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 考前串讲--简答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45560865 上传时间:2020-09-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 考前串讲--简答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 考前串讲--简答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 考前串讲--简答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 考前串讲--简答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 考前串讲--简答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 考前串讲--简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 考前串讲--简答(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广义文化应把握的三种要点?广义文化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广义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2狭隘文化应握的三个要点?狭义文化不但以人为中心,而且以人的精神活动为中心,即使观察物化世界,也是以其中的人文精神为内核的;狭义文化关注的不是个别人的精神活动,而是经历史传承累积凝聚的共有的成体系的人文精神;狭义文化关注的不仅是全人类的普遍共性,而且更关注不同民族、阶层、集团人文精神的特点。3中国文化形成的统一文化的原因?它有着共同的文化源,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上古的青铜文化,各民族共同开发了

2、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大地;多元的各民族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相互交流、互相渗透、互相促进,有许多交融和契合的地方,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汉民族文化在整个中华文化中起主导作用,是中华文化的主体文化,它在共同体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到了团结和凝聚各民族文化的作用。4为什么说文化是一个历史的概念?一切文化事象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存在、变异、发展,从而具有某一时代的特色;文化是在历史传承的过程中积淀并确立了自身的传统。我们描写各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历程,只有在各阶段文化纵向比较的基础上,探求文化发展的总体脉络,总结文化发展的规律,才能对民族和国别文化有清醒的认识。5文化传统的特点和作用?每一个民族、每一个

3、国家的文化,既因时因地而异,又有一定的稳固性和延续性。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即文化传统。是上层文化和底层文化共有的,对社会发展有积极作用也有负面作用。6简述中国地理的整体性?作为亚欧大陆的一部分,中国地理面积差不多与整个欧洲一样大。虽然地形复杂多变,但不失大陆的整体性。众多的河流犹如血脉一样,将大陆广大的地区连系在一起。虽然地形多样,山岭众多,但地理通道四通八达,形成了便利的交通。7地域文化对统一文化的作用?正统文化的主导作用:一种社会文明,总有它正统的精神文化主导着该文明的文化方向。地域文化对正统文化的作用:从逻辑上说,一开始没有所谓正统文化,中原文化当初实际只是

4、一个地域文化。它是经过一定的吸收融合后,才上升为一种正统文化的。所以,地域文化是正统文化的资源。地域文化相互交流的意义:地域文化的相互交融,可以产生文化的典范人物、典范著述,从而推进正统文化,并作用于地域文化的发展。特定地域文化的保存作用:历史悠久的国家,有时也面临着各种深度的灾难,我们的文化从未断绝,地域性的保存之功实在不小。8古代自然利用方面的成就?开垦土地。历朝历代都极其重视土地的垦殖。与土地的开垦相伴,古代相当重视对土地的深度利用。兴修水利。水利的兴修,不仅关系着农业的兴衰,而且关系着环境的美恶。唐宋时期,正是由于大量兴建陂塘水利工程,江南农作物产量才大幅度提高,最终在唐中期以后,南方

5、成为经济中心。开凿运河。开凿运河是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另一项重要举措。中国开凿利用运河的历史非常悠久。隋唐时期,沟通南北的大运河体系已经形成。9(秦汉时期)王朝政治的新格局?郡县制。从秦朝开始实施到汉朝文景时期,分封观念仍大有市场;直到汉武帝时期,郡县制作为王朝唯一的政治制度,最终得到确立。中央集权制。秦朝为中央集权制奠定了规模。官员选拔的文化标准,察举、征辟、考试等方法。10重农主义的基本国策的内涵?重农主义是为了保护小农而打击工商业的一种国家观念。这种观念起于西周,成就于战国的法家。这种观念把农业视为“本”,把工商业视为“末”,认为后者不仅是社会浮华、堕落的原因,而且是小农的兼并者和国家利益

6、的侵蚀者。11简述“尊儒术、兴太平”首先产生结果的是在文学方面的原因?汉初文学多承着楚辞和战国策士文风发展,到武帝尊儒之后,文学风尚为之一变。汉大赋实际遵循的是诗三百经学,之所以名“赋”,在当时作家是很明确的,就是要皈依诗经学的“六义”大法。乐府这一政府机构,可能秦代就有,但是用这个机构大力采集民歌,却是汉武帝“独尊儒术”的表现。五言这一中国诗歌史上重要的诗体,在汉代人的歌唱中养育出来了;更重要的是它引起了文人们的极大兴趣。经过汉末至建安时代的悲歌慷慨,诗歌创作成了文人们最重要的精神生活之一。12玄学对当时文化方面的影响?魏晋时期山水诗、山水画的兴起。书法盛行并产生了像王羲之那样的大书法家。1

7、3佛教的传播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寺院、僧徒、出家,改变着固有的社会结构,冲击着固有的伦理观念,促发着新的生活信念和生存方式。作为宗教,其精神因素渗透到文化的方方面面,敦煌石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及寺庙建筑中气魄宏大、金碧辉煌的雕塑、绘画艺术,都是艺术中的新景象。佛理影响着诗歌的内容,佛家感化世人的讲诵和演唱,促使新的文学体裁的产生。佛经的翻译,促进了人们对汉语声调的认识;佛经的流传,刺激着印刷业的新变。佛教节日不仅关乎艺术表演,也影响着民间的经济贸易;寺庙和僧侣甚至使一些源于印度的财政制度,如抵押借贷等在中国立足。佛教哲学对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影响,更是深入而持久。14唐王朝民族政策的意义?导致了一

8、种波澜壮阔的历史文化景观:在东亚前所未有的以强大的唐朝为中心的部落民族大联合,以及日益高涨的学习唐文化的运动。唐人也在热心地向他人学习,胡服、胡床、胡乐等等,在长安特别流行;当时在亚洲有两大文明:一是迅速崛起的伊斯兰大帝国,另一个就是唐代文明。前者不久走向衰落,后者则更加持久地对亚洲及欧洲产生着影响。首都长安堪称世界文化的融会场和集散地,这里可以看到来自亚洲各国的人员、文明、物产,也可以看到来自边地、异国的留学生和遣唐使;其文化影响甚至远及欧洲。15两税法实施的关键作用及意义?中唐时期制定的赋役制度。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朝廷采用杨炎的建议,颁布实施“两税法”,它以夏、秋两次征税而得名。

9、其核心内容是以一个家庭的财产状况和田亩数量为依据征收赋税。同时政府针对商业贸易日益活跃的现实,对茶、酒、盐等商品交易征税,改变了多年来以单一农业税为主的税收结构。同时还协调了中央与地方税收关系。两税法的实施,使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寿终正寝。作用:不仅使唐王朝摆脱了经济困境,它还标志着一种王朝治国观念的改革,对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变化影响至深。意义:两税法的实施,为富人和穷人都不同程度的松了绑,所以,唐宋之际才出现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高涨。16唐宋之际社会的变革及经济文化的高涨?首先是南北朝以来旧门阀贵族衰落以至从历史上销声匿迹。唐宋间另一个重要的社会变化是市井新的文化现象层出不穷。17简述

10、历代农书提出的主要农业经营思想与生产知识?统筹水土利用规划;调整好农业生产关系;“荒政”思想;人力胜天说。18简述我国民族商业的两个文化特点?汉族与多民族地区的内贸活动频繁,商路通达,推动了各民族间的往来和文化交流。中国与东方邻国和西方国家对外贸易的兴起,历史悠久,开辟了中外交流的长期通道。在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中有较早的描述。19简述市商贸易的四种模式?市,即集中贸易的场所,明代以后逐渐形成街市;墟,南方把定期贸易的场所称作“墟”;集,北方把约定俗成日期的贸易场所叫做“集”;会,从唐代起,把在寺庙节日期间举行的、规模比较大的贸易活动称为庙市,后来发展成庙会。20简述中国家庭管理的文化要素有哪些

11、?字辈谱,这是记忆性的文化链,它表示了家族内部的角色差别和地位等级。家谱,保存和延续辈分等级的一种文化方式,是维系家族文化的经典。家风,是由家族共同体世代沿习,用以规范家族内部的行为和秩序的习惯法。人生礼仪,包括诞生礼、成年礼、婚礼、寿礼和葬礼。家庭关系与地缘关系的结合体,又称家族共同体,它有以下两个主要的文化功能:血缘凝聚力、地缘凝聚力。21家庭关系与地缘关系的结合体,又称家庭共同体,它有哪两个主要的文化功能?血缘凝聚力地缘凝聚力。22简述家庭共同体的地缘合作表现的三个方面?生产互助;生活互助;在公共地的建设上实行基层民主制,用以维护村民的共同利益。23简述社区与地方圣地的活动的特征?对神仙

12、、圣贤所在地的崇拜;交换农副产品;赌胜;吃喝;娱乐。24简述社区文化互动的历史价值?社区文化活动可以跨越民族的界限成为一个地方社会的共同活动;社区文化活动可以保持各地方、各民族的文化特质;社区文化活动可以保护地方文化遗产。25简述在中国的日生活文化中,能为现代生活所继承的?血缘社会的礼俗美德。人情社会的公益传统。耕读社会的奋斗精神。26简述秦汉以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治制度的特点?皇帝总揽天下大权。拥有庞大的官僚办事机构;严密的人身控制。27宗法观念对秦汉以后国家政治结构的渗透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家天下”政权模式的长期延续。亲亲伦理政治原则的不断扩张;宗法原则成为维系王朝政治的习惯力量。28简述

13、科举制培育与维系了传统文化?两汉察举确立了儒家思想在封建王朝中的重要地位;科举制对唐宋文化面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蓬勃发展。29科举制对唐宋文化面貌的影响?科举制将儒家思想全面推动到社会各层面,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科举制强化了读书尚文的文化传统,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造就了大批的优秀人才。30科举制对中国文化的负面影响?科举考试耗费了士人几乎全部的精力,读书做官成为知识阶层的最终目标,造成传统文化畸形发展;科举制是对极端专制王权的维护;知识阶层在科举制的牢笼之下,缺乏主体意识与创造性思维。31传统礼俗规约鲜明的伦理色彩特点?传统礼俗的等差性;传统礼俗的调和性;传统礼俗

14、的规范性。32民间的礼俗在形式上与内容上与贵族礼制的差异与关系?它们来源于同一文化母体,所依托的是同一宗法社会结构,贵族不过是特殊家庭,皇帝是特别的家长。统治阶层非常重视礼仪的示范作用,以严格的礼制规定,与公开盛大的礼仪形式,向社会显示礼法的森严,达到软控社会的目的。因此上层礼法思想渗透民间,家族社会模范国家礼制,制定自己的家法族规。随着社会的变迁,朝代的更替,士庶差别的消失,贵族礼制除保留在统治集团内部外,相当部分俗化为庶民的行为规范。33中国整体思维的发展阶段?到易经和洪范时代形成了整体的宇宙观念。而尚书洪范则对早期五行理论作了比较系统的叙述。战国至秦汉时代,吕氏春秋以儒家为核心,将道、法

15、、墨、兵、农、名诸家加以改造,糅合为以阴阳五行家的宇宙图式为理论框架的天道、地道、人道统一的思想体系。此后,淮南子、春秋繁露、白虎通义进一步论证人与天的统一。汉代在理论上完成了阴阳与五行的统一,使之在体系上融合为一。阴阳五行统一体的学说第一次提出了一般系统论的理论模式和一般系统的双层结构模型。到宋代,理学的开创者周敦颐著太极图说,上篇讲天地,下篇论人,认为天地系统的秩序结构,就是人的行为道德的规范,人的思想、行为与天地秩序相合,才能真正实现“天一地一人”宇宙大系统的和谐统一。邵雍的象数哲学和来自陈抟的先天图,对易经、易传中的体系原理做了重大发展。宋代把古代中国整体系统的思维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探索宇宙的本体和深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