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专题 真题真练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45571978 上传时间:2020-09-2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说阅读专题 真题真练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小说阅读专题 真题真练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小说阅读专题 真题真练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小说阅读专题 真题真练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小说阅读专题 真题真练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说阅读专题 真题真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说阅读专题 真题真练(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精做江苏真题,把握复习方向 小说阅读知识点整理一、情节(一)一般情节的作用:对于小说情节的作用进行分析,一般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内容上,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和主题思想表达有何直接或间接的具体作用;结构上,有无“设置悬念”“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照应前文”“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另外,还要注意有时从表达效果上进行分析,即从给读者的感受分析,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等。(二)情节的具体作用: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引起下文,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照应前文。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三)“情节题”的答题模式:

2、(1)问句、段(或某种情景)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题模式:为情节发展作铺垫(提供依据,设置伏笔悬念)。表现了的思想品质(精神世界),有助于塑造的形象。揭示(表现、突出)了,有利于深刻表现主题。(四)情节安排方式的效果(1)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2)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3)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作用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来源:学。科。网Z。X。X。K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

3、,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补充叙述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平叙:叙述两件或多件事情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同时发生,通常是先叙一件事,再叙一件。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4)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给读者想像,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式、喜剧式等。(5)贯穿情节的线索。小说线索是贯串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

4、感、小说的事件,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如药中的“人血馒头”。阅读小说,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线索一般有单线和双线两种。寻找线索的途径有:小说标题和小说中的中心点。(6)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和叙事策略,既表现生活本身的逻辑,同时又使情节曲折生姿,跌宕起伏,高潮或结尾平中见奇。(五)情节结构具体题型设置及技巧点拨1小说常用的开头及作用(1)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具体说,其作用有: 引起读者的思考; 引出下文的情节; 突出人物形象; 揭示小说的主题。(2)写景法。如药的第一段写秋天

5、下半夜阴暗、凄清、恐怖的环境,暗示了小说主人公的不幸命运。再如荷花淀开头写月下院子里的美景,以此来烘托水生嫂的美好心灵。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2小说的结局及作用(1)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如项链。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如项链,直到结尾才点出项链是假的,但前面已作了伏笔:借项链时主人一口答应,还项链时主人没有打开盒子检查等,暗示了项链是不值钱的。(2)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如药,华小栓、夏瑜的死(悲剧),揭示了的不彻底性没有发动群众。从表现人物性

6、格上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如药,写华小栓吃了人血馒头后的死,突现了群众(华老栓)愚昧的性格。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杜十娘的死,引起读者思考她死的原因。(3)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从读者的情感体验上看,喜剧性的结局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4)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局。留下了“空白”让读者想象,进行艺术再创造。二、鉴赏形象1描写人物的方法及其作用外貌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

7、身材、表情、衣着、姿态等的描写。作用: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透露人物的内心活动,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显示人物性格变化等。心理描写:对人物的心理活动(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或思想变化进行具体刻画。作用:细腻真实地突出了人物的思想,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语言描写:包括对话描写、独白描写等。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同时也能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显示人物的身份、地位,间接地表现其它人物和景物,交代事情原委、推动或预示故事情节的发展,展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等。行动描写:对人物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动作的描写。作用:刻画人物性格。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如场景细

8、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等。作用:刻画人物性格,使形象栩栩如生,深化主题,推动情节的发展,营造一种氛围,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不借助于人和媒介物的烘托,直接刻画。侧面描写借助于对媒介物的描写,来烘托所要描写的人或物。2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主要是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首先要结合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然后结合社会现实分析人物形象折射的社会现象及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等。3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它的作用一般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1)为主要人物服务,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2)揭示或

9、凸显主旨;(3)若是线索人物,自然是贯串全文的线索。4物象的作用如果小说中引入特别重要的物件,其基本作用不外乎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题等。有时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文章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分析人物形象A身份(思想) B.社会背景(活动舞台) C.情节(活动过程)D.言行(心理) E.创作意图 F.比较三、赏析环境描写1分析环境描写的技法环境分类及作用(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作用: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2)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

10、、时间、景色、场面等。A渲染故事气氛。增强故事的真实性。B烘托人物形象。自然环境往往是作家为了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而设置的,从而显露其性格。C推动情节发展。D暗示社会环境。通过对特定的自然环境描写,来展示独特的世态风情,为读者提供一夫社会历史图画。E深化作品主题。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环境的认真考察。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情节(推动,暗示,铺垫)人物(烘托,映衬)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根据要求还可以这样来组织语言表达: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

11、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答题模式:环境 人物 情节 主题(四级循环答题法)2.具体环境描写作用 A、小说开头,作用一般为定下感情或叙述基调,是的叙述更舒缓自然,顺理成章。B、营造特定意境氛围,感染读者或主人公。C、场景在人物出场前,功能为导引人物出场。如果置于小说某个情节,功能可能是推动情节发展。D、如果场景置于人物描写之中,功能可能是揭示人物性格。E、如果某场景作为小说主背景,其作用可能是一种象征。四、归纳主题概括小说主题的技法(1)主题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虚构生

12、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2)对主题的挖掘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从作者背景看、从人物特征看、从情节发展看、从语言情感色彩看、从整体倾向看。(3)对主题的概括常用这样一些基本术语:歌颂、赞扬、张扬什么。 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揭示什么人生道理。 对什么现象的反思。表达了什么情感。五、品味语言特色1品味语言特色的技法(1)体会、琢磨和分析该作品的语言是否简洁、生动、传神、得体,是讽刺还是幽默、诙谐还是庄重、含蓄或深沉的风格,将这种语言风格与文章的主旨联系起来考虑。(2)要注意把相关词语放入语境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特别注意语句深层含义的挖掘,要能依据文章的主旨、作

13、者的观点态度、文中人物的性格,读出言外之意。(3)具体在鉴赏语言时,可从遣词造句(如包括用词、句式,如叠字叠词、动词、形容词、量词的选用,整句散句、长句短句等),语言风格(如:朱自清,自然淡雅,用工笔写意蕴;周作人平和冲淡,用淡笔写浓情;鲁迅,苍劲雄健,刚健之中见哲思等),语体角度(如:书面语与口语、普通用语与专业术语等)去鉴赏。(4)熟知各种修辞格及其修辞功能,在鉴赏中能灵活运用。2解题技法(1)常见设问模式分析文章语言运用上的特点;举例分析文中人物的语言有哪些特色。(2)解题思路要明确语言特色包括词语的表现力,句式特点,语言风格,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等。其中语言风格有含蓄与直接、淡雅与华丽、庄

14、重与幽默、典雅与通俗、柔美与朴实等;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指语言符合人的身份、展现人的性格、表现人的情感,有时体现地域特色,有鲜明的地方色彩(乡土气息)等。六、分析文章的结构分析文章结构的技法(1)分析小说的标题常见的作用有:一、线索二、情节三、暗示四、主要人物五、内容六、事件答题模式:一是具体的意思。(文中具体的)二是与主题相关的意思。(2)分析小说的开头开头方法: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写景法。常见作用:制造悬念,埋下伏笔;巧妙地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为情节的发展起推动作用;有时还能增添情趣,(3)分析文中的某句话常见作用: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人物性格的展现。七、分析写作技巧分析写作技巧的技法(1)从语言运用角度: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有什么表达效果。(2)从结构安排角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线索,设置悬念,抑扬,铺垫,暗示,节奏,突转,巧合,串联,并联(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