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试题 (含解析)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45553284 上传时间:2020-09-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试题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试题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试题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试题 (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试题 (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试题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试题 (含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6.考试时间:150分钟;历史政治地理同堂分卷考试,每科100分,共300分第I卷 选择题(44分)一、单选题(每小题4分,共11个小题,共44分)读“我国太

2、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1. 太阳能热水器利用条件最优和最差的城市分别( )A. 成都、乌鲁木齐B. 拉萨、重庆C. 石家庄、西安D. 包头、杭州2. 图中甲乙两地都是太阳年辐射总量丰富区,其共同的原因是( )A. 气候湿润B. 大气透明度差C. 海拔很高,空气稀薄D. 晴天多,日照时间长3. 下列发电方式能量来自于太阳辐射的有()燃煤发电 地热发电 水力发电 风力发电A. B. C. D. 【答案】1. B 2. D 3. B【解析】【1题详解】读“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太阳辐射的高值中心位于青藏高原,低值中心位于四川盆地。结合选项拉萨位于青藏高原,太

3、阳能资源非常丰富,而重庆位于四川盆地,太阳能资源差,所以太阳能热水器利用条件最优和最差的城市,B符合。其他选项中城市都不符合太阳辐射的高值中心和低值中心对应的图示信息。排除ACD,故本题选择B。【2题详解】甲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日照时间较长,太阳能资源丰富;乙地位于内蒙古高原,降水较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D对。气候湿润、大气透明度差,会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甲乙两地也不是我国湿润区,A错;甲乙两地大气透明度都较好,尤其是甲地青藏高原上,B错;甲地青藏高原海拔很高,空气稀薄,而乙地内蒙古高原海拔一般,谈不上空气稀薄,C错。故本题选择D。【3题详解】地热能来自于地球内部放

4、射性物质的衰变,错;太阳辐射是大气环流风的形成、水循环的动力,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积累下来的太阳能,对。故本题选择B。交通扶贫是突破富民兴业瓶颈的重要举措。为此,我国某地区初步构建了“通乡达村、标准适宜、管养到位、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农村公路网。下图示意该地区公路网(局部),图中鞍部段公路曾有隧道比选方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 甲乙丙段公路线沿村庄布局主要目的是A. 利于居民出行B. 降低施工难度C. 减缓道路坡度D. 绕开山地地形5. 图中鞍部段公路最终选择“之”字形施工方案,主要原因是A. 地形坡度过大B. 资金预算有限C. 施工技术不足D. 公路运量太小【答案】4.

5、A 5. 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公路选线。【4题详解】甲乙丙段公路线沿村庄布局的主要目的是利于居民出行,A正确。都是位于起伏较小的地区,没有绕开山地地形、降低施工难度和坡度,BCD不符合条件,故选A。5题详解】图中鞍部段公路最终选择“之”字形施工方案,可以降低坡度,故主要原因是地形坡度过大,A正确。“之”字形施工方案线路更长,投资更大,且需要技术支持,BC错误。选择“之”字形施工方案与运量无关。故选A。【点睛】山区由于地形坡度大,山区公路呈“之”字型为了减缓道路的坡度。我国的国土面积幅员辽阔,在进行国土开发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环境问题。读我国局部地区主要环境问题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6.

6、 甲、乙、丙三个地区国土整治的主要问题是A. 甲防治荒漠化;乙防治土壤盐碱化;丙防治水土流失B. 甲治理沙尘暴;乙保护沿海红树林;丙治理“红色沙漠”C. 甲预防低温冻害;乙治理水土流失;丙防治暴雨洪涝D. 甲治理水土流失;乙防治土壤盐碱化;丙改良酸性土壤7. 乙地区主要生态问题在我国西北地区农业发展中也必须加以重视。解决此类问题,下列做法中最合理的是A. 将洼地改为丘陵,便于流水排泄B. 大规模降低土温,减少增发C. 增加需水量大的农作物种植面积D. 增加农业机械投入,兴修水利工程【答案】6. D 7. D【解析】考查我国局部地区主要环境问题的分布,荒漠化的防治措施。【6题详解】读图,甲是黄土

7、高原,主要是治理水土流失;乙是黄淮海平原,主要是防治土壤盐碱化;丙为江南丘陵地区,主要问题是改良酸性土壤。D对。故选D。【7题详解】乙地区主要生态问题在我国西北地区农业发展中也必须加以重视。解决区域土壤盐碱化问题,应增加农业机械投入,兴修水利工程,合理科学灌溉,D对。将洼地改为丘陵,不利于农业生产,A错。大规模降低土温,不切实际,B错。西北地区缺水,应增加需水量小的农作物种植面积,C错。故选D。在帕米尔高原的西侧有着中亚唯一的内陆高山国家塔吉克斯坦。该国拥有整个中亚地区60%的水资源,境内山地和高原约占90%,其中约一半在海拔3000米以上,有“高山国”之称,完成下列各题。8. 塔吉克斯坦成为

8、中亚地区水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原因是A. 地处山地和高原,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多B. 离海洋较近C. 纬度较低D. 多外流河和外流湖9. 图中地区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 水土流失B. 沙尘暴C. 土地盐碱化D. 洪涝灾害【答案】8. A 9. C【解析】【8题详解】塔吉克斯坦位于亚欧大陆内部,距海洋远,降水稀少,地表径流较少;因地处山地和高原,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较多,成为中亚地区水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故选A。【9题详解】中亚地区位于内陆地区,其东部和南部距海洋远且有地形阻挡,太平洋和印度洋水汽难以到达该地;由于降水少,气候干旱,不合理灌溉会导致土地盐碱化,故选C。福建土楼(

9、如下图)是客家文化(既继承了古代汉族文化,又融合了南方土著文化)的象征,是中原汉民族即客家先民沿黄河、长江、汀江等流城辗转迁徙后,将远古的土生建筑艺术发扬光大并推向极致的特殊产物,屋顶大多采用“人”字形的双坡屋顶,屋顶外缘距墙体较远,墙体厚实,以圆形土楼为主,据此回答下面小题。10. 土楼以土为原料,墙体厚实,反映了当地A. 气候湿热B. 河网密布C. 地势低平D. 地质稳定11. 与方形土楼相比,圆形土楼实用面积增加 减小地震危害 抵御敌人入侵能力增强 通风采光较差A. B. C. D. 【答案】10. A 11. A【解析】【10题详解】土楼屋顶大多采用“人字形”的双坡屋顶,墙体厚实。反映

10、了当地气候降水多,人字形屋顶利于排水。墙体厚,利于屋内阴凉,说明天气炎热。A对。建筑特点与河网密布、地势低平、地质稳定无关,B、C、D错。故答案选A。【11题详解】圆形土楼取代方形土楼,通风采光更好,错;实用面积增加更大,对。是由于圆形没有死角,通风采光效果更好、抵御外敌能力更强,、对。A对,B、C、D错。故答案选A。第II卷 非选择题(56分)12.攀枝花市在钢铁工业基础上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资源型工业城市。该城市在进一步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诸多问题。图甲是“攀枝花市及其附近地区简图”,图乙是设想的“以攀枝花钢铁工业为基础的生产流程模式图”。据此回答问题。(1)简述攀枝花市发展钢铁工业的主要优

11、势区位条件。 (2)作为工业城市的攀枝花市迫切需要进行综合整治。请对比德国鲁尔工业区的改造,为攀枝花提出整治措施。(3)列举此生产流程模式的优点。【答案】(1)接近铁矿区,原料丰富;接近煤矿区,附近有二滩等大型水电站,能源充足;位于金沙江沿岸,工业用水充足;有铁路经过,便于原料、燃料及产品的运输。(2)调整工业结构;大力发展服务业等第三产业;调整工业布局;严格控制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植树造林,优化环境;大力改善城市交通条件;发展科技和教育,提高技术创新能力。(3)促进资源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轻环境污染问题;延长产业链条,增加经济收入;加强工业部门之间联系,增强协作能力;增加就业

12、机会。【解析】【分析】考查工业区位因素,传统工业区的整治措施。【详解】(1)攀枝花市发展钢铁工业的主要优势区位条件主要可以从原料(铁矿石)、燃料(煤炭)、动力(煤电和水电)、水源(河流)、交通(铁路)等方面的优势进行分析作答。(2)借鉴德国鲁尔工业区的经验,为攀枝花整治措施提出合理化建议主要有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布局、改善交通、发展科技、治理环境污染等。(3)图乙中的生产模式把废弃物变废为宝,促进资源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减轻环境污染问题;延长了产业生产链,增加了经济收入;图中各工业部门之间联系密切,增强协作能力;生产规模扩大,增加了就业机会;其实现了经济、社会和

13、生态的共同发展。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西吉县蔡家川流域属于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流域面积为3 8km2,长约14km,年降水量575.9mm,年均水面蒸发量1732.9mm,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使得土壤水分成为限制该流域植被生长的重要条件。该流域土壤水分季节变化分为平稳期、波动期、积累期和消退期4个时段,其中7-8月为土壤水分积累期。该流域植被主要为刺槐、油松、侧柏等乔木,以及丁香、连翘、胡枝子等灌木。考察中发现,丁香林地9月份0-130cm土壤平均含水量整体较刺槐和油松林地高。下图示意蔡家川流域位置与范围。下表示意刺槐、油松和丁香林地的基本概况。(1)简述该流域的地貌特征。 (2

14、)分析该流域78月为土壤水分积累期的气候原因。 (3)与刺槐和油松林地相比,分析丁香林地土壤平均含水量整体较高原因。 (4)有人建议,该流域的水土保持应以自然恢复为主,请提出支持该建议的依据。【答案】(1)地势总体西高东低,南北高中间低;地形崎岖,支离破碎,以残塬沟壑为主。(2)该地区78月锋面雨带到达(或进入雨季),降雨量大;虽然该时期气温高,蒸发旺盛,但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土壤水分以补给为主。(3)丁香林属于灌木林,比刺槐林和油松林(乔木林)耗水小;丁香林(灌木林)比刺槐林和油松林(乔木)植被覆盖度高,雨水容易被林冠层、枯枝落叶层等截留(或拦蓄),有利于水分的下渗;丁香林比刺槐林和油松林种植

15、密度小,耗水少;丁香林地形坡度小,延缓地表径流汇流速度,产生的地表径流少,降雨更多的渗入土壤。(4)自然恢复投入的劳动力和资金少,成本低,减轻当地的经济负担;自然恢复形成的生态系统丰富、稳定,水土保持效果更好;该流域属于生态脆弱地区,应减少人工干预。【解析】【分析】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包括该区域的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植被特征以及生态环境问题和对应的解决措施。难度一般,综合性较强,要求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并学会迁移运用,要结合材料和表格分析植被对于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紧扣着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详解】(1)分析区域的地形地貌特征可以从地形类型、地形的分布、地势的高低以及特殊地貌等四个方面去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是黄土高原,地形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从河流的流向可以看出,地势整体西高东低,南北高中间低,特殊地貌为黄土地貌,垂直节理发育。(2)气候有两大要素分别是气温和降水,该流域七八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