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太仆寺旗宝昌一中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5563425 上传时间:2020-09-2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太仆寺旗宝昌一中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内蒙古太仆寺旗宝昌一中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内蒙古太仆寺旗宝昌一中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内蒙古太仆寺旗宝昌一中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内蒙古太仆寺旗宝昌一中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太仆寺旗宝昌一中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太仆寺旗宝昌一中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蒙古太仆寺旗宝昌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选择题(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35小题,70分)1. 鸦片战争前,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这种经济形态的特征之一是( )A. 家庭手工业的产品基本用于自己消费B. 土地完全集中在地主手中C. 经济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D. 农民不到市场上出售农产品【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古代中国自然经济本质的分析理解能力。封建自然经济的本质就在于自给自足,产品主要用于自己家庭消费。所谓自给自足,就是指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生活所需和交纳赋税,所以家庭手工业的产品基本用于自己消费是自然经济的基本

2、特征,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错误,除地主之外,还有自耕农;C选项错误,主要作物是粮食作物;D选项错误,家庭手工业只能满足一部分。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小农经济特点2.中国古代的官营手工业素来发达,在冶金、制瓷、纺织等行业中,长期保持领先地位。官营手工业的产品大多精美,质量也上乘。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工匠优秀,积极性高B. 生产不计成本C. 市场需要高质量的产品D. 国家权力的支持【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它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所

3、以主要原因是国家权力的支持。因此选D。A错误,官营手工业的工匠受到官府的束缚,积极性不高。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3.“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和宋门权子外至观桥下,无一家不买卖者。”早市、夜市昼夜相接,酒楼、茶馆、瓦子等错落有致。这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一时期哪一城市商业发展的现象( )A. 秦朝时的咸阳 B. 西汉时的长安 C. 唐朝时的洛阳 D. 南宋时的临安【答案】D【解析】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商业活动已经打破了对时间、地点的限制,故答案为D项。从秦汉至隋唐,统治者对商业活动的时间、地点实行严格限制,因此秦朝、西汉和唐朝时期均不可能出现材料中的现象,排除

4、A、B、C项。4.在封建社会一度出现过“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现象,其根本原因是A. 富者具有较强的生产能力B. 贫者生产积极性不高C. 土地私有制的发展D. 国家支持富者兼并土地【答案】C【解析】材料“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描述的是土地兼并,其根本原因是土地私有制,故选C;A不是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排除;材料无法体现贫者生产积极性不高,排除B;土地兼并导致农民破产,会影响到国家赋税收入,所以政府一般不支持土地兼并,排除D。5.马克思指出: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这里的活动场所主要是指A. 资本B. 劳动力C. 世界市场D. 资源【答案

5、】C【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的殖民活动扩大到全世界,美洲和非洲无疑是资产阶级开辟的新领域,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原料、劳动力和市场,因此这里的“新天地”指的是世界市场,故排除BD,C项正确。殖民掠夺和扩张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资本,但不是“新天地”,排除A。6.(19世纪末)“在南美洲,映入眼帘的,到处都是交通线不合理、不充足的特征。修建它们不是为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而是为了连接生产点和装船港口,在它们之间的广大地区连最差的道路也没有。”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的这段话旨在说明( )A. 西方工业文明促进了南美洲农业文明快速进步B. 西方殖民扩张的终极目的是满足自身发展需要C

6、. 西方的殖民活动改变了南美洲交通落后的面貌D. 殖民地和宗主国之间存在着共同的经济利益【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依据材料中“南美洲”“不是为了国民经济的发 展”“连接生产点和装船港口”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西方列强对美洲的殖民侵略和掠夺是为了满足自身发展需要;A、C、D三项与材料相悖,排除。所以答案选B。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殖民扩张的影响【名师点睛】英国殖民扩张的条件:1、国内政治制度优势: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的君主制,为英国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世

7、界的要求。同封建专制统治相比,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是进步的。2、依仗雄厚的经济实力:英国通过圏地运动和海外殖民掠夺,扩大原始积累,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17世纪英国是世界上贩卖奴隶的主要国家,罪恶的奴隶贸易,带来了巨额财富,使英国经济实力雄厚。3、强大的军事优势:为了争夺殖民霸主,l7世纪下半叶经过三次英荷战争,摧毁了荷兰的殖民优势。l8世纪,英法在欧洲发生多次战争,通过七年战争击败了法国,英国由此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地位。4、地理位置的优势:英国是一岛国,地处大西洋沿岸,位于世界贸易中心,便于经济贸易和海外冒险;有较强的海洋意识和海上优势。7.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 商品生

8、产的发展和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 B. 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国际分工的发展C. 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 D.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据了统治地位【答案】B【解析】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世界各地经济联系更加密切,贸易往来频繁;国际分工日益明显,不同地区的商品往来互通有无变得更有必要,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故答案为B项。A项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C项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D项是世界市场形成带来的影响,均不符合题干中“根本原因”的要求,排除。8.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表现包括( )工业革命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力量大为增强,形成了世界市场西方列强

9、加强对外扩张,控制了世界大部分地区亚洲国家都成为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地A. B. C. D. 【答案】C【解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力量大为增强,一方面在国内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另一方面西方列强加强对外扩张,控制了世界大部分地区,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说法正确,故答案为C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并非所有亚洲国家都成为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地,不符合史实,排除含有的D项和说法不全面的A、B项。点睛: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常见解题方法有肯定法、排除法、求同存异法等。肯定法即凭借对一些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直接作答。排除法即找出一项或两项不符合题目要求的题肢,排除它,逐步缩小范围

10、,最后留下正确选项。求同存异法即将备选项中相同的题肢放在一边不管,而将所剩余相异的题肢加以比较辨析,从而根据题干的要求得出正确答案。9.下列关于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与其初衷相符的是( )A. 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B. 瓦解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C. 把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答案】C【解析】英国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是为了打开中国国门,把中国变为西方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即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答案为C项。其他三项也是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但不符合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初衷,排除A、B、D项。10.中国近代外商企业、洋务企业、民族企业的

11、共同特点是( )都使用机器生产 都属于近代企业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都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A. B. C. D. 【答案】C【解析】中国近代外商企业、洋务企业、民族企业都是使用机器生产,因此都属于近代企业,都是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定背景下产生的。说法正确,故答案为C项。洋务企业不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排除含有的D项和说法不全面的A、B项。点睛:比较型选择题是把两个以上的历史人物、事件或现象放在一起,让考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以考查他们的分析、比较能力。从试题形式上可分为类比和对比两种,前者是将同一类性质的事件、人物和观点进行比较,主要考查它们的相同点;后者是将

12、不同性质的事件、历史现象或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空间的表现进行比较,主要考查这些历史事件在性质、影响等方面的不同。本小题属于类比型试题,解答此题首先要看各自体现出的特点,再找出两者的共同点。回答此类试题一定要审准试题的比较点和要求,注意结合课本内容逐一辨析备选项,然后选出正确答案。11.史学家费正清教授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没有前途”主要是因为A. 中国工业结构不合理B. 工业区域分布不均衡C. 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D. 军阀割据混战【答案】C【解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工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阻碍,不可能顺利发

13、展,最终不可能走向成功。故答案为C项。A、B项是中国民族工业的特点,不是民族工业没有前途的原因,排除;D项只是“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的组成部分,排除。点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发展道路:产生于两次鸦片战争后的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初步发展于甲午战争后;进一步发展于20世纪初;短暂繁荣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的间隙;日益萎缩于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多元化的格局中,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代表着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进步方向,但由于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压迫和排挤,它始终没有成为近

14、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形式。12.位于河北唐山的启新洋灰公司,是旧中国最大的民营水泥工业。1934年前最高产量曾达27万吨,此后产量显著下降。1947年恢复到16万吨,1948年又跌至13吨。并被征军用。1934年后该公司经营每况愈下的外部原因有资金少、技术弱、产品竞争差官僚资本压制和国民政府内战政策日本的经济掠夺美国的经济侵略A. B. C. D. 【答案】D【解析】启新洋灰公司资金少、技术弱、产品竞争差是公司的内部原因。故项错误。官僚资本的剥削,内战政策造成美国商品倾销中国市场,严重破坏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故项正确。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掠夺严重破坏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故项正

15、确。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出卖国家主权,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造成美商品在中国市场倾销,破坏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故项正确。综上所述,正确,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点睛: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经济侵略,破坏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国民党官僚阶层借战争之际发展官僚资本主义,加重压迫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1945年解放战争爆发,蒋介石为争取美国援助发动内战,不惜大肆出卖国家主权,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给予美国在华政治、经济特权,美国商品在中国大量倾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陷入绝境。13.下图是一幅手绘于1958年并出版的农业卫星社分布图。下列表述中不能体现该图所包含的信息的是( )A. 当时处于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B. 说明当时农业科技取得重大突破C. 说明当时党内“左倾”错误发展D. 当时处于“大跃进”运动时期【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大跃进”期间浮夸风盛行,全国各地竞相以虚假的纪录夸耀粮食产量,而不是农业科技取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