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诗歌鉴赏专题复习ppt课件ppt-

上传人:左****笑 文档编号:145536727 上传时间:2020-09-21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511.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诗歌鉴赏专题复习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初中诗歌鉴赏专题复习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初中诗歌鉴赏专题复习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初中诗歌鉴赏专题复习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初中诗歌鉴赏专题复习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诗歌鉴赏专题复习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诗歌鉴赏专题复习ppt课件ppt-(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古典诗歌按照体裁分类,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 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

2、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格律:古典诗歌形式要求的总称。“格”,就是格式,包括某一诗体的 句数、每句的字数、节奏、某些句子的格式(句式)、对仗(类似修辞的“对 偶”)等;“律”,就是音律,包括每句各字的平仄(声调高低)、某句的押 韵、用韵的要求等。

3、从格律上看,诗可以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 诗又称今体诗或律诗,包括绝句。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六言诗, 七言诗。四言诗和六言诗很少见。,诗歌的鉴赏,考试内容预测: (1)概括诗歌的思想内容(理解诗句大意、表达的观点、态度、主张、抒发的情感) (2)分析诗歌中的形象(主要是托物言志的咏物诗) (3)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包括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4)分析课文中学过的典故、常识(如“折柳”),诗歌的知识积累,1、诗歌的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2、诗歌的常见艺术手法:衬托、用典、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抑扬结合、修辞方法(比

4、兴、拟人、夸张等),3、诗歌的语言风格:清新自然、质朴淡雅、委婉华丽、飘逸、雄奇、含蓄隽永。(如:李白的飘逸洒脱,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轼的旷达豪迈等。),4、诗歌的形象(即传统含义):如:柳:惜别;月、霜:思乡;松、竹、梅、莲:表人的品质;流水、落花、夕阳:感时伤事;大漠、孤烟、羌笛:保家为国;红叶:相思等等。,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一) 1、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杜牧泊秦淮 反映离乱的痛苦:杜甫春望 同情人民的疾苦:白居易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观刈麦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李煜相风欢无言独上西楼 2、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 曹操龟虽寿观沧海李贺南园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保家卫国的

5、决心:夏完淳别云间李贺雁门太守行 报国无门的悲伤: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山河沦丧的痛苦 文天祥过零丁洋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记之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杜甫石壕吏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思乡怀人:羁旅愁思: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王湾次北固山下 崔颢黄鹤楼 思亲念友:李商隐夜雨寄北 边关思乡: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王维使至塞上 闺中怀人:李商隐无题温庭筠梦江南,表达技巧:,1、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 、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

6、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2、在诗歌欣赏中

7、,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中,虚,是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诗画同理,诗歌借鉴了中国画的这种方法。诗歌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3、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

8、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例如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二),4、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陆游游山西村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李清照如梦令常记西亭日暮陶渊明归园田居 昔盛今衰的感慨: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借古讽今的情怀:杜牧赤壁 青春易逝、时光匆匆的情感:李清照醉花阴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仕途失意的苦闷:李白行路难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借慰平生的喜悦:朱熹观书有感陶渊明饮酒王维汉江临眺 5、长亭送别:依依不舍的

9、留念: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李白渡荆门送别 情深意长的勉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坦陈心志的告白:杜甫望岳王安石登飞来峰刘禹锡秋词龚自珍已亥杂诗,古代诗歌中的典型意象,明月:寄托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夕阳、暮色:多给人以失落、凄凉之感。 流水、落花 :常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对于死亡的焦虑、忧伤。 春水:这一意象来比喻愁怨的浓厚和不绝。 子规、猿啼: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 鸿雁:常借指书信,常寄托思乡怀人的情思 折杨柳:送别、留恋、伤感。 篱笆、鸡啼、犬吠:田园的闲适、悠然 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坚贞不屈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

10、象表现志向、气节。 ,典故也可解释成典籍中的故事和词句,事实上,我们习惯把古文的一些脍炙人口的故事称之为典故。适当运用典故可以增大诗词表现力,在有限的词语中展现更为丰富的内涵,可以增加韵味和情趣,也可以使诗词委婉含蓄,避免平直。,诗题形式上的标志词,思、别、送、行、咏、登、寄、赠、遇、访、题 ,(一)从内容意境角度设问,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诗人游山西村有哪些感受? 2、诗的颔联写景中蕴涵哲理,是脍炙人口千古传诵的名句,就此谈谈你的看法。,景色优美,风俗古朴,主人

11、盛情。,当人生陷入某种困境时,如能锲而不舍,继续前进,往往会豁然开朗,发现一片新的天地。,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1、全诗叙述了 ,描绘了边塞 的景象,表现了边塞将士 的生活,歌颂了将士们 的战斗精神。,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刻画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请展开想象,先描绘这“千古壮观”,再对这两句略作赏评。,诗人出使塞上的经历;边塞奇特壮美雄浑的大漠;艰苦持久的戍边;舍身报国,荒凉的沙漠中,烽火台燃起一股浓烟,在苍茫中见一轮落日,在黄河的尽头,使人感到亲切而温暖。这句诗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

12、,(二)从诗歌抒发的感情角度设问,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后四句,前后形成鲜明对比。,2、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低沉愤懑,高昂乐观。,放眼望去,大江之上,沉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唐)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

13、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1、第一、二句中的“朝奏”与“夕贬”、“九重天”与“路八千”形成鲜明的对比,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命运的急剧变化。其中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第六句“雪拥蓝关马不前”借景抒情,并做到了眼前景与心中情的完美统一。请你对此加以分析。,激愤不平,大雪阻路,马难前行,这是自然实景,也寄托了诗人留恋长安,不忍离去的心情。,(三)从诗歌的语言角度设问,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诗人将妻子的深情浓缩为三个字“”,将自己的惆怅和无奈也浓缩为三个字“”;借描写之景,寄托自己的愁绪。,2、诗人在诗中抒

14、发了怎样的情感?,问归期;未有归;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对友人思念的深情。,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1、本诗描绘的环境最突出的特点是。,2、颔联中镶嵌了两个字,着力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曲径通的环境。这两个字分别是和。,3、读本诗尾联,很容易想起王维的另两句诗,它们都用衬托的手法表现空寂的感受。,清幽脱俗,深曲,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三)从表达技巧角度设问,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1、该词表现了作者何种

15、思想感情?,2、划线句子在写法上有何特点?,沉痛的亡国之思,把离愁具体化、形象化。如以“剪不断,理还乱”比喻愁思纷乱。,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实际上写的是。,2、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通读全诗,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 草茂人稀,荒凉萧杀,物是人非的社会现象,感时忧国,思家念国的情感,练习一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

16、的特点。,高大,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寓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3、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站得高,看得远。只有登上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只有战胜困难才会享受成功后的自豪与喜悦。,“钟”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情感,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以表现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象。,练习二对下列两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秋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A、秋词的作者刘禹锡是唐代人,秋思的作者马致远是元代人。 B、“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大致意思是:“我认为秋天的景致胜过明艳美丽万物更新的春景。” C、秋词中“排云上”的鹤矫健凌厉、奋发有为,这一形象冲破了秋天的肃杀之气。 D、这两首诗同是咏秋之作,所写之景虽不同,但都没有摆脱“悲秋”的情调。读完后,使人悲情顿生。,答案(D),练习三 汉江临眺 (唐)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