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杭锦后旗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5572155 上传时间:2020-09-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杭锦后旗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内蒙古杭锦后旗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内蒙古杭锦后旗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内蒙古杭锦后旗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内蒙古杭锦后旗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杭锦后旗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杭锦后旗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1第二次月考试题高一历史1、 选择题(本大题共30道,每小题2.5分,共计75分)1周代王位继承制度一改“兄终弟及”为“父死子继”,然,王的儿子有嫡、庶之分,嫡子有长、幼之别,于是又规定“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等。该制度的核心标准是()A年龄长幼B贤良优次C出生贵贱D血缘亲疏2秦朝时三公之下有九卿:奉常,掌管宗庙祭祀礼仪;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少府,掌管皇室财政;卫尉,掌管宫门警卫;太仆,掌管宮廷御马;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物这反映了九卿()A职权细化,各负其责B服务皇室,君权至上C政务繁杂,中央集权D官员众多,权力分化3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历经几度变迁。秦汉主要

2、有郡、县两级,唐代为道、州、县三级,宋代设置为路、州、县三级。元朝时期,行省成为最高地方行政区划,下设路、府、州、县。以上现象反映的本质是()A地方行政机构数量增长B县是最稳定的行政机构C中央集权制度日益加强D地方管理制度趋向成熟4有学者指出,可将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三个阶段。从封建转向帝制是第一次转型,下列选项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的是()A由“公天下”至“家天下”B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转型C集权政治向分权政治转型D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5史学家张岂之认为,在中国古代,一个新的封建王朝的建设,“必然要体现自己的新”,但“也离不开别人的旧”。以下史实最能体现材料中观点

3、的是()A周朝分封制和秦朝郡县制B西汉察举制和隋唐科举制C魏晋三省制和唐朝三省六部制 D明朝废丞相和设内阁6谏议制度是监察制度的一部分,“谏”字的独特含义是对皇帝的绝对权威提出异议。唐代的门下省具有谏议和封驳职能明清时期监察制度达到顶峰,但专设的谏议机构却没有了。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谏议制度能够从根本上限制皇权至上 B唐代谏议制度对皇权不起作用C明清谏议机构消失是服务于皇权需要 D明清监察制度对君臣形同虚设7恩格斯在评价梭伦改革的某项措施时写道:“有产阶级既开始获得了势力,于是旧的血缘亲族关系的集团就开始被排斥了;氏族制度又遭受新的失败。”这项措施是()A颁布“解负令”B设立陪审法庭C

4、成立“四百人会议”D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的等级8看下表是一组关于雅典判处苏格拉底死刑的材料,据此可知雅典民主()雅典人口总数 雅典公民总数 陪审、审判人员产生方式 表决方式 程序 罪名 约40万 约4.2万 陪审员 审判员 产生方式 举手 一审制 慢神与蛊惑青年 6000 501 抽签 A体现了广泛代表性的特点B调动了公民的参政热情C明显具有直接民主的特征D保障了公民的言论自由9屋大维建立了罗马帝国,占领了整个地中海世界。他的顾问抱怨说麻烦在于人口众多,管理事务繁杂。因为公民包括了种族和能力上完全不同的各色人等,他们的秉性和愿望更是千差万别,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为此,统治者决定()A发展军事

5、力量,巩固和加强罗马帝国的统治B完善法律体系,将习惯法发展为成文法C扩大公民权,保障境内一切自由民的利益D建立地区部落,加强对各地区的有效控制10十二铜表法第3表规定:债权人得拘禁债务人六十日。在此期内,债务人仍可谋求和解;如不获和解,则债权人应连续在三个集市日将债务人牵至广场,并高声宣布所判定的金额。如仍无人代为清偿或保证,债权人得将债务人卖于台伯河外的外国或杀死之。这说明十二铜表法强调()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有法必依和执法必严C私有财产不可侵犯D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11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美国通过1787宪法、德国通过徳意志帝国宪法、法国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民主政治。这反映了资产阶级

6、民主政治的突出特点是()A法制化B渐进性C普选制D普世性12有学者认为,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上,最终通过“利益谈判”实现“妥协”的“多元利益集团”,不包括 ()A大州与小州 B共和派与君主派 C南方与北方D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13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访问西安时,一个小姑娘问他:“总统先生,全国人民都归你管吗?”克林顿想了一下说:“不,应该说全美国人民都管着我。”克林顿的回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宪法的()A联邦制原则B三权分立原则C人民民主原则D中央集权原则14近代以来法国共产生了16部宪法,其中在1

7、7891875年的近90年内,法国平均每7年更换一部宪法,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通过后近70年一直未改变,这反映了()A启蒙运动使法国思想极其活跃B经济的发展导致政治力量多元C法兰西共和之路历程非常艰难D外国干涉频繁打断民主化进程15俾斯麦设想既能保持普鲁士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能在经济方面照顾资产阶级的利益,使两个阶级利益互相融合,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1871年帝国宪法加以定型,最终形成德意志新体制。材料表明()A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可以相互补充B统一后德国制度更具有专制色彩C德意志开创了适合国情的政治体制D统一使德国资产阶级利益全面保障16安得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中写道:(禁

8、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表明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A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B林则徐的禁烟运动C英国力图打开中国市场D英国在贸易中处于逆差17有人指出“天津条约本已明确规定西方公使可以常驻北京并得到咸丰皇帝的亲自批准,但皇帝本人压根就没打算认真履行条约”,尤其是想把取消“公使驻京”作为“第一要事”。为此竟不惜以全免关税和开放鸦片贸易为条件”。据此判断()A清政府缺乏近代外交意识B清政府具有强烈的民族观念C清政府放弃天朝上国思想D清政府极力地维护国家主权18太平天国前期在天朝田亩制度中主张绝对平均分配土地、产品,多余财物要

9、收归国库。而后期颁布的资政新篇中却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这种改变()A适应了农民战争的需要B挽救了太平天国的危机C体现了时代发展的潮流D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改良19“冲击反应”棋式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是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驱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化。下列史实对应关系最符合“冲击反应模式的是()A鸦片战争洋务运动B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C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D巴黎和会国民大革命20.日本1887年制定清国征讨方略,公然叫嚣:“欲维护我帝国独立,伸张国威,进而巍立于万国之列间,保持安宁,则不可不

10、分割清国,使之成为数个小邦国。”这反映了日本()A.明治维新后必然脱亚入欧 B.开始认识到清王朝的威胁C.面临来自邻国的军事压力 D.推行对外侵略扩张的政策21.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中间跨越50多年,没有人认为我们遇到了危机。事实上中国的变化真正开始是在1894年甲午战争后,我们被日本人打败了。这主要在于甲午战争()A.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B.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局面C.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完整 D.促进了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22. 与鸦片战争相比,甲午中日战争发生时,整个世界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列强侵华的方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所签订的中日马关条约中,能够突出反映这一

11、新变化的是()A.割辽东半岛、台湾给日本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C.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 D.通商口岸开放到长江上游23著名学者秦晖教授曾撰文指出,与所谓“器物制度文化”的三阶段说不同,晚清中国人实际上经历的探索过程是“西化”“反西化”“现代化”。其中,“反西化”是指()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24.1870年前后,湖南、江西、江苏、湖北、直隶等地教案频发。民间传言,“或称教堂拐骗人口,或称教堂挖眼剖心,或称教堂诱污妇女”。此类传言盛行的主要原因在于 ()A清政府允许传教士在华传教 B民众与外国势力的矛盾加剧C普通民众受教育程度较低 D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25近代某不

12、平等条约规定:“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自行防守中国国家应允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该条约签订于农历 ()A甲午年B乙未年C庚子年D辛丑年26下图是时报在1907年8月26日刊登的漫画。图画中间的长柄勺代表官员,他们从代表民众的坛子里舀出资源,再将它经过政府这一漏斗,注入外国人的茶壶中去。这主要说明了() A清政府已成为列强侵华工具B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加剧C辛亥革命以失败告终D清末“新政”收效甚微27.“人间处处倡民主,天上谁人奉玉皇。一朵红云旗五色,惊传飞艇上天堂。”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A戊戌维新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新文化

13、运动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28.列宁在评价孙中山的纲领时说:“它直接提出群众生活状况及群众斗争问题,热烈地同情被剥削的劳动者,相信他们是正义的和有力量的。”该文强调的孙中山关注和关心劳动者的主张是() A创立民国 B平均地权 C驱除鞑虏 D恢复中华29.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该学者强调辛亥革命( )A. 激发了人们强烈的民族意识 B. 结束了中国君主专制政体C. 促进了民主平等意识的觉醒 D. 推动了中国社会移风易俗30.学者费正清曾断言:辛亥革命建立的新政体是覆盖在中国上的薄薄一层皮,它距离中国民间社会极其遥远。可见,该学者认为( )A. 中国的民主革命力量不足 B. 辛亥革命缺乏群众的支持C. 中国应该实行社会改良 D. 共和制难以植根于中国社会二、材料题(共一道,25分)政治制度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纵观古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时期,政治体制的变化,都会影响这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