发展生产力 ,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 D项正确;“争取政治权利”只是材料的部分信息 ,没有说明马克思的真实意图 ,A项错误;仍属“资产阶级革命”与“他们是社会

14、主义的战士”不符 ,B项错误;材料分析的是里昂工人起义失败的原因 ,没有肯定其“强烈的战斗精神” ,C项错误。41917年 ,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7月 ,他又在国家与革命中阐明 ,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 ,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以上论断A明确指出武装起义条件已经成熟B凝聚布尔什维克全党的政治智慧C逐步明确俄国革命的任务和方式D说明仍存在和平取得政权的可能【答案】C【解析】“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指的是当时的俄国革命应该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 ,“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 ,不能通过自

15、行消亡来实现”指明了革命的斗争方式 ,故C项正确。A项应发生在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之前;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 ,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说明和平夺权已经不可能了 ,故D项错误。【考点定位】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点睛: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期间俄国社会发生的变化:(1)政权:沙皇专制政权两个政权并存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工兵苏维埃政府。(2)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3)革命策略:和平夺权武装夺权。(4)国家性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1(2020年江苏卷 ,16 ,3分)马克思说:“资产阶级的统治不仅使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本身的斗争中得到崭新的武器 ,而且还给他们创造了一种和过去完全不同的地位他们已成为一种公认的力量。”在马克思看来A资产阶级统治具有其合法性B无产阶级斗争缺乏科学理论指导C无产阶级革命必然取得胜利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已成熟【答案】C【解析】从马克思的言论中可以看出 ,无产阶级获得了“崭新的武器”即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并且“已成为一种公认的力量” ,由此可得出马克思坚信无产阶级在与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