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145559183 上传时间:2020-09-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程纲要一、一般项目学校名称:岚山区实验小学科目名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课时:57课时开发教师: 适用年级:四年级上学期日期:2018.9二、课程元素(一)课程目标:数与代数1认识计数单位“ 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

2、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二、空间与图形1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2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3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三、统计与概率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四、综合运用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

3、理的能力。3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4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二)课程内容:单元序号单元专题主要内容单元训练重点课时安排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1. 亿以内数的认识。2. 亿以上数的认识。4、解决问题。1、认识万以上数的认识,认识计数单位。2.认识自然数,掌握数位顺序表。3.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数。4.发展数感。12课时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米1. 公顷,例一。2. 平方千米1、 学生了解测量土地常用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2、 学生用观察,想象等方式学习。2课时第三单元角的度量1. 线段。直线、射线的认识2. 角的认识。1、 学生进一步

4、认识射线,线段,与直线,了解他们的区别。2、 理解角的含义,认识直角,锐角,钝角。知道平角和周角。7课时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1、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2、 积的变化规律3、 常见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1. 学生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2. 探索积的变化规律过程。3. 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总价=单价x数量4. 路程=速度x时间6课时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1. 平行与垂直的相关概念。2. 画垂线3. 点到直线的距离。4. 解决问题、5. 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特征。四边形的关系。1.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理解平行与垂直的概念。2. 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

5、特征。6课时第六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1、 口算除法2、 笔算除法,商一位,两位数。3、 商的变化规律。1、 学生会口算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的数。2、 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 数的计算方法。3、 了解商的变化规律。17课时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1. 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2. 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2个单位3单位1、认识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2、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3课时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优化1. 沏茶,烙饼,田忌赛马的优化思想2. 运筹问题,以弱胜强。1. 学生初步体会运筹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2. 寻求解决问题最优案的过程中积累经验。3课时综合与实践营养午餐营养午餐

6、根据营养午餐的一些基本指标,运用简单的排列组合、统计等知识合理搭配营养午餐。1课时第九单元总复习总复习总复习4课时(3) 课程实施: 教学方式:(一) 教学方式:1.数与代数注重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结合具体的情境和实际活动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和计算的意义及作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加强和重视估算教学,并且鼓励运算方法的多样化。2.空间与图形注重实践与探究,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经历观察、操作、思考、想象等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基本图形的基本性质;鼓励测量方法的多样化。3.统计与概率注重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

7、分析数据的过程,逐步形成统计观念;注重结合具体情景和动手实验,使学生的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4.实践与综合应用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综合运用所学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二) 学习方式1.对有关数的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和,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2.空间与图形方面,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如,摸一摸,描一描,画一画,量一量,

8、说一说等),学会一些简单的作图方法;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3.统计知识方面,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前备经验,采用独学、对学、群学方式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并学习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4.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学习应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5.在综合应用方面,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

9、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课程评价:1、分项作业评价。从双基、书写、创新意识等方面采取分项评价的一种批改策略。这种评价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有利于学生各种素质的全面发展。2、课堂观察评价法。在课堂上,教师应不仅关注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而且应关注学生的其他方面。当学生在回答提问或进行练习时,通过课堂观察,教师便能及时地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从而作出积极反馈,正确的给予鼓励和强化,错误的给予指导与矫正。3、二次评价法。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之间在数学学习的发展上必然存在着差异,应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随着数学知识与技能的积累逐步达到应达到的目标。对此地,教师可以选择迟作出判断的方法。特别是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而言,这种“推迟判断”能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新的学习动力。 三、所需条件:1、教师参考用书(含光盘)2、多媒体 3、教案4、配套练习册5、小学生生活6、口算题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