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平罗县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5571055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平罗县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宁夏平罗县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宁夏平罗县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宁夏平罗县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宁夏平罗县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宁夏平罗县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平罗县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高三历史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1史载(周)武王克殷后造新都镐京,是为宗周。后又向东于洛阳建一宏伟的东都,称为成周。“成周”的修建意在A 维护分封制度 B形成众星拱月的政治格局C震慑商朝旧有诸侯国势力 D强化西周在东方的控制力2. 皇位的嫡长子继承制度在中国古代是一种成熟的继承制度,但各种权贵势力如干政的宦官、外戚后妃集团常常出于各自的利益,干扰嫡长制的实行,出现了许多白痴皇帝或幼帝,造成了朝政混乱。这反映了A 君主权力受到挑战 B皇权至上带来的后果C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D嫡长制影响社会稳定3 学者冯天瑜说:“西周的封邦建国实现了以姬姓为

2、主的贵族阶层、被征服的臣仆、封地土著三种人的结合,突破了(以前)纯粹的血缘组织框架。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 分封制强化了血缘宗法关系 B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疆域领土C分封制保证了周灭商的成功 D分封制奠定了地缘政治基础4 随着秦王朝的统一,过去由宗室姻亲组成的国家机构,为大批官僚和军功显贵所取代一种新型的国家管理体制由此建立起来。材料中的“新型的国家管理体制”( )A 是秦朝实现统一的根本保障 B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C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 D强化了官僚阶层的政治特权5. 有学者认为,汉代儒学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其试图努力去把儒家从讲起来很好听的比较迂阔的理

3、论变为可以运作的东西。这说明汉代儒学A 继承了先秦儒学的神学思想 B吸收佛道思想而阐释儒学C充满了主观唯心主义的色彩 D契合时代要求而重新整合6 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由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和掌权的状况,隋唐确立了科举制之后,基本纠正了这一状况。这一变化说明科举制A 是公正公开的人才选拔制度 B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C完善了朝廷选拔官吏的机制 D导致了世家大族势力的衰落7 唐律疏议职制律中规定:若官吏延缓诏令文书颁发者,每延缓“一日笞五十,一日加一等,十日徒一年”;“官文书稽程者,一日笞十,三日加一等,罪止杖八十”这些规定( )A旨在防止皇帝诏令被篡改 B利于政府行政决策的正确C

4、有利于提高部门行政效率 D说明唐代的法律非常严酷8、 唐初官营手工作坊中的劳动者,主要是官奴婢与刑徒、番户和杂户,没有人身自由;也有少量的短蕃匠(可纳资代役)、和雇匠(政府出资招雇的匠人)。北宋官营作坊役使的工匠,有从军队调来仍隶名军籍的军匠,也有从民间雇来的和雇匠,此外还有一种当行差充的工匠,称“当行”或“麟差”,“当行”工匠需付给一定的“雇值”。据此可知 A工匠身份的变化是促使北宋手工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 B北宋工匠所受的封建人身束缚有所松弛 C北宋手工业生产超过了唐朝 D北宋的官营手工业处于优势地位基本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沿海港口城市日益繁荣棉花由边疆传入内地儒学的思辨化9下表所列内容为

5、中国某朝代所具有的一些特征。据此判断该朝代是 A 汉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明朝10 明朝有人描述当时情景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南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这反映出当时 A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B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 C区域性商帮的出现 D跨区域贸易迅速发展11 明清时期,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大量新型的工商业城市,与传统市镇相比其主要的区别是A.兴起和发展的基础不同 B城市的密度前所未有C城市的结构发生了变化 D城市的规模急剧扩大12 北宋仁宗时一改前代食盐政府专卖的做法,创立了“盐钞法”,“令商人就边郡入钱四贯八百售一钞,至解池请盐二百斤,任其私卖,得钱以实

6、塞下,省数十郡搬运之劳”。此做法( )A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B推动了民间私盐的发展C适应了商业经济的发展 D保证了盐业市场的稳定13 中国古人对女性的评价,唐以前推崇美女,四大美女都是唐以前的人物,而宋以后则更多的推崇才女。导致这一变化的最合理因素是A 社会的进步 B理学的兴起 C女权的发展 D教育的发展14 “省”这一名称起源甚早,最初是官署名,如中书省、尚书省等,设在宫禁之中。元朝时,在全国重要地带设立行中书省,作为中央行政机关中书省在外地的代理机构,亦简称为省。据此推断,行省的设置A适应了加强皇权的需要 B体现了国家权力中心的变化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破解了“藩镇割据”难题151

7、6世纪末期,由于中国经济的规模以及消费市场集中于各级政治中心,无论中国人的描述还是外国人的描述,大城市给人的印象总是富庶的。下列说法与材料符合的是A大多数城市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B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团体C中央集权大大加强 D国内贸易有巨大突破16 元代士人杨维桢认为,元朝是华夏正统,而辽和金不是。他的理由是,儒家的传承,在朱熹之后一度中断,直到元代大儒许衡才再度延续儒家的 “道统”。因为元朝有许衡这样承前启后的大儒,而辽、金却没有,所以尽管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元朝是正统而辽、金不是。对杨维桢的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杨维桢认为“正统”与否取决于文化而不是血统B杨维桢把是否传承儒家文化看作政

8、权合法性的标准C杨维桢的看法是儒家“夷夏”观念的继承和发展D杨维桢的看法接近于近代的民族国家观念171816年,英国阿美士德使团访华时被要求磕头以谢皇恩,经争取后改为单膝下跪叩头三次。在颐和园等待接见时因天气炎热要求稍事休息,清廷官员认为不能让皇帝久等而将其斥骂。这一现象反映出?A对外政策的松动 B文化专制的加强 C朝贡体制的破产 D天朝心态的延续18 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中写道:“当(英)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涌(炮台)时,(珠)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与我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材料主要说明 A国人对世界形势一无

9、所知 B普通民众对战争比较茫然 C英军笼络了广东下层民众 D清政府已完全失去了人民的支持19 传教士郎怀仁等上书拿破仑三世:“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取得这个自由应当归功于陛下的大力保护,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据此判断,该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20 天朝田亩制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充分的革命性,“给资本主义萌芽开阔了发展的场所”。这一评价是基于天朝田亩制度 A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B顺应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要求 C与资政新篇的主张异曲同工 D实现了农民阶级“耕者有其田”的

10、理想 21 有学者针对中国近代某条约的一个条款指出“他们只要交纳5%的关税,就能通过条约口岸中的任何一个口岸,运进洋货或输出土产;他们只要再交纳进口税额的一半,作为子口税,就能把洋货运至内地和由内地运出土货”。这一条款A.使列强控制了清政府财政大权 B.适应了列强商品输出的需要C.有效减少了各国间的贸易壁垒 D.加速了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221842-1880年,中国进口以鸦片、棉布为主,出口以丝、茶为主;1881-1910年,棉布在进口贸易中的重要性超过鸦片,丝、茶出口的重要性下降。影响晚清贸易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崛起 B西方国家侵华方式的变化C西方社会工业革命的发展 D近

11、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剧变231884年刊行的直隶玉田县志载:“洋舶互市我之需于彼者,至不可胜数,饮食日用曰洋货者,殆不啻十之五。”又据光绪雄县乡土志:“亚谷城村,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综合这些材料,可知这一时期( )A 经营洋货和新产品的店铺增多 B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C洋货的销售在口岸遭到了抵制 D外来技术的传入促进手工业发展24 洋泾浜英语是中国沿海商业社会的混合语言,混杂了英语、葡萄牙语和印度语的词汇,说的时候多少按汉语的句法而不根据英语的语法规则。如Just now have settee counter,all a fnishee;you go,

12、you please”(“现在我们结清了我们的账目,一切结束了,你要走就可以走了”)洋泾浜英语的出现可以说明 A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B中国已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中国与西方保持一定的外贸关系 D中国依然以天朝上国的身份自居25下列四项为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考题,其中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学堂使用的考题应是 A“蒸汽有力可用,由何而生?” B“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 C“试比较英、美、法、瑞士、中国行政机关元首之产生方法。” D“法国大革命对于欧洲民族主义之发展,有何影响?试举例明之。”26 孙中山说:“专制时代,人民之精神与身体皆受桎梏,而不能解放。故虽有为国民利害着想,献身以

13、谋革命者,国民不惟不知助之,且从而非笑与漠视之,此事之必然者也。”这反映孙中山 A推崇民有民治民享 B主张推翻专制统治 C倡导进行社会革命 D重视国民思想启蒙271914年10月张謇在给大总统的呈文中提出“棉纱土布,无论何种花色种类,所有常关、海关、厘金、落地捐等项税厘,一律免除。因吾之工业幼稚,恐为先进国所压制,则发达无期”。呈文反映了( )A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B经济主权意识增强 C列强经济侵略加强 D民族工业缺少保护28李鸿章旅游到英国,不惜重金,给西太后购回一台缝纫机;在英国议院旁听了议员们的辩论,觉得那是一窝蜂似的吵架,说“无甚可观”。由此细节我们推测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之一是 ( ) A只是学习技术,不愿改革政体 B内部贪污腐化,经营管理不善 C海军操练不力,中日战争失败 D朝廷专制至上,牺牲民族利益 29 美国学者孟德卫认为:“在18世纪的法国,没有神圣启示的儒学,作为一种令人赞赏的哲学被反基督教的启蒙思想家接受。信奉自然神论和开明专制的中国君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