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试题(五).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145522559 上传时间:2020-09-2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5.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试题(五).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试题(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试题(五).(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2013 学年度下学期九年级中考模拟 语文试题 班级姓名得分 第卷(选择题共 30 分) 一、 (共 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和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A.拮 据( ji?)笃 行( d)饥肠辘 辘( l)踉 踉跄跄( li ng) B.慰藉 (jia)骁 勇( xi o)自出心裁 (c i)众目睽 睽( ku) C.狡黠 (xi ?) 恐吓 (xi)因地置 宜( zh)莫名 其妙( m ng) D.悲怆 (chu ng) 慨 叹( k i)拈 轻怕重( ni n)千舟百舸 (g) 2.依次填入下面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这一地区曾一度山

2、洪,造成公路被毁、交通中断。 我国的法律明确规定成年子女对父母有_ _的义务。 人应当讲信用,对已经作出的允诺就决不_ 。 A 暴发抚养失言B 暴发赡养食言 C 爆发赡养失言D 爆发抚养食言 3.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为迎接“ 4.26 ”世界知识产权日,昨日上午,省市有关部门联手,在武汉华中图书交易中 心举行 2013 年侵权盗版及非法出版物集中销毁活动。 B.当今世界, 由于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使得进军宇宙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国发展的主流,也越 来越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主要标志。 C. 大力推广普通话数十年来已经取得很大成就,虽然还不到人人会讲的程度,但利用各种 方言腔调的普通

3、话来交流一般没有太大的障碍。 D. 省消费者协会提醒消费者, 选购 MP3要注意尽量购买市场占有率较高、信誉良好的品牌产 品,以免上当受骗。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 奇观。 其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所推崇和摹仿,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 中国园林热 ” 。中国 的造园艺术 , _, _ 。 _, _, _, _。 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 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 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 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 从而达到 “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的审

4、美旨趣 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 A B. C. D. 二、 (共 9分,每小题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 题 中国茶道 茶道不同于一般的饮茶。在中国饮茶分为两类,一类是“混饮”,即根据个人的口味嗜 好,在茶中加入桔皮、桂元、红枣等来喝;另一类是“清饮”,不加入任何有损茶的本味真 香的配料,单用开水泡喝。“清饮”可分四个层次:将茶当成饮料大碗解渴,称为“喝茶”; 注重色香味,讲究茶具水质,细细品味,称为“品茶”;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及人际关 系,则称为“茶艺” ;通过品茗来养性怡情、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 则是中国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 茶道的精神内涵是什

5、么呢?“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认为“和、静、怡、真”可作为中 国茶道的四谛。 “和”是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是茶道的灵魂;“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 不二法门;“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茶道追求“和” ,源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意指万物皆要阴阳协调,保全大和之 元气以利万物。陆羽在茶经详细描述他设计的风炉:风炉用铁铸从“金”,放置在地上 从“土”,炉中烧木炭从“木” ,木炭燃烧从“火” ,风炉上煮茶汤从“水” ;煮茶的过程就是 “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并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可见五行调和是茶道的哲学基础。 “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老子说:“至虚极

6、,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 复。 ”庄子说:“ 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道家的“虚静观复法”在中国的 茶道中演化为“茶须静品”的理论和实践。 “怡”有和悦愉快之意。中国茶道雅俗共赏,不拘一格。不同地位、信仰和文化层次的 人对茶道有不同的追求。王公贵族讲茶道,意在炫耀权贵,附庸风雅;文人学士讲茶道,意 在托物寄怀,交朋结友;佛家讲茶道,意在参禅悟道,见性成佛;道家讲茶道,意在品茗养 生,羽化成仙; 普通百姓讲茶道,意在去腥腻, 涤烦渴, 享受人生。 中国茶道的这种怡悦性, 使得它有极广泛的群众基础。 这种怡悦性也正是中国茶道区别于强调“清寂”的日本茶道的根本标志之一。 “真”是中

7、国茶道的起点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中国茶道在从事茶事时所讲究的 “真” ,不仅包括茶应是真茶、真香、真味,环境最好是真山真水,挂的字画最好是名家名 人的真迹, 用的器具最好是真竹、真木等, 还包含了对人要真心,敬客要真情, 说话要真诚, 心情要真闲。中国茶道追求的“真”有三重含义。一在追求道之真,即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 “道”的真切体悟,达到修身养性,品味人生之目的;二在追求情之真,即通过品茗述怀, 使茶友之间的真情得以交互,达到茶人之间互见真心的境界;三在追求性之真,即在品茗过 程中,真正放松自己,在无我的境界中去放飞自己的心灵,放牧自己的天性,达到“全性葆 真” 。(有改动) 5.下列不能

8、作为给“中国茶道”下定义的证据的一项是 A. “怡”是中国茶道实践中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B.注重色香味,讲究茶具水质;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 C.通过品茗来养性怡情、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 D. “和”是中国茶道思想的核心,“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 6 .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按照中国茶道的说法,长期饮茶, 可以使人心境平和,宁静致远, 和悦愉快, 返璞归真, 也就是达到中国茶道的“和”“静” “怡” “真”四字真谛的境界。 B.中国茶道发源于“真” ,它有三个要求:一是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道”的真切体悟; 二是品茗述怀

9、使茶友之间的真情互见;三是在品茗中放松自己。 C.中国饮茶可分两类,一类是“混饮”,就是根据个人的口味加入一些对人体有益的物质 混喝;另一类是“清饮”,不加入任何其他配料只用开水泡喝。 D. 中国茶道追求的“和”的概念,发源于周易的“保合大和”,意指万物皆要阴阳协 调保全大和之气,后来经过陆羽的发展,成为茶道哲学的基础。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 茶道与饮茶有一定的相通之处,但茶道又不同于一般的饮茶,按照中国人的观点,茶道 的文化品位要比饮茶更高罢了。 B.文章阐述中国茶道的“和”“静” “怡” “真”四个特点,也是个人见解,主要从儒、佛、 道的角度来阐述中国茶道的精神

10、内核。 C.中国茶道与日本茶道有区别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日本茶道特别讲究“ 清寂” ,而中国茶 道更加重视雅俗共赏,不拘一格。 D. 本文借林治提出的“和、静、怡、真”四字阐述中国茶道的精神内核,为人们认识和评 价中国茶道的水准提供了一个标准。 三、 (共 9分,每小题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 题。 周昌者,沛人也,及高祖起沛,于是从沛公。从入关,破秦。沛公立为汉王,以周昌为 中尉。 汉王四年, 拜为御史大夫。 常从击破项籍。 以六年中与萧、 曹等俱封, 为汾阴侯。. 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昌尝燕时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 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

11、主也 ?”昌仰曰:“陛下即桀纣之主也。 ”于是上笑 之,然尤惮周昌。及帝欲废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为太子,大臣固争之,莫能得。而周昌廷 争之强,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 , 期, 知其不可。 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 , 期, 不奉诏。”上欣然而笑。既罢,吕后侧耳于东厢听,见周 昌,为跪谢曰: “微君,太子几废。 ” 是后戚姬子如意为赵王,年十岁,高祖忧即万岁之后不全也。于是乃召周昌,谓曰: “吾欲固烦公, 公强为我相赵王。 ”周昌泣日:“臣初起陛下,陛下独奈何中道而弃之于诸侯 乎?”高祖曰:“吾极知其左迁,然吾私忧赵王,念非公无可者。公不得已强行! ”于是徙御 史大夫周昌

12、为赵相。 ( 选自史记张丞相列传,有删节 ) 8对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 还走:转身跑 B 大臣固 争之,莫能得固:固执 C 微 君,太子几废。微:身份卑微 D 公不得已强行强:勉强 9. 下面加点的 “而”字与例句中的 “而”字与例句中的 “之”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上欣然而笑 A. 及帝欲废太子,而 立戚姬子如意为太子 B水落而 石出者 C而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D久而 乃和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周昌早年追随刘邦参加推翻强秦的斗争,屡立战功,官职也因此一再升迁。其为人刚 强,敢于直言,包括皇帝、大臣

13、在内,人人都敬畏他。 B 司马迁通过描写刘邦骑在周昌的脖子上和周昌挺直脖子骂皇帝的动作,鲜明地表现了 周昌耿直、倔强的性格。 C 周昌的刚强、正直可谓人所共知,人人敬畏,但并没有给他带来好结果,反而受到排 挤,最终由御史大夫贬为赵相。 D 用“期 , 期, ”的口吃声来描写周昌反对另立太子,以表现他的憨直和因愤怒而 口齿不清的特点,司马迁运用语言的深厚功力可见一斑。 第卷(非选择题,共90 分) 四、 (共 14 分) 11.将文中画线的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臣初起从陛下,陛下独奈何中道而弃之于诸侯乎? 12.填写古诗文句子。 (共 10 分,每空 2 分) (1),直挂云帆济

14、沧海。 (李白行路难 ) (2),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 (3)云横秦岭家何在,。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卜算子咏梅中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的 “更著”意思是。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表达了诗人精神。 五、 (共 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 题。 干干净净的傅雷 刘水清 很难想象公元1966 年 9 月 2 日深夜,是怎样一个古怪的夜晚?也许那夜就像打翻一瓶 墨水, 整个一张稿纸没有一点洁白的地方;也许那夜狂风大作,雷霆万钧,偌大的上海放不 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也许那夜花好月圆,竹影摇窗,与从前的夜未来的夜别无二致。然而就 在此晚,

15、午夜已过,凌晨刚至, 中国最伟大的翻译家傅雷与夫人朱梅馥携手同肩,双双自缢 身亡。 傅雷夫妇走得干干净净,义无反顾, 几乎不留任何痕迹,就像风吹皱一池春水,遂又了 无纤痕。傅雷的一生长身玉立,气度轩昂,就像一棵笔挺的秀竹,宁折不弯。他的夫人雍容 静肃,端庄憨厚,柔情似水,就像一根缠绕秀竹的春藤,温存有余。二者珠联璧合,相得益 彰,自然放射出人生最瑰丽的光芒。一对恩爱夫妻,如胶似漆,举案齐眉;但真正能够做到 携手共赴正义,蹈死不顾,恐怕自古至今也屈指可数。贝多芬有句名言:“为了真理,给个 国王都不换! ”傅雷做到了,这是一个中国知识分子崇高人格的大写意。 傅雷走得干干净净,从从容容。 傅雷和夫人

16、临走前的9 月 2 日夜, 曾给他的亲人留下一 封仅有千余字的最后家书。这封遗书是写给傅雷的小舅子朱人秀的。遗书写得笔墨清晰,条 分缕析,坦坦荡荡,磊磊落落,至今读来都令人潸然泪下,振聋发聩。从遗书里看到,傅雷 的反党罪证无非是一面小镜子和一张褪色的旧画报。小镜子后有蒋介石的头像,画报上登有 宋美龄的照片; 而这两件东西又都是傅雷的小姨子寄存他家的,并非傅雷本人之物。正像傅 雷所言: “我们纵有千万罪行,却从来不曾有过变天思想。”然而作为一个书生,即使竭尽全 力呐喊也是微茫的。理智的傅雷清醒地觉察到树欲静而风不止,欲加之罪, 何患无辞?他没 有向任何人申辩,只在遗书中发出一个知识分子痛切地自白:“我们也知道搜出的罪证虽然 有口难辩, 在英明的共产党领导和伟大的毛主席领导之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决不至因之而 判重刑。 只是含冤不白, 无法洗刷的日子比坐牢还要难过。何况光是教育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