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下册教案:7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教学设计+语用整合+同步检测+高考对接)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45565046 上传时间:2020-09-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下册教案:7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教学设计+语用整合+同步检测+高考对接)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下册教案:7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教学设计+语用整合+同步检测+高考对接)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下册教案:7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教学设计+语用整合+同步检测+高考对接)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下册教案:7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教学设计+语用整合+同步检测+高考对接)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下册教案:7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教学设计+语用整合+同步检测+高考对接)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下册教案:7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教学设计+语用整合+同步检测+高考对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下册教案:7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教学设计+语用整合+同步检测+高考对接)(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教学设计+文本语用知识整合+同步检测+高考对接)【教学设计】作者生平 屠呦呦 ,女,1930 年12 月30 日生于浙江宁波,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在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学习。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2011 年获得 “ 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 ” ,2015 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6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主要作品 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 抗疟新药 青蒿素 中药青蒿的正品研究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让 安德森评价说: “ 屠呦呦的研发对人类的生命健康贡献突出,为科研人员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

2、”2019 年9 月17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屠呦呦 “ 共和国勋章 ” 。1文学常识演讲词,是指在重要场合或群众集会上发表讲话的文稿。演讲词像议论文一样论点鲜明、逻辑性强,但它又不是一般的议论文。它是一种带有宣传性和鼓动性的应用文体,具有较强的感染力。撰写演讲词需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针对性。撰写演讲词,要考虑听众的需要,讲话的题目应与现实紧密结合,所提出的问题应是听众所关注的事情,所讲内容的深浅也应符合听众的接受水平。第二,鲜明性。演讲的内容不能只是客观地叙述事情,还必须表明自己的主张,阐明自己的见解。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表扬什么,批评什么,均应做到立场鲜明、态度明确

3、,不能含糊。第三,条理性。要使讲话易被听众听清、听懂,就要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否则,所讲内容虽丰富、深刻,但散乱如麻,缺乏逻辑性,就会影响演讲效果。第四,通俗性。演讲的语言,总的说来应该通俗易懂,明白晓畅。句子不要太长,修饰不要太多,不宜咬文嚼字,要合乎口语特点。同时,也应该讲究文采,以便雅俗共赏。第五,适当的感情色彩。演讲既要冷静地分析,即晓之以理;又要有诚挚热烈的感情,即动之以情,这样才能使讲话既有说服力,又有鼓动性。2文化常识(1)最早提到青蒿治疗疟疾的记录,出现在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肘后备急方:古代中医方剂著作,中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东晋时期葛洪著。原名肘后救卒方,简称肘后方。

4、系作者摘录其原著玉函方中可供急救医疗、实用有效的单验方及简要灸法汇编而成。(2)中医师按中医理论和方法诊断病人症候,对症开出由多种中药按君臣佐使组成的处方。君臣佐使:原指君主、臣僚、僚佐、使者四种人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后指中药处方中各味药的不同作用。是中医方剂学术语,系方剂配伍组成的基本原则。出自神农本草经。(3)这里所举中医药对人类健康的贡献,不过沧海一粟。沧海:指大海。以其一望无际、水深呈青苍色,故名。亦是我国古代对东海的别称。中国古代对“海”的别称还有“冥”(如北冥、南冥)、“碧海”“天池”“巨壑”“无底”“百谷王”等。粟:谷子,去壳后叫小米,原产于北方黄河流域,中国古代主要粮食作物,所

5、以夏代和商代属于“粟文化”。古代粮食作物中的“五谷”包括稷、黍、麦、菽、麻,其中的“稷”即为“粟”。一、理清文脉架构本文作为演讲稿,层次清晰,脉络分明,在开篇综述部分,阐明了继承中医药精髓,提取出了青蒿素,并表达了对评委会、中国同事、国际友人的感谢,同时呼吁加强国际合作,推动中医等的研究,最大程度地造福人类。然后从五个角度进行了精彩的演讲,其中在“发现青蒿素的抗疟疗效”部分,作者重点提到受肘后备急方启发,采用了低温提取的方式,使得青蒿素的抗疟效果大幅度提升;在“中医药学的贡献”部分,作者提到青蒿素绝不是中医药智慧的唯一果实,又具体列举出了中药砒霜对治疗白血病、从中草药“千层塔”提取的石杉碱甲对

6、治疗失忆、中药提取的芍药苷对防止血管再狭窄等具体的事例,表明了中医药的贡献。二、理解课文深意(一)局部信息理解研习“发现青蒿素的抗疟疗效”部分,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1下列不属于“为了寻求答案,我们查找了大量的文献”中“查找文献”工作的一项是 ()A青蒿提取物有一定程度的抗疟性,但实验结果很难重复,而且似乎与文献记录相悖,这是屠呦呦及团队查找文献的初衷。B屠呦呦及其带领的由植物化学和药理学专业研究者组成的团队查找的文献包括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C由原来的加热提取方式改为低温提取方式,以保存青蒿的抗疟有效成分,这是屠呦呦及其团队查找文献寻求到的答案。D中国政府启动“523项目”并任命屠呦呦领

7、导抗疟药研究工作就是为了查找大量的文献,尽快从中草药中找到具有抗疟疗效的成分。解析:D项,中国政府启动“523项目”并任命屠呦呦领导抗疟药研究工作的目的是抗击疟疾,原因是“20世纪50年代,由于疟原虫抗药性的出现,疟疾重新开始肆虐,消灭疟疾的国际努力遭受重挫”。2文中引用肘后备急方一书中“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这句话有何作用?答:_参考答案:这句话既为上文“查找了大量的文献”提供例证,又引起下文“这句话让我深受启发”的相关阐释,是最终找到青蒿素抗疟疗效的关键转折点。引用权威性古代医学著作,使阐述更加深刻、透彻,具有说服力,体现作者深厚的中医学理论基础。3请结合本部分内容

8、,简要概括发现青蒿素抗疟疗效的过程。答:_参考答案:中国政府启动“523项目”,中医研究院任命屠呦呦领导抗疟药研究工作。屠呦呦带领团队开始从中草药中寻找有抗疟疗效的成分。搜集了2 000种中草药,加热提取,进展甚微。受肘后备急方启发,改为低温提取,保存抗疟有效成分。成功得到安全性高的中性提取物。研习“中医药学的贡献”部分,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青蒿提取物到青蒿素的研发历程和植物化学的其他发现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相比速度相当快。B复方用药是中医的主要用药形式,单一药物治疗某一特定疾病的现象在中医实践中非常罕见。C实验研究表明,保健运动可以减少

9、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提高血流剪应力。D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医药学在同疾病的斗争中会进一步发挥威力,为维护世界人民的健康与福祉作出更多新贡献。解析:C项,逻辑表达混乱,根据文本阐述的意思,应是在“保健运动提高血流剪应力”的前提下,再“联合使用某些活血中药”,才可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5应如何理解“青蒿素是中医药学给予人类的一份珍贵礼物”这句话?答:_参考答案:青蒿素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为一线药物治疗疟疾,青蒿素联合疗法在世界广泛应用,极大减轻了疟疾的症状,拯救了许多人的生命,特别是非洲孩子们的生命,所以说是“珍贵礼物”。把“青蒿素”比作“礼物”,具体、贴切,抽象深奥的医学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

10、,浅显易懂。【高考对接】吴文俊小学时成绩平平,也没有显示出独特的数学才华,初中时数学甚至得过零分,高中时最喜欢的是物理而非数学,但他从小就对读书有浓厚兴趣,初中时国文成绩一直不错。尽管高三时物理得了满分,但教物理的赵贻经老师却看出了他的数学潜力,力荐他入数学系。正始中学决定,吴文俊必须报考数学系,才能得到每年一百块大洋的奖学金,加之他父母又不放心独子离开上海,吴文俊就进了上海交大数学系。所谓“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吴文俊向来是以兴趣为先导来读书的。因为他对物理有兴趣,甚至一度想要转系。是大三时教数学的武崇林老师帮助他摆脱了专业上的困惑,使他认识到数学的巨大魅力。1940年,吴文俊从交大

11、毕业,先后在育英中学、培真中学担任数学教员,直到1946年见到了影响他一生的恩师陈省身,他才由一个普通的中学数学老师成为数学研究所的专业研究员。对于吴文俊的数学研究,他的学生高小山总结说:“吴先生做拓扑研究,一下子就能抓住核心问题,为代数拓扑学的兴起做出了影响深远的贡献。他从事机器定理证明也是这样,极其敏锐地看出了信息时代数学的发展趋势,他的研究受到中国古代数学的启发,汲取了中国传统数学的养分。使用吴先生的方法,几乎所有数学定理的证明,都可以由计算机来完成,从而让人类把精力放到更加宏观的层面上去思考问题。”对吴文俊来说,虽然最初选择数学是被动的,但综观其一生,数学已逐渐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从事

12、数学研究,吴文俊特别强调数学思维。他说:“要创新,就要独立思考,就不能总是跟着人家亦步亦趋,当然开始的时候参考借鉴也是必要的。牛顿就说过,他之所以获得成功,因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远。所以不能忽略学习,可是除了学习之外,还要能够独立思考,这是创新的必要条件。现在摆在中国面前的是,数学就要靠下一代、下下代在创新方面取得巨大成功,中华民族才可以得到复兴。”吴文俊自己的经历就是很好的例子。他在数学上的一系列成就,特别是他运用机械化思想来考察数学,发现了数学的不同侧面,并建立了新的模式,这全得益于他的独辟蹊径。对我国的数学基础教育,吴文俊也颇有心得。我国中学生多次在国际奥数竞赛中获奖,被当作我

13、国数学教育成功的证明,但吴文俊更赞同丘成桐的观点:“奥数应该是一种建立在兴趣之上的研究性、高层次学习,中国的奥数学习过分关注海量题目,直接与考试、竞赛挂钩,对系统学习数学不利。作为基础学科,应着重引导学习的兴趣,不应当过分追求功利。”吴文俊同样清醒地认识到:“竞赛获奖固然可贵,但也不能看得过重。因为它不能代表学生对数学的深度理解,也不能有效地训练数学思维。”他认为,数学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数学的思维方式。有人曾揶揄数学家迂腐,吴文俊不但不迂腐,而且兴趣广泛,内心充满童趣。他说:“我是个想怎样就怎样的人,想玩就玩,想工作了就会安安静静地工作,从不多想。”他喜欢看电影、读历史小说,也喜欢看围棋比赛。

14、老伴说他“贪玩”,他却说:“读历史书籍、看历史影片,帮助了我的学术研究;看围棋比赛,更培养了我的全局观念和战略眼光。”吴文俊37岁时就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四十多年后,他再次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如此长的学术生命,在数学界是非常罕见的。当记者提出疑问时,吴文俊反问道:“我为什么不能保持这么长的学术生命?”在他看来,学术生命是能够终生保持的,很多人做不到,那是他们自己的问题,应该自我反省。他特别强调研究数学要下扎实的功夫。他说:“外国许多数学家,尽管有的我非常佩服,可是我并不认同他们靠所谓巧思妙想研究数学的方法。应该根据客观实际具体分析,一切以事实为主。这是我主要的想法。”相关链接:1974年

15、,吴文俊转向中国数学史研究,从中得到启发,开创了具有中国传统数学特点的数学机械化之路。他提出的“吴方法”,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古代数学基于“计算”的传统,与通常基于逻辑的方法根本不同,首次实现了高效的几何定理自动证明。国际机器证明研究领域的权威人物S.穆尔说:“在吴文俊之前,机械化的几何定理证明处于黑暗时期,而吴的工作给整个领域带来光明。”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在上海交大读书期间,吴文俊因为对数学不感兴趣,曾一度想转到物理系,后来遇见一位高明的数学老师武崇林,他才打消了转系念头。B吴文俊清楚地看到信息时代数学的发展趋势,受到中国古代数学的启发,提出了用计算机实现数学定理证明的方法,作出了影响深远的贡献。C吴文俊能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数学研究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期待着未来的中国数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